《明朝那些事儿》问世后,一时间如烟花般绚烂。
作者明月昔日以通俗之辞,述说明朝三百年沧桑。
无数万读者,因此陶醉于明朝,沉醉于历史。
备受尊崇的历史学家毛佩琦先生,也对其竖起大拇指:言语诙谐幽默,史事底蕴深厚,文字表达天衣无缝,多一字则情趣尽露,少一字则意境依稀,堪为优良的历史普及之作。
❶
能够改变的,称之为缺点;无法改变的,称之为弱点。
感悟:
杨绛曾言:“人生充满艰辛,终其一生,我们必须持续磨砺心灵,不断改善自我。”
一个人身上有缺点,并不足为惧。真正令人忧虑的是,明知自己有缺点,却仍不采取行动去纠正。
身体出现肿瘤如果不及时切除,久而久之就可能无法挽回。
人的缺点如果不予以改进,随着时间的推移,便会演变成个体的弱点。
学会反思自我,持续不断地完善自己,超越自身,方能在人生之路上稳步前行,走向远方。
❷
懂得暴力的人是强壮的,懂得克制暴力的人是强大的。
感悟:
天启六年,努尔哈赤被袁崇焕击中致死。
袁崇焕假意示好,派遣代表前来吊唁。
然而,皇太极却克制住了情感,未采取暴力行动,而是以最高规格接待代表团。
随后,皇太极等待时机,通过反间计除去了袁崇焕,成为清朝的第一位正式皇帝。
在极致的克制之中,他逐渐从单纯的强壮演变为真正的强大。
求助于暴力,纵情释放,这是弱者之举;而克制自我,自我节制,才是真正的强者。
克制情绪,收敛脾气,积蓄能量,最终自然能够积累到爆发的程度,从而掌握人生的主导权。
❸
正义和公道或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
感悟:
1562年,权谋之徒严嵩,一蹶不振。
严世蕃陷囹圄,严党分崩离析,正义和公道虽稍晚,却终将显现。
天理昭然,因果必报,正义的步伐或许会延缓,却绝不会缺席。
因为人世间有正道,天地蕴含正义,世间的邪恶,无法逃脱因果律的制约。
唯有心胸宽广,坚守正道,不负良知,遵守法律,方能昂首阔步于人世之间。
❹
从历史中我们可以得知,宽容从不等同于软弱。
感悟:
明孝宗朱佑樘以仁慈的态度治理国家,即便是曾经伤害过他的万贵妃及其家人,也未曾加以指责。
由此,"弘治朝中多君子"的局面逐渐显现。
然而,一切都有界限。面对贪官污吏,明孝宗同样采取了严厉的手段。
在即位的前两年,他罢免了全国近三分之一的知县。
宽容并非纵容,无论从事何事,都应当在底线之上、合情合理之内。
柔情需具有锋锐之刺。
你的宽容与原则,皆应建立在明确的准则之上。
❺
因为你还活着,活着,就要继续前进。
感悟:
余华在《活着》中写道:“人生就是一个过程,不管你愿意还是不愿意,这个过程都要走完。”
无论生活充满艰难,即便对世界感到绝望,你也应该怀抱希望,坚定前行。
如果在困境中退缩,遭遇挫折就丧失斗志,那么将会懊悔不已,虚度宝贵的时间。
关于生存,最佳答案是:纵使风雨再大,也不放弃追求。
在有限的生命中,坚持信念,活出广阔的胸怀,扩展自己的视野,这才不会枉费此生。
❻
在这个世界上,笨人的第一个特征就是自认为聪明。
感悟:
曾国藩曾言:“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自负过高,骄傲自大,将自己看得太高,是愚者的表现。
低调谦逊,明白自己并非无所不能,还有更高的层次,才是智者之举。
正如所言:“水低为海,人低为王。”
懂得保持谦虚姿态,自守谦逊,踏实迈出每一小步,才能向前迈出更大的一步。
❼
不要以为渺小的,就没有力量;不要以为卑微的,就没有尊严。
感悟:
在明史中,有于谦挽救局面,有张居正推动改革,有杨继盛铁腕肃清。
但最令人感动的是,颜佩韦、杨念如、周文元、沈扬和马杰这五位。
他们或是小商人,或是轿夫,平凡而微小,没有受过传统教育,没有享受过权势。
然而,他们坚持信念,宁愿坚守立场而死,也不愿卑躬屈膝,勇敢地对抗腐败势力,散发自己的光芒。
孔子说:“匹夫不可夺志也。”
一个人纵然身份微弱,地位卑微,只要坚守信念,勇往直前,也能成就伟大与光辉。
❽
张牙舞爪的人往往是脆弱的。因为真正强大的人,是自信的,自信会使人温和,温和则坚定。
感悟:
古人有云,君子有五德:“温、良、恭、俭、让”。
真正的君子与强者,即便身处高位,也不会自视过高。
他们既自信又坚韧,既自持又从容,外表庄重,内心温和,待人友善。
相反,越是自卑脆弱的人,越会张扬自己,虚张声势,暴露出内心的脆弱。
平静无波的水深处,远比浅水的喧嚣更能显示实力。
当谈到这本书的时候,作者当年明月说:“很多人看到的历史是故事,而我看到的是情感,是痛苦、悲伤、挣扎、追悔莫及。”
阅读历史能够开阔智慧,借古讽今。
洞察朝代的兴衰,你会发现:决定历史发展的,从不仅仅是权谋技巧,更是对人性与规则的深刻理解。
尽管生活充满纷扰,充斥着尔虞我诈,但只要保持初心,尊重规则,无论置身何时何地,你的未来都将一片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