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廉政明德苑】清风廉历杜如晦:能文能武 善于决断

【廉政明德苑】清风廉历杜如晦:能文能武 善于决断

(来源:甘肃省司法厅)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杜如晦,字克明,隋唐时期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初仕隋朝,任滏阳县尉。唐朝时,历任兵部尚书、尚书右仆射等职,封蔡国公。“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入文学馆为十八学士之首。

杜如晦出身京兆杜氏,自幼聪颖,喜好读书,尤擅文史。他胸怀大志,处事果断,为人豪爽。

隋朝大业年间,杜如晦参加官员选拔,吏部侍郎高孝基很器重他,说他有应变之能,必定会成为栋梁之材。于是杜如晦被任命为滏阳县尉。

此时隋朝已处在风雨飘摇之际,杜如晦很快就弃官回家。隋炀帝残酷严苛的统治,使得民怨沸腾,各地豪杰纷纷揭竿而起。房玄龄关注着时局的变化。公元617年,太原留守李渊父子在太原起兵,杀入长安。京城平定后,杜如晦被引荐为秦王李世民的法曹参军,而后升为陕州总管府长史。

当时,秦王府中有很多杰出的人才被调往外地,李世民为此十分忧虑。房玄龄对李世民说:“秦王府中离开的官吏虽然很多,但大都不值得惋惜。只有杜如晦聪慧、明悟、多识、通达,是王佐之才。如果您只是想守住藩王的爵位,留下杜如晦就没什么用,但如果您想君临天下,统治四方,除此人外,没人能帮助您。”李世民这才醒悟说:“我差点就失去了这个人!”于是奏请留下杜如晦。

唐朝初立,只控制了关中与河东地区,周围很多强大的势力虎视眈眈。杜如晦跟随李世民四处征战,征讨薛仁杲、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他在军中运筹帷幄,处理军机事务总能剖解清晰,明确决断,深受李世民和同僚的赞叹。之后,杜如晦多次升迁至陕东道大行台司勋郎中,加封建平县男,赏赐食邑三百户。

除了军事才能,李世民也十分认可杜如晦的文学修养。公元621年,李世民建立文学馆,广揽贤才。杜如晦、房玄龄、虞世南、褚亮、孔颖达等18人以本官兼文学馆学士,被称为十八学士。杜如晦居首,担任从事中郎。李世民常常到文学馆与杜如晦等讨论文章典籍,每每忘记时间,到晚上才结束。

玄武门之变后,杜如晦因功被任命为兵部尚书,进封蔡国公。第二年,以检校侍中之职兼任吏部尚书,仍然总管东宫兵马。杜如晦在任内非常称职。因屡屡升迁,遭到一些朝臣嫉妒。有一次,监察御史陈师合上奏《拔士论》,说一个人不可以身兼数职,暗指杜如晦等人。面对这一谏言,唐太宗李世民当即说道:“重用杜如晦、房玄龄等人,不是因为他们的旧功,而是因为他们的才能,足以和我一起治理天下。”太宗斥责陈师合离间君臣关系,将其贬至岭南充军。

房玄龄和杜如晦二人同为宰相,但所起到的作用却不相同。房玄龄擅长出主意,对同一个问题,他的办法很多,这让太宗无法决断采用哪个好,这时候就要依靠杜如晦加以分析,选出一个最适用的办法。房玄龄和杜如晦同心同德,相互配合,共同辅佐太宗处理朝政,所以称他们为“房谋杜断”。

◆杜如晦长于选贤、强于决断、善于审时度势,对人对事有着敏锐的洞察能力。在十余年的短暂政治生涯中,他忠心事主、勤勉为国,最终位极人臣,名垂青史。

来源 | 啄木鸟

投稿邮箱 : gssfxmt@163.com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决断,房玄龄,隋朝,陈师,李世民,清风,廉历,唐太宗,尚书,杜如,房玄龄,滏阳县尉,李世民,杜如,杜如晦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决断,房玄龄,隋朝,陈师,李世民,清风,廉历,唐太宗,尚书,杜如,房玄龄,滏阳县尉,李世民,杜如,杜如晦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决断,房玄龄,隋朝,陈师,李世民,清风,廉历,唐太宗,尚书,杜如,房玄龄,滏阳县尉,李世民,杜如,杜如晦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