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南宋立国和中兴,是以宋高宗的智慧和仁宽思想,丞相张浚的忠义和担当为基础。然后有吴玠、吴璘、刘锜以及张、韩、刘、岳等名将的抵抗,才打败金人,平定内乱,建立川陕、荆襄、江淮防线,奠定南北对峙基础,张浚隆兴北伐,迫使金人求和,改君臣关系为叔侄关系,恢复南宋正统地位,成就乾淳之治。高宗、孝宗父子和张浚张栻父子的贡献是第一位的。转载文章存在一定疏漏,但总体可读。
转载 浅析南宋的历史地位与“宋韵”文化播报文章
史跑跑
2022-01-14 10:30
已关注
高宗所创建的南宋,既受其声名之累,也因在对金、蒙战争中屡遭失败,被迫签订了一个个不平等条约,人们也因此以“弱宋”视之。
如果真是这样,人们不仅要问,当其周边军事力量十分强大的西夏和金朝,相继被蒙古灭亡以后,为什么南宋仍然能坚持抗蒙战争近半个世纪之久,战争又进行得如此可歌可泣?
为什么它不像汉、唐、明、清那样被农民起义或革命战争所推翻,而是被蒙元军队所摧毁?为什么在它亡国以后,有这么多遗民为之痛惜哀悼?
一、要正确认识南宋所处的时代
北宋(960—1127年)和南宋(1127—1279年)人称两宋,本是同一个朝代,它立国320年,国祚比秦汉以降任何一个朝代都长。
南宋的开国皇帝宋高宗赵构(1107—1187),乃北宋徽宗的第9个儿子,也是北宋最后一个皇帝钦宗的八弟,帝系一脉相承,国祚从未中断;
南宋初年统治集团中的主要成员,从中央到地方、从文臣到武将,都无一不来自于北宋,只是在新形势下,他们的官职有所变动而已;南宋的基本国策,所遵循的“祖宗之法”,与北宋并无两样;南宋的思想文化、学术宗派与北宋更有割不断、理还乱的联系。
此外,南宋的阶级关系和社会矛盾,与北宋也如出一辙。那么,在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阶段中,两宋处于怎样一个时代呢?
生活于四百多年前的明代政治家、史学家陈邦瞻认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可分为三个阶段。从原始社会经夏、商、周三代至战国,是第一个阶段。自两汉到唐、五代,是第二个阶段。从宋代起,则进入到了第三个阶段。
他还认为,直到陈氏所处的明代,无论是国家制度、官僚体制、思想观念、民俗风情,无一不与宋代相似,此实为社会发展变化的大趋势。
对此,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学者,从过去言必称“唐宋史”,改为“宋元史”;从过去讴歌“大唐雄风”,转而赞扬“宋朝文明”,就是这种转变的明证。
以上可知,仅从南宋所处的时代和出现的一系列新气象来看,它的历史地位就不容小觑。
长期以来,学界对两宋史的研究并不平衡,即对北宋的研究远比对南宋要广泛和深入得多。
造成这种原因,从主观上来说,认为南宋是北宋的继续,研究了北宋,多少也就了解了南宋;从客观上来说,北宋的史料因有南宋而得以受到较好保存,南宋特别是理宗朝以后的史料,却因其灭亡而遭到大量散失,这也多少增加了对南宋历史研究的困难程度。
总体而言,对南宋史的研究尚有欠缺,对一些重要内容,要么只看现象不看本质,要么人云亦云,多有不足。
这就严重地影响到对南宋历史地位的正确认识,并由此产生对宋韵文化的怀疑,以为在如此腐朽无能的朝代里,焉能产生出这么优秀的宋韵文化?
二、要正确评价宋高宗的功过
要正确认识和研究南宋历史,对宋高宗作如何评价是一道绕不过去的坎。可是长期以来,无论是民间或学术界,对于高宗除公认的书法成就以外,几乎被彻底否定。
客观地说,尽管高宗犯有许多错误甚至罪行,但他本人的一些优点———在位时的勤政和俭朴、关心民生、重视海外贸易、抑制佛教发展、晚年主动“内禅”等方面来看,治绩还是可圈可点。
在南宋诸帝中,他对南宋一朝的贡献为最大,这是不争的事实。正因为有宋高宗所建立的南宋,才使北宋开创的宋韵文化在南方大地上获得了很好的传承和发展,才使经济重心最终从北方转移到了南方,从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里有必要说一下宋高宗杀害民族英雄岳飞和签订屈辱的“绍兴和议”这两个问题。高宗杀岳飞,可谓自毁长城。那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其真实原因,除了“恐金病”作怪以外,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岳飞违反了宋朝统治者特别是高宗的武臣观。高宗抵御金人,完全是为了自己的身家性命,只要能获得偏安局面和迎回生母韦氏,议和条款无论多么苛刻,他都会接受;岳飞抗金,却是为了收复中原失地,一报“靖康之耻”,坚持不与金人妥协。
为此,常常对高宗的旨意加以抵制。在重文抑武的时代,当然为高宗所不允。
其次,高宗对诸大将虽然皆有猜疑,但对岳飞为尤甚。在历史上,封建帝王对身边少数宰执大臣和统领一方的武将的贪渎和好色,往往故意放纵。
岳飞虽然终官至枢密副使,但他一不蓄姬妾,二不营私利,还经常将自己和岳云的战功推给别人,将自己的财物支持抗金事业。可是他这样做,偏偏犯了封建社会里大臣不贪财色的大忌。
第三,违反了赵宋统治者严禁武臣参与政治的“祖宗之法”。绍兴七年二月,岳飞赴行在,初九日,在接受高宗引见时,面奏高宗,希望立建国公(孝宗)为皇子。
高宗将这件事与岳飞平时的各种表现联系起来,认为这是武人干政的表现,对他产生了更大的不信任感,成为岳飞后来遭杀身之祸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第四,岳飞与刘光世、韩世忠、张俊不同,他追随高宗的时间较晚,虽然战功卓著,但主要是在平定游寇和抗击伪齐与金兵方面,没有在危难时刻扈从过高宗。
故高宗对岳飞的感情淡泊,只是将他作为一枚抗金棋子加以利用而已,所以对他更容易下得了毒手。
签订“绍兴和议”,对南宋而言无论在政治上、领土上、经济上都是丧权丧国的行为,但若从当时的客观形势看,确有其不得已而为之的一面。
从议和以后对宋、金两国的社会发展看,更有其积极的一面。因此,明清间一些有识见的爱国士大夫,对签订宋金和议都作了一定程度的肯定,并客观地分析了其中的原因。
总之,从宋高宗一生的所作所为而言,人们不能因为他杀害了岳飞,签订了“绍兴和议”就要对他作全面否定。客观地说,高宗是一位有功有过、功大于过的人物,总体上应该予以肯定。
三、要正确理解所谓的“权相政治”
南宋历史上先后出现了秦桧、韩侂胄、史弥远、贾似道四个权相专权的局面,成为南宋政治的一大特色。于是人们便称南宋政治为“权相政治”。
实际上,南宋权相的权力,都是帝王为了需要或感恩而主动授与。高宗重用秦桧,是因为两人对金朝政策上的一致性,他需要利用秦桧来抑制反对和议的声浪,说得直白一点,是要秦桧成为维护“绍兴和议”的卫士。
宁宗前期重用韩侂胄,后期重用史弥远,是因为宁宗自己不够聪慧,以及政事多受制于后宫之故。
权相们虽然很有权势,但限于国家体制(主要是文武分治),在以忠君爱国思想占统治地位的南宋,根本无力挑战皇权,他们一旦失去帝王的需要和信任,顷刻便会被抛弃,韩侂胄的被杀和贾似道的贬死,即是明证。
因此,在南宋国家,无论是年幼的或病中的皇帝,都可垂拱而治,不会有被权相篡夺的危险,政权之稳定,为汉唐以来所仅见。
四、要正确认识“君主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意义
自北宋仁宗朝到南宋,士大夫与君主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几乎混为一体,从而在政治上取得了很大的发言权,产生了一种“与君主共治天下”的思想和责任感。而此处所言的“共治”,就不限于地方长吏,而是整个士大夫阶层。
在南宋,这种“共治”意识更为强烈。士大夫参与对国家的治理,不仅仅是听命于君主的被动行为,更是一份责任,甚至出现了士大夫与君主共天下的言论。
南宋士大夫不仅有强烈的“共治”意识,也有具体的“共治”行动。
如果帝王没有遵循“祖宗之法”,或其行为违背孔孟之教,士大夫就会提出尖锐的批评,或予以抵制,很少有人因此而遭到迫害。
帝王任命某个官员,如果士大夫认为他不称职,撰制诰的官员可以抵制不行,台谏官可以上疏弹劾,使任命遭到流产。
南宋士大夫在朝廷里享有众多的发言权,少受文禁之害,当是宋韵文化能够成长的又一个有利条件。
五、南宋经济的发展超越了前代
南宋社会虽然前后受到金和蒙元的入侵,战乱不少,但还是享受到了超过100年以上的和平生活。这种和平环境,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条件。
“靖康之变”以后,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使南方人口迅速增加,不仅远远超过了同时期的金朝,也为土地广大的唐朝所不及。
随着人口的增加,北方生产技术的传入,加之南宋政府采取招集流民、开垦荒地和其他一系列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使中国南方的荒地、荒山、海涂、湖滨得到了尽可能的开发,垦田大幅度增加。
由于粮食和经济作物产量的增加,手工业生产也取得了很大成绩,除矿冶业以外,南宋的丝织、陶瓷、造船、造纸、印刷等手工业部门,无论是技术水平还是产量,皆超过了唐代和北宋。
由此也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兴盛和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开始崛起,并催生了新型的市民文化。
在对外贸易方面,由于陆上丝绸之路被完全切断,在“背海立国”的形势下,中国经济的发展路向,出现了由汉、唐的“头枕三河(即河内、河东、河南),面向西北”一变而为“头枕东南,面向海洋”輥輶訛的历史性转折。
南宋政府更加重视海外贸易,加上航海技术的进步和造船业的发达,“海上丝绸之路”至此正式形成,从而每年为国家获得上百万缗的外贸收入。
在南宋,无论是农业的产量和手工业的发展水平,还是货币经济的普遍出现和商品经济的繁荣,都要超越唐代和北宋。与同时代的北方地区相比较,更不可同日而语。
那里的社会经济即使不倒退,发展也极为缓慢,主要表现为“城市经济的没落”“人口大量减耗”“农村经济的加紧崩溃”。
至此,中国经济重心继北宋元丰(1078—1085)年间开始从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转移以后,又大大地向前迈进了一步,将北方经济远远地抛在后面,从而成为今后八百余年不可逆转的态势。
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既是南宋得以立国的经济基础,也是宋韵文化获得进一步繁荣的物质前提。
六、要正确评估南宋的军事力量
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大举南下,成千上万的宋军不堪一击,望风解体。
从宋金议和前后到宋蒙战争开始的近百年间,南宋统治者面对外敌入侵的严重威胁,对军队建设尚称重视。因此,在这一漫长的时间里,南宋军队的进攻力量固然不足,防御力量却大为加强。
正因为如此,南宋抵抗蒙元的战争,能够坚持45年之久,其顽强的斗争精神实超过了西夏和金朝。
南军军事力量不仅超过了北宋中后期的力量,而且先后涌现出了像宗泽,岳飞,韩世忠等一大批杰出将领(其中不乏文臣出身),也为北宋所未见。
此外,南宋士兵的勇敢精神,也值得赞扬。在最后的崖山之战失败后,10万南宋军队投海殉难的悲壮之举,在中国军事史上留下了十分悲壮的一页,充分体现了南宋人民的爱国思想和忧患意识,而这些思想正是宋韵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尽管南宋拥有一支看起来颇具战斗力的军队,但最后仍然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这中间的原因何在?
原因是当时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不是文明程度,而是勇敢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拥有机动性强、冲击力大的骑兵。在这方面,草原民族往往占有优势。
到宋代,特别是南宋,前期所面对的女真军队,战斗力不比匈奴和突厥弱,因为汉化较深,他们已有了入主中原的雄心,所以不仅要掠夺财富,也要一步步地占领土地。
南宋战马,主要来自两广,不仅数量少、质量差,而且距离前线路途遥远。南宋由于骑兵弱小,军队的机动性差,一旦发起对金、蒙的进攻,稍待时日,粮食和后勤补给就发生困难,只得被迫退兵,南宋军队几次北伐的失败,原因就在于此。
可是女真军队主要是骑兵,他们飚进飚出,疾如迅雷,又可以战养战,战斗力之强大不难想见。后期所面对的蒙古军,从成吉思汗到忽必烈,军事力量更加强大,在这种情况下,南宋抗击蒙古的战争必然会以失败告终。
由此可见,南宋军事力量的弱小,既是相对的,也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如果仅以军事腐败、指挥无能这样简单化的解释,恐难以服人。
七、璀灿的南宋文化显示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
宋朝文化受到学界高度推崇。在南宋,由于文禁不密,士人著书立说,并无太多禁忌。科举制度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兴起,对于文化的需求也更加旺盛。
北方文化人陆续南下,他们的学术思想和文学、艺术才能,与南方文化相交融,兼收并蓄,取长补短,从而造就了璀灿的南宋文化。
中国文化的重心,也在此时转移到了南方,在此后的八百多年间,也从未遭到逆转。南宋文化的繁荣,表现在多个方面。
北宋以来的新儒学,经过多种师传和演变,在南宋形成了主要以朱熹为代表的道学,以陆九渊为代表的心学,以吕祖谦、陈亮、叶适等浙东学人为代表的事功之学。
此时的儒家学者大多来自平民,他们大都具有较为强烈的民本思想。在后期抗击蒙元的战争中,更是发出了耀眼的光芒。
当然,在宋理宗将程朱理学(道学)奉为官方哲学以后,学习理学往往成为读书做官的敲门砖,一些理学家以及自以为信仰理学之人,他们的理论和实践往往脱节。
道学的一家独大,缺少了对立面,也使它的思想理论逐渐僵化,这是必须指出的。
在穷山僻壤,也时闻读书之声。对后世启蒙教学影响最大的教材《三字经》《千字文》,都撰于南宋。由于南宋读书人多,受到儒家思想熏陶的人也多,国民素质从整体而言,都要高于唐朝与北宋。
南宋知识分子关心本朝政治,对国家和民族有很强的责任感,不少人希望借助于史学研究,总结历史上的经验和教训,以供统治集团借鉴。
北宋经过“靖康之变”以后,国史、实录、会要大量散失,如果没有南宋史学家的精心搜集和整理,就会给后人研究北宋史带来很大困难,正可谓功不可没。
此外,南宋史学家治史态度严肃,考辨详瞻,并创立了纪事本末体、纲目体、学案体等新的史学体裁,推动了史学的进一步繁荣。
在历史上,唐诗、宋词以它们灿烂多姿、高度的艺术性和思想性,享誉中国古代文坛。
但是,由于唐朝文化的普及不高,有条件从事文学创作的官僚士大夫和一般知识分子远不及宋朝之多,因此从作者人数和创作数量来看,宋诗并不在唐诗之下。
《全宋诗》所收诗作,超过20万首,也“倍四于《全唐诗》”。虽然唐朝距今天比宋朝远,散失的诗文肯定比宋朝多,但即使如此,数量相差也不应该如此悬殊,由此足见宋诗之盛。
而在宋诗中,南宋诗人和诗作又超过了北宋,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南宋文化的兴旺。
此外,南宋的绘画、书法、雕塑、音乐、舞蹈、戏曲、考古和金石学等,也都有长足的进步。
特别是在科学技术方面,造船和航海技术、罗盘针的发明和应用、“火枪”“突火枪”和火炮的发明、法医学的肇始、医院始分科诊治、精确程度不亚于公历的《统天历》的制订、高次方程的数值解法、积数求和的算法等,都足以彪炳史册。
八、总结
综上所述,以往人们对南宋社会评价不高,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认为它作为一个偏安政权,国土狭小,军事力量不强,实在不值得称道。二是受到开国之君宋高宗的声名之累。这些都是缺乏对南宋历史的深入了解和受到义理史观的影响所致。
实际上,宋高宗其人虽有很大的历史局限性,但他对创建南宋有功。正由于有南宋的存在,南方经济才获得了进一步的开发和繁荣;正因为有南宋的存在,自北宋开创的宋韵文化,才能在南方获得传承和发展。
宋韵文化,既使宋代士大夫和广大市民阶层享受到了较高的生活品质,也增强了他们爱国家、爱民族的思想感情,产生了以岳飞、陆游、辛弃疾、文天祥等人为代表具有强烈爱国主义精神的士大夫和将领。
南宋的外部环境虽然十分不利,造成军费开支浩繁,财政困难重重。但是,在一百多年的岁月里,由于统治者的作风比较开明,生活相对节俭,既能重视知识分子的作用,又比较关心民生。因此,国内尚称和谐,没有大的民变,也很少发生与少数民族的战争。
爱国家、爱民族成了全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在抗击金朝特别是蒙元的战争中,经常有英勇顽强、可歌可泣的表现,显示出巨大的文化软实力,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军事力量的不足。
当然,南宋一朝的问题也不少,它除了存在着封建制度固有的历史局限性以外,在政策及施政上也有许多失误,特别是压抑武人太甚,对贪官污吏过于宽容,从而削弱了抵抗外敌入侵的能力,增加了劳动人民的苦难。
但就总体而言,南宋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好的一个朝代,也是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一个朝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