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周琴 实习生 邓情
大热的暑期档,从不缺话题。8月16日,洛阳市隋唐史学会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发表声明,称因“与史实不符”已委托律师团队向《长安三万里》制片方发律师函,并要求制片方、导演、编剧等发表纠错、致歉声明。声明中列举李白与杜甫第一次相逢于洛阳并非长安等四处所谓的“与史实不符”的情节,迅速引起网友热议。
此前在电影热映时,封面新闻记者曾专访《长安三万里》主创。当时谈及如何平衡该片的艺术创作与历史考究,导演邹靖表示,在大的历史节点上,史书、文献当中记录得比较明确的这些点,都不会去改动,“但是历史当中它也有一些空白或者说是有争议的地方,在这样的地方,我们会进行一些合理的推测和想象,让它去满足于我们故事的主题。”
8月17日,中国李白研究会常务理事、海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海滨告诉封面新闻记者,他个人态度是不必太纠结,他认为《长安三万里》是电影艺术,而非历史:“我们期待电影这类的艺术作品更好地来呈现我们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呈现我们大家内心中的大唐风采,我觉得这部电影在一定意义上做到了。”
青年杜甫 《长安三万里》剧照 图据片方
洛阳市隋唐史学会发声明要求《长安三万里》致歉 图据微信公众号截图
要求《长安三万里》致歉引热议
洛阳市隋唐史学会:我们不想蹭热度
电影《长安三万里》是今年暑期档现象级的一部电影。影片以盛唐为背景,讲述安史之乱发生后,身处危局中的高适回忆自己与李白、杜甫之间的友谊和往事。电影《长安三万里》在全国影院公映后广受好评,截至8月17日发稿前,影片票房已超过17亿。
但近日,这部电影也遭遇了“风波”。8月16日,洛阳市隋唐史学会通过微信公众号发表声明称,电影《长安三万里》中部分情节描述与真实历史不符,部分人物身上发生的故事与真实历史不符,极易误导青少年观众,影响历史人物出生地、事发地的同胞感情。声明中例举了四处所谓的与历史部分不符的情节:李白与杜甫第一次相逢在洛阳,并非影片中描写的长安;杜甫早年生活在洛阳,并非影片中描写的长安;“一日三绝”发生在洛阳天宫寺,并非影片中描写的扬州;救下了郭子仪的是李白,并非影片中描写的高适等等。声明中称,为还原真实历史,维护历史人物真实性,洛阳市隋唐史学会已委托律师团队向制片方发出律师函,要求电影《长安三万里》的制片方、导演、编剧等发表纠错、致歉声明。
8月17日,#洛阳市隋唐史学会要求长安三万里致歉#的话题词也登上微博热搜。有网友认为,电影应该尽量尊重历史事实,不要随意乱改,容易误导青少年。还有网友为《长安三万里》不平:“电影为了故事的冲突性、戏剧性,为了让剧情更加吸引人,必须进行一定程度的改编。这种改编在文学创作中是常见的方法。有多少人会把《长安三万里》当历史?”“讲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动画电影本来就不多,叫好又叫座的更少,现在好不容易出了一部《长安三万里》,咱们是不是应该多点耐心和宽容?”
8月17日,封面新闻曾多次致电洛阳市隋唐史学会,但在发稿前电话仍未接通。当天,洛阳市隋唐史学会会长王恺在接受其他媒体采访时表示,学会方面并不是要蹭《长安三万里》的新闻热点,“我们是保持对历史事实负责任的态度,作为一个搞学问的人,我们也不想蹭这个热度。”
青年李白与高适 《长安三万里》剧照 图据片方
如何平衡影片的艺术创作和历史考究?
导演:遵循大的历史节点,在有“空白”处合理推测
7月8日,《长安三万里》正式上映当天,封面新闻记者专访了影片导演谢君伟、邹靖。提及作为一部历史题材的动画电影,如何平衡艺术创作和历史考究时,导演邹靖表示,在大的历史节点上,史书、文献当中记录得比较明确的这些点,都不会去改动:“但是历史当中它也有一些空白或者说是有争议的地方,比如李白什么时候去世,其实现在的专家也还有争议,在这样的地方,我们会进行一些合理的推测和想象,就是让它去满足于我们故事的主题。”
导演邹靖举例称,历史上对于青年李白的形象可能没有那么明确的一个说法,为了凸显他的潇洒,我们把他设计成一个散发的形象,就是为了让他比较符合于有点运动、有时像剑客的状态。历史上的杜甫,大家比较熟悉的是他晚年的忧国忧民的形象,“但是我们在想他很小的时候,是不是也有一个比较好的童年或者是比较顽皮的状态?那样的话这个形象呈现出来,观众看到之后可能就会想是他经历了什么,最终变成了我们尊重的杜甫”。
导演邹靖也提到了在高适这个人身上进行的艺术创作:“他在历史上跟李白最后的一些关系其实也有争议,但是我们的电影当中其实高适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他跟李白之间产生了很多的联系和情感的交集,所以说他最后用了自己的方式救了李白。这些点都是我们在这种空白和有争议的地方进行艺术性的创造,为了符合于我们这个故事和我们主题的表达。”
中国李白研究会常务理事海滨:
电影是艺术不是历史,不必太纠结
8月17日,封面新闻记者采访了中国李白研究会常务理事、海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海滨,他表示在电影上映后就去看了《长安三万里》。谈及当天的微博热搜#洛阳市隋唐史学会要求长安三万里致歉#,海滨教授表示:“首先一个大的背景,《长安三万里》是电影,它是艺术,它不是历史,如果我们要为这样一个艺术作品找历史的茬,肯定不止这4处。”
海滨教授提到,杜甫曾写下《饮中八仙歌》,描绘了当时长安城里最有影响力的八位酒仙,包括李白、贺知章、崔宗之等风度各异的饮酒群像图:“就今天我们现有的材料看,这八位酒仙是真实的历史人物,都有过在长安饮酒的经历,但这八个人基本不可能集中在同一个时间点出现在长安城;而杜甫作为当时的诗人,他把他们八位汇聚到一首诗里,很明显这里有个思路,它就是文学创作。”
而在电影《长安三万里》中,《饮中八仙歌》这一段情节就得到了集中呈现。海滨教授认为,如果我们认真地从历史角度去看、去考察、去较劲的话,这里恐怕都要打上问号。但他对此总体观点是宽容的,他觉得这就是文学,“否则的话,我们也可以质疑杜甫这么写是不是有问题了。”
对于洛阳市隋唐史学会在声明中提到的四点,海滨教授也解答道,基于现有的史料,李杜首次相逢确实是在洛阳,并非影片中描写的长安;杜甫的早年生活地的确是在洛阳,而不是长安;“一日三绝”的故事,根据《唐朝名画录》记载,的确是发生在洛阳天宫寺,但《唐朝名画录》的记载不能完全等同于正史,这段记载的真实程度和细节,也有待进一步考证确定;至于“救下了郭子仪的是李白,并非影片中描写的高适”一说,海滨教授认为,虽然《新唐书》还有李白的墓碑上的记载都提到了李白跟郭子仪的关系,但是国内外的李白研究专家都普遍认为,李白与郭子仪先后互救这一段可能是后人的伪托,“就我所了解,当时救助李白的是御史中丞宋若思、江南宣慰使崔涣。”
海滨教授谈到,还是应该以积极正面的角度去看待艺术作品:“我们期待电影这类的艺术作品更好地呈现我们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呈现我们大家内心中的大唐风采,我觉得这部电影在一定意义上做到了。”对于影片可以进步的地方,他也坦言,对于历史事件的处理,自己尊重影片编剧、导演从电影艺术角度去进行的设计,“但是这个片子的内容太微妙了,关注李白、关注盛唐的人太多,社会层面就不由自主地要求电影去承担教科书的历史教育和普及的功能。不论制片方是不是意识到这一点,客观上讲,既然你要拍这个片子,你要讲李白的故事,你恐怕就不得不承担这样一个角色。所以我个人觉得,在这个意义上,电影的主创团队,还是要尽可能去忠于历史。”对于电影的艺术表现方面,他也认为,李白的人物形象可以再丰满和立体一些,去呈现李白的变化和成长。
谈及目前《长安三万里》引发的各种讨论,海滨教授认为,大众的关注、讨论是有意义的:“一方面,大众的关注和讨论是希望能更多地了解真实的历史,另一方面,同时我们也从这些伟大的诗人身上,从这些伟大的时代能够获得一种文化的力量。我觉得这本身是一件好事,我个人的态度是不必太纠结。”
《长安三万里》海报 图据片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