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蒙军包围临安,文天祥从江西带兵勤王,怎料南宋谢太后却派他议降

蒙军包围临安,文天祥从江西带兵勤王,怎料南宋谢太后却派他议降

公元1273年,忽必烈命蒙将伯颜带领20万大军,水陆并进直扑南宋。

由于南宋王朝面临前所未有的危局,朝廷命令全国各大州县自行征兵,一旦天下有变,可立即进京勤王。

时任江西提刑官,知赣州的文天祥,也接到了这个命令。

接到命令之后,文天祥在自己的家乡散尽家财,招募乡勇,结溪峒蛮。只等朝廷的一声诏命,其集结的万余人马,就可开赴临安,为国家死战!

1

公元1275年七月,蒙军已经攻占南京,南宋国势日渐危急。入京勤王的诏令终于穿越了崇山峻岭,来到了文天祥的府衙之内。

接到诏书的文天祥在赣州城内大点兵马,而好友出于对文天祥人身安全的考虑,满怀好意的劝道:“今北兵势重,破郊畿,掠内地,君以万余之众赴之,何异于驱羊而搏猛虎?”

对于友人的好心,文天祥回复道:“你说的我又何尝不知。只是国家养我等臣子三百余年,今日有急,征天下之兵,却无一人一骑入关,我深恨于此。今自知兵微将寡,自不量力,但我愿以身殉道,以此唤醒天下忠义之士闻风而起。如若社稷可保,这小小的牺牲又算什么。”

多年来,老友感觉自己对文天祥熟悉的已经不能再熟悉了。但是值此危难之时,他又认识了一个不一样的文天祥。之前的数十年,他轻看了文天祥,也轻看了书生。

出发之前,孝心而慈爱的文天祥拜别老母。

值此国难之时,文天祥跪在了自己的母亲面前说道:“国家遭此危难,孩儿今日将引军护国而去。人生大事,无非尽忠,尽孝二事。孩儿今日为国尽忠,恐归来无期,为母亲大人尽孝之事,或成虚幻,请恕孩儿不孝。如若天佑大宋国祚不绝,待国家无事之时,孩儿必当策马归来,为母亲尽孝于床前,侍奉于身后。”

听完文天祥所说。文母看着自己的儿子,眼中闪耀泪光。这是感动的泪水,也是欣慰的眼泪。

欣慰之下,文母对文天祥说道:“为母虽一介女流,但也深知国家民族大义。今遭逢国难,吾儿为国尽忠而去,为母者岂能以孝道阻止。吾儿远去,为母有一言,还望吾儿谨记。”

文天祥跪在地上说道:“请母亲尽言,孩儿自当谨记在心。”

文母说道:“忠贞守节,取义成仁”。

这是一个老母对儿子的教诲与期望,也是一个母亲对国家臣子的重托。字字振聋发聩,冲击着每一个有信仰者的灵魂。

母亲说完之后,文天祥跨上了战马,握紧了手中的宝剑,带着对国家的忠诚和热忱,走上了去临安勤王的道路。

2

公元1275年八月,就在整个江南战火纷飞之时,文天祥来到了临安。

但是,从赣州来到临安勤王的文天祥却什么都做不了。

因为,此时有个叫陈宜中的不让。

身在临安的南宋右丞相陈宜中,是一个自己不解决问题,却一直否定别人建议的人。这个人既不上前线督军,也不在后方募兵。针对眼前的局势,陈宜中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求和为上,不轻言兵。

殊不知,求和也是需要实力的!

当文天祥进入临安之后,作为右丞相的陈宜中,一次次否定了文天祥关于集结勤王之军,收复失地,与蒙军决战的的提议。

要知道,此时整个临安城内外,已有十多万前来勤王的义军。但是这些兵马却什么都没干。

所以,一心前来救国的文天祥被派往平江府(苏州)驻守。

与文天祥相反,占领南京的伯颜,每天却有很多事要做。

志在天下的伯颜,在大都就已经明确了目标,那便是将整个东南的土地,都纳入蒙元帝国的版图;将整个东南的财富,都收入蒙元帝国的国库。所以,根本就不存在与陈宜中的议和之说。

就在陈宜中一心求和时,伯颜灭宋的计划已经敲定。

伯颜三路大军攻取临安

在灭宋的计划中,伯颜亲率阿塔海一干人等,引铁骑三万,由镇江出发,一路向常州,苏州挺进,目标直指临安东北门户嘉兴府;

蒙军大将阿刺罕,奥鲁赤,则是引军十万自建康出发,一路由陆路南下,直奔临安的西北门户独松关;

老将董文炳,猛将张弘范,降将范文虎,则是引水师十万,泛江入海,以水师封锁钱塘江口,意图海陆夹攻临安。

随着蒙军三路大军合围临安而去,公元1275年也走到尽头。

3

公元1275年年底,伯颜亲自带领的三万铁骑踏破了嘉兴府(浙江嘉兴)。而阿刺罕所统领的十万西路大军,更是攻破了独松关陈兵临安西北。

值此蒙军大军压境,昔日朝堂上很多高官显贵的身影都看不见了。国难临头之际,不少人都已逃离临安,包括左丞相留梦炎。

而还在临安坚守的朝臣只剩下左丞相吴坚,右丞相陈宜中、枢密院事张世杰、临安知府文天祥、礼部侍郎陆秀夫、内臣贾余庆。而这些人的官职大都是大量官员出逃之后,刚刚任命。

除此之外,临安城内还有十五万勤王之师。

眼看伯颜即将兵临城下,吴坚,陈宜中派出使者带着谢太后请求称臣的文书往嘉兴府而去,寄希望称臣以存社稷。只是,派去称臣纳贡的使者,根本就没有起到阻挡蒙军南下步伐的作用,伯颜的大军依然从嘉兴府南下而来。

不久,伯颜来到了余杭,与突破独松关的阿刺罕部十万西路军会师余杭皋亭山。

此时的伯颜,已经完全具备了攻破临安的军力。但是伯颜却迟迟没有下令攻城。

因为在此时的伯颜眼里,临安城俨然已经是蒙元帝国的财产了。一旦攻城,临安作为国际性大都市数百年来所积累的财富,都必将在战火中毁于一旦。这是伯颜不想看到的,也是忽必烈不想看见的。

临安府内,见兵临城外的伯颜大军没有攻城的意思,陈宜中准备以大宋右丞相的身份再去伯颜的军营进行一场称臣的谈判。但是当他走到临安城的余杭门时,一个人挡住了他的去路。而作为右丞相的他对这个人也没办法,因为那个人是临安府的知府,守城的军士听他的。

余杭门前,文天祥规劝陈宜中道:“听我一言,还是不要去了吧。”

陈宜中知道文天祥是好意,但还是带着不自信的语气坚持说道:“让我去试一试,或许还有转机呢?”

文天祥无奈的说道:“忽必烈要的是整个大宋,你还不明白吗?”

陈宜中神色黯淡的问道:“事到如今,除了去议和,你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

文天祥答道:“为今之计,当移三宫入海,我和张世杰引勤王之军与蒙军背城决战,胜之可邀两淮之兵会攻浙东蒙军。若不幸兵败,你等也可南下福建,两广,徐图再战。”

听完文天祥所说,陈宜中的脸上出现了一丝犹豫,继而带有稍许担心的说道:“太后年事已高,而陛下尚幼,若移驻海上,怕是吃不消啊!”

文天祥说:“如若太后、陛下不愿泛舟海上,如今当速请益王出镇福州,广王出镇泉州,留下复兴的火种。此事,不能再拖了,再晚就来不及了!”

就在文天祥和陈宜中于城门口商谈之时,临安外围又有突发军情传来。此时,由董文炳,范文虎,张弘范统率的蒙军水师已经泛海而来。这让陈宜中出城求和的最后一丝希望也破灭了。

4

公元1276年正月十七,蒙军三路大军在伯颜的指挥之下,会师于临安城外。

而此时的南宋皇宫之内,正在进行着最后一次朝会。这一次,与会众人终于达成了一致的意见——立刻马上迁都海上(出逃)。

第二天,逃往钱塘江的嘉会门,宋廷的大队人马已经集结的,准备出逃临安的众人都在焦急的等待中。年仅九岁的益王赵昰,在母亲杨淑妃,国舅杨亮节,驸马都尉杨镇的护卫下,已经在城门口等待多时。而年仅五岁的广王赵昺,也在姥爷俞如珪和陆秀夫以及殿前指挥使苏刘义的照顾下,整装待发。

但是在焦急的等待中,众人却并没有看到谢太后和宋恭帝的身影。

原来谢太后年事已高,将逃跑的时间听成了前一天晚上。

前一天晚上,谢太后左等右等,也没有等到人来接她。一气之下的谢太后决定向伯颜纳玺献降,并且已经让内臣贾余庆去办这件事了。

听到谢太后投降,其中犹以张世杰最为激烈。

在张世杰看来,临安尚有十数万兵马,足可背城一战。张世杰说着就要去面见谢太后。

看着眼前的场景,礼部侍郎陆秀夫说道:“事已至此,多说无用,蒙军破城在即,我等决不能坐视大宋三百年江山毁于一旦。”

接着,陆秀夫的目光看向了还是孩子的益王和广王。神色复杂的说道:“今太后携幼帝既降,我等若要为国尽忠守节,当速速护送二位殿下,前往闽粤。以此保我宋室血脉不绝,日后再图中兴之举。”

陆秀夫此话一出,立刻获得了国舅杨亮节,驸马都尉杨镇和殿前都指挥使苏刘义以及国丈俞如珪的的认可。

但是,听到谢太后已经打算携幼帝投降的消息后,文天祥却又不打算逃离海上了。

最后,文天祥决定留下来。

看到这一幕,张世杰在无声中去集结了自己的兵马。

本着去留随意的原则,陆秀夫随着二王以及杨亮节等人,由陆路出钱湖门,往浙江南部而去;张世杰率领着最后忠实于南宋的兵马,自嘉会门而出,由水道冲杀,于钱塘江杨帆入海,沿着东南沿海的海岸线南下。

大批精英骨干以及二王的出逃,让整个临安城陷入到巨大的恐慌之中。选择留下来的临安知府文天祥此刻只能用手中微弱的兵力,来尽量维持临安府内的治安。

5

公元1276年正月十九,临安的天空低垂,孤儿寡母的朝堂之上,再也组织不起一次完整的朝会。

右丞相陈宜中走了,枢密使张世杰走了,殿前统帅苏刘义走了,礼部侍郎陆秀夫走了。连小皇帝的两个兄弟也丢下他离开了。现在还能站在谢太后和小皇帝面前的,只有左丞相吴坚,临安知府文天祥,以及昨日从伯颜处回来的贾余庆。

投降蒙元,已经成为了事实。尽管有人心有不甘,但是随着昨日大批人马的出逃,临安城连最后一战的机会也没有了。眼下的人,必须要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

然而,即使是投降,也还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昨日的贾余庆,不够议降的资格,被伯颜退了回来。此时的谢太后,放眼堂下的众臣,最后将目光落在了心有不甘的文天祥身上。

在众人的沉默之中,谢太后开口道:“蒙军兵临城下,守城将士相继溃逃。今外无勤王之师,内无可战之兵。事已至此,实乃天亡大宋。三百余年基业,今日将丧于我等之手。哀家昨日和皇上商议,为天下免受战火荼毒,生灵免受刀兵之灾。今将以大宋三百二十余年之国祚,交付于蒙元之手。不知众位爱卿,谁可往蒙军大营与蒙元右丞伯颜商议投降事宜。”

投降,不是什么光彩事,谢太后说的很委婉。但是此时,谁也不想做这个亲手将三百余年的大宋江山交到蒙古人手里的那个人,毕竟这是要在史书里背上万世骂名的!

看着谢老太后落在自己身上的目光,文天祥觉得自己是时候站出来了。他之所以留在这临安未逃,就是为了以现在的有用之躯,亲往城外的蒙军大营与伯颜谈判,为挽救帝国的灭亡,做最后的努力。即使成功的希望渺茫,他也愿意一试!

在众臣的沉默中,文天祥打破沉默言道:“微臣愿亲往蒙军大营,与伯颜商讨当下事宜。”

朝堂之上的左丞相吴坚在朝会之上看到文天祥没走就已经很奇怪。如今他又抢着去蒙军大营议降。看来平时正义凛然的文天祥,在这最后的时刻,也是个识时务的人。

文天祥的主动站出来,让谢太后大感欣慰。终于有人愿意接下这个将要遗臭万年的挑子了。为了议降身份的对等,谢太后在朝堂之上临时加封文天祥为右丞相,让其全权负责眼下的投降事宜。

从文天祥当年的状元算起,到现在变成丞相,期间足足隔了20年。但是,在此亡国之际,做一个前往敌营议降的丞相,并不是什么荣耀和值得高兴的事。

6

次日,文天祥和吴坚在贾余庆的引领下,走出临安城,来到了驻军临平镇明因寺的伯颜处。

前几天,来伯颜这里议降的是内臣贾余庆,这让伯颜大为光火。投降都投的这么没诚意,难道临安府内没有高官吗?今日文天祥一来,伯颜首先便开口问道:“来使在宋朝是何官阶?”

文天祥不卑不亢的站起身来,作揖行礼道:“大宋右丞相文天祥拜见北国伯颜丞相!”说完,文天祥回身坐下。

伯颜又问道:“前日你朝便已效玺纳款,今日前来,怎能还以大宋自居?”

伯颜如此一说,文天祥怅然起身,义愤填膺的问道:“本朝承继帝王正统,衣冠礼乐之所在。听伯颜丞相所言,北朝今日欲令本朝纳土归降否?欲毁我朝之社稷乎?”

伯颜道:“社稷必不动,百姓必不杀。”

听伯颜如此一说,文天祥依旧存有如赵构时代,向金国称臣纳贡的期望。便对伯颜说道:“北朝若以宋为臣属之国,还请丞相退兵平江或嘉兴,而后再议岁币与犒师之事。如此,北朝可全兵而返。如若北朝今日欲断我社稷,毁我宗庙,亡我国家,则淮,浙,闽,广尚在我朝之手,若决战于两广,闽浙,胜负还犹未可知。兵连祸结,旷日持久,将就此开始。”

文天祥这慷慨激昂的话语说完,让伯颜觉得,眼前的这个人不是来投降的,这分明是来威胁他的。这就让前日已经收到南宋传国玉玺的伯颜一时不明白了。这临安城内的孤儿寡母到底是降,还是不降?

此刻,伯颜听完文天祥的一通话还没回味过来,但伯颜的部下们却再也坐不住了。现在的他们自认为是兵临城下的胜利者。当看到眼前失败的一方已经山穷水尽,竟还在大言不惭的威胁自己的统帅之时。便扬言要杀了文天祥,让南宋再派人来。

看到蒙军将领们的如此举动,文天祥倒没什么。只是和文天祥一起来的吴坚、贾余庆二人一时间吓的大气都不敢喘。

与吴坚和贾余庆相比,此时的文天祥要镇定的多。此时的文天祥神态自若的强硬说道:“我乃南朝状元宰相,今国势如此,唯欠一死以报国。刀锯断鼎烹,非我所惧!”

那意思分明就在说,要动手就快点,别磨磨唧唧的!

文天祥大义凛然的这一番话,让身处愤怒之中的伯颜也不得不肃然起敬。不禁在心里盘算着:“这个人难道不怕死吗?”

最后伯颜得出结论:这种人,绝对不能再让他回到临安府内,一旦让其鱼入大海,鸟入深山,今后肯定会给帝国的统一大业,平添诸多的障碍。

文天祥这么一番慷慨陈词,宋廷的投降之事,谈到这里,是再也谈不下去了。伯颜唤来了左右,意味深长的吩咐道:“将文丞相带下去歇着吧,一定要好生照料!”

听到此话的文天祥当即明白了伯颜的意思,他这是被扣留了。此时的文天祥不禁大怒道:“我奉国君之命,来此商议两国大事,你有什么理由将我扣留?

伯颜笑着言道:“君何以如此动怒。君为宋使,我为元相,今日商谈之事,兹事体大,又岂能决断于一时。还请文丞相在此暂住数日,以便商谈两国当下事宜。”

文天祥再想争辩,只是伯颜的卫士已经上前,文天祥无力的抗争已经显得没有任何意义。

前来议降的文天祥,就这样失去了人身自由。等到他再恢复自由之身时,临安的大门,已改换了蒙元的门庭!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国家,包围,伯颜,母亲,宜中,文天祥,临安,孩儿,江西,大军,陈宜,伯颜,文天祥,临安,谢太后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国家,包围,伯颜,母亲,宜中,文天祥,临安,孩儿,江西,大军,陈宜,伯颜,文天祥,临安,谢太后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国家,包围,伯颜,母亲,宜中,文天祥,临安,孩儿,江西,大军,陈宜,伯颜,文天祥,临安,谢太后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