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1391年,朱元璋的二儿子、秦王朱樉在封

1391年,朱元璋的二儿子、秦王朱樉在封

1391年,朱元璋的二儿子、秦王朱樉在封地屡次犯法,被召回京城接受调查。为了搞清楚具体情况,朱元璋派朱标前往陕西考察,在他的求情下,秦王朱樉才重新回到西安。

然而,朱标返回南京仅仅几个月,就一病不起,很快撒手而去,年仅37岁。

朱标不仅是朱元璋的第一个儿子,更是明朝太子,承载着将大明江山发扬光大的重任,他的英年早逝,让一向坚强果敢的朱元璋痛哭流涕。后来,朱元璋坚持传位给朱允炆,而不选择其他儿子,过于思念朱标是很主要的原因。

朱标13岁成为太子,在24年的储君生涯里,言行举止都得到了满朝文武高度认可。

1355年某天,太平府一户商人家里,传出了婴儿的啼哭声。消息传到前线,正在率军攻打南京的朱元璋大喜过望,因为这是他的第一个儿子。朱元璋自立为吴王后,便将这个孩子册立为世子,朱元璋开创明王朝后,他便成为太子。

这个被朱元璋寄予厚望的孩子,就是明朝首位太子朱标。

朱标虽然没有像他的几个弟弟那样,经常在战场上搏杀,但很早就开始参与国事。朱元璋为了培养朱标,并且让他拥有足够的威望,要求所有开国元勋都必须兼任东宫官职,为的就是让这些骄兵悍将,紧紧围绕在太子身旁,并绝对忠于太子,而不是各立山头、心怀鬼胎。

在父亲的注视和功臣们的簇拥下,朱标的成长速度极快,虽然生在富贵家庭,不需要做任何事情,就能衣食无忧,但他却没有安于享乐,而是积极进取。

更难能可贵的是,朱标宅心仁厚,无论是对父母、对兄弟还是对臣子,都堪称无可指摘。

朱元璋很清楚,他作为开国君主,为了建立新王朝,恢复新秩序,必须采取暴力和冷血的手段。但国家想要发展起来,大明江山想要延续下去,必须奉行仁义,朱标就是完成这个目标的最佳人选。

不过,为了让朱标能够顺利推行仁政,朱元璋必须先把那些刺头消灭掉。

于是,朱元璋制造了大量案件,动辄株连上万人,李善长、胡惟庸、蓝玉、冯胜等开国功勋,几乎被屠杀殆尽。就连朱元璋最好的兄弟徐达和智囊刘伯温,也是死得不明不白,几百年来一直有传闻称,他们都是在朱元璋的授意下,被人暗害的。

虽然站在朱元璋的角度来看,这些人基本都有狂悖不法之处,对朱家天下构成极大的威胁。但在生性仁柔的朱标看来,父亲的初衷没有错,但却是想方设法多杀人,这样显得太过残忍。

朱标曾经多次劝说朱元璋,不要杀戮太多,朱元璋却递过来一根长满刺的木棍,让朱标拿着。朱标不明其意,朱元璋语重心长地表示:“我把刺都给你剃光了,你拿起来不就顺手了?”

朱标饱读诗书,不是不懂这些道理,但他还是无法接受父亲这种残酷无情的做法。

因此,一向对父亲恭敬有加的朱标,竟然说出“上有尧舜之君,下有尧舜之民”这样的话。言外之意就是,皇帝自己不够贤明,导致朝中奸佞小人、贪官污吏横行,到头来却要怪下面的人不够贤明?

朱元璋本是为朱标铺路,也是为朱家江山的长治久安考虑,听到这话,当即勃然大怒,拿起一把椅子砸了过去,好在朱标躲闪及时。

从这件事能够看出,朱标虽然仁柔,但是想法独到、意志坚定,是个很有原则的人。这点就比秦始皇的长子扶苏和汉武帝的太子刘据强很多,他们虽然也讲仁义,但却没有足够的魄力和意志力,想法很容易受到动摇,最终造成悲剧。

朱元璋显然看准了人,如果朱标能够成功即位,必定是一位非常出色的皇帝,明朝的仁宗庙号,也许就要加在他头上,而不是大胖子朱高炽。

但朱元璋不够幸运,他挖空心思做好了一切准备,却没料到朱标会英年早逝,只能带着遗憾撒手而去。

值得一提的是,朱元璋派朱标去西安,还有一个隐蔽任务,就是考察当地的城防、环境以及耕地百姓数量,为迁都做准备。朱元璋很清楚,他从蒙古人手里夺回江山,必定会导致草原动荡,爆发战争的可能性极高。

因此,南京并不适合作为国都,选择一个更靠北方草原的城市,才更方便打击蒙古势力,稳定边境局势。

很可惜的是,朱标突然去世,让朱元璋万念俱灰,再也没有精力筹备这件事。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父亲,朱元璋,朱樉,清楚,朱标,秦王,儿子,太子,南京,江山,朱元璋,朱樉,朱标,秦王,太子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父亲,朱元璋,朱樉,清楚,朱标,秦王,儿子,太子,南京,江山,朱元璋,朱樉,朱标,秦王,太子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父亲,朱元璋,朱樉,清楚,朱标,秦王,儿子,太子,南京,江山,朱元璋,朱樉,朱标,秦王,太子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