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近三百年的历史当中,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就是万历皇帝朱翊钧(明神宗),他当皇帝的时间是48年,而当皇帝时间最短的恰恰是他的儿子朱常洛,他在位只有短短的一个月时间。
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七月二十一日,万历皇帝朱翊钧就在乾清宫驾崩了;八月初一,皇太子朱常洛正式即位,改年号“泰昌”,是为“泰昌帝”,也称“明光宗”。
作为大明王朝的第十四任皇帝,泰昌帝继位仅仅一个月,却在当年的九月初一也驾崩了,时年39岁。
根据史料记载,朱常洛在登极大典上“玉履安和,冲粹无病容”,他当时的行走和仪态十分正常,没有任何患有疾病的症象。
为了确保国防稳定,泰昌帝在万历帝驾崩之后的七月二十二日和七月二十四日这两天,各发银一百万两,用来犒劳辽东等边境地区的将士们,而且在国内宣布罢免矿税、榷税,同时撤回了各地的太监(矿税使),增补阁臣。
泰昌帝的举动,不但使得朝廷机构有效地运作起来,同时也把万历皇帝之前的那些恶法劣政基本都免了。
为此,史书上有四个字——“朝野感动”!
也就是说,这样一个好皇帝,虽说他在位仅仅一个月就驾崩了,但也确实做了不少好事。
正因为泰昌帝朱常洛确实是个好人,所以当时和后世的人们就对他驾崩的原因产生了种种推测……
最正面的说法:泰昌帝是由于政事劳累病死的。
究其原因,泰昌帝的父亲万历帝在位期间穷奢极欲、横征暴敛、吏治腐败,使得朝纲不振,而在万历帝驾崩之后,烂摊子就落到了儿子朱常洛手里,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朱常洛的工作量就随之加大,因此才会过劳死。
可是,对于一个身体正常的人来讲,即使工作量如此之大,顶多就是非常辛苦而已,再怎么也不至于在短短一个月之内就积劳成疾病死了啊?
所以说,这个说法虽然非常正面,但显然也是说不通的。
最负面的说法:泰昌帝是由于贪恋女色“累”死的。
据说,朱常洛当太子的时候,多年来一直郁郁寡欢,所以就拿女色作为消遣,在朱常洛登基之后,他父皇的心头肉郑贵妃更是投其所好,马上又给他送了不少美女。
泰昌帝原本就好色,一下子就被这些美女迷住了,于是他就不顾白天打理朝政的辛苦,晚上也不肯闲着,喝酒、狂欢、纵欲,夜夜沉湎女色,因此才把自己的身体搞垮了。
要知道,朱常洛当太子期间,东宫之内肯定也有无数的美貌宫女,他又怎么可能是那种没见过世面的色中饿鬼,而且还为了那些美女把自己活活累死呢?
所以说,这个说法同样站不住脚。
另外一种说法:泰昌帝是吃“红丸”毒死的。
当时,皇宫之内司礼监的秉笔太监名叫崔文升,平时也负责掌管御药房。
有一天,崔文升给泰昌帝进奉了一味药,可当他服下这味药之后,马上就腹泻不止,一直持续了一天一夜,腹泻多达三十多次。
由此一来,泰昌帝就一病不起了。
原来,崔文升当时给泰昌帝服的这味药,其实是通利之药,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泻药,主要成分就是大黄。
实际上,当时泰昌帝吃什么药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这个崔文升崔太监,他曾经是郑贵妃宫中的亲信太监,朱常洛当皇帝之后不久,崔文升就被提拔为司礼监秉笔太监,兼掌御药房。
由此,朝野上下纷纷怀疑是郑贵妃指使崔文升给泰昌帝下药的。
而这件事情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明末三大案》之一“红丸案”。
关于这个指控,确实还算有根据、可联想:郑贵妃先把一些美女送给泰昌帝,让他终日沉湎女色,将身体掏空,而后再指使崔太监下泻药,将泰昌帝泻到虚脱,直至驾崩。
因此,当时有很多大臣一致认定:泰昌帝就是被郑贵妃派人下药谋害死的。
但要认定“郑贵妃谋害泰昌帝”的说法,实际上也站不住脚,其原因有——
首先,郑贵妃没有杀人动机。
多年来,虽说郑贵妃一直想让自己的儿子朱常洵当太子,同时又对朱常洵实行各种各样的排挤和打击,但万历皇帝最终还是立朱常洛为太子,而且朱常洛也已经做了当朝皇帝。
更何况,万历帝已经驾崩了,郑贵妃也得好好想一想,如今早已没有人为自己撑腰了,她就是胆子再大也绝对不敢做出这样的事情。
退一万步讲,即使郑贵妃派崔太监把泰昌帝害死了,皇位一样轮不到她儿子的身上,因为泰昌帝有自己的儿子。
由此可以断定,郑贵妃当时对泰昌帝最大的想法,只有讨好,不敢谋害。
其次,郑贵妃的“皇太后”之梦需要泰昌帝首肯。
泰昌帝在当太子的时候,一直宠爱两名李姓宫女(选侍),分别是“东李”和“西李”,其中以“西李”最为得宠。
期间,郑贵妃一直和“西李”暗中交结,还曾向泰昌帝提请“西李”为皇后,而“西李”也投桃报李,向泰昌帝提请郑贵妃为皇太后。
不得不说,万历皇帝确实真心喜欢郑贵妃,临驾崩之前还曾立下遗诏,要封郑贵妃为皇后,也就是新皇帝朱常洛的皇太后。
身为太子的朱常洛见父亲立下如此遗诏,片刻也不敢耽搁,马上就把遗诏通知内阁,让他们转告礼部大臣,赶紧去查阅一下大明朝有没有过类似的先例。
很显然,朱常洛根本就不想封郑贵妃为皇后,毕竟她一旦当上了皇后,在自己登基之后,肯定就会自动升级成为皇太后。
对此,礼部官员也是心知肚明,于是马上上疏反驳:先帝封郑贵妃为皇后一事,未曾有过先例!
如果要将嫔妃封为皇后,必须达到两个条件——
①:她是皇帝的正妻。
②:她是太子的生母。
很明显,对于这两个条件,郑贵妃并不符合,因此就不能遵行先帝的遗诏。
当时,万历帝刚刚驾崩,朱常洛还没有登基,所以就把这件事情暂时压了下来。
由此可见,郑贵妃如果想要当上皇太后,那就必须得先成为先帝的皇后,而她最终能不能成为先帝的皇后,主要还是得依靠当朝皇帝泰昌帝的决定。
因此,郑贵妃不可能在此时就把泰昌帝谋杀掉。
当然了,泰昌帝吃了崔太监的药之后,一开始只是狂拉肚子,当时并没有快要死的意思。
此时,朝廷里有一个名叫李可灼的鸿胪寺官员就来到内阁,说自己有仙丹要献给皇上,可以为皇上治病。
内阁首辅方从哲当时就阻止了,还对进来传话的太监说:“彼称仙丹,便不敢信!”
意思是说,李可灼如果说自己献的是药,那还有点靠谱,可如今他说自己献的是仙丹,那绝对不可信!
也就在这一天,泰昌帝朱常洛觉得自己真不行了,于是就在乾清宫召集内阁大臣安排后事,比如:谁辅佐太子,遗诏内容如何写、对自己如何评价……
一切安排妥当之后,泰昌帝沉默了一会儿,突然问道:“朕听闻鸿胪寺有官员进药,如今人在何处啊?”
此时,内阁首辅方从哲答道:“皇上,有个叫李可灼的说有仙丹进献,臣等不敢轻信。”
到了这一步,泰昌帝或许也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念头,因此就对李可灼的“仙丹”存有一丝希望。
于是,泰昌帝马上命令太监传诏,将李可灼召入宫内,为自己诊视病情。
不得不说,李可灼的口才的确很好,到了乾清宫之后,他马上给泰昌帝诊视,而后就开始云山雾罩、条条是道地将皇帝的病因、病情,以及如何用仙丹救治……总之,讲了一大堆。
泰昌帝缠绵病榻,听了李可灼的话后还挺高兴,觉得此人可信,而他的“仙丹”更可信,于是就执意要服用仙丹。
服完仙丹之后,众位大臣也退出了皇帝的寝宫,站在门外等候消息。
不大一会儿,太监就出来了,高兴地告诉几位阁臣:“皇上服了仙丹之后,感到非常舒畅,现在已经有胃口用膳了!”
紧接着,太监又说:“皇上直呼其(李可灼)忠臣!忠臣!”
听太监如此一说,几位阁臣也放心了,于是就相互议论着离开了乾清宫。
当天傍晚,李可灼再次来到内阁,对当时值班的首辅方从哲说:“皇上吃了一丸仙丹之后感觉很好,到下午的时候又觉得药劲过了,还想吃第二丸,但在场的太医不同意,可皇上又执意要吃,我也不敢不给,于是就给皇上献上了第二丸……”
不料,次日五更时分,宫中忽然传来消息,皇帝病势加重,病情突然恶化,太监们立刻传泰昌帝的诏旨,让几位内阁大臣马上赶到宫中。
结果,当阁臣们赶到宫内之后,迎接他们的却不是弥留之际的泰昌帝,而是一个噩耗:泰昌帝已经驾崩了。
泰昌帝死得如此突然,不但让几位阁臣惊呆了,朝野得知此消息后也是一片哗然……
短短四十天内,大明朝竟然连续崩了两位皇帝,这还了得?
当时有很多人纷纷怀疑:泰昌帝之死的背后肯定有阴谋,郑贵妃与太监勾打连环,以及献仙丹的李可灼,他们就是弑帝的凶手!
于是,礼部尚书孙慎行、左都御史邹元标、给事中惠世扬等人,开始纷纷上章弹劾郑贵妃先前的内侍太监崔文升,以及献仙丹的鸿胪寺官员李可灼,说他们共谋弑君。
而此时,先前不同意李可灼进献仙丹的首辅方从哲反而从中调解,认为吃药是皇帝自己决定的,在场的几位阁臣也亲眼目睹,而且当时皇上吃完第一颗丹药,也说感觉暖润舒畅,没有其他激烈反应。
因此,方从哲认为:朝廷不但不能治李可灼的罪,而且还应该赏他五十两银子,因为他是有功的!
对于方从哲的看法,御史王安舜提出了不同意见——
“先帝之脉雄壮浮大,此三焦火动,面唇紫赤,满面升火,食粥烦躁。此满腹火结,宜清不宜助明矣。红铅乃妇人经水,阴中之阳,纯火之精也,而以投於虚火燥热之疹,几何不速亡逝乎!”——引自《明史纪事本末·卷六十八》
事实上,从中医学的角度来讲,王安舜说的也很有道理,因为李可灼进的那颗红丸(仙丹),它的成分主要有四种原料:红铅、秋石、人乳、辰砂。
“红铅”是把少女的第一次月经收集起来之后,提炼而成的一种中药;“秋石”是用童子尿提炼而成的;“人乳”不用多说;“辰砂”就是硫化汞。
按照中医药学,之前崔太监给泰昌帝吃的泻药(大黄)性寒,而李可灼给泰昌帝吃的红丸却性热,两种药性恰恰相反,如此峻烈的两种药物前后加在一起,肯定就使得当时原本就肠胃虚弱的泰昌帝吃完之后,一下子就过去了。
大臣们讨论半天,最终认定:崔文升和李可灼用药失误。
因此,原本是司礼监秉笔太监的崔文升就被剥夺了实权,同时被打发到南京闲住,而鸿胪寺李可灼则被发配到边地劳改去了。
总而言之,朝臣们最终认为:泰昌帝朱常洛的死,实际上就是医疗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