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李清照:好酒好赌好色,中国一千年来第一风流才女

李清照:好酒好赌好色,中国一千年来第一风流才女

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才女”代表人物之一,毕竟不是所有诗人墨客都有把握在语文教材里占据一席之地。

不过,由于她生活于理学初兴的宋朝,又出自文人世家,常常被后人贴上“知书识礼”的标签。

实际上这位亲身经历了两宋之交“靖康之变”的女性,不但好酒好赌,甚至还“好色”,可以说是极其富有生活情趣、懂得享受的人。

嗜酒与好博戏

李清照虽然被后世研究者给予不低的评价,但在正史中却并没占据太多篇幅。

《宋史》将她的事迹附在父亲李格非之后,说她“诗文尤有称于时”,前后总共也不到三十个字而已。

当然有一说一,《宋史》并不是专门的文学史著作,能在其中占据一笔已经很了不起了。

但这样一来,后人要从哪里去了解这个人的生平、爱好和思想世界呢?

答案当然是本人留下的作品。

李清照以填词成就最为著名,而在她留下的词作中,津津乐道“酒”、“醉”的作品不在少数。

据说曾有人专门统计过,她所留下与酒有关的作品不下二三十首。

例如最有名的“沉醉不知归路”、“浓睡不消残酒”、“东篱把酒黄昏后”、“酒意诗情谁与共”、“夜来沉醉卸妆迟”、“三杯两盏淡酒”等等,可以说时时处处都能见到其本人享受生活、好酒嗜酒的影子。

当然也有研究者认为至少北宋时期,社会风气对于女性饮酒、出游、行乐等举动都并没有什么意见,只要家庭经济上负担得起,自然可以随心所欲。

不光爱酒,她对于各种涉及赌赛的“博戏”也同样十分热衷。

她曾经为“打马”这一游戏撰写了《打马图经》,又作了《打马图经序》、《打马赋》、《打马图经命词》等文章。

在这些文字里,她光明正大地承认“予性喜博,凡所谓博者皆耽之,昼夜每忘寝食”。

当时仍然流传的大小博戏,举凡长行、叶子、藏酒、摴蒲、选仙、加减等等,她样样信手拈来十分了解,这显然不是“初级玩家”能够达到的水准。

各种博戏中她最爱打马,尤其是一种名为“依经马”的玩法,取其简要又有雅气,适合闺房玩乐。

也是因为她为“打马”整理了整整一卷图经,这种游戏直到后世也仍然时常被人关注。

明代和清代都有笔记文字中提到过李清照撰写的《打马图经》,还有不少人重新刻印传播,打马之戏直到清代仍然流行于淮上一带。

有了这一重原因,明人所著的《古今女史》将李清照列为“博家之祖”,也就一点都不奇怪了。

除了爱玩前人创立的各种博戏之外,哪怕是生活中一点小细节,也能被她玩成具有竞争感和趣味感的游戏。

清代词人纳兰性德在一首悼念亡妻的词中曾经写道“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其中暗指的也是来自李清照《〈金石录〉后序》中的一则典故。

李清照和她的丈夫赵明诚都出自翰墨世家,爱好古玩藏书。

两人每每烹茶饮茶,总是以赌赛的方式来决定饮茶的先后——一人随意列出某个典故,然后抢答出自哪本书哪一卷的第几行,以此角力胜负。

此事被后世人们传为佳话,认为是夫妻间琴瑟相合、志趣相投的最高境界,同时也是生活情趣的一种具体体现。

离经叛道的“好色”

如果说嗜酒好赌只是生活小节,那么“好色”这个问题则直接达到了离经叛道的程度,哪怕是以李清照这样的文学成就,也同样因此遭遇了不少非议。

此事同样与当时的大环境分不开,在北宋年间,对男性而言好色狎妓都不是什么会遭遇指责的问题,社会甚至会将之视为一种“风流韵事”式的美谈佳话。

但一旦“好色”的主体转化为女性,态度和评价往往就截然不同。

李清照遭遇的非议,很大程度上来自她对“好色而慕少艾”那种坦荡直书、不遮不掩的态度。

在她早年的名作《点绛唇》中,就曾经描绘了游戏于良辰美景中的少女见到漂亮的异性、“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动人情态。

至于婚后种种“闺房之乐”,更是频频出现在她的作品之中。

从卖花担子上买到鲜花,“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夏夜雨后新凉,“笑语檀郎:今夜纱厨枕簟凉”。

这些词句要是放在道学家眼里,说是“香艳”都不为过。

真正展现她坦荡与大胆的事例发生在南渡之后,李清照先是全然无视旁人看法果断再嫁,接着又因为遇人不淑而大胆把离婚官司闹上了公堂。

这样的举动在后世一些人看来是难以容忍的,因此在她身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不少评论一方面不得不承认她的文学成就,另一方面却又忍不住对她进行道德上的批判乃至挞伐。

但是以现代的眼光来看,这实在是再自然不过的举动——任何人如果想对自己的命运负责,及时止损才是唯一正确的道路。

所以说,“好色”也好,“离经叛道”也罢,其实也不过是具有眼光才华的女性相对于世俗框架的格格不入而已。

北宋年间的社会环境

这样的女性出在北宋年间,并不是完全偶然的事件。

后世人们大都知道“程朱理学”兴盛于宋代,但实际上北宋年间、尤其是靖康之难以前,社会对于女性的拘束并没有发展到丧心病狂的地步。

《东京梦华录》曾经描述过当时汴京城的繁华胜景,“雕车竞驻于天街,宝马争驰于御路”。

而在这样的繁盛环境中,从来不乏出外游玩的女性身影。

而像《清明上河图》那样的作品,更是细致描绘了既富于人间烟火、又不乏闲情雅致的宋朝生活。

北宋商业的繁华发展、市井文化的滋生、日益丰富的娱乐生活,都使得人们的行为模式偏向更为务实的方向。

普通人以务实的思路来判断是非,许多中下层女性得以从事纺织、刺绣、烹饪等职业,独立性获得了增强。

政治方面,类似“女皇帝”这样的事例并没有出现,但北宋并不缺乏掌控大权的皇后。

例如宋真宗刘皇后便是其中翘楚,她在政治圈子内拥有极高的声望,也是民间故事“狸猫换太子”中的一大反角。

婚姻方面,宋朝风气对于寡妇再嫁并不抱有特别大的反弹,相反却是用一种较为平常的目光来看待。

魏泰所著的《东轩笔录》中还记载过王安石亲自作主,将儿媳妇庞氏改嫁他人的轶事。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下层家庭的女性可以选择一技之长,也可以独立参与商业活动。

地位较高家庭的女儿则往往有机会获得不错的教育条件,尤其是那些官宦人家和读书世家。

李清照的成长环境,恰好就是这样的一个家庭。

元祐名士李格非

她的父亲李格非出自苏轼门下,与廖正一、李禧、董荣同并称为苏门“后四学士”。

虽然官位并不太高,但李格非爱好藏书、专心著述,逐渐累积了文坛上的声名。

他曾说“文不可以苟作,诚不著焉,则不能工”,女儿由他精心教养,很小时就显露出了文学方面的天分。

由于宋太祖赵匡胤在立国之初就定下的基调,宋朝对知识分子的待遇相当不错。

因此李格非即使仕途并不算特别显赫,社会地位却也不低。

如果要对李格非的社会地位有个大致了解,研究者曾经多次讨论的“姻亲关系”是个很有趣味的切入点。

根据古籍记载中透露出的信息,李清照的亲戚关系网中很可能存在一般人意想不到的“爆点”——秦桧的妻子王氏、“东窗事发”的另一主角、西湖边岳庙的四个铜像之一,和李清照之间很可能存在姑表姐妹的关系。

这个看似匪夷所思的亲戚关系,需要首先从北宋名臣王珪说起。

王珪在庆历年间高中榜眼,随后历任三朝,在高位上待了将近二十年。

这位大佬之所以成为官场不倒翁,并不是靠过人才干或者威望地位,而是“不说不错”的为官风格。

当时人给王珪取了个外号叫“三旨相公”,意思是他虽然位高权重,但却基本全无自己的主张。

每每上殿奏事,他就“取圣旨”,等到皇帝给出决断,他就“领圣旨”,再传达给各级部门执行,称为“已得圣旨”。

这样的风格很可能正好投合皇帝心思,于是他一生顺风顺水,活着执政当宰相,死了还被追赠太师,堪称八面玲珑的为官典范。

这样一个四面净八面光、谁都不轻易得罪的大佬,联姻对象多方下注也是很正常的。

有记载称王珪长女嫁的就是李格非,李清照是他的外孙女。

而王珪四子王仲岏之女则成为秦桧的妻子,这样一张姻亲网自然也就联系到了一起。

当然,关于此事也有不同记载,例如《宋史》就记载李格非之妻实为状元王拱辰的孙女。

而李清照自己的婚姻也同样遵循着门当户对的潜规则,赵明诚之父赵挺之官至尚书右仆射,同样也是宰相之尊。

这些细节都足以证明李格非在当时的社会地位。

“第一才女”的一生

凡此种种,都奠定了李清照接受良好教育的物质基础,而李格非也并非那种不开明的父亲,不会用各种条条框框去拘束自己的女儿。

李格非虽然致力于文字,但也并不是那种埋头故纸堆的类型。

他十分关注时局兴亡、社会治乱,曾经撰写过10卷的《洛阳名园记》。

这部作品的关注对象是当时洛阳的名园,从宰相富弼算起、共有近二十处名园被他写入记中。

但李格非的用意显然并不仅仅是风景园林,他认为达官贵人耽于享乐,这些名园的繁华盛况之下,实则隐伏着“天下治乱之候”。

后来“靖康之难”发生,洛阳城一度陷落,《洛阳名园记》也被认为是有预见性的作品。

从这些细节之中,也不难窥见李清照对于国运兴亡的关注究竟来自哪里。

她的少年时代和婚后初期都生活在汴京,那些繁华兴盛的都市景象对她来说再熟悉不过,因此她早年的作品大都走小清新路线,充满着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情爱记述。

然而在时代巨变之下,每个人的命运都不过是一粒沙。

1127年,“靖康之变”导致汴京陷落,徽钦二宗被俘“北狩”,宋高宗赵构“泥马渡江”。

不久后,担任地方官的赵明诚病逝。

在这些巨变的过程中,个人经历的颠沛流离、居无定所渺无所依、动乱导致金石藏书的大量散失,甚至遇人不淑遭遇渣男,都令漂泊客居的李清照感到雪上加霜。

从北宋到南宋、以“靖康”为分界线,李清照的创作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风貌。

她的作品不再局限于生活圈子以内的情感与趣味,而是扩展到了更高视角的家国之悲。

著名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便作于这一时期,明是写几个朝代之前的乌江项羽,实际上批评的是流行于当时朝野的苟且思潮。

而那首被视为后期代表作的《声声慢》,一开篇24个叠字排空而来,更是写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之下的凄凉心境。

后世文学评论者通常都将李清照列为宋词、婉约词的代表人物,其《词论》更是被视为重要创作理论。

她从少年时便拥有出众才名,一生不同阶段留下的作品更是广受后世瞩目。

由宋至清,再到现代,她和她的《漱玉词》时常成为各种文学评论中的典型例证。

不少评论者都认为她的创作极具代表性,不仅仅在女性创作者中一骑绝尘,哪怕与同时代的男性词家相比也是各擅胜场。

而作为宋朝女性的李清照,也同样在千年之后仍然向世人传达着其丰富细腻的精神世界,彰显自我价值的肆意和潇洒。

参考资料:

《刘云军︱关于宋代女性的20条问答》;澎湃新闻;2022-06-30

《北宋女子生活图鉴如何链接当下》;中国日报网;2022-06-06 13:05

《宋史·列传·李格非传》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李清照,风流,后世,生活,中国,游戏,千年,文学史,作品,女性,李格非,李清照,王珪,北宋,赵明诚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李清照,风流,后世,生活,中国,游戏,千年,文学史,作品,女性,李格非,李清照,王珪,北宋,赵明诚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李清照,风流,后世,生活,中国,游戏,千年,文学史,作品,女性,李格非,李清照,王珪,北宋,赵明诚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