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上午,“2023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获奖名单揭晓。
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忠贤、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仙辉荣获这一奖项,以表彰他们对高温超导材料的突破性发现和对转变温度的系统性提升所做出的开创性贡献。
他们将平分共约717万元人民币(等值100万美元)的奖金。
2023年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获奖者、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忠贤。
赵忠贤,男,1941年1月生,今年82岁。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国际陶瓷科学院院士、陈嘉庚国际学会会员,国家超导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国科大、武汉大学、北京大学等校兼职教授。香港中文大学荣誉理学博士。
赵忠贤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探索高临界温度超导体及相关机理研究。1964年于中国科技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低温与超导研究。1976年起从事探索高临界参数,特别是高临界温度超导体探索研究。1987年初赵忠贤及其合作者独立地发现了临界温度为92.8K的Ba-Y-Cu-O超导体。1987年获第三世界科学院TWAS物理奖;1988年获首届陈嘉庚物质科学奖。所在研究集体荣获199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2009年基于铁基超导体的研究与其他七位研究者一起获“求是”杰出科技成就集体奖;2013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2014年获何梁何利科技成就奖;2015年获B. T. Matthias奖。
赵忠贤目前的研究课题及展望是:探索新超导体;研究铜氧化合物和铁基超导体的机理;开展高压合成和高压下的物理性质研究;磁性和输运性质研究。
2023年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获奖者、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仙辉。
陈仙辉,男,1963年3月出生于湖南湘潭,今年60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物理系教授。
陈仙辉1992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凝聚态物理专业博士学位,并留校工作。此后先后作为洪堡基金学者在德国卡尔斯鲁厄研究中心和斯图加特马普固体物理研究所工作,作为访问教授在日本北陆先端科学技术研究院和美国德克萨斯超导研究中心工作。1998年聘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教授,1998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02年受聘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科院强耦合量子材料物理重点实验室主任。
陈仙辉长期以来一直坚持新型非常规超导体的探索及超导和强关联物理的研究,发现的新型超导体涵盖铜氧化合物超导体,富勒烯超导体,铁基超导体和有机超导体等多种体系。在铁基超导体的研究中取得突破性成果:首次在铁基超导体(常压下)实现40开以上的超导电性,给出了相图及反铁磁与超导电性竞争和共存的证据,发现大同位素效应和磁化率线性温度依赖关系的普适行为;在强关联电子体系中发现多自由度相互作用导致的反常行为;陈仙辉基于黑磷具有与石墨类似的二维结构且有能隙,提出开展对其研究的思想。随后,他利用高温高压技术生长出高质量黑磷单晶,并与复旦大学张远波等小组合作,成功地在二维黑磷薄层晶体实现了场效应晶体管。
陈仙辉的研究方向是高温超导及强关联电子。他还兼任 Nature系列杂志《Scientific Reports》和《Solid State Communications》Editor、《科学通报》编委、《物理》编委、《物理学进展》编委、中国物理学会理事、中国物理学会低温物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超导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等学术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