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为救朱元璋他身中9箭,朱元璋:永不负你!27年后将其满门抄斩

为救朱元璋他身中9箭,朱元璋:永不负你!27年后将其满门抄斩

前言

中国古话说:“一将功成万骨枯”,这句格言道出了战争的残酷和将士们的牺牲。在古代的战争中,每一位英勇的将军都背负着无数的生命和血汗,他们的战功都是以无数白骨换来的,因此战友之间的情谊也常常是生死与共的。明太祖朱元璋作为一位伟大的君主和军事统帅,也曾多次在危难之际得到战友的拯救。

有一次,朱元璋身陷绝境,敌方将领马上就要夺取他的首级。就在危急时刻,他身边的一位将领为保护他,英勇地挡下了敌军的攻击,身中9箭。这位将领的勇气和忠诚,使朱元璋得以幸免于难,成功逃脱险境。朱元璋深受感动,誓言不会辜负这位将领的忠诚与付出。

然而,命运有时候变幻莫测,27年后的一幕却让人不禁感叹。朱元璋抄了这位将领的家,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洪武元年,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建立了大明王朝。这场突如其来的王朝更替,背后承载了他数十年的生死存亡、悲欢离合。

1356年,朱元璋在家乡凤阳举旗起义,响应红巾军,参与这场反抗元朝统治、争取复兴汉族的运动。很快,就有许多响应的乡绅农民加入,其中一个叫陈德的壮实青年尤为引人注目。

陈德生于一个普通的农家,个子高大,臂力过人。但他不善言词,性格孤傲寡言,却最讲义气,不惜为朋友赴汤蹈火。听说朱元璋在故乡举旗,陈德当即扔下锄头,跑到凤阳找朱元璋,要求加入他的队伍。

“大帅,我愿效力于你,为你死战到底!”陈德对朱元璋行了一个简陋但满是乡土气息的军礼。

朱元璋的队伍此时只有几百人,眼看着这个高大魁梧、似乎力大无穷的青年,不禁暗自欣喜。于是他当即拍板收陈德为心腹,让他入伍跟随左右。

此后数年,陈德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身先士卒,冲锋陷阵。他们先后攻占了和州、镇江、南京等地,陈德经常负责突破敌军防线,所向披靡。他扛着沉重的大刀,头顶着飞箭如雨,在每场决战中都建下赫赫战功。

也正因为有这样的猛将,朱元璋的队伍日渐壮大,士气高昂。终于,陈德通过屡建奇功,被封为帐前大元帅,成为重要主帅之一。

与此同时,朱元璋麾下也逐渐聚集了许多出色的谋士和才俊,如汤和、徐达,尤以李善长的谋略最为出众。李善长出身书院学士,但通晓兵法,善于谋策。

在这些杰出文臣的辅佐下,朱元璋逐渐统一了江南半壁疆土,鼎盛一时,对陈友谅等人的地盘形成了巨大威胁。可见,要成功夺取天下,武力和智力的结合至关重要。双方之间的争霸大战,已经一触即发。

公元1363年农历七月,朱元璋亲率水师20万,在鄱阳湖与陈友谅100万大军展开决战。这不仅是两军的会战,更是两股政治力量的较量,关系到谁能够主宰江南,进而夺取中原。

经过前几日激战,朱元璋占了明显上风。陈友谅的大船队被撞得七零八落,死伤惨重。第四天清晨,江面上烟雾弥漫,战场视线不佳。朱元璋乘小船巡视战况,忽然间撞上一处暗礁,船身倾侧,搁浅在浅滩上动弹不得。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陈友谅麾下猛将张定边抓住了转机,亲自带领一队猛士,划着快艇直扑向朱元璋。他知道,如果能生擒或杀死朱元璋,这场战役就可以直接结束,大明汗马功劳也会化为乌有。

“活捉朱贼!”张定边大喝一声,一个起落近到朱元璋跟前,随手一刀就要砍下,意欲一举斩杀敌军统帅。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只听一声暴喝:“住手!”一杆长枪如闪电般刺来,准确无误地将刀锋顶开。原来是陈德眼明手快,在最关键的时刻跃入水中,然后爬上朱元璋的船只,眼疾手快地救了大帅一命。

“大帅快退!”陈德大声吼道。说完他双目赤红,似要将张定边活吞下腹。枪法陡变,开始和张定边你死我活地厮杀在一起,完全不顾自己身受重伤。

陈德孤注一掷,左支右绌地拖住张定边,缠斗间身中数箭,浑然不觉。他的目的只有一个,哪怕牺牲生命也要为朱元璋争取时间脱离险境。

朱元璋见状,立刻回到大舰,命常遇春带人前去救援。终于,在常遇春的掩护下,陈德得以脱离险境。一查看身上中箭九处,血流如注,已是强弩之末。

“救我于危难之中,真是我大明扶天之柱!”朱元璋见陈德毫无惧色,作为皇室嫡系亲眷都自叹不如。朱元璋赶紧扶住奄奄一息的陈德,感激涕零:“倘若无你,我大业就要落空。朕必定不负你!”

最终鄱阳湖大捷,朱元璋一举击溃陈友谅,完成统一大业。建立大明王朝的伟业,可以说是离不开陈德等人的奋勇善战、舍生忘死。

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建立明朝。他深切记取陈德救命之德,封其为临江侯,授予都督府重职,可见信守诺言、奖赏功臣是明初政权的重要方针。陈德的祖坟还获明政府颁发香火牌位,多次建国立功的重臣,本该富贵荣耀、栖栖Finally老。

然而好景不长,权力的变迁无常无常,过了14年,一个惊天阴谋突然降临,敲响了陈家的丧钟。

洪武十九年,在朱元璋大规模清洗胡惟庸党羽之时,竟然有人告发陈德生前与胡惟庸勾结,意图谋反朝廷。陈德已经故去多年,却忽然无端被扣上叛徒的帽子,实在匪夷所思。

朱元璋性格多疑,此时一怒之下,直接下令剥夺陈德生前所有的荣誉头衔,其嫡系子孙也全被株连灭族,家破人亡。看来,朝堂之上信任与疑忌就如明火与暗火,轻易可以互换。

当此风波,朱元璋左右怎会有人跳出来为陈德鸣不平?胡惟庸在世时权倾朝野,死后都还有党羽盘踞在朝中。区区一个陈德,又岂能幸免的疑忌?更何况,要为一个已故之人翻案,恐怕需要倾其所有勇气和正义感。

而实际上,陈德生前哪里会与奸臣勾结?当年鄱阳生死搏斗,正是他舍生忘死救下朱元璋,立下汗马功劳,奠定了大明江山的基业。如今却被当作叛徒处理,实在令人扼腕、物伤其类。

权力的变迁多端,言行不一已是常事。但朱元璋对陈德一家的判决还是过于绝情了:

其一,陈德已经故去十多年,年少的陈德子孙对权谋之事更是一无所知。以子代父受罚,本就是昏庸残暴的君主的表现。陈德后代无辜伤亡,天理何在?

其二,陈德生前立功甚众,不止鄱阳一战。他南征北战,为朱元璋平定河南、两湖等地立下汗马功劳。这些战果不该被轻易抹杀。且他忠心报国,视死如归,正代表明初仍有忠义之士。

其三,即便陈德真的与奸臣稍有来往,也很可能是受骗,不该以叛徒论处。他那舍生忘死的气节,已经证明了其忠心。掌权者理应宽容,而不是兴风作浪。

可惜,明成祖朱棣称帝后,也没有人为陈德平反此案。作为开国之臣,他只在正史中留下一笔带过,身后也无人为其鸣不平。而那场搏命搏斗的鄱阳湖历史,却成了千古佳话,真实的冤案就此埋没。

结语

陈德一生忠心报国,结局却悲惨至极。这说明到了明初,皇权极端扩张,武断专横已经成气候。功臣的命运完全掌握在君主手中,明君和昏君的差异尤为致命。陈德的气节永远令人钦佩,但他的悲剧也预示了大明积重难返的预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敌军,朱元璋,大帅,将领,大明,王朝,队伍,陈友谅,陈德,决战,故事传记,陈德生,朱元璋,胡惟庸,陈友谅,陈德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敌军,朱元璋,大帅,将领,大明,王朝,队伍,陈友谅,陈德,决战,故事传记,陈德生,朱元璋,胡惟庸,陈友谅,陈德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敌军,朱元璋,大帅,将领,大明,王朝,队伍,陈友谅,陈德,决战,故事传记,陈德生,朱元璋,胡惟庸,陈友谅,陈德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