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都曾经幻想穿越回到过去某个朝代,然后利用自己在现代所学的知识,在古代社会呼风唤雨,乃至成就一方霸业。
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往往并非如此。
如果不幸穿越回到一个混乱的时代,比起建功立业,绝大多数普通人活下去就已费尽力气。
因此,适合穿越回到的时代实际也不过汉、唐、宋、明、清五朝。
其中,明代作为中国古代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封建王朝,成为许多人梦想穿越回去的最佳时代。
作为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明代社会在绝大多数时候都处于相当稳定的状态。
不仅如此,那个时期主要外来农作物也已经基本进入中国。
普通人在明代的生活条件不至于和现代社会存在过大差距。
同时,明代作为中国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阶段,可供普通人所选择的生活方式相较于前代也大大增加。
因此穿越回到明朝似乎是一个相当不错的选择。
那么如果穿越回到明朝,一个现代人将要如何依靠他在现代社会所学到的能力谋生呢?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锄
尽管在现代社会从事高新技术行业是个相当明智的决定,但是穿越回到明代则不然。
中国古代社会的科技发展水平相当有限。
大多数明代的科学发展纯粹是自发自费的探索行为。
指望依靠现代知识在明代政府一鸣惊人,属于痴人说梦。
因此,农民成为绝大多数穿越者有且仅有的唯一选择。
不过,虽然现代社会习惯把所有从事农业劳动的人群都笼统地称作农民。
但是在中国古代社会,农民内部同样存在着泾渭分明的阶层划分。
大体而言,农民可以被分成自耕农、佃户以及雇工三类。
不同类型的农民之间的收入也是天差地别。
成为自有土地、不需要依附于地主劳作的自耕农是明代农民的理想生活。
明代社会采取了大量鼓励农业生产的政策。
明代中叶人均承担的农业税税额大约在0.03两白银左右。
按照当时的购买力进行折算之后,明代的农业税税率甚至要低于现代社会。
因此自有土地自行耕种的农民不说大富大贵,至少吃喝不愁。
不过由于缺少现代农业技术的加持,明代的农业亩产水平大约仅为现代的1/2至1/3之间。
因此,尽管明代自耕农大多时候不需要担心生存问题。
但要想简单依靠从事农业劳动发家致富,仍然希望渺茫。
可要是没有办法成为自耕农,穿越者作为佃户或者雇工的生活水平就会很凄凉。
明代佃户租借地主土地的税率并不受国家管束,因此一般税率相当高。
许多地区地主甚至将佃户的税率规定在一半左右。
即使佃户努力耕作,生活水平往往也仅仅维持在温饱状态。
而雇工的生活条件则更加糟糕。
明代雇工包括长工和忙工两种,相当于帮助地主劳动换取报酬的工人角色。
他们既无法决定土地种植的内容,也没有办法从土地耕作方面收取利润。
雇工的工资来源往往事先约定,一般仅为勉强糊口的程度。
除了农业,明代商品经济的繁荣还体现在纺织业方面。
因此穿越回到明代的女性在第一产业方面甚至比男性更具优势。
毕竟明代纺织业相当发达。
有学者认为,在明中后期南方某些经济发达地区,纺织手工工场当中已经出现资本主义的萌芽。
雇佣劳动的形式普遍兴起。
妇女能够通过在手工工场中工作收获不菲的报酬。
明代南方某些城镇的家庭当中,从事纺织业的女性收入甚至超过了男性耕作的收入。
但是归根结底,中国古代小农经济仍然存在很强的脆弱性。
缺少现代农业技术的加持,明代农民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很弱。
即使是生活相对稳定的自耕农,面对重大洪涝干旱,往往也会沦落到破产的糟糕境遇。
可见穿越回到明代从事农业劳动实在并非上策。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对于绝大多数四肢不勤、五谷不分的现代人而言,在科技水平落后的明代从事农业劳动过分痛苦。
相比之下,利润丰厚且以脑力为主的商业活动显然更具吸引力。
明代的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明代政府对于商业经营整体属于比较鼓励的态度,自然商业税的征收也相当克制。
根据《明史》记载,明初的商业税税率为3.3%。
到明万历时期商业税税率降低至1.5%,并且规定营业额不足40两白银的小经营者可以免税。
宽松的商业管理使得明代的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少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社会商业处于明显的发展态势。
垄断茶叶贸易等特殊商品行当的徽商、晋商团体,在明代商业发展浪潮中收获了巨大的利润,一跃成为明代新兴的有产阶层。
《明史》:“凡商税,三十而取一,过者以违令论”
虽然社会大环境有利于商业活动的展开。
但是明代商人的整体生活水平并非理解的富裕状态。
相反,绝大多数的明代商人长期处于温饱线附近挣扎的状态。
他们稍有不慎甚至可能面临破产的糟糕境遇。
由于明代社会整体仍然属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状态,社会商品化程度很低。
因此从事小本商业经营,如走街串巷或者临街支摊的利润相当有限。
普通商人通过自己个人努力所取得的收入基本和普通的自耕农家庭收入持平,并且在辛苦程度上和农业劳作不相上下。
不过好消息是,虽然在明代从事商业活动很难实现社会阶层的跃迁,但是明代宽松的商业政策使得商人的社会地位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士农工商的传统阶层划分并没有以往那样泾渭分明。
在明代,商人的子女可以正常地参加科举考试而不受到歧视。
商人的生活起居也不会受到政府的强制监管。
因此成为商人并不会造成社会身份的下降。
通过商业完成原始的资本积累,为自己的子女铺平道路对于穿越者而言属于整体不错的选择。
但事实上,明代商业的集团垄断现象严重。
如果没有办法进入茶叶业、盐业等利润丰厚的垄断商业集团,成为普通商人仍然并不能被称作是最明智的选择。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既没有从事农业劳动的体力,也没有从事商业活动的条件。
读书做官似乎成为穿越而来又受过现代高等教育的人的最好选择。
隋唐时期,科举考试逐渐兴起。
读书做官的等式关系从此深刻烙印在中国人的血脉之中。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
中国人坚信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乃至一个家族的命运。
士人作为中国古代社会阶级金字塔的顶点,在封建社会拥有崇高的权力地位。
因此无论何时何处,明代普通人改变自己社会地位的最佳选择就是通过科举一步登天。
获得科举的最低等级秀才之后,此人就可以开始享受国家提供的官方津贴。
根据《明史》记载,考取秀才的功名之后可以享受“廪膳米人日一升,鱼肉盐醯之属官给之”的待遇。
按照一般人的日常消费标准,刚好可以满足秀才本人及一位家属的基本生活所需。
在某些优待秀才的统治者任内,秀才的待遇还会在此基础上有所提高。
这让读书人在日常开销之外还能够节省出一些储蓄。
不过总体而言,考上秀才之后的待遇仍然是相当有限的。
想要通过成为秀才发财基本是异想天开。
进一步通过乡试、会试之后,普通人即可脱离普通身份,成为国家官僚集团的组成部分。
但是在明代做官并不意味着养尊处优。
相反,绝大多数明代低级官员的日常生活仍然在贫困线上挣扎。
明代实行薄俸制,政府拨给官员的薪水很低。
尤其是和后继者清朝相比,明代官员的生活状况可以称得上艰苦朴素。
根据《明史》规定,明代最低等级的官吏品级为从九品。
明初规定从九品的官员俸禄为五十石。
而一般情况下普通农民通过辛苦劳作一年收入大约为二十石。
因此明代最低等级的官员收入基本与富裕农民家庭持平。
正如于慎行《谷山笔尘》:“乃今一统之盛,宰相月俸犹不能半此,则近代之俸可谓至薄也。”
尽管明代官员本身的合法收入已经非常低下。
政府仍然出于节省开支的需要,竭尽所能地克扣明代官员的工资。
明永乐帝时期实行“折俸钞”制度。
即,将俸禄折算为官方发行的钞票进行发放。
但是由于钞票贬值异常迅速,这部分俸禄相当于无形当中被稀释了。
只不过相比农民和商人,明代对读书人更加重视。
何况,做官后,日常生活起居基本由政府报销。
如冬夏官服和笔墨费等均由政府负责补贴。
新官上任还可以额外获得一笔修理费。
因此,明代官员的俸禄基本上可以被近似地看做净收入。
对于日常开销较为节省的官员而言,长期坚持也可以积攒下一笔不小的财富。
当然,如果你本身拥有医学、天文学等特殊技能,可以绕过传统的科举程序进入国家特殊机关当中。
但要知道,明代太医院的官员收入比之普通官员甚至更加糟糕。
并且官方会对于该类机构的人员进行定期考核。
言外之意,其工作压力和工作内容比普通官员要麻烦上许多。
因此正统的科举入仕仍然是最具性价比的选择。
总的来说,通过科举进入官僚集团对于穿越者而言毫无疑问是最佳选择。
但是明代开始,中国的科举制度已经不断僵化。
八股文的命题作文使得现代知识毫无用武之地。
因此穿越回到明朝考科举的难度会远远超过大多数人的想象。
结语
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明代普通人的生活条件相较于过去已经得到很大改善。
绝大多数人依靠自己的努力在明代维持正常生活不成问题。
但是,完全依靠自己的努力,没有主角光环的穿越者想要在明代发家致富仍然是很困难的事情。
比起穿越回到过去,显然还是现代生活更加适合绝大多数人。
参考文献
《明史》
《明会典》
《明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