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包拯60大寿时感叹自己无后,儿媳突然跪下:您其实还有个儿子

包拯60大寿时感叹自己无后,儿媳突然跪下:您其实还有个儿子

前言

包拯是我国历史上真实的伟大人物,他一生经历了北宋真宗、北宋仁宗两朝,在宦海中辛勤工作了二十四载。

包拯的性情严肃正直,他厌恶贪官污吏的行为。尽管他对恶行十分痛恨,但对待人还是十分宽厚,以忠诚和仁爱来对待他人。在包拯担任官职后,虽然地位显赫,但他依然过着与百姓一样朴素的生活,没有因为权势而奢华。

在他的官位上,包拯尽力致力于造福百姓,同时,他也以自己的行动践行忠孝廉洁的准则,成为了后人所称赞的榜样。正如古人所说,“好人有好报”,包拯作为百姓心中的“好人”,尽管年过六旬却没有后代,直到儿媳抱出了一个婴儿,包家的香火才得以传承。

少年早婚,继室续弦

包拯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出生在当时文化发达的庐州。其父包令仪是当地有名望的进士,官至员外郎。所以包拯从小家境优渥,受过良好教育。

十几岁时,包令仪就为包拯聘定了一门好亲事,对象是当地名门望族李家的千金小姐。李家看中了包拯聪慧过人的天资和将来的前途,所以两家达成了婚约。

包拯对这门亲事并无太多想法,只顺从父母之命。李家小姐长得标致大方,举止文静端庄,两家原本就是熟识的邻里,婚事进行得顺利。新婚之夜,少年包拯有些羞涩,但李氏温柔以待,让包拯感到非常知足和幸福。

两人的感情日渐加深, 包拯觉得自己找到了知心伴侣。 他们的婚姻时间不长,但 包拯感觉已然对李氏有了依恋之情。每逢与李氏相处之时,包拯的心中总是充满着喜悦与平静。 他们会一起品茶下棋,欣赏庭院的花木, 包拯想要与李氏携手度过漫漫人生。

然而好景不长,李氏在婚后没几年便因病去世了,年仅十八九岁。包拯对妻子的离世感到非常震惊,日子一度过得颓废消沉。李氏的猝然离去打破了他所有的美好构想, 包拯感到前路茫茫,不知该何去何从。

每每想起李氏已经离他而去, 包拯就禁不住心如刀绞、泪如雨下。他唯一的知己就这样离他而去, 包拯感到前尘往事化为乌有,自己已经没了人生目标和依靠。

两年后,在父母的劝说下,包拯迎娶了邻县董家的千金小姐董氏为妻。董家是当地的望族,为了与包家结好关系,董家把闺女许配给了包拯。 董氏温柔贤淑,打理家务有方,让包拯的生活重新步入正轨。

包拯原本对这门婚事并不抱太大希望,但是与董氏的相处让他渐渐打开心扉,两人也建立起了家庭的羁绊。董氏体贴入微地照料着包拯,让包拯感受到久违的温暖,这成为 包拯走出悲伤、重新面对人生的动力。

28岁高中进士,官职稳步晋升

在董氏的悉心照料下,包拯的心态也逐渐好转。他勤奋专注读书,终于在28岁时高中了进士,被授予大理寺评事一职,正式步入仕途。

读书期间, 包拯过着枯燥单调的生活,每日钻研典籍,虽然辛苦但也得心应手。当考中进士的结果公布,包拯激动不已,因为这实现了他的仕途梦想。这不仅是他个人的胜利,也是对父母和董氏的交代。虽然艰难,但 包拯感到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大理寺评事对于刚入仕途的 包拯而言,是一个锻炼的机会。他将自己的学识运用于实践,努力审理每一案件,并深得民心。 每处理完一案, 包拯都感到工作的意义,这成为他继续走下去的动力。

同年,董氏还为包拯生下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一个名叫包繶的儿子。包拯非常高兴,觉得自己的人生与事业终于都步入了正轨。

儿子的诞生不仅让家庭更加温馨,也恢复了 包拯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每每看着可爱的 包拯繶, 包拯感到前途光明,自己当为人父,有了更大的责任。

在天长知县任上,包拯就以勤政爱民、秉公断案而广受好评。端州知州任期,他拒绝带走任何一方端砚,展现出非凡的廉洁品质。

后来,包拯还出使契丹,在语言上的机智回应赢得了对方的敬重。此后,他多次建议朝廷调整边疆军务,并接连揭发贪官,展现出超常的才能和胆识。

这些经历都是 包拯官场生涯的重要一页。出使契丹使 包拯认识到边疆之事至关重要;揭贪则展现出身正不阿的品质。种种磨练造就了包拯过人的政治手腕与未雨绸缪的谋略视野。 这成为他稳步晋升的基石,也让他在朝廷上渐得众人敬重与信任。

在这些功绩的推动下,包拯的官职稳步上升,朝廷对他也越发倚重。

五十四岁双亲病故,长子早夭

就在仕途极致如日中天之时,包拯在54岁这一年遭遇了沉重打击——他的父母相继去世,自己需要在家守孝。

亲人离世的哀痛让 包拯陷入深深悲痛中。他突然觉得人生如此无常,父母都相继离他而去,这种失去亲人的痛楚犹如刀割心扉。尤其母亲去世时,包拯痛不欲生,他觉得亲人就是自己活着的意义,现在一切都荡然无存。

守孝期间, 包拯的日子过得废人一般。每日对着父母的牌位呆坐默默,家中原本温馨祥和的气氛荡然无存。包拯觉得自己活在这世上已没有任何意义,一切都变成了廉价的空壳子。

这给 包拯精神上和仕途上的打击都非常沉重。他觉得失去了人生的依靠和目标,一度陷入极度悲痛与颓废之中。

好不容易度过三年守丧期,正当包拯打算重出复出时,儿子包繶也突然染病去世,年仅19岁。

包拯感到自己就像行船遭遇海难,饱受浩劫摧残却无能为力。19岁的平白死去, 包拯觉得天理难容。作为父亲,他没能保护儿子活下去,这种自责和痛苦几乎将 包拯摧毁。

包繶的妻子崔氏还怀着他的遗腹子,这才给绝望的包拯带来了些许安慰。崔氏能怀上 包拯繶的骨肉,也许是上天对这个不幸家庭最后的眷顾了。

遗腹孙子早殇,六旬老人绝后

5年后,包繶的遗腹子包文辅才5岁就夭折了。这对60岁的包拯而言,无异于晴天霹雳。他失去了唯一的血脉,自己也满打满算只剩下寥寥数年阳寿。

这个突如其来的噩耗让 包拯感到难以承受。他已不再年轻,又失去了唯一的希望,突然觉得活着没有任何意义。 包拯整日郁郁寡欢、食不知味,觉得人生实在荒唐,自己已经一无所有,连最后一点期盼都落空了。

一时间,包拯整个人都陷入了对人生的绝望和颓废。他觉得自己这一生真的是枉费,没有什么可以期盼和寄托了。亲人相继离世,儿孙又接连死去, 包拯感到上天跟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夺走了他所有牵挂,将他推入炼狱般的痛苦中。

就在包拯准备引退隐居、等待死亡的时候,一件意外之喜打破了他的绝望——原来他还有一个5岁大的幼子包綖在世!

儿媳崔氏突然跪下,称包拯还有一子

六旬生日宴席上,包拯注意到儿媳崔氏一直神色怪异。他猜测崔氏可能担心自己去世后,包家无依无靠。

所以包拯主动对崔氏说可以自行改嫁,不必耽误青春。他感激崔氏这些年来的照顾,不希望她白白牺牲幸福。崔氏还年轻,改嫁也好过守活寡。

但崔氏坚决表示要侍奉公婆到底。面对这番坚贞不渝的话,包拯非常感动。他忽然觉得人生还有意义,还有人愿意继续陪伴自己。

就在包拯劝说之时,崔氏突然跪在地上,含泪说出了惊天秘密——包拯还有一个5岁大的幼子包綖在世!

这个突如其来的喜讯让包拯激动到难以言表。原来,这个儿子就是他年轻时纳的妾室孙氏所生,被赶回娘家时已经怀孕。崔氏得知后,将小包綖接到自己这里抚养。

包拯激动万分,让人把包綖抱来一看,顿时喜极而泣。他给包綖取名“綖”,寓意家族香火得以传承。这就像乌云突开, 包拯重见希望的曙光,上天终究没有跟他开这么残酷的玩笑。

六十四岁高龄去世,家无余财

重获新生的包拯重新担任起官职,但也仅仅过了一年多,他就以64岁高龄去世了。

皇帝前来吊唁,看到寒酸简陋的丧仪,以及只剩5岁包綖的包家人,心中不禁感叹。他明白到包拯为朝廷效力一生,却仍未能改变家境贫寒的局面。

这突如其来的死讯也让包綖这个幼儿顿失依靠。赵桢看在包拯一生清廉的份上,将包拯年轻夭折的儿子包繶的官职赐给了包綖,封他为太常寺太祝,并给了包家数万钱财帮助生活。

这雪中送炭般的恩德,让包家避免了破人之家的噩运。在董氏和崔氏的悉心抚养下,包綖改名包绶,成长为一个品学兼优的青年。他娶了权贵女婿,并在各地知州任上延续了包拯的为政作风,深受百姓爱戴。

然而好景不长,47岁的包绶也英年早逝。他死后,人们清点遗物,发现仅有46枚铜钱,这更显示出他清正廉洁的性格。

包拯虽然最终没有如愿看到子孙绵延,但他那一脉相传的清正廉洁的为官作风,却成为他留给子孙后代的最宝贵的财富。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包拯,父母之命,生活,大寿,仕途,朝廷,人生,董氏,儿媳,官职,知识科普,包拯,崔氏,董家,董氏,李氏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包拯,父母之命,生活,大寿,仕途,朝廷,人生,董氏,儿媳,官职,知识科普,包拯,崔氏,董家,董氏,李氏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包拯,父母之命,生活,大寿,仕途,朝廷,人生,董氏,儿媳,官职,知识科普,包拯,崔氏,董家,董氏,李氏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