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范仲淹的一生中,他始终秉持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信条。
从一个角度看,北宋的政策倾向于重视文化教育,轻视军事,这种倾向压抑了许多武将的才华,也使国家的军事发展步伐变慢,使得国家频繁受到其他族群的侵扰。
然而,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仍然出现了一些既有文才又有武能的杰出人才,范仲淹就是其中之一。
根据历史记载,范仲淹在一次饥荒中却下令提高粮食价格。
按照常理,他的这种行为应该会遭到人们的唾弃,然而在这场灾难中,范仲淹反而被人们赞扬为好官。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范仲淹为什么会在饥荒时下令提高粮价呢?
一、穷小子范仲淹
公元989年,范仲淹出生在苏州的一个书香门第。他的先祖世代是当地的名流,父亲范纯仁也曾任过县令,深得当地百姓的爱戴。
然而好景不长,范仲淹刚出生那年,父亲就因病去世了。父亲英年早逝,对母亲打击极大。她含辛茹苦将范仲淹抚养长大,只盼儿子有朝一日能够出人头地,续父亲的官宦之路。
他的母亲改嫁给了苏州的一个小官员,一家人虽然捉襟见肘,但靠着母亲嫁妆勉强维持。范仲淹得到了一个平凡而温馨的童年,继父对他视如己出,给他取了字“说”。
虽然生活拮据,但继父仍尽力给予范仲淹最好的教育。范仲淹从小接受家教,继父更是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指导他读书识字。
这样的悉心栽培,让范仲淹从小就显示出惊人的聪慧和勤奋好学的品质。他博览群书,对《左传》《国语》等官学著作熟稔于心。继父看在眼里,更是对他寄予厚望。
然而看似富裕的生活,还是难以弥补心中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15岁那年,范仲淹离开了故乡,只身北上投奔亲戚求学。一去数年,期间他还专程回到苏州探望老母。
离别时,母亲心中不舍,叮嘱道:“我儿,务要好好读书,有朝一日定会出人头地,续父亲未完的官宦大业。” 母亲的期冀,更坚定了范仲淹报效国家的志向。
二、隐居深山
范仲淹刻苦求学,终于在22岁时中了进士。然而他没有急着入京任职,反而隐居在长白山下的古刹中,过起了修行般的生活。
起初,亲友劝范仲淹赶紧入京任官,但他谢绝了。范仲淹想在苦修中磨砺意志,为将来的仕途做好充分准备。他还希望通过世俗范外的生活,洗涤心灵,加深对人民疾苦的理解。
在寺院僧人的帮助下,范仲淹自己煮饭弄菜,一日两餐都极为简朴。为了节约开支,他还学会了自己缝补旧衣服,务求过起俭朴的生活。
在空余时间,范仲淹喜欢到山间溪边写生赏景。也会跟寺中和尚讨论佛理。这种淡泊的生活,让他的心境越发开阔,见识也日益广博。
三年如一日的苦修生活,并没有击倒范仲淹。在简陋的环境中,他看似平静,心中却燃烧着改变现状、报效朝廷的热情。终于,在25岁那年,范仲淹踏上了北上的路程,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
三、心系百姓
初出茅庐的范仲淹,先后在各地担任了几个小官职。这些职务对于一个进士来说并不算优越,但他对其却异常上心。
任广德军司理参军期间,范仲淹每天亲自查看狱中囚犯,并为他们申冤申诉。许多本不应判刑的百姓,都在他的努力下获得了释放。
范仲淹处理案件极为仔细,有时候甚至通宵达旦不眠不休,生怕有任何一个冤案被漏掉。这使得当地的风气为之一变,百姓们也对范仲淹刮目相看。
后任泰州盐场监期间,范仲淹发现当地的堤防年久失修,百姓深受水患之苦。他第一时间上书知州,请求筹集资金修筑新的堤防工程。
在修筑过程中,范仲淹对工人的生命安全极为关注。尽管遭遇船难造成几百人死亡,但在他的坚持下,工程还是最终完工。百姓得以免受水灾侵袭,纷纷称颂范仲淹是“好官”
范仲淹并不因此沾沾自喜,而是将之看作官场生涯的新的起点。从此之后,他更加牢记母亲的叮嘱,以百姓的安危为重。
四、大兴土木
一晃数年过去,范仲淹已是浙西地区的知府。1032年,江南地区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大旱,浙西一带灾情尤为严重。看似丰硕的庄稼全都枯萎,百姓们只能捡拾树皮充饥。
整个浙西处在绝望当中,人心惶惶。所有人都在等候范仲淹这个地方官能采取行动,帮助百姓渡过灾难。
然而让人难以理解的是,范仲淹不仅没有举办赈灾,反而经常与其他官员前往寺庙烧香,又在西湖边上举办龙舟赛,整日酒色令人匪夷所思。
更让百姓感到愤怒的是,在这样的大灾时刻,范仲淹还高价征收粮食和民工,大肆营建官宅、寺庙。涨价与建设使灾民的日子更加难熬,他们感到自己已经被官府抛弃。
粮食和劳力都被范仲淹不断攫取,百姓们原本微不足道的积蓄也在建设中付之一炬。一时间,对范仲淹的不满饱和,但无奈权力过大,百姓也只能在背后辱骂和流泪。
然而事实证明,范仲淹的举动并非真的漠视百姓。这一切都是他精心策划的局,目的就是要通过经济复苏的办法救济灾区。
五、救民于水火
在范仲淹看来,等待朝廷赈灾是远远不够的。他决定通过刺激经济,吸引商人运粮来救济灾民。
于是他大肆用工修建工程,雇佣了上千灾民,解决了他们的温饱问题。与此同时,更多的商人因为工程需求而涌入灾区,使得当地的经济开始复苏。
范仲淹还不断提高粮食购买价格,鼓励商人运粮到浙西以图高利。许多商人闻风而动,运来大量粮食。就在粮食积聚到一定程度时,范仲淹又从仓库中拿出赈济谷物,导致粮食价格暴跌。
原本图利而来的商人们倒吸一口凉气,纷纷低价抛售粮食止损。过去高价运来的粮食现在又以极低的价格流回百姓手中,成功化解了灾荒。
这时百姓才恍然大悟,原来范大人唯有先“忧民之忧”,让百姓误会自己漠不关心,才能真正帮助大家渡过难关。范仲淹终于再次赢得了百姓的称颂与爱戴。
六、结语
历史上的好官并不多见,范仲淹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他能够关心百姓疾苦,视民如子。既敢于直言进谏,也勇于变法图强。正是因为有了这样守望百姓、誓死报国的忠臣良宰,宋代的国力才得以强盛。
范仲淹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才是真正的人生价值。当我们赞叹他的政绩时,也应学习他那种为民众着想的胸怀。一个官员如果不能牢记百姓期盼,又将何以谈及理想与抱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