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长安三万里:李白剑术有多高,杀过多少人,真是青莲剑仙吗|文史宴

长安三万里:李白剑术有多高,杀过多少人,真是青莲剑仙吗|文史宴

文/遍照金刚

对于李白的剑术高低,有没有杀过人,信佛教还是道教,众说纷纭,本文将会一一解析明白。

请输入标题 bcdef

本文欢迎转载。

李白专题:

为什么说李白既是汉人又是胡人?

李白的剑法与侠义

李白在《与韩荆州书》自叙: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他的父亲应该通剑术,经商的过程中,不会点武术总会造成安全感不足,而他少年时拜的老师赵蕤,除了纵横术之外,也精通剑术及医术,因此自幼练剑习武也有了可能。

而他在后来的生涯应该参与过街头霸王之争,甚至杀过人(有争议)。

魏颢在《李翰林集序》中有:少任侠,手刃数人。这人是李白的一个粉丝,为了见他一面跑了大半个中国,这种违法犯罪的事情应该不会随意放在偶像身上。

而崔宗之有诗《赠李十二》:“袖藏匕首剑,怀中茂陵书”。如果说长剑可以用来耍帅,那么匕首更是用来防身与刺杀的,因为其隐蔽性和致命性。

而李白的诗《赠从兄襄阳少府皓》更是:“结发未识事,所交尽豪雄。却秦不受赏,击晋宁为功。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当朝揖高义,举世称英雄。”说的是李白少不更事的时候结交的都是江湖豪侠,以此干了不少江湖儿女该干的事。

但这个应是早年在蜀地,可能因为当地的法制管理并不严,加上家庭有一定的势力,摆平了这些犯死罪的事情。

而诗圣杜甫更是为李白的这个行为下了注脚,他在《遣怀》中:“白刃雠不义,黄金倾有无。杀人红尘里,报答在斯须。忆与高李辈,论交入酒垆。两公壮藻思,得我色敷腴。”

这里是说,杜甫与李白和高适在梁孝王都城浪游时,他们干的就是游侠勾当,用剑来解决不义之人,金钱顷刻间来了又去。闹市中杀人的报应往往出现在倏忽之间。

杜甫这时应该是以旁观者的身份为两位兄长鼓掌助威,并记录下英雄行径,给以倾慕的眼光与笑容。

至于李白的剑术到底有多高,在下认为他干掉一般的地痞流氓的问题应该不大,但真的遇到硬茬子就很可能吃瘪了。因此网络上鼓吹其是大唐天下第二高手,剑术仅次于大唐三绝之一的剑圣裴旻就是属于纯瞎扯了。

李白确有武功

颜真卿的《赠裴将军》:

大君制六合,猛将清九垓。

战马若龙虎,腾凌何壮哉。

将军临八荒,烜赫耀英材。

剑舞若游电,随风萦且回。

登高望天山,白云正崔巍。

入阵破骄虏,威名雄震雷。

一射百马倒,再射万夫开。

匈奴不敢敌,相呼归去来。

功成报天子,可以画麟台。

裴旻曾参与到对吐蕃、契丹和奚的战争,并以勇武名垂于世,所记载近似于神话传说,但也侧面说明了其武艺高绝。像裴旻这种真刀真枪在战争中血战扬名的武术家,那可不是一般的江湖豪客所能比的。

再看李白的《叙旧赠江阳宰陆调》:

我昔斗鸡徒,连延五陵豪。

邀遮相组织,呵吓来煎熬。

君开万丛人,鞍马皆辟易。

告急清宪台,脱余北门厄。

李白这次就在与另一拨斗鸡徒的街斗中失败,靠好朋友援救才得以逃脱。因此,他深感自己剑术的不足,就到山东拜师“顾余不及仕,学剑来山东”。

至于李白有没有拜裴旻为师?据裴敬的《翰林学士李公墓碑》记载:“又常心许剑舞。裴将军,予曾叔祖也,尝投书曰:如白愿出将军门下。”文章没见到裴旻是否同意的下文,应该是有过交往,但李白的拜师并未成功,或许有略微点拨的可能。

裴家剑相当了得

可能有些出乎大家预料,李白还收有门人,而且大概率是学习剑术的刺客,想来此时的他的剑术比以前要精湛许多。

他的《赠武十七谔》序言中写道:

“门人武谔,深于义者也。质本沉悍,慕要离之风(要离是春秋时著名刺客,因刺杀万夫莫当的庆忌而名闻天下),潜钓川海,不数数于世间事。闻中原作难,西来访余。余爱子伯禽在鲁,许将冒胡兵以致之。酒酣感激,援笔而赠。”

诗中写到:

马如一匹练,明日过吴门。

乃是要离客,西来欲报恩。

笑开燕匕首,拂拭竟无言。

狄犬吠清洛,天津成塞垣。

爱子隔东鲁,空悲断肠猿。

林回弃白璧,千里阻同奔。

君为我致之,轻赍涉淮原。

精诚合天道,不愧远游魂。

这是李白晚年时,安禄山起兵反唐,史称“安史之乱”,他居住的山东一带很快陷落。关山阻隔,前路危险重重,李白只能徒呼奈何。

这时候,门人武谔应该是担心师傅出事,从安全的西边找到他,并许诺愿意冒着生命危险,将李白的爱子伯禽好好的带到父母身边,以享天伦之乐,确实有“要离之风”。想来也是李白讲义气的行为影响了他。

李白混江湖是很讲义气的,这点在很多人看起来或许是“傻”,但也为他积累了一定的人脉。

李白在《上安州裴长史书》里说:

“曩昔东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馀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此则是白之轻财好施也。又昔与蜀中友人吴指南同游于楚,指南死于洞庭之上,白禫服恸哭,若丧天伦。炎月伏尸,泣尽而继之以血。行路间者,悉皆伤心。猛虎前临,坚守不动。遂权殡于湖侧,便之金陵。数年来观,筋骨尚在。白雪泣持刃,躬申洗削。裹骨徒步,负之而趋。寝兴携持,无辍身手。遂丐贷营葬于鄂城之东。故乡路遥,魂魄无主,礼以迁窆,式昭明情。此则是白存交重义也。”

不得不说,商人的儿子出手大方无比,一年就把老爸,可能还有兄弟给的钱花的差不多了。三十万金,相当于唐开元时节度使一年的薪俸,也算是一笔巨资了。他的行为很典型:“今日有酒今日醉,哪管明日是与非”。

好友吴指南死后,他伏尸痛哭,甚至导致眼泪流干渗出血来。为了守住尸首,面对老虎也不退让。李白后来按照当时的葬礼,为这位友人进行了“捡骨葬”。

这种“轻财好义”且喜欢漫游的个性,不像是大部分编户齐民的行为,更像是羌胡儿女或者世家的纨绔子弟,应该是从小养成的。

李白是道士但也崇佛

今天的国人往往慎谈宗教,认为皆为迷信而不屑一顾。但从世界范围来看,恐怕只能算这个地球上的一少部分人,其余先进国家如北美、欧洲、日本、韩国,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及阿拉伯、波斯乃至非洲和南美各国,极少有把宗教归类为迷信的,反而大力宣扬,如韩国就把“萨满教”定为优秀传统文化。

而李白这个时候的盛唐时期,除了本土的儒教与道教,佛教与“三夷教”等外来宗教也大行其世,为大众提供了精神栖息的地方。人毕竟是万物之灵,是有精神需求的。

那李白更倾向于何种宗教呢?答案是道教。

南宋时,姚宽所著的《西溪丛语》引用的《绵州图经》说李白在大匡山的大明寺读书,也就是杜甫说的“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古代寺庙道观除了是宗教场所,也是提供学习教育的场所,寺庙更是提供旅人的馆舍以及帝国的商业毛细血管上的重要节点。而这个大明寺很可能请李白的父亲“李客”帮忙打理商业上的事务,因此李白得以在此学习提高。

那么,按理说李白从小接触的佛教更多,但他为什么更喜欢道教?

唐朝以道教为国教,追春秋时思想家老子李耳为祖先,地位尊崇,更在儒教与佛教之上。另外,四川这个地方虽说三教皆为昌隆,但各处仙山终日云雾缭绕,不少神仙家应运而生,道教文化显得格外浓郁。

他对游名山大川有朝圣般的热忱,“十五游名山,仙游未尝歇”。李白的《登峨眉山》:“烟容如在颜,尘累忽相失。倘逢骑羊子,携手凌白日”。

这里的骑羊子为仙人葛由。按《列仙传》的说法,葛由是羌人:

“葛由者,羌人也。周成王时,好刻木羊卖之,一旦骑羊而入西蜀,蜀中王侯贵人追之,上绥山,绥山在峨眉山西南,高无极也,随之者不复还,皆得仙道。”

少年李白的生活环境与诸羌等西部少数民族重合,自然会受到其文化影响。他在这首诗选择的是一个羌人神仙,更说明他在下意识之中,已经把葛由当成自己修仙路上的偶像。

即便在多年后的天宝中期的诗歌《留别曹南群官之江南》也再次提起这位羌人神仙:“登岳眺百川,杳然万恨长。知恋峨眉去,弄景偶骑羊”。

而向达在《南诏史略论》中认为道教的起源与陇蜀地区的氐羌有关,而不是之前认为的出自东边的滨海地区。按记载,张道陵创立道教在大邑鹤鸣山,在青城山天师洞成道,这些地方当时都是汉羌杂居。

李白在蜀中时期就四处到各山寻师访道,并留下不少诗词文章,交往的有道士也有和尚。他在岷山之阳与隐士东严子一起隐居修道:

“又昔与逸人东严子隐于岷山之阳,白巢居数年,不迹城市。养奇禽千计。呼皆就掌取食,了无惊猜。广汉太守闻而异之,诣庐亲睹,因举二以有道,并不起。此白养高忘机,不屈之迹也。”

道家人物往往以道法自然为宗旨,隐居于岩洞,修炼道术,可以与飞禽走兽一起生活,互不干扰,以合于道。而李白可以做到与养的上千飞禽融为一体,两无嫌猜,被广汉太守认为是有道之人就水到渠成了。

杨慎的《李诗选题辞》中认为东严子就是赵蕤,岷山之阳就是匡山。但赵蕤是梓州盐亭人,隐居的地方潼江(即梓潼水)也在梓州,而广汉属于绵州,因此,东严子应该是另一人。

至于郭沫若认为李白是在青城山与东严子修道,但青城山属于益州,官员怎么可能跨州去处理人才举荐的事宜?

出蜀后,李白在荆门地区拜访道教上清派的著名道士司马承祯,并得到:“可以神游八极之表”的称赞。他因此感到无比荣耀,并写出名篇《大鹏赋》。辞赋的序言说:

“余昔于江陵,见天台司马子微,谓余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因著《大鹏遇希有鸟赋》以自广。”

辞赋的最后,他写道:

“希有鸟见谓之曰:伟哉鹏乎,此之乐也。吾右翼掩乎西极,左翼蔽乎东荒。跨蹑地络,周旋天纲。以恍惚为巢,以虚无为场。我呼尔游,尔同我翔。于是乎大鹏许之,欣然相随。此二禽已登于寥廓,而斥鷃之辈,空见笑于藩篱。”

在这里,李白自比大鹏鸟,而将司马承祯比喻为稀有鸟,他跟着司马承祯一起自由飞翔。大鹏鸟出自道家人物庄子的名篇《逍遥游》,而李白多次在诗歌中用到大鹏鸟的意象,如著名的《上李邕》和《临路歌》,不过一首抒发的是意气风发的昂扬之气,一首是鸣响英雄末路的悲歌。

李白也是乘鸟升天的萨满

李白经此一面,加之青少年时在蜀中已经对道教感兴趣,这次又得到当世地位崇高的道士对他修道根性的肯定,以及未来成就的预期,使他在道教的信仰上坚定了信心,为后来他受道箓正式成为道士埋下了种子。

他在二次入长安之时,从贺知章的口中获得谪仙的称号,并且愈传愈广,杜甫等人的诗文也常把李白称为谪仙。

同时,李白好酒成瘾,少年时又在蜀地长期居住。据《逸史》记载,太白酒星(太白金星也是酒仙)经常下凡到蜀地喝酒享乐,李白又据说是母梦长庚星入怀而孕,换而言之说他为太白金星下凡。

当时的成都产高质量的烧酒,称为“烧春”。如唐代诗人雍陶写到“自到成都烧酒熟,不思身更入长安”。因为酒精纯度更高,也使李白养成了海量:“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李白嗜酒也就顺理成章。

他也时常在朋友中自称“酒仙翁”,也许是在半醉半醒的朦朦胧胧之间,他与神仙们的距离更近了吧。而酒至三巡后,李白的文思泉涌,不少名篇喷薄而出,又成就了他“诗仙”的美名。杜甫的《酒中八仙歌》:“李白斗酒诗百篇”岂虚言哉!

李白虽然沉迷道教但他对道教理论并没有发扬,也不遵守道教的戒律,而是对炼丹服药极为热衷,看来是更重视成仙的实践。

道教的很多行为来自于更早的一些方士,烧丹炼汞自古有之。其实,这种所谓金丹往往是致命的毒药,唐朝不少皇帝因服丹药而死或病危。

天姥山、赤城山、天台山等皆为是当时的道教神山,李白在第一次游浙江的时候,就追随着前辈谢灵运的脚步登上众山。

他在《天台晓望》留下诗句:“攀条摘朱实,服药炼金骨。安得生羽毛,千春卧蓬阙。”这里他自叙采集道教炼丹所需的一些药物,并按照要求炼制后服用。

他给自己在金陵的一个童儿取名“丹砂”,而丹砂正是炼丹的一种主要材料。就他对道教的狂热态度来看,这个童儿很可能是帮助他炼丹的下人。

他在自己的多首诗歌中多次提到炼丹,如“愿随子明去,炼火烧金丹”;“终当遇安期,于此炼玉液”;“愿游名山去,学道飞丹砂”;“炼丹费火石,采药穷山川”;“弃剑学丹砂,临炉两玉童”;“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等等。

除此之外,他甚至还研究过道教炼丹的理论,从《草创大还,赠柳官迪》中可以得知,他能够灵活运用术语,从宇宙创世开始及其后续的演变,认为炼丹完全符合阴阳交媾的原理,按照此理论炼制并吞服仙丹就可以达到成仙的愿望。

李白结交当时道教各流派的道士很多,从他自己的诗文里及好友们相关的记录看,曾经请盖寰造真篆,又请道士高如贵在齐州为他传授道箓。这样的行为表明他已经身入道门,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道士。所以,他自叙:“抑予是何者,身在方士格。”

他受司马承祯的影响很大,后来从其弟子辈的胡紫阳学习内丹术。他在《冬夜于随州紫阳先生餐霞楼送烟子元演隐仙城山序》中说:

“胡公身揭日月,心飞蓬莱。起餐霞之孤楼,炼吸景之精气。延我数子,高谈混元。金书玉诀,尽在此矣。”

胡紫阳羽化登仙后,李白应人所请做《汉东紫阳真人碑铭》:

“九岁出家,十二休粮,二十游衡山。云寻洞府,水涉冥壑。...因遇诸真人,受赤丹阳精,石景水母,故常吸飞根,吞日魂,密而修之。”

文中介绍了胡紫阳从出家到得道的一生,也说明了他是一个修内丹法的道士。

胡紫阳还有个弟子叫元丹丘,就是千古名篇《将进酒》里面的丹丘生,这个人是蜀地人,与李白自小相熟,后在安陆和嵩山重逢相聚过,李白甚至想过与他一起隐居度世,也部分因元丹丘与玉真公主相熟,得以被公主推荐,进而使唐玄宗任命为文学侍从。

他有一首《与元丹丘方城寺谈玄作》写到:

茫茫大梦中,惟我独先觉。

腾转风火来,假合作容貌。

灭除昏疑尽,领略入精要。

澄虑观此身,因得通寂照。

郎悟前后际,始知金仙妙。

幸逢禅居人,酌玉坐相召。

彼我俱若丧,云山岂殊调。

清风生虚空,明月见谈笑。

怡然青莲宫,永愿恣游眺。

这里很有意思的是,元丹丘是道士,而在佛寺中与李白坐而谈玄。寺庙里的和尚还进行了热情的招待,并加入他们的谈玄论道。

由此可知,当时的佛教与道教互相包容应该是普遍性的,文人们也大多佛道兼崇,李白也不例外。

李白与佛教人物来往也不少,毕竟“天下名山僧道占”,他在浪游途中,也会遇到各色奇人奇事。

他在《赠僧崖公》说:“昔在朗陵东,学禅白眉空。...授余金仙道,旷劫未始闻。”讲他与禅僧白眉空去东岳拜太山君。入夜,白眉空授予李白禅法,使他领略到无始以来都没有闻说过的妙道,明白了大千世界本来就虚幻不实,乃是无量的因缘和合而成。

李白后来还有一些坐禅的境界写入了诗文,如《庐山东林寺夜怀》:“我寻青莲宇,独往谢城阙。霜清东林钟,水白虎溪月。天香生虚空,天乐鸣不歇。宴坐寂不动,大千入毫发。湛然冥真心,旷劫断出没。”

而《忆东山二首》之一的:“不向东山久,蔷薇几度花。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则是充满了寂静的禅趣。

至于为什么李白也对禅宗感兴趣,原因是魏晋以来的玄学与佛教就有很深的渊源,而禅宗作为中国化的佛教就结合的更紧密了。故而,士大夫们往往从文化基因里就喜欢谈禅论道。

欢迎关注文史宴

专业之中最通俗,通俗之中最专业

熟悉历史陌生化,陌生历史普及化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爱子,剑仙,李白,杜甫,剑术,文史,裴旻,江湖,匕首,将军,严子,李白,裴旻,道教,司马承祯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爱子,剑仙,李白,杜甫,剑术,文史,裴旻,江湖,匕首,将军,严子,李白,裴旻,道教,司马承祯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爱子,剑仙,李白,杜甫,剑术,文史,裴旻,江湖,匕首,将军,严子,李白,裴旻,道教,司马承祯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