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连安禄山都无比恐惧他!一代奸相李林甫是怎么把大唐盛世整没的?

连安禄山都无比恐惧他!一代奸相李林甫是怎么把大唐盛世整没的?

中国历代王朝的世事变迁里,虽然不乏各种由盛转衰的悲情局面,但过程最为意外和毁灭性的一次,当属盛唐王朝的终结。

唐玄宗在灭掉“太平公主”的势力后,为了政局稳定,疏远了很多帮助玄宗夺权的功臣,先后启用了姚崇、宋璟、张说、张九龄等非常有能力的宰相,开创了盛世。文治武功的各方面成就,在唐玄宗李隆基执政的“开元”“天宝”俩个年号时期,无不到达了辉煌的顶点。

但就是这样一个威名远扬的帝国,却随着安史之乱的号角,被十几万安禄山叛军,像砸精美瓷器一样,轻而易举就砸得粉碎。

虽然这场叛乱,被唐王朝历经八年艰苦平定,但随之带来的连锁反应,从中央的宦官专权,到地方的藩镇割据,如一道道绞索一样困住这昔日强大的帝国。这个缔造强盛文治武功成就,以至于今日还令国人被称为“唐人”的伟大王朝,从此再未恢复到昔日鼎盛年代的荣光。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个悲情的毁灭?虽然后世把主要的责任,归结为那场恐怖的安史之乱。

但公认的罪人却还有一位:唐玄宗时代这位奸人的破坏力,至今还回声萦绕:我们用来形容一个人内心奸诈的成语“口蜜腹剑”,最早就是用来形容他的。

而看他一生的作为,所谓“口蜜腹剑”,不过是个起步价。《资治通鉴》的评语最贴切:养成天下之乱。意思是后来那场席卷大唐的安史之乱,他就是罪魁祸首。

此人叫李林甫,他是个奸臣,一个旷古的大奸臣,一个口蜜腹剑的大奸臣,一个无出其右的大奸臣。他还是个权臣,一个包揽朝政的权臣,一个把天子弄得高居无为的权臣,一个破天荒地行了十九年专政的权臣。

李林甫的罪名是奸,奸只是表,骨子里是权术。他特爱玩权术,特能玩权术,玩得得心应手,玩得炉火纯青,玩得让无数大人物坠人其计,失了官爵、失了前程、失了性命。

李林甫,小名哥奴,是唐王室的远房宗室,李渊的堂弟长平王李叔良的曾孙,论辈分,李隆基还得管他叫叔叔。他初出茅庐,补了一个不起眼的小官。靠着舅舅功臣姜皎的帮助,他的地位才得以向上挪动,先是来到太子身边供职,几经转折,被调到最高教育机构国子监当了一名官员。

李林甫文化水平不高,但为人机敏,对于官场的各种潜规则非常精通,当官升迁全靠钻营取巧。凭着不同寻常的政治嗅觉,凭着坚韧不拔的意志,凭着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作风,他打破层层阻力、重重障碍,一次次寻找机会和创造机会,终于进人了梦寐以求的中枢,做了那率领百官的宰相。

唐玄宗用李林甫为相,有着独特的政治背景:

自取得辉煌的“开元之治”后,自姚崇、宋憬退出中枢后,后续的宰相班底,唐玄宗的不满意与日俱增:倒不是这些宰相能力低下,而是这些人,为了所谓修身治国平天下的责任心,为了自身青史留名的荣誉感,处事动辄搬出儒门教条,搬出孔孟训条,太不讲究实际,太酸文迂腐,太不理解他这个当君主的心理需要。

唐玄宗看中李林甫,看中的是他外圆内方的务实精神,行事公允的秉政原则,善于驾驭百官的出众才能。如此,自己方能在功德圆满之后,实现老子无为无不为的治国要旨,高枕无忧地躲进内宫享福。

有人做官,以才学为资,以孔孟之道匡正天下;有人做官,以谋术为资,深谙官道而立于不败之地。李林甫显然属于后者。

李林甫是一个天生的当官之料,天生的当大官之料。这得益于他一项十分出众的才能:善揣人意。

他对皇帝的微表情及其背后的心理变化了如指掌,玄宗只要脸色一沉、眉头一皱,他立即明白玄宗在想什么。玄宗每有所问,他的回答总能符合玄宗的心意,把这个已经逐渐骄奢的老头子哄得开开心心,抚慰得服服贴贴。

玄宗的任何要求,李林甫基本都无条件满足,从不反驳。李林甫揣摩出了这些,顺着玄宗的意思来,自然效果很好。

李林甫倾力结交的人是皇上身边的人,皇宫里得势的宫女太监全都收过他的礼,没有不说他好话的。玄宗当时最宠的妃子是武惠妃。李林甫就与武惠妃暗中结为盟友,希望把武惠妃的儿子寿王李瑁立为太子。武惠妃自然对李林甫感恩戴德,不断在玄宗面前给李林甫说好话。

李林甫结交的另一个人就是高力士。高力士对玄宗很忠心,也很得宠,作为一名太监既不爱钱,更不近女色,“无欲则刚”,没啥弱点,想跟高力士攀上关系很不容易。但是,高力士有一个大恩人,就是武三思。当年,高力士曾因犯错被武则天赶出宫,流落街头,差点饿死。

武三思手下的宦官救了他,武三思又替高力士说情,高力士才得以重新回宫,后来到了李隆基身边。这时候武三思虽然死了,但是武三思的一个女儿武氏还活着,李林甫和武氏发展成了情人关系。靠着武氏这层关系,李林甫攀附上了高力士。

有了武惠妃和高力士的支持,李林甫得到了玄宗的信任,一路升迁到宰相。这时的宰相有三人,除了李林甫还有张九龄等。李林甫的下一步自然就是搞掉张九龄。

张九龄是一名很有能力和原则的宰相,每当玄宗做出一些错误决策,张九龄总是据理力争,多次得罪皇帝。李林甫则是为了上位毫无原则的人,喜欢打小报告,对于玄宗的任何决议基本都是支持的。最终有原则的张九龄不敌无原则的李林甫,张九龄于开元二十四年被罢相,李林甫终于独揽宰相大权。

接下来,李林甫要做的自然就是打击任何能够威胁他宰相地位的人。

为了打击这些人,李林甫促使玄宗改变了用人选择,不再任人唯贤,而是根据官员资历升迁。此后,除非攀附李林甫,否则基本无法升迁,想当宰相更是无望。李林甫在宰相位置上19年,经过他的精心排挤、挖坑,整个文官集团再也无人敢跟他叫板。

唐朝为啥胡人将领很多?

其实,这也是李林甫的“功劳”。虽然李林甫当宰相之前,唐朝就有很多外族将领,但是并不算太多,而且这些人基本都是投降过来的,属于唐朝引进的外来人才,比如黑齿常之就是百济降将。

唐朝本来有规定,有大功的边关将领可以入朝为相。这本来是变相剥夺功臣的兵权,防止功高盖主,但是李林甫为了相位永固,一开始只提拔一些没文化的将领为相,没文化就无法看文件,大权都在李林甫手中。

后来,李林甫干脆让玄宗多使用外族将领,说外族将领能打仗,比较纯朴等。外族将领一般不通汉文化,即使立了功入朝为相也无法威胁李林甫。

于是,外族将领突然大规模增加,外族将领数量甚至远超汉族将领,促进了“安史之乱”的爆发。

在《新唐书·安禄山传》中,有一段十分有意思的记载:林甫以宰相贵甚,群臣无敢钧礼,惟禄山倚恩,入谒倨。林甫欲讽寤之,使与王鉷偕,鉷亦位大夫,林甫见鉷,鉷趋拜卑约,禄山惕然,不觉自罄折。林甫与语,揣其意,迎剖其端,禄山大骇,以为神,每见,虽盛寒必流汗。

首先,安禄山也是一位十分优秀的心理学家,可是当不可一世的他见到李林甫时,“不觉自罄折”,一个人第一次见到另外一个人就对其肃然起敬,那就只能用“强大气场”来解释。显然,李林甫具备这种气场,这种让那个时代最杰出的人都罄折的气场。

其次,初次见面后互相打量之后,李林甫和安禄山开始深入交谈。交谈之中,安禄山刚说出上半句,李林甫就说出了他想说的下半句;安禄山刚说出第一句,李林甫就说出了他想说的第二句。这使得安禄山“大骇,以为神。”

从此,安禄山对李林甫敬畏有加,听到李林甫说自己好话就喜不自胜,而听到他说些批评的话就立马怕得要死。安禄山对李林甫的态度如此可做两层解释,一是安禄山确实佩服李林甫,对其有前辈般的崇敬,二是李林甫查人十分准确,而此时安已有乱唐之心,很害怕被李发觉而阴谋败漏。

所以,在李林甫生前,安禄山一直养精蓄锐,不敢有所动作,李林甫死后,杨国忠执政,而在安禄山看来,杨与李相去甚远,所以才反迹始露,遂成天宝之祸。

这一段的描写,虽然在安禄山传之中,但主角并不是安禄山,而是李林甫。要描写李林甫的厉害,又拿出另外一个厉害的人作为对比。显然在这里,安禄山是扮演了那个厉害人的角色。而李林甫,就是那个善揣人意,比安禄山更厉害的角色。

客观来讲,“安史之乱”的爆发,玄宗、李林甫、杨国忠都难逃干系,玄宗是荒废朝政,李林甫的弄权导致唐朝外强中干,杨国忠是安禄山叛变的导火索。

因为李林甫太厉害,连安禄山也被制的服服贴贴,有造反的实力却不敢有造反的想法。李林甫死后,子孙遭到流放。宰相继任者杨国忠没有能力,反而逼反了安禄山,这时距离李林甫死去仅三年。

在李林甫得势的时期,安禄山被李林甫完完全全的控制着,不仅身边的亲信遭到李林甫的渗透,就连心中所想之事李林甫也能揣摩个十之七八,这让安禄山如履薄冰,何况背后还有个更加深不可测的唐玄宗,他才是一切的主导者,心机深沉如李林甫,终其一生也是被他牵引着走,可见此时的安禄山立足未稳又顾虑极多,是没有胆子胡思乱想的。

但是李林甫死后,杨国忠接班,他无法有效地控制安禄山,只能简单粗暴的打压和排挤,而唐玄宗又企图让两人互相牵制,安禄山的气焰这才开始嚣张起来。

李林甫当政期间,唐玄宗整天在跟美女开音乐会,谁在干活?李林甫!从身后名来说,李林甫是悲哀的。盖棺论定,他成了绝对的反面人物,只能与秦桧、严高并列,没人敢同情他,没人想理解他,没人能为他翻案。

他是大唐最知名的奸臣,人们都说他毁了盛唐,然而,很少人知道,恰恰正是因为他的存在,盛唐才有了那样风采的模样......

#宅在家里看历史#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大唐,李林甫,宰相,盛世,武三思,一代,力士,恐惧,王朝,唐玄宗,安禄山,李林甫,高力士,玄宗,唐玄宗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大唐,李林甫,宰相,盛世,武三思,一代,力士,恐惧,王朝,唐玄宗,安禄山,李林甫,高力士,玄宗,唐玄宗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大唐,李林甫,宰相,盛世,武三思,一代,力士,恐惧,王朝,唐玄宗,安禄山,李林甫,高力士,玄宗,唐玄宗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