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22年,朱棣去世。皇帝去世,自然是太子继位的问题,可关键是,太子朱高炽是个大胖子,行动极不方便不说,关键还是个坡脚,甚是影响天国天颜。
唉!这时候问题就来了,明知道朱高炽是这样一个残疾人,可朱棣为啥偏选了他当太子?这不是拿江山社稷开玩笑吗?要想搞清楚朱棣的心路历程,得先了解当时的几位太子候选人。
首先呢,朱棣有且只有三个孩子,这几个孩子都是徐皇后的,也就是徐达的女儿所生,都说龙生九子,各不同,他们性格差异就很大,朱棣对他们的态度也各有不同。
首先老大朱高炽,朱棣十分不喜欢这个嫡长子,虽是嫡长子,但这孩子从小就是个跛脚,并且是个大胖子,这人一胖呢,自然就懒得出门,而朱高炽就喜欢窝在家里。
朱棣是什么人呢?马上得天下,闲不住的主,自然不喜欢这样的儿子。朱高炽的坡脚,有损国君形象,所以啊,起初朱棣并没有把他当成继承人培养,毕竟谁都不想靖难的事再次发生。
老二朱高煦这里,朱棣的态度一下就不一样了。朱高煦这人不仅长得魁梧,还有极高的军事能力并在靖难的时候屡立战功。
老三。朱高岁似乎就是二哥的狗腿子,长得一般,没啥大的本领,他本人呢,也知道,一没大哥的名分,二没二哥的本事。所以排除在此次竞争的行列之外,三个儿子的性格都在上面,看起来老二实在是最好的人选。
可为啥朱高炽最后还是当了太子呢?
原因有三,首先还是朱高炽本人争气,大早上让士兵吃完早饭才开始检阅军队,当然了,朱高炽有多么仁德,的还是皇帝朱棣喜不喜欢,都不重要。而且太子这事儿,不仅要朱棣喜欢,全朝的文武大臣们更要喜欢。
朱棣就很犹豫,两个儿子,一个仁德的嫡长子,这是个老实人,手段不狠!
而二儿子英武神勇,手段强硬,很像自己,但要是立他为太子,实在名不正言不顺。
于是朱棣就去问大臣,到底立谁当太子好呢?
当然了,他得到了两种答案。一种答案是立老二朱高煦老大这样的人难成大事。
说这话的是什么人呢?都是武勋,都是老二朱高煦曾经的战友,他们这么说的是有私心的,因为如果朱高煦上台了,那以战友情义办事肯定方便。
而另一种答案则是该立老大朱高炽。说这话的这类人呢,是文官集团,这些人自然遵循祖制,并且,朱高炽上台文官集团权力会大大的提高
但是这两个答案在朱棣看来,问了跟没问一样,现在他朱棣还是拿不定主意。时间过去了很久,朱棣还是在动摇,我们有理由怀疑他呀,是想立朱高煦的,否则嫡长子朱高炽早就该立了,不能再拖了。朱棣多次向手下高人请教,最后一次征求意见的时候,朱棣找到了第一才子,也就是编撰永乐大典的领头人解缙。他开门见山的问,你觉得谁该当太子?解缙是文官呢?是朱高炽的人,
他告诉朱棣,朱高炽应该立为太子。朱棣找谢缙而不找别人是有理由的,而现在这个答案是朱棣不满意的。谁不知道支持朱高炽的都说他仁德,问题是给我说一个说服我自己的理由,当他发现朱棣有些不悦之后,不慌不忙的给出了一招绝杀,他只说了三个字,好圣孙。
一听这话,朱棣的眼睛顿时亮了。早在朱棣还没有起兵的时候,朱瞻基就生在了北平的燕王府里。而在朱瞻基出生的那天晚上,朱棣梦见老爹朱元璋给了一个大规,在古代,大规意味着权力,而梦里朱元璋还对朱棣说,传世子孙,永世齐昌,也就是说,你的孙子会让大明很厉害。
等朱棣醒来,就发现朱瞻基出生了,这也成了推动朱棣靖难的重要原因。有了这样出生背景加持的朱瞻基,因所谓隔代亲,十分讨朱棣的喜欢,而且这孩子天生聪明,善于察言观色,做事情呢,颇有皇帝气色,这样的人自然是当皇帝的好苗子。
所以让朱棣倾向了朱高炽。随后,文官集团又给朱棣太子这事添了一把火。一天,有人送给了朱棣一幅画猛虎图,上面有一只老虎,两只小老虎,写进见了,立马闻到了添油加醋的机会,他提笔在上面写下虎为百兽尊,谁敢触其怒,唯有亲子情,骨肉相亲,朱高煦纵然英勇神武,也讨你的喜欢,但你也不能忽视。朱高炽的付出啊,你要把两人放在同一个位置比。终于朱棣懂了。
永乐二年,朱高炽被立为太子。国本已定,对于朱棣的这一决定,老二朱高煦自然不服我哪点比大哥那个废物差了?所以啊,在朱高炽当太子的20年里,朱高煦一直没有放弃过斗争。而在朱棣死后,朱高煦更是举兵夺权,造成了汉王叛乱这一历史事件,朱高炽也没有辜负朱棣和支持他的那些人的期望,虽然他在位仅有十个月,但得益于监国十多年打下的坚实基础,再加上儿子朱瞻基的励精图治,父子二人。共同造就了堪比文景之志的仁宣之志,足以见得朱棣没有选错人,朱高炽也不是想象中的那样无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