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高祖李渊说:古时名将韩信、白起之流,如何比得上李靖呢?

高祖李渊说:古时名将韩信、白起之流,如何比得上李靖呢?

隋末唐初位于北方的突厥乘中原天下大乱,快速发展,进入强盛时期。

高祖李渊当初起兵时,因为势单力薄,就备下厚礼称臣于突厥。

并请求他们出兵相助,当时约定:一旦攻下长安,土地、人口归李渊,金帛财物则归突厥。

这种“卖主求荣”的事情,也是被形势所迫。

不过在当时这应该属于军事机密,要不然会被天下人唾骂。

等唐朝天下坐稳以后,突厥仍然连年犯境,给唐朝造成极坏的影响,让唐朝高层很头疼。

李世民即位后一直想改变这种状况。

贞观三年(629年),代州都督张公谨上了一道奏章说:突厥颉利可汗骄横跋扈,引发突厥内乱,建议乘机出兵讨伐。

机会来了,岂能错失。

这一年十一月,唐太宗命兵部尚书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与其他各路兵马一起,共十万大军,分头出击突厥。

这些年来,李靖曾经多次带兵抵御突厥,可谓是知己知彼。

不过这一次不是防御战,而是反击战,李世民心里也没底。

过去对突厥不断和亲,送钱送物,却买不来和平。

突厥高兴了就来犯边抢掠,不高兴了也来入侵烧杀抢掠,对于这样一个邻居,唯一的就是把它打怕、打服、甚至打死才行,不然不会安稳。

对李靖这样的将领、这样的人品,唐太宗还是比较放心的。

在扫平国内军事割据势力的过程中,李靖屡立大功,几乎百战百胜。

高祖李渊曾经夸赞他说:“古时的名将韩信、白起、卫青、霍去病之流,如何能比得上李靖呢?”

虽然李渊有些谬赞,但是那些古人在人品方面确实没法和李靖相比。

李靖受命之后,率领三千骁骑,从马邑(今山西朔州)出发,乘敌人不备,直扑恶阳岭(今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境内)。

颉利可汗被李靖大败,吓破了胆,一直逃窜到阴山以北。

为了以后东山再起,他施了一个缓兵之计,派遣使者执失思力去拜见唐太宗,说是请求举国归附唐朝,他本人也要亲自来朝见大唐天子。

李世民见多年宿敌愿意投降,心中很高兴,就派鸿胪卿唐俭前去抚慰,又下诏李靖带兵去接颉利。

李靖多年与突厥接触,深知突厥人出尔反尔的性质,他与另一大将李世勣(徐世勣)会合后,决定效仿当年韩信破齐,虽然皇上有抚慰诏书,但还是要带兵擒获颉利可汗。

李靖与李世勣的大军如同巨网一般无声地撒开。

所谓“将在外军命有所不授”,身为大将要审时度势,前方战场瞬息万变,他们这种放倒大树捉老鸹的做法无疑是最稳妥的。

两人的行动不仅颉利没有想到,就连唐朝君臣也都毫不知情。

大军一路疾行,沿途遇到颉利派出的侦探,一律将他们全部擒获,带在军中一同前进。

行至阴山,竟然俘获营帐一千多个。看来颉利可汗还是蛮细心的。

快要到颉利巢穴时,李靖令手下将领苏定方率领200名骑兵做先锋,自己随后跟进。

正巧起了大雾(不会这么巧吧?这明明是上天在帮助唐军),苏定方领命而去,一直到离颉利牙帐几里路的地方,才被发现。

突厥兵如惊弓之鸟,仓促间上马迎战。

颉利则跳上自己的千里追风驹仓皇逃窜。

懦夫!跑什么?

突厥兵群龙无首,被苏定方重得当初乱跑。

李靖赶到,大军一拥而上,纵马劈杀,突厥兵彻底溃散,一万多士兵被砍了脑袋,十几万男女老少成了俘虏,数十万牲畜被缴获。

颉利的妻子就是隋朝和亲过来的义成公主,在乱军中被杀。

隋炀帝的萧皇后此次也被解救出来。

颉利的儿子叠罗施也被擒获。

颉利带着一万多残部想穿越大漠,被李世勣当在碛口无法通过,只好去投吐谷浑,最后被大同道行军副总管张宝相抓获,押送到长安。

唐太宗听到李靖击破突厥的消息喜出望外,对近臣感叹道:“朕听说主忧臣辱,主辱臣死。

过去国家在创立时,太上皇为了不使百姓受难,不得已而向突厥称臣,朕何尝不痛心疾首!

朕志灭匈奴,一直坐不安席,食不甘味。现在仅仅派出一支偏师,便无往而不胜。过去的耻辱终于一朝洗雪了!”

大唐边境大患突厥败亡了,唐朝疆域由阴山一直往北扩展到大漠,恒安(今大同,隋称恒安)、定襄(今内蒙古呼和浩特附近)等地被收复。

与大唐毗邻的各民族慑于唐王朝的军威 各派使节齐集长安,给太宗李世民奉上“天可汗”的尊号。

唐太宗非常高兴,此后与各国酋长有书信往来,皆自称天可汗。

大唐进入全盛时期。

贞观八年(634年),李靖因为脚上有病,行走不便,上表请求辞职。

唐太宗觉得历来身居富贵之中的人,大都贪恋名位,很少有能知足的,即使身患疾病,也要勉强支撑,而像李靖这样能急流勇退的明智之人,实在不多见。

为此,唐太宗特地下诏,准许他在家养病,不减俸禄,只需等脚病稍好一些之后,每过几天到门下和中书省去过问一下政事就行,并且又加了赏赐和名位。

后来还赠送给他一根灵寿杖,以便他拄着行走。

时隔不久,西北地区另一个游牧民族吐谷浑率军侵扰凉州,唐太宗遣使宣谕,可蛮横的吐谷浑根本不听,于是唐太宗下诏大举讨伐。

谁去领兵呢?

西北地形复杂、气候恶劣,吐谷浑又是一个善于骑射的民族,唐太宗认为只有李靖这样的良将挂帅去征讨,才不至于误事。

虽然李靖已经65岁,脚还有病,但在民族大义面前,还是担负起了重任。

第二年夏天,吐谷浑可汗伏允在一次败仗之后,恼羞成怒地放火烧掉了草原,想饿死唐军的战马,然后率轻骑逃入大漠。

李靖召开军事会议,集思广益商量对策。

众将认为战马无草可吃,十分瘦弱,不能再深入大漠作战。

侯君集说:“敌虏一向强悍,现在一败之后,如鼠逃鸟散,连侦察的骑兵都不见了,其君臣父子分散各处,失去联系,若去攻击他们,就像捡几颗草籽那样容易。

现在如果不乘胜追击,将来必定后悔不迭。”

李靖采纳了侯君集的建议,分两路进入大漠追击敌寇。

李靖与薛万钧、李大亮走北道,侯君集、李道宗走南道。

李靖部将薛孤儿在曼头山与吐谷浑一部相遇,薛孤儿奋勇破敌,缴获了许多牲畜,唐军得以补充军粮。

可见当时远征大漠是多么困难,军资是跟不上的,一切只能自己想办法解决。

几天以后李靖又在牛心堆、赤水源等地打败吐谷浑。

侯君集率领的另一路唐军深入荒原,行了两千多里路,皆无人迹。

虽是夏天,霜雪不断,人啃冰、马吃雪,一路异常辛苦,最终在乌海追上伏允,经过一场战斗,打败伏允,伏允逃窜。

李靖督率唐军转战追杀,翻越积石山,经过那里的黄河源头,到了且末(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南部,昆仑山和阿尔金山的北麓)。

一个65岁的老将军,跋山涉水翻山越岭远征大漠,真不容易。

得知伏允逃到突伦川(今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李靖率军继续追击,杀掉了数千名吐谷浑兵,缴获了十多万牲畜。

伏允只身逃跑,家属被捕。

不久,伏允在荒漠中走投无路,被左右所杀。

伏允的儿子举国归降。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

唐王朝的又一个边患被扫平了。

这次出征中,利州刺史高甑生为盐泽道总管,因延误军机被李靖斥责。

高竟然怀恨在心,诬告李靖谋反。

李世民下令审查,结果高甑生因诬陷获罪。

李靖为避嫌,不见任何人,甚至亲戚家人都很难见他一面。

对于这位功勋卓著的老将军,唐太宗一直关爱有加,封他为卫国公。

贞观十七年(643年),他与长孙无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徵、房玄龄等二十四名功臣一起被画在凌烟阁上。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李靖去世,享年79岁。这一年,唐太宗也逝世了。

李靖一生征战数十年,且鲜有败绩,为唐王朝立下赫赫战功。

他的治军作战经验进一步丰富了中国古代的军事思想和兵法理论。

著有《六军镜》《卫公兵法》等多部兵书,但大都失传。

李靖出身名门世家,祖父李宠义曾任殷州刺史,封永康公;父李诠仕隋,官至赵郡太守。

由于受家庭熏陶,李靖从小就有文武才略,又颇有进取之心,他曾经对父亲说:“大丈夫如果遇到圣明的君主和时代,应当建功立业求取富贵,何必做一个读书人。”

从后来的成就来看,他的确是这样做的。

他的舅父就是隋朝有名的战将韩擒虎。这个传说(史书有记载)后来成为阎王的将军,每次给李靖谈兵论事,无不拍手称快,并抚摩着他说:“可与之讨论孙吴(指春秋战国时期的孙武、吴起)之术的人,只有你啊!”

而与其军功相媲美的还有他的品质,这才是最主要的。

李靖在青少年时曾经锐意进取,然而一旦富贵在身,又深惧富贵带来的祸端,做到知足而退,因此能全身而退。

他以足疾为名,在功成名就之际不贪婪权势,借此请辞,深得李世民赏识。

而同一时期的长孙无忌、侯君集则先后或流放或被杀。

李靖病情恶化,同样已经病重的李世民亲临病榻慰问,涕泪俱下,十分难过地说:“你是朕平生故人,对国家有功。如今病到这种地步,朕为你感到担忧。”

而后世竟然对李靖敬若神明,后唐明宗于927年特赠李靖为太保;后晋天福二年(937年),后晋高祖追封李靖为灵显王。“灵显王”,难道李靖显灵了?

宋徽宗时,李靖又被宋室追封为“惠武侯”。

开宝三年(970年),赵匡胤为李靖等“前代功臣烈士”专门设置守冢人。

可见历朝历代都以忠义之臣作为楷模来宣传,来褒扬,来推行仁义之治,推广英雄达到教化群臣百姓的作用。

作为历史名人,李靖以其军功、品质的确称得上是一个“历史完人”!

#头条创作挑战赛#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李渊,名将,李世民,白起,李靖,唐太宗,唐朝,韩信,突厥,颉利可汗,李世民,李靖,唐太宗,突厥,侯君集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李渊,名将,李世民,白起,李靖,唐太宗,唐朝,韩信,突厥,颉利可汗,李世民,李靖,唐太宗,突厥,侯君集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李渊,名将,李世民,白起,李靖,唐太宗,唐朝,韩信,突厥,颉利可汗,李世民,李靖,唐太宗,突厥,侯君集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