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李时珍死缠烂打“三顾茅庐”拜樵夫为师

李时珍死缠烂打“三顾茅庐”拜樵夫为师

1549年,有一位四川客商半月多来,一直咳嗽、胸痛,有时痰中夹有血丝,就慕名来找李时珍看病。

李时珍两次诊断后,只得据实相告,然后开了一张处方,递给那客商:“您还是立即动身回家吧!路途中按这处方服药,尚可到得了家。”这客商谢过后便走了。谁知半年后,李时珍上山采药,在路上又遇到了那位客商。只见他容光焕发,全然是无病的样子,便惊奇地问:“先生这病是如何得好的?”

这位客商也未隐瞒。他感激地告诉李时珍,上次在你那儿看了病后,第二天就动身回家,一路上病情日渐加重,亏得先生开的药,才慢慢拖到夷陵州(现今的宜昌)。

到夷陵州时,已近傍晚,刚进入一客店,有一年老的樵夫替客店送柴来。

这老樵夫见我咳嗽咳个不停,又咯出不少痰血,他便不让我走,说他能治这病,那时我已浑身无力,觉得住下也好,便没再走。

这老樵夫每天送柴来时,捎上一大把草药,让店中人煎了让我服下。服了数日,这病真见好。这一住就是一个月,我也整整服了一个月的药,不想这病全好了,身体也强壮了。李时珍又问,这药是什么样子。

客商答道:“我没细瞧,也没问,只是喝那熬好的药汁。”

李时珍无奈,只能把那客店的牌号、位置及老樵夫的情况仔细问清楚了。

回到家里,把这一切与夫人说了,就打点行装,第二天起了个早,直奔那夷陵州。到了夷陵州,很快就找到了那客店。他也顾不得这几天路途上的辛苦,只在店堂里等着。

傍晚时分,这老樵夫又送柴来了。

李时珍看得真切,忙上前施礼,说明来意。

那樵夫并不搭理李时珍,把砍柴的用具收拾好后,径自走了。

李时珍急得没法,只能向店主人打听这老樵夫的住处,想到他家中去求教。

这店主人却说:“谁也不知道他住哪儿,他送柴来,我给了钱,不就完了?他不来,也没人想去找他。”

李时珍心想,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先住下来再说,待明后天他送柴来时,再好好求他吧。第二天,还是傍晚时分,老樵夫送柴来了。

李时珍早在店门处恭敬迎候,但老樵夫如昨日一样,拒人以千里之外,连瞧也不瞧李时珍一眼,把柴送进去后,扁担、绳索往肩上一撂就走了。

李时珍这时情急生智,心想:“何不随他前去,也可知道他的住处。”于是,便远远地跟随在后。

走了有十来里路,前面是一片农田,田野尽头,有几户人家,见那樵夫往那人家处走去,心中便有了底。第三天,李时珍便往那人家处去打听。

这儿人家不多,一问便有人把这老樵夫的住处告诉了他。而这儿的几家人家都知道这樵夫懂得些草药,能替人治病。

李时珍来到这樵夫的住处,樵夫早上山打柴去了。

但见这屋前晾晒着些草药。李时珍仔细地照瞧了一遍,有的他认识,有的他不认识。心中却有几分高兴:“我真找到个好老师了!”他便把这些草药好好整理一番,并把这屋前屋后打扫了一遍。那老樵夫回到家时,见李时珍站在那儿,先是吃了一惊,接着他发现这儿有人打扫过了,便问李时珍:“是你打扫的吗?”

李时珍很有礼貌地作了回答。

老樵夫这才把李时珍从上到下地打量了一番,但还是对李时珍说:“我不会治病,只是父亲教我认识了些草,我也没有什么可教你的,你还是走吧。”

说罢,进了家门,把李时珍晾在门外。李时珍当然不死心,每天来到他家门前等候,并替他打扫屋子周围的场地。

到了第五天,李时珍像往日一样,来到老樵夫家门前打扫场地。

眼看天色黑了下来,突然狂风大作,大雨倾盆而下。李时珍想,这时刻那樵夫一定是在回家的路上,这周围一片田野,他上哪儿避雨呀?

想到这里,李时珍向这樵夫的乡邻借了雨具,往这道上去接他。

走出不多远,见那樵夫在雨中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李时珍忙赶上前去,送上雨具,老樵夫深为感动。

待李时珍把他送到家门,他一把抓住了李时珍的手,把李时珍让进了屋里。

他看着李时珍谦虚真诚的样子,便把治那客商病症的药方告诉了他,并答应明日带李时珍上山采药去。

李时珍这下可乐了,连声道谢。

待天放晴后,与老樵夫告辞,回到了客店中。到了明日,天还没亮,李时珍就起来了,准备好笔墨纸砚,还带上吃的,往老樵夫家来了。

到老樵夫家时,天还刚亮,在门前等了有半个时辰,这老樵夫才开门出来。

见时珍早在门前等候,笑哈哈地说:“一大早,露水还未干呢,你自己可别得病呀!”

李时珍心里一股暖流涌来,感到面前这老樵夫是多么淳朴,多么善良。待太阳露头时,老樵夫才带着李时珍上山。

这山又高又大,草木繁茂,药材真不少,两人边走边挖。每挖一种药材,老樵夫都会把药名、特点、治什么病、怎么用法等说得一清二楚。

到得半山腰时,他俩已采了不少草药。老樵夫让李时珍在一棵大树底下歇着,自己进到林子里边去砍柴了。李时珍在大树底下,把这些草药倒在地上,取出笔墨纸砚,把老樵夫刚才说的一一记在纸上。

有的他以前没有见过的,还画下了图形。有的老樵夫说得跟书本上不一样,他记录得更加详细。就这样,李时珍天天随老樵夫上山,居然在夷陵州待了半个多月,这半个多月里他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他也体会到这些劳动人民在实践中掌握了许多经验,所以李时珍以后上山采药时经常会向打柴的樵夫或种田的农民请教,为编写《本草纲目》打下了基础。

正所谓高手在民间,心诚则灵。李时珍孜孜求学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有时一个人的伟大不是偶然的,宽广豁达的胸怀、不耻下问的韧劲、广采博取的精神,正是一个人成就事业所必须具备的品质。#头条创作挑战赛#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三顾茅庐,人家,夷陵,李时珍,草药,家门,住处,柴来,上山,客店,夷陵州,李时珍,老樵夫,樵夫,客商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三顾茅庐,人家,夷陵,李时珍,草药,家门,住处,柴来,上山,客店,夷陵州,李时珍,老樵夫,樵夫,客商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三顾茅庐,人家,夷陵,李时珍,草药,家门,住处,柴来,上山,客店,夷陵州,李时珍,老樵夫,樵夫,客商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