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夜读苏城记(37):苏州刺史韦应物

夜读苏城记(37):苏州刺史韦应物

听苏州历史,溯苏州文脉

苏州发布夜读·特辑《苏城记》

带大家一起走进历史的长河

了解那些曾经发生在苏州的故事

大运河开通后

苏州很快发展为经济重镇

于是,很多中国历史上

最负盛名的文人骚客

先后来到苏州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身多疾病思田里,

邑有流亡愧俸钱”

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

名句的作者——诗人韦应物

正是其中之一

今日推荐

《苏城记》节选

安史之乱后,苏州迎来了人口迅速增长的时期。《唐会要》记载,公元778年,苏州成为雄州。经济的发达为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苏州在此基础上慢慢地发展为文化重镇。唐代有三位大诗人都在苏州当过刺史,这三位大诗人就是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

“始见吴郡大,十里郁苍苍。山川表明丽,湖海吞大荒。”这是韦应物《登重玄寺阁》中的句子。写下这样的诗句时,韦应物的身份是苏州刺史。唐代的重玄寺是如今重元寺的前身,它始建于南北朝梁武帝时期,到韦应物的时代,苏州已是佛寺林立,香火鼎盛。韦应物来苏州上任的时间为公元788年。

重元寺

韦应物的家族在唐代是非常显赫的。他的曾祖父韦待价,是武则天时期的宰相。凭着这样的家世,他十五岁的时候,就在唐玄宗身边做御前侍卫。见惯了皇室的富丽堂皇,但初次见到苏州城时,韦应物仍然惊讶于它物质的繁华和文化的兴盛。他在后来的一首诗中称赞苏州:“吴中盛文史,群彦今汪洋。方知大藩地,岂曰财赋强。”

苏州既为雄州,该地的赋税也就直线上升。身为刺史的韦应物工作也很繁忙,他说,“大藩本事多,日与文章疏”。在负责征收赋税时,韦应物总是尽可能地为苏州百姓减轻负担。政务之余,苏州的山水深深地吸引着韦应物,他时而感叹苏州真是个吟诗作赋的好地方。美丽的山水并没有让他忘记现实的忧患、儒家的爱民思想和佛教的慈悲情怀,韦应物对百姓常怀同情之心。多病的他却时时牵挂田间的劳作者,看到有人无家可归,便感到愧对国家的俸禄。

韦应物像 选自清刊本《历代名臣像解》

苏州古城有条小巷叫永定寺弄,唐代时,巷内有一座永定寺,是韦应物老年寄居的地方。任职期满后,韦应物留在了苏州。“野寺霜露月,农兴羁旅情。聊租二顷田,方课子弟耕。”韦应物这样描述自己的迟暮生活,两顷薄田,自食其力,清茶古卷,西风寒月。寄居寺院的第二年,诗人便悄然辞世。史书中说他:“为郡于此,人赖以安”。安民者,民必安之,苏州人亲切地称他“韦苏州”。

来源:《苏城记》 作者:钟天 古吴轩出版社 | 主播:春晓

支持单位:苏州日报社、市广电总台、市作协、苏州杂志社、苏州图书馆、市阅促会、市朗诵协会

点赞+在看

分享小伙伴↓↓↓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刺史,地方,文化,时期,历史,山水,重镇,唐代,韦应物,苏州,苏城记,永定寺,重元寺,韦应物,苏州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刺史,地方,文化,时期,历史,山水,重镇,唐代,韦应物,苏州,苏城记,永定寺,重元寺,韦应物,苏州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刺史,地方,文化,时期,历史,山水,重镇,唐代,韦应物,苏州,苏城记,永定寺,重元寺,韦应物,苏州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