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高句丽有何特殊,为什么杨广和李世民抢着攻打?答案被美国人说透

高句丽有何特殊,为什么杨广和李世民抢着攻打?答案被美国人说透

“十三年(246)夏,大旱无麦。秋八月,魏州刺史母位与乐浪太守刘茂、带方太守王遵伐高向丽。——《三国史记 百济本纪》

两年多年前,汉武帝一举把高句丽(现今东北地区)攻陷统,在实现大一统王朝之前,这个天寒地冻,地势偏远的地区并没有进入中华民族的视线。但隋朝之后,高丽居和中原民族国家产生了无休止的战争,隋炀帝率兵亲征三次,唐太宗征战二十余年,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国力强盛的隋唐,对蕞尔小邦高句丽起了浓厚的兴趣呢?

传统的观念认为,战争的目的是为了掠夺资源。在工业生产力不发达的时候,河流,土地,林木等等都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为了更好的发展和更好的生存资源,为了扩大自己统治的版图,战争无可避免。

但高句丽地区不仅距离路途遥远,资源也并不丰富,高句丽人民以农业,渔猎为生。农产量也不高,不能和中原地区相比。而且论发展这里这里只是一个文化,经济,政治都不发达的小国家,当时的隋唐经济的发展非常迅猛,可以说是国力全面碾压高句丽。就算是为了抢资源,也犯不上来这个地方啊?

一、地势限制发挥,隋帝惨败辽东

历史的发展往往不按常规逻辑演变,隋朝的隋炀帝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攻打这个弹丸之地。他没有像收复西域一样收复高句丽,反而因为战争损失了大量的人口和粮草,更是让农耕产量出现大幅度降低,苛捐杂税,加速走向了灭亡。这个强大而且短命的国家只存在了38年,它的命运让人唏嘘。

所有人都以为这场战争高句丽必输无疑。隋朝经济繁荣,在农业,手工业,儒家文化,商贸等等领域都表现出不凡的成绩,而高句丽只是一个毫不起眼的小国家。但就是这么一个小国家,却把御驾亲征三次的隋炀帝打的落花流水,高句丽还没被攻陷,隋朝却先一步覆灭了。这是为什么呢?

事出反常必有妖,虽然此时的高句丽的综合国力比不过隋帝国。隋朝的军人虽然在中原地区骁勇善战英勇无敌,但是在四面环海的高句丽却发挥不出自身的优势,而高句丽的军队却精通海上作战,不在自己的舞台就无法发挥自己的能量。隋军在海战上吃了大亏。

寒冷的气候对军人的发挥产生巨大的限制。高句丽属于极寒之地,许多士兵长在中原温暖的地区耐不住寒朗致使战斗力大大降低,即使是到了现代社会,很多人去东北旅游也会不适应当地寒冷的气候,更别说作战了。

又因为路途遥远加上古时交通不发达,军事补给不能跟上军人们的需求,战士们在途中饥寒交迫,导致隋军最后败下阵来。

二、敌人要从内部瓦解,唐太宗的智慧

时间来到了唐朝,也是一个繁荣昌盛经济发达的年代。但唐太宗李世民和隋炀帝的想法竟然如出一辙,唐太宗也起了征战高句丽的想法。此时的高句丽已经今非昔比,在军事,政治,经济的各个层面已经显示出了耀眼的成绩。

贸然出征一定会获得同样的结果,但李世民选择了另一条作战策略——内部瓦解敌人。虽然他的策略获得了让他获得了战争的胜利,高句丽败下阵来成为唐朝版图的一份子。但唐太宗也没占到便宜,花费大量粮饷和人力,反而让百姓的生活水深火热,民不聊生。

那他为什么还要执着于攻打高句丽呢?更多的是出于对未来的国家安全的考虑。区区一个小国家又如何影响到一个大国的安危呢?为什么要置民众的安危而不顾一定要打这场看似没有收益的仗呢?

因为敌人在蓬勃的,缓慢的发展,汉代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十六国时期,除了高句丽地区其他地区都硝烟四起,战争连连。而高丽居在这种安逸的环境下滋生出了属于自己独特的文化。思想一旦萌芽,便会野蛮生长,给唐朝带来威胁。

朝鲜半岛三个国家拥有三个政权,为了不让高句丽一家独大统一朝鲜半岛,唐太宗别无选择,只能选择攻打高句丽。这场战役直到他死也没有结束,一直延续了20年才把高句丽收复,为唐朝太平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战争的本质来源于文明的冲突

如果从表象来看,战争是为了某个联盟或者部落获取更多的利益而产生的暴力行为。但事情只能从这一个角度考虑吗?西方的学者塞缪尔亨廷顿提出了另一种观点:世界范围内,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冲突,都可以归结为文明的冲突。

思想上的侵略才是本质的侵略,心智是一种更为重要的资源。短期的掠夺土地和树林,财务等等,终有一天会以相同的形式被所要回去。汉武帝选择独尊儒术是为了便于统治,回观隋帝和唐太宗的的战争 ,虽然对平民百姓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但从本质来看,这是对日益强大的高向丽文化的一种防御。

仔细分析西方战争也可以发现很多来自不同文明的案例。比如从11世纪末到13世纪末整整持续了200年的“十字军东征”。是基督教徒和伊斯兰教的一场大战。对基督教徒来说,伊斯兰是异教徒。

国内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之争也跨越了几个年代。游牧民族为了生存资源会不断的迁徙生存空间,具有较大的侵略性,而农耕文明靠农业生产生存,两者的差异造成了更多的冲突。行为方式的不同造成了思想认知的不同,在抢夺资源的时候一定会挑起战争。

结语:

战争是劳民伤财的,从统治者的角度看却不一定如此。为了更长远的稳定,统治者往往做出更艰难的抉择。但各种冲突可以避免吗?各种文明之间的和谐相处可以更加益于各种族人的发展。

西方的学者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让现代人去思考战争,战争到底为什么而战。人类的天性会为了更多的资源去想尽各种办法甚至发动暴力,人人都恐惧战争但成为权力的拥有者时想法又会发生改变。当认知变得足够强大,足以改变世界。时至今日,辽东地区已经成为我们中华民族不可分割得一部分。各种文明是可以相处的,作者在书中结尾呼吁““建立在多文明基础上的国际秩序是防止世界大战的最可靠保障”。

参考文献:《三国史记 百济本纪》《文明的冲突》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隋朝,国家,李世民,唐太宗,的地区,文明,答案,隋炀帝,战争,资源,观点评论,李世民,唐太宗,隋炀帝,战争,高句丽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隋朝,国家,李世民,唐太宗,的地区,文明,答案,隋炀帝,战争,资源,观点评论,李世民,唐太宗,隋炀帝,战争,高句丽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隋朝,国家,李世民,唐太宗,的地区,文明,答案,隋炀帝,战争,资源,观点评论,李世民,唐太宗,隋炀帝,战争,高句丽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