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周边环境是比较特殊的,周围有着很多少数民族所建立的政权,因此宋朝外敌频繁。五代十国时期契丹族建立了辽朝并且占据了燕云十六州,与宋朝更是发生过许多战役,最终两国签订澶渊之盟,方得换取了百年的和平。
随着辽国的逐渐衰落,女真族逐渐地崛起,建立了金国,北方的辽朝与金朝便成为了宋朝最大的威胁。
宋徽宗时期金国大军南下攻宋,得知此事的宋徽宗赵佶慌忙地将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宋钦宗赵桓,自己则更是不问政事,最终金兵攻破东京城,俘虏了徽钦二宗,灭亡了北宋,北宋皇族全部被押送到金国作为奴隶,史称“靖康之耻”。
偏安一隅,韬光养晦
北宋灭亡后宋高宗赵构建立了南宋政权,但是由于金军的追击,宋高宗被迫在杭州安定下来,领土面积不到北宋的三分之二,但是南宋的经济却没有因为战争而停滞不前,反而是加快发展。而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岳飞以及韩世忠这些抗金将领们的顽强抵抗,使得金军不敢轻易渡江。
但是宋真宗赵构却没有北伐之心,没有收复失地的想法,就当岳飞在与金国的战争中屡战屡胜,眼看就要收复北方的失地,却被一心想与金国求和的宋真宗赵构与秦桧叫停,随后秦桧陷害岳飞秘密处决了他,一代民族英雄陨落。戎马一生,精忠岳飞。
宋孝宗赵昚时期曾有陆游与辛弃疾两位制定过收复中原的战略计划,宋孝宗赵昚也曾一度有北伐的想法,但是朝廷之中主和派占据上风,对辛弃疾所制定的战略反应冷淡,却对他的才能有着很大的兴趣,因此辛弃疾被任命为转运使,难以施展自己的雄才大略。
就当宋孝宗赵昚北伐的时候,宋军在与金军的战争中节节败退,南宋的军队损失惨重,但是金军依旧没有渡过长江,金军也由于宋军的抵挡没有渡过黄河。
至此之后,尽管宋孝宗想再次北伐却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是因为宋孝宗赵昚时期整顿吏治大力发展经济,南宋出现了繁荣的景象,北方迁徙过来的人在南宋过得很安逸。
在北方被金人统治的百姓也没有受过战乱的侵扰过着比较安稳的生活,因此百姓也同样没有要收复失地的想法。不仅如此,朝廷之中主张北伐的人少之又少,有将帅之才的人没有施展才华的机会,最终宋孝宗赵昚选择了与金人议和。
“隆庆和议”后,宋朝与金国换取了四十年的和平,也是继绍兴和议后又一个与游牧民族的屈辱条约。宋宁宗赵扩即位后,南宋政府为了收复失地再一次进行了北伐,史称“开禧北伐”。
但是结局依然是可想而知,在主和派的极力劝谏下,韩侂胄在战场开创的大好局面尽失,最终双方签订了嘉定和议。随后成吉思汗带领蒙古各部崛起逐渐登上了历史舞台。
蒙古崛起
蒙古与金国的矛盾主要是民族矛盾,金国在建立起政权后,为了制约蒙古部落的发展,多次挑起蒙古各部的战争,并且大量抓捕蒙古平民,甚至对他们进行了屠杀,残暴的金人使得蒙古人民的对其恨之入骨,直到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出现后,蒙古与金国的战争一触即发。
公元1211年蒙古与金朝的爆发了战争,这场战争持续了二十三年之久,最后蒙古联合南宋一同灭亡了金国,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后为了彻底击败金国,他准备了五年的时间。首先,成吉思汗灭亡了西夏政权,又花重金招降金国的士兵,因此金国的实力大幅下降。
成吉思汗分三路大军攻打金国,此时的金国经过了长时间的发展,实力依然不容小觑。三路大军攻打金朝的辽东地区,成吉思汗更是亲自率领军队与金国发生正面的战争。
不久后,金国的防线由于蒙古军的猛烈进攻相继崩溃,金国的士兵不得已撤退到野狐岭,野狐岭对金国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地方,拥有极高的战略意义,但是金国的统治者用人不当,导致金国的四十五万精锐全部损失殆尽,这一战金国元气大伤,也是这一战决定了金国的灭亡。
此时的金国统治阶级早已腐败不堪,统治者更是昏庸无能,整日贪图享乐过着奢靡的生活,并且金国的军备早已经废弛,国力已经处于下降期,反观蒙古,自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后,蒙古帝国处于一个上升期。
并且蒙古帝国的骑兵更是骁勇善战。战败后的金国对蒙古帝国恐惧万分,统治阶级一直想与蒙古帝国寻求议和的机会,而这也严重地影响了士兵的士气。
南宋的“复仇”
南宋与金国长达多年的战争,已经使得南宋人民非常痛恨金国,靖康之耻后北宋的土地全部被金国所占领,皇帝更是被金国羞辱,“牵羊礼”更是让北宋的皇后自尽,宋理宗时期经过深思熟虑的宋朝决定与蒙古帝国联盟共同攻打金国,当蔡州城池被宋蒙联军攻陷,金哀宗自缢,金末宗死于乱军之中,至此金朝灭亡。
金国灭亡之前有七百万的人口,然而金国灭亡后这七百万的人口最后仅剩下了十万,不仅如此,金国的贵族如同当年北宋靖康之耻一样,全部都被蒙古士兵俘虏,沦为了奴隶。尽管金国灭亡后,南宋也没有迎来和平的时光,此时南宋的敌人转变成为了要比金国更加强大的蒙古帝国,殊不知此次危机使得南宋彻底灭亡。
公元1279年南宋丞相带着八岁的少帝纵身一跃,从此之后再无大宋王朝。历时319年的大宋王朝也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之中,蒙古帝国认为不能臣服的国家就要被消灭,宋蒙双方交战许久后,宋朝一方求和失败,至此宋朝便失去了抵抗之心。
大势已去的南宋再加上战略上的失误,加快了南宋的灭亡。身为宰相的陆秀夫深知国破后皇帝被俘虏的下场,因此他抱着年仅八岁的皇帝跳海自尽,他要像文天祥一样宁死不降,随之还有十万军民全部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