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郑成功,他到底是大忠大义的孤臣,还是自私自利的军阀?

郑成功,他到底是大忠大义的孤臣,还是自私自利的军阀?

文丨古书奇谭

编辑丨古书奇谭

前言

提到郑成功,多数人都只知道他是一个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但其实他还是比较特殊的。

由于立场不同,有人认为他不过是打着明朝旗号抗清的海盗,为的也是自己的私利,而有人认为无论如何郑成功都是维护国家领土完整的忠义孤臣。

那么,郑成功究竟是大忠大义的孤臣,还是自私自利的军阀呢?

一、身世浮沉雨打萍

我国历史上有一件非常巧合的事情,那就是在1624年,荷兰从澎湖转移到台湾,并将那里变为了殖民地。

同一年,长大后将台湾收复回来的郑成功也出生了,38年后郑成功将荷兰赶出了中国,而他也在收复台湾不久后便离开了人世,这一切仿佛命中注定,冥冥之中他似乎是为台湾而生。

但大家不知道的是,郑成功的身世也是挺传奇的,用现在的话说他是一个“混血儿”,而且他并不是在中国出生,而是出生在日本。

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早年期间算得上是一个海盗,郑芝龙18岁时便随舅舅黄程学习经商之术,而后又追随在日华侨巨商李旦学习海上贸易和经商,之后就开始了他海上贸易之路。

不过明朝时期依然采取“海禁”政策,所以郑志龙只能暗地里干这些事情,因此被人叫做“海盗”,他经常与日本方面通商进行贸易的往来,在那时为中日两国贸易付出了一些行动。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他认识了郑成功的生母田川氏,两人一来二去就搞在了一起,最后还生下了一个孩子,郑芝龙给儿子取名郑森,而郑成功这个名字是后面的事情了。

影视剧中郑芝龙

因为郑氏集团不被明朝认可,双方之间经常发生斗争,所以为了儿子的安全,郑芝龙将他留在了日本,这一待就是七年。

在此期间,郑氏集团在明朝的挤兑下来到了台湾,但敌不过当时的荷兰,最终在东南沿海等地发展势力。

1628年,恰逢明朝招安,郑芝龙选择投靠明朝,由于他有强大的水师能力,还当了一个官员,之后他便将孩子和妻子接了回来,在福建泉州生活。

此后郑成功一直接受传统的儒家教育,被寄予家族厚望,家人们都希望他能走上所谓的“科举正路”,他也不负众望,青年时期便考上了秀才。

20岁时,郑芝龙又将他送往南京国子监深造,师从浙江大儒钱谦益,而国子监可以说是当时最高的学府,是个圣贤之地,足以说明郑成功算得上是人中龙凤,天才般的存在了。

在他21岁那年,天下大乱,历史仿佛进入了拐点,李自成率精锐进入了京城,崇祯帝吓的慌忙逃窜,最终没有逃脱在一处树下选择了自缢,至此统治中国277年的明王朝,就此灭亡。

之后,清军多尔衮与明军吴三桂合作,对李自成军队展开了袭击,将其打败后,多尔衮便将顺治帝从沈阳接到了北京城,清王朝就此开始了。

远在福建的郑氏一家虽然没受战乱的影响,但新王朝就会有新政策,郑氏集团的海上贸易可不能停止。

而且之前明朝还在的时候郑芝龙可是借用了朝廷官员的身份,在海上横行霸道,垄断了许多对外贸易。

为了巩固他们郑家在福建地区唯舞独尊的地位,郑芝龙认为唐王才是正统,于是支持明朝唐王朱聿键建立隆武政权,在他的引荐下,郑成功也出现在了历史的舞台上。

而朱聿键也很依赖郑家,毕竟相较于什么都没有的朱家,郑芝龙光是钱和人就有不少,或许是想再笼络一下郑家的人心,他见到郑成功后便开始疯狂吹上了马屁。

最后还赐给他国姓,名为“朱成功”,可能是清朝时期一直忌讳朱姓,便一直叫他郑成功。

此时郑成功正值大好年华,心中也有着大志向,想要干出一番大事业。

但是最后他为什么会被人认为是一个自私自利的军阀呢?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二、军阀势力,独霸福建

隆武政权建立之初,郑成功确实有着远大的抱负,当时当时赐他“朱成功”的隆武帝还健在,郑芝龙也在后方“挟天子以令诸侯”,可以说郑家那时就是救世主的存在,非常神奇。

而郑成功也为南明政权参与了不少军事活动,短暂的戎马生涯让他得到了历练。

但这几次与清军的战争,让郑芝龙看清了当前的形势,他知道南明是打不过清军的,于是他商人逐利的本性渐渐浮出水面。

于是他准备投降满清,郑芝龙也开始着手准备,他不再派兵攻打清军,因为他觉得有兵在手才是与清军谈判的筹码。

之后他找到儿子郑成功说道:“

跟爹走,以后就可以享受荣华富贵了。”

郑成功根本不相信清兵会对待曾经的敌人那么仁慈,于是冷冷的回绝到:

“您以前叫我忠君报国,如今却背信弃义,孩儿不敢苟同,不会随你前去,希望父亲也能三思而后行。”

忠言逆耳,郑芝龙哪能听的去他说的话,于是毅然绝然带着人和钱向清军大本营走去,此时郑成功的世界观渐渐崩塌了,父子俩在政治上分道扬镳。

不过现实总是很残酷,清军对待一个两面派自然也不会好到哪里去,他们将郑芝龙扣留并攻入闽地,郑成功的母亲也被残忍杀害。

之后隆武帝和他的后妃们也在战争中全部遇难,国仇家恨让郑成功极度悲痛,他发誓势必要将抗清进行到底。

但如今他背后空无一人,只剩自己,为了保证自己的实力以用于对抗清军,郑成功开始了自己割据军阀的生涯。

他带领残余势力退守金门,并大肆招募军队,基本上处于完全独立于南明之外的存在,他没有向当初正值南明皇帝永历有任何俯首称臣的行动。

为了保证士兵们的粮草,郑成功也依然维持着郑家的海上贸易活动,与远在日本的弟弟联系,并收到弟弟提供的人力和物资。

1654年,反清复明形势一片大好,尤其是广东一带,如果南明朝廷将这里收复,那对接下来的战争都是有利的。

于是臣服于永历帝的李定国计划与郑成功的水师在这里汇合,郑成功嘴上答应,身体却从来没付诸行动,李定国迟迟等不到郑成功的部队,最终兵败退回了云南,而南明在这一次大败中渐渐失去了生机。

有史学家表示郑成功没能前去会师更多的是因为“私心自用”。

对于郑成功而言,他担心如果战争胜利,李定国是否会独自将广东占领,第二个就是自己的兵力有限,所以他才犹豫不决,摇摆不定。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他一直都是独立的第三方存在,他心里反清报仇肯定是有的,至于复明有没有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这一次的失败也成为了后人最为诟病他的地方。

当然,军阀思想远不止于此,在南明即将土崩瓦解的时候,郑成功才幡然醒悟,他知道如果南明彻底覆灭,那么自己家的军队就要举步维艰了。

于是在1658年至1659年间,郑成功趁着清军主力西调,东南兵力没那么强盛的时候,力图收复南京,很快展开了第三次也是最大规模的一次北伐。

这一次他与张煌言大军合作,虽在开始取得了多次顺利,但没想到中了清军的缓兵之计,再加上郑成功在这场战争中发挥的却是不太美好,不仅部署适当,还略微轻敌,最终导致失败。

除此之外,郑成功再次将军阀的私心描绘的尽致淋漓,在他从长江撤走时并没有告知他的合作伙伴张煌言,从而导致张煌言陷入了危险之地。

张煌言仓皇逃窜,费了好大的力气才回到老家隐居,不过最后还是被清军抓捕从而就义。

从以上种种不难看出军自私自利的军阀思想是什么样子,郑成功出身于这样的家庭,难免会继承其父的品格。

但他前期为隆武帝征战,即使父亲投降,隆武帝死亡,他都没有放弃抗清,对于郑成功到底是忠义的孤臣,还是自私的军阀,还真不好判定。

不过有一点肯定是不会变的,那就是他是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那么郑成功之后又是如何置死地而后生的?

三、收复台湾成民族英雄

在南京最后北伐的失败确实让郑成功消失沉寂了好久,但你以为他会就此沉沦不问世事了吗?

那自然是不可能的,虽然兵败如山倒,但至少根基还在,而且郑成功不过才35岁,给他修生养息的时间,他一定会卷土重来。

但此时南方等地基本已经被清廷占领了,如果继续待在大陆,那就只有等死,郑成功望着自己的船舰和大炮,开始思考着去处。

突然他想到了那个琉球小国,也就是台湾,于是他找机会联系到了居于台湾的旧将何廷斌,了解到了台湾现在的情况,并收到了台湾的军事部署地图,为接下来抢滩台湾做准备。

台湾的情况郑成功作为海上贸易的大老板多少是了解的,16世纪以来西方殖民者就经常来附近展开侵略活动,荷兰甚至在1622年占据澎湖。

而后荷兰寡不敌众最终退守台湾,将台湾变成了他们殖民地。

所以郑成功一方面想夺回台湾将这里作为基地,另一方面也是想把外国侵略者赶跑,郑成功心想这都是中国人的事,你个小小荷兰还敢掺和?

于是在公元1661年,他让儿子郑经留在厦门暂时驻守,自己率兵两万五千名乘座战船,从金门出发一举攻向台湾。

在海上风浪大的吓人,但是都没有打破他们的决心,快到台湾时,有些士兵还是感到了害怕,因为他们听说西洋的炮火挺厉害。

郑成功为了给振奋军心,将自己的船舰安排在最前面,荷兰侵略军看到海面上如此壮阔的场景,害怕的不得了。

更让荷兰军感到气愤的是,台湾许多百姓夹道欢迎郑成功军队,郑成功用了不到五天便在台湾站稳了脚跟。

而荷兰在这里只知道享受,并没有勤于练军,而且他们的武器装备也好不到哪去,自然比不上常年征战沙场的郑成功军队。

很快郑成功便赢了第一战,然而台湾城的城墙高大,城堡坚固,还安插着许多大炮,易守难攻,这给郑成功带来了许多麻烦。

而且荷兰也没有傻到家,荷兰的统治者立马调来了支援队伍,不过这一切都被郑成功带兵打的屁滚尿流。

台湾城内的荷兰侵略者也被困得叫苦连天,他们的粮食早已吃光了,最终经过六天谈判,荷兰方面的士兵全部撤出了台湾岛。

1661年,郑成功将台湾成功收复,他将所有的财产物资全部挪到了台湾,并且努力经营着这里,一直苦苦思索反清的方法。

可惜他还没有思索出来对应的办法,就在一年后离开了人世,可谓是天妒英才。

而郑成功的出生,恰逢荷兰入侵台湾省,他将台湾收复后,也永远的闭上了眼睛,有人说他正是为台湾而生,为台湾而死。

郑成功将台湾收回,无论他心中是如何想的,单论他让这里成为中国人的土地,那他就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结语

纵观郑成功的一生,他从20岁起就起兵抗清,直到38岁离世,也一直在思考抗清的对策,或许在他临终前都在想着如何恢复大明。

他无比拥护隆武帝,或许感念隆武帝的知遇之恩以及赐予他国姓的荣耀,在隆武帝之后他并没有承认任何一个南明皇帝。

在面对父亲背叛,“伯乐”隆武帝死亡,他在孤立无援的状态依然举起反清复明的大旗,从这一点看,他确实是一个大忠大义的孤臣。

不过看待任何事情都要多方面多角度去观察,郑成功在之后屡屡私心自用,只知道维护自己军队的利益,不配合作战,也能看出他的军阀方面,这可能也是他屡次失败的原因。

但是,从民族大义来看,郑成功就是一个当之无愧的大英雄,他带领军队从殖民者手中夺取了土地,将台湾纳入中国中央王朝的版图,为中国的领土完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事情,明朝,台湾,福建,大义,贸易,清军,郑成功,郑芝龙,海上,台湾,荷兰,郑成功,郑芝龙,隆武帝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事情,明朝,台湾,福建,大义,贸易,清军,郑成功,郑芝龙,海上,台湾,荷兰,郑成功,郑芝龙,隆武帝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事情,明朝,台湾,福建,大义,贸易,清军,郑成功,郑芝龙,海上,台湾,荷兰,郑成功,郑芝龙,隆武帝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