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代储资遍天下”
众所周知,隋朝前期国力是十分充足的,短短几十年的王朝财富程度几乎少有朝代与之比肩。而隋朝之所以能够如此富有,和它建国初期制定的财政制度有很大关系。
本文就隋朝制定的税收制度、工商业发展制度、官吏整治制度三方面去分析隋代富有强盛的原因。
一、隋朝的税收制度
隋朝将国家财政、百姓人口、官吏制度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形成三者共存共生的局面,从多处下手去实现国家富裕。
隋朝实行的财政制度有创新改革,取之精华去其糟粕,实现了符合隋朝国情的经济政策。国家的财政收入很大一部分来源于税收,它的税收制度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提高农民收入,实行均田制
均田制不是隋朝时代的产物,是北魏时期就开始实行的一种土地分配制度,按照家庭人口数量将国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在人死后将土地收回。
农民获得了国家的土地,就需要向政府交纳赋税,在农民有地种、有饭吃的同时,国家还能获得相应的税收,可以说这是一举两得的事情。北魏时期均田制只在北方实施,隋朝则在全国实施,并对该制度进行了更加细分和完善。
隋代的均田制同样是按照人口数量划分,但是身份不同所得到的田地数量不一样,成年男男丁是指年满21岁的人,每人可以获得受露田80亩,永业田20亩。
何为永业田?永业田在人死后不用归还给国家,受露田则由国家收回。而妇人是指已经出嫁的女子,每人获得受露田40亩,没有永业田,奴婢受地和常人一样。
隋代不仅给人们土地,还给牛土地,如果谁的家中有养牛,那么每头牛会多分配60亩地,以4头牛为限。受露田是用来种植五谷杂粮的,永业田可以种桑麻,土地不宜种植桑的,会额外分配麻田种麻。
朝廷还会给桑树50颗、榆树3颗、枣树5颗,从亲王到都督分配的都是永业田,多的可以达到100亩,少的只有30亩,都是可以永久占有,不必归还国家。
后来针对京中官员又分配了职业田,职业田收入所得作为官员俸禄,归他们自己所有,从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国家给官员的开支。
职业田根据国家官员的品级不同,给的亩数自然不相同,一品大员给田地50顷,每减少一品会少50亩,隋朝给农民土地种,还有给田地盖房子,3口人占一亩地田宅,奴婢者是5口为一亩。
均田制使得很多没有土地的农民获得了土地,增加了他们生产的积极性,提高了人口稳定性。
很多荒地因此被开垦为农田,提高了粮食产量,推动了国家经济发展,实行均田制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另一方面增加了国家收入。
不过,均田制对隋代的经济虽然有所缓解,但并不是长久之计,毕竟很多地区存在土地分配不均的情况甚至不够分,普通百姓受田严重不足。
2.实行人口普查,增加纳税人口
国家动荡、战争频繁就容易导致人口流失,很多人为了躲避税收选择成为逃户,逃户是不受政府管理的。
逃户增多会影响国家纳税基数,一味的增加赋税只会给百姓带来无尽的压力,造成更多的人口流失。
为了获取更多的财政收入,朝廷便从纳税人口上下功夫。古代网络没有这么发达,很多人都成为了黑户,为了进行人口普查,隋代实行了两个办法:大索貌阅和输籍定样。
大索貌阅就是地方官员在进行人口普查走访时,需要将每户人后的相貌、年龄做出记录,以便下次抽查时有数据可寻。隋代通过这次人口普查,居然新增了一百六十多万人,可见之前有太多人逃税避税。
输籍定样是在人口普查之后,按照每户等级规定交税人数,这样就不会给百姓造成很大的赋税负担。
隋代颁布了此项规定后,很多人纷纷自觉向政府申报户口,户籍人数大量增多。纳税人数增多了,即便是赋税标准减少,也不会影响国家税收。
3.租庸调制、减免赋税、休养生息
租庸调制是和均田制结合使用的经济制度,如果均田制实行不好,租庸调制就没有了衡量标准,难以在全国推行。
隋代百姓都是要缴纳田租和人头税,以及要服徭役的,租庸调制则允许百姓用农作物和布匹来抵田租和税收,同时可以免除杂役。隋代要求百姓每年都要缴纳大米三石,每年要替政府服徭役一个月。
隋代缴纳租调以床为单位,一男一女为一床,丁男一床就需要缴纳大米三石。桑田需要缴纳绢1匹,绵3两,麻田则交纳布一端和麻三斤。
没有结婚的男丁只需要缴纳一半即可。均田制为农民发放土地、麻田、桑田,才能种出这些可以缴纳的租调。
减免赋税徭役是隋文帝一个非常有远见的政策,这个制度短期之内虽然会让中央经济下降,但是长久来看是利于国家发展的。
隋代为减轻百姓的赋税,专门将男子成年的时间增加了一岁,这样实际上是为其免税一年。
服徭役的时间从一年一个月减为了二十天,百姓们服徭役的时间减少,会有更多的时间放在自家农活上。
有充足的时间发展生产力,就能提高粮食产量,百姓的生活水平就提高了,国家的财政收入自然会随之增加。
二、隋朝的繁荣体现
隋文帝的这个想法是非常有见识的,他没有一味的剥削农民,一个农民如果没有收入,你就是提高再多的赋税,他还是交不上钱,只有将百姓的收入提上去,让他们的日子过好了,国家才能保证源源不断的收入。
人口普查已经弥补了财政收入上的很多漏洞,所以减轻赋税徭役并不会影响国家经济来源,反而会让百姓提高生产力。
长久的战乱已经让百姓精疲力尽,短时间之内的压榨只会适得其反,减少赋税和徭役才是隋代能够国力充足最重要的原因。
隋朝财政如此富足不仅仅在税收百姓上下功夫,还体现在以下两个制度上:
1.工商业发展迅速
隋代建立后为了让市场流通更加便捷,制定了统一货币政策,对市场贸易起到了促进作用。隋朝初期,很多地方还是用南北朝的货币,市场秩序不稳定商品买卖不方便。
为此隋文帝建国第一年就制定了五铢钱,每一千钱重四斤二两,市场上严禁古钱和私钱流通。
统一货币后促进了市场稳定,加快了市场运转,让贸易往来更为方便,市场上除了五铢钱,绢帛、谷物等依旧可以作为交换条件。
“要致富先修路”隋代在进行其他经济制度的同时,也在大力修建道路,水路和陆路同时开通,运输路线四通八达。交通方便了,南北贸易就流畅了,国家经济自然就流通起来了。
政府在重大城市都设置了粮仓,很多粮仓的粮食达到了上千万石,仓储能力这么强大,再怎么着都不怕挨饿饥荒。
2.崇尚节俭,整治吏治
所谓开源节流才能保证财政充足,隋文帝登基后就一直崇尚节俭之风,以身作则为天下做表率。
他严禁别人给他送任何器物、宠物、赏玩之物,还将宫中的乐师、匠人都遣散出宫,停止了宫中一切娱乐活动。
只要有大臣指出宫中奢靡之处,他立马下令改成,发现有奢侈之物就毁掉不用。隋文帝对自己节俭,也以同样的标准要求儿子们。
太子杨勇都曾因太过奢靡而被隋文帝训斥,有些皇子竟然因为生活奢靡被免除官职,隋文帝也曾出现过杀掉儿子的想法,仅仅是因为他们浪费奢侈。
隋文帝的后宫只有皇后一人,除了怕老婆这个原因,还有就是选秀活动劳民伤财、太费钱,实在是不值得。身为皇帝,他都没有绫罗绸缎的衣服,不佩戴金银首饰,和普通人没有区别。
有大臣提出的微服私访、封禅活动,隋文帝统统拒绝,理由就是耗费民力。
隋文帝节俭,没有从百姓身上去压榨,而是从自身做起,影响他人,通过更好的政策让国家有钱,让皇权拥有更多的资源,不至于受制于人,能够应对所有的问题。
隋文帝从政治上下手增加国家收入,第一就是要精简机构节省开支,他削减了之前的旧时机构,建立三省六部制,把地方机构从三级变为两级。政治机构减少,所需的官员就少了,财政开支自然就少了。
在节省开支的同时,又能保证地方到中央的流程加快,增加了办事效率,一举两得。
第二就是给官员专拨公廨田,公廨田产生的收入全部用于官员办公、出差以及给衙役发放薪资等,防止官员借用公用之名,恶意向百姓收取钱财,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第三就是朝廷经常派人走访地方官吏,严查贪污受贿的现象,一旦被发现,情节严重者被流放甚至斩首。
三、总结
隋文帝从经济、政治上进行政策改革和创新,增加了国家收入,节省了国家开支,百姓们安居乐业,国家歌舞升平一切都是繁荣美好的景象。
若是长此以往,隋朝定然可以一统天下子孙万年,奈何隋炀帝杨广好大喜功、剥削百姓,结果隋朝重复了几百年前秦朝的命运,仅仅存在几十年就灭亡了,可悲可叹。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参考文献:《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