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明王朝的历史上,关于明成祖朱棣的继位问题一直以来饱受争议。
但也有人认为朱元璋在临死之际曾想过将皇位传给儿子朱棣,只可惜身边大臣从中作梗,朱棣最终未能见到父亲最后一面。
那么朱棣起兵称帝究竟是天命所归还是谋权篡位?朱元璋在临死之际到底想对朱棣说些什么呢?
关于立储问题的思考
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登基称帝。为了能让自己辛苦打下的江山长久稳固,朱元璋很早便着手培养自己的继承人,朱标在其13岁时就被朱元璋册封为太子。
除此之外,朱元璋还将自己的九个儿子分封在全国各地,同时将兵权统一分配到同姓王手中。
太子朱标是马皇后所生,朱元璋在对朱标的培养上可谓是煞费苦心,他曾聘请当时名震全国的名士宋濂做朱标的老师。
如果一切都顺利的话,朱标将是继朱元璋之后的明朝第二位君主。可就在公元1392年,朱标从陕西视察回京后,不幸感染恶疾,随即便离开了人世。
朱元璋耗费二十五年心血培养的接班人就这样不复存在,而更让朱元璋难以接受的是朱标的长子朱雄英早在十年前也已经去世。
此时的朱元璋一面要忍受丧子之痛,另一面还需要思考大明帝国未来的命运。
经过一番考察,朱元璋认为在自己众多的后代儿孙当中,只有燕王朱棣和皇孙朱允炆具备管理国家的能力。
实际上,在选定继承人上,朱元璋对朱允文有一种极其复杂的情感。朱元璋曾戎马一生,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建立了大明王朝。
而朱允文却从小生在深宫之中,性格上偏于文弱,朱元璋始终担心朱允炆怯弱性格能否担起治国理政的重任。
朱元璋同时深知跟随自己征战天下的将领个个都是心狠手辣之人,为此,朱元璋不惜大肆屠杀功臣,以确保朱允炆能顺利登基。
可朱元璋千算万算也没有想到最终起兵反叛的
竟是自己的儿子。
朱允炆和朱棣的博弈
洪武三十一年明太祖朱元璋驾崩,皇太孙朱允炆登基称帝。实际上,朱允文继位之后,朱棣虽然心存不满,但并未主动起兵反抗。按照朱元璋生前的布局,朱棣造反基本毫无可能。
可偏偏朱允炆在这时异想天开地进行削藩,如此一来朱棣在起兵之前就失去了最大的牵制。这也是他能迅速地控制北京地区的主要原因。
按照朱元璋生前的谋划,各大藩王之间相互牵制,一旦其中有人意欲谋反,其他几位藩王可迅速将其围剿。
可自从朱允炆削藩以来,燕王朱棣身边的牵制力量被一一废除,其次朱允炆在军事谋划和带兵作战的经验上,远不如燕王朱棣。因此朱棣自起兵后就越战越勇,一路攻到南京。
再加上朱允炆前期所推行的重文轻武的政策,很多藩王并未立即出手制止朱棣的行动,而是采取了观望的态度。
甚至一些地区的将领见到燕王的兵马后,直接选择了投降。这也使得朱棣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造反成功的藩王。
我们要是知道,朱元璋对于四子朱棣自始至终都是非常欣赏。朱元璋曾将大将徐达的长女许配给朱棣,后来朱元璋还委派朱棣驻扎在中国的北方,手握三十万兵权来抵御蒙古人的入侵。
那么一生骁勇善战,文采武功兼备的朱棣为何没有合法地登上皇位?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中国古代所奉行的嫡长子继承制,朱棣最大的遗憾就在于他并非是朱元璋的皇后所生,因此在选定继承人时候,即便朱元璋对朱棣心生偏爱,也没有合法的理由将其立为继承人。
朱棣在继位之后,为了能够证明自己当皇帝合乎法理不,惜篡改史料,证明自己就是马皇后所生。
这也可以看出嫡子继位的宗法观念在当时的王位传承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在人为因素上,朱棣未能称帝的原因归根结底还是在朱元璋身上。其实从朱元璋大肆屠杀功臣开始就表明他已经有了自己的设计,朱元璋不希望自己的儿子为争夺皇位骨肉相残。
他知道太子朱标死后,很多藩王都觊觎皇帝的位置,如果贸然从自己的诸多儿子当中另立太子,势必会造成其他藩王的反叛,那么自己一手缔造的大明帝国也会倾刻间土崩瓦解。
“燕王来否”的真实性
人们常说虎毒尚且不食子,朱元璋即便要为朱允炆登基造势,但他也不忍心下毒手去杀害自己心爱的儿子。
为此他曾经下诏命,在自己驾崩后,各地藩王不要进京奔丧,只需尽心尽职的镇守驻地即可。
可就在朱元璋下完这道圣旨后不久,他又偷偷的传旨让燕王朱棣来南京见驾。
两个完全相反的命令,让朱棣一时间也不知所措,为了弄清真相,他决定动身前往南京。
可就在刚要出发的时候,又收到了皇帝的旨意,这次则要求他不要进京。
关于这最后一道旨意,在《明太祖实录》当中有着明确的记载:朱元璋病重之际,曾派人急召燕王朱棣入京。
朱允炆和齐泰商量后却假传皇帝之意,让朱棣不要离开自己的封地,而朱元璋在临死前还在等待自己的儿子,并不停地发问燕王来否?之后便
溘然长逝。
那么朱元璋在弥留之际是否真的想把皇位传给朱棣呢?实际上朱元璋召朱棣入京不假,但朱允炆却误会了朱元璋的意思。朱元璋明白在自己死后,朱棣是最有可能起兵造反的人。
因此他借此机会想告诫自己的儿子不要起兵谋反,好好地辅佐朱允炆。可没成想他最终也未等到朱棣,而朱允炆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最终因自己的小聪明断送了生命。
其实,皇位的继承历来都是血与火的斗争,历史也从不相信眼泪和所谓的道德,而朱棣的一生也在向我们证明着一句话: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