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建议建文帝削藩的股肱之臣,最终被朱棣大卸八块,妻女下场悲惨

建议建文帝削藩的股肱之臣,最终被朱棣大卸八块,妻女下场悲惨

从夏朝建立开始,王位继承就以血缘为纽带形成“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传承,大部分的王朝的皇位更迭都遵循着这个原则,这也是奴隶制和封建制的统治基础。

不过明朝时期,朱元璋打破了这个原则,他传位给皇孙朱允炆;建文帝上位后听信大臣的建议削藩,没想到自家叔叔发动靖难,当初建议他削藩的大臣们也被朱棣拿下问罪,全家因此被株连,妻女下场都很惨。

一、改变大明命运的人

说起朱元璋,人们对他最深印象莫过于白手起家,靠着运筹帷幄和军事天赋一点点地走向高位;在他成功的道路上离不开老伙计们和家人们支持,布衣天子的传奇经历一直都被人津津乐道。

朱元璋和发妻马皇后的长子就是大明王朝的第一任太子朱标,在朱元璋南征北战的时候,他在家中担负起教育弟弟、妹妹的职责,长兄如父,一众兄弟的心中,这位大哥可比父亲出现的次数多,弟弟们对兄长也是极为敬重服气的。

等到朱标长大后,就在父亲身边辅佐,他心思细腻、做事稳重,朱元璋带兵出征的时候经常把大后方托付给他;而朱标也不负众望,他的能力得到朱元璋麾下的文臣武将的高度认可,如果大明将来交到朱标手中,肯定会更好的。

朱元璋在位期间,太子朱标曾7次监国,这次古代历史上是十分罕见的,毕竟天家父子是不信血脉亲情的,但是这种事到了朱氏父子这里彷佛是不存在;这从侧面也反映出朱标的能力,不让父君猜忌、能让群臣拥戴,无论从哪个方面看,朱标都是一个合格的继承人。

不过人算不如天算,大明的完美太子身体每况愈下,可能是尽心国事、日夜操劳所致,朱标的身体状况还不如老父亲呢;在巡视陕西的途中得知秦王在封地屡次犯错,急忙派人调查,回到南京给兄弟朱樉求情。

返京后朱标就病了,这次病势来的凶猛,加上多年积劳成疾,太子朱标薨逝了;朱元璋老年丧子痛苦不已,之后老皇帝一直没有再立太子,虽然他有20多个儿子,但是没有一个能取代朱标在他心中的位置,因此他做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决定。

二、奇葩的传位次序

逝去的皇太子朱标是朱元璋最喜欢的儿子,朱元璋幼年丧父丧母,中年丧妻,晚年丧子,其他儿子年长些的都去了封地,养在宫里的孩子都还年幼,所以身在高位的他晚年是孤独的,似乎印证了皇帝都是孤家寡人这一说法。

太子朱标虽然不在了,但朱标有几个孩子,太子妃常氏是大明开平王常遇春的女儿,她曾生下二子二女,其中长子朱雄英早逝,她自己在生下朱允熥后不久也薨逝;所以,原本的侧妃吕氏被扶正成为太子的继妃,她的孩子们也有了嫡出的身份。

皇帝也是人,人老了都会爱屋及乌,朱元璋曾想将自己亲手打下的大明江山亲手交给爱子,可是朱标走了,他打定主意,决定以另一种方式将大明的未来交给朱标这一脉。

东宫位置空悬太久也会引起朝堂不安,之前的太子太能干了,如果换成其他皇子不知道能做到几分像朱标一样,所以朱元璋没有按常理出牌,他直接册封朱允炆为皇太孙,在他百年之后承接大统。

为了给亲孙子铺路,朱元璋也是煞费苦心,他把朝中有威胁的人都给清理了,连和他一起打天下的老兄弟们都没放过;如果朱标还在,他大可放过这些人,一来朱标能压得住他们,二来这些人都是真刀真枪杀出来的,是有真本事在的,关键时刻可以派上用场。

但是朱标能做到的不代表朱允炆可以,在朱元璋看来,起码当时的朱允炆是压不住这群爷爷辈、叔叔辈的功臣们,为了免除后患,朱元璋只能亲自来当这个恶人了,不过老皇帝千算万算也没算到的是,他费尽心力给皇孙安排的路,朱允炆根本没照着走。

三、无力抵挡的靖难

朱元璋去世后,朱允炆顺利继位,他登基后没有遵循皇祖父的遗训,反而是听从身边的亲信大臣着手削藩;其实朱允炆之前就和太祖皇帝讨论过藩王问题,他深怕藩王做大做强影响中央对地方控制,是力主削藩的。

不过朱元璋也提醒过他:削藩可以,但是别太过了,慢慢来;可是朱允炆上位后直接对几个不太强的藩王下手了,这套削藩动作下来是敲打了不少藩王,不过他的做法也成功引起了燕王朱棣的警觉。

这位燕王可不是软柿子,他是所有藩王中最能征善战的,眼看着几个兄弟已经被收拾了,他不能坐以待毙,没等朱允炆对他动手,燕王朱棣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带兵南下勤王,一路势如破竹杀到了南京城外。

朱允炆虽然手中有百万大军,可以朝中能打的将领早就被朱元璋都杀掉了,想要对付燕王,普通的军将根本不是对手;而且朱棣比朱允炆更了解他的那些兄弟,几番游说下来,藩王们要么隔得远谁也不帮,要么被朱棣说服或胁迫加入,怎么看都是燕王得利。

就这样燕王朱棣成了历史唯一一个通过“清君侧”这个方式成功上位的君主,诸事平定后,朱棣一边论功行赏,一边有罪当诛,建文帝烧了宫殿,一大家子都在大火中不见踪迹。

而那些建文党的大臣们斥责朱棣的行为不肯归附,都被朱棣以雷霆手段处理了,要不是这些文臣乱出主意,朱允炆还能安安稳稳的做皇帝,朱棣也不至于反了,本来可以相安无事的叔侄,结果变成了这样,时也,命也呀!

总结:

有时候长辈们给予的过度保护并不是一件好事,朱元璋为了给朱允炆留一个太平盛世,担了众多恶名,可谓是良苦用心,在他人生的最后几年将朱允炆带在身边指点,虽身处皇室,但也是长者对晚辈爱护的表现。

可是朱允炆显然高估了自己,也低估了叔叔们,一个是年轻的君主,一个是资深的藩王,因为错误的预判,在错误的时间实行了不合时宜的措施,让原本稳定的朝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逆转,大明天子五龙同朝,但朱允炆显然是被踢出去那个,怪只怪他太年轻。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兄弟,妻女,朱元璋,下场,皇帝,朱标,朱允炆,大明,太子,朱棣,观点评论,藩王,朱元璋,朱标,朱允炆,朱棣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兄弟,妻女,朱元璋,下场,皇帝,朱标,朱允炆,大明,太子,朱棣,观点评论,藩王,朱元璋,朱标,朱允炆,朱棣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兄弟,妻女,朱元璋,下场,皇帝,朱标,朱允炆,大明,太子,朱棣,观点评论,藩王,朱元璋,朱标,朱允炆,朱棣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