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王安石是一个啥样的人?宋神宗选他主持变法,却又安排司马光介入

王安石是一个啥样的人?宋神宗选他主持变法,却又安排司马光介入

公元1067年1月,赵顼正式登基成为北宋王朝的第六位皇帝,史称宋神宗。然而,他接手的却是一个经济严重赤字,社会矛盾突出的烂摊子。

一想到这儿,年轻的宋神宗就寝食难安,他很想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从而实现国富民强。他也深知,光靠自己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那就需要寻找一个人来辅佐自己实施改革。

于是,宋神宗就开始从文武百官中物色合适的人选。

宋神宗赵顼

刚一开始,宋神宗看中了当时担任枢密使的富弼和担任御史中丞的司马光,可经过与他们二人的一番交谈,便将他们排除在外了。

由于富弼年事已高,又经历了宋仁宗时期“庆历新政”的失败,早就耗尽了他对国家改革的热情,思想也逐渐变得守旧了。

而司马光虽然是一个谦谦君子,满嘴的仁义道德,但跟宋神宗提出的“如何富国强兵,增加财政收入”等问题,完全是所问非所答,因此宋神宗也无法将国家改革的重任交给他。

就在宋神宗为找不到合适的人选而苦恼的时候,他突然想到了一个人,那就是王安石。

一提起王安石,我们都知道他是一位北宋著名大诗人,甚至还都能背诵出来他的几首诗,以至于后世的人们只记得他在文学上的成就。

司马光

但是,王安石在历史上却是一个饱受争议的人物,大家对他的评价也是有褒有贬。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笔下的话本小说《警世通言》中,专门写了一篇关于王安石的“拗相公饮恨半山堂”一节,说他在担任宰相期间,胡作非为,惹得万人唾骂。

直到二十世纪初,梁启超开始为王安石打抱不平,他撰写了《王安石传》,称王安石的事件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大冤案”。

在宋神宗继位的时候,王安石这一年已经46岁了,已经快要奔五的人了,而且此时的他也没有了任何官职,只是在江宁当地的一个学堂里当教书先生。

在性格秉性方面,王安石和当朝的御史中丞司马光一样,都是一个个性鲜明,刚正不阿,做事上常常坚持己见。但稍微有所区别的是,王安石比司马光更加倔强,更加固执,也更加怪僻。

王安石的倔强、固执和怪癖表现在了以下三个方面。

王安石

第一:不畏权贵,固执性格

在王安石21岁参加考试那年,就是因为在试卷中写了“子其朋”一句,而其中的“朋”字犯了禁忌,让当时的皇帝宋仁宗赵祯联想到了“朋党之争”的“朋”,从而把王安石的第一名降到了第四名。

即使是第四名的成绩,按照当时北宋的规定,王安石完全可以在地方先做几年官,然后返回京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参加考试,考试通过的话就可以留在朝廷官阁任职。

但是,王安石就是不肯去京城为官,宁愿做一辈子地方官,于是就白白浪费了进入朝廷官阁的机会。

就在王安石在鄞县(今浙江宁波)担任知县的时候,朝廷对他的能力十分赞赏,允许他不用经过考试破格提拔,但他坚决请辞掉了。

王安石

还有一次,宋仁宗命令王安石和司马光一起去修《起居注》,但他就是要跟朝廷较劲,接连推辞了七八次。

最后,为了躲避朝廷又一次送来的诏令,王安石直接躲进了厕所里不出来,他们只好把诏令放在了桌子上离去,而王安石又立即派人追上他们奉还。

第二:勇于革新,卓越政绩

关于这一方面,主要表现在王安石担任鄞县知县的三年时间里。

在此期间,他兴修水利,平抑物价,创建县学,为农民进行低息贷粮,将当时一个穷困闭塞的海滨小镇治理得非常好。

也正因为如此,使得人们对王安石满怀期待。他们纷纷认为,若是有一天王安石进入了朝廷,革新时弊或许就有希望了。

宋仁宗赵祯

第三:心怀天下,关切国事

王安石在担任短暂的三司度支判官时,王安石就给宋仁宗写了一篇长达万句的《万言书》。在文章中,他详细地提出了救治时弊的改革方案。

这也就说明,无论王安石是出任地方官,还是在朝廷任职,他都念念不忘北宋王朝所面临的危机,他一直都在思考如何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革。

正是因为这个《万言书》,在那些京城里面的士大夫中间广为流传,他们都认为王安石是一个治国的能臣,但却没有引起宋仁宗的重视。

而当宋神宗看到这个《万言书》时,却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于是想要亲自会一会王安石。

宋神宗知道,王安石在之前曾经多次拒绝进京做官,这一次,能不能顺利把他请到京城呢!

于是,宋神宗立刻派人前往江宁邀请王安石进京,但王安石以“生病”为由,委婉谢绝了皇帝的邀请。

事实上,王安石根本就没有生病。一方面,他不知道自己去京城能干什么;另一方面,他也希望能够施展自己的才华,报效国家。

得知王安石婉言拒绝了邀请,宋神宗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对他更加感兴趣了。

而宋神宗也绝非等闲之辈,在知道了王安石内心的想法后,他决定先在社会上制造舆论,目的就是要让王安石知道此次进京要干什么。

这个重大的消息一经传出,王安石立刻成为了满朝文武大臣热议的人物,也议论出来了三种不同的声音。

1、支持的声音

以司马光为首的大臣们认为,王安石自身拥有足够的才华和能力,而且朝廷正是用人之际,应该给他一次机会。

2、反对的声音

有的大臣们认为,王安石的性格怪僻,实际上并没有什么真才实学,若是朝廷起用这样的人,必定会祸害天下。甚至还有的大臣从面相学的角度,分析出王安石是“眼中多白”,有一幅奸臣之相。

3、既不赞成,也不反对,保持中立

这一类人群走的是中庸路线,他们认为,王安石的文采和能力还算可以,若是当一个谏官还是绰绰有余的,要是担任宰相恐怕还难以胜任。

尽管王安石明确拒绝进京,但宋神宗已经下定决心要把他请过来辅助自己实施改革。可是,接下来又面临着一个难题,关于王安石这一次进京,应该给他安排一个什么样的官职呢?

刚一开始的时候,宋神宗打算任命王安石担任江宁知府,但却遭到了谋臣们的反对。他们对宋神宗说:“江宁府是一个大郡,若是直接任命从来没有当过一把手经历的王安石为知府,显得过于有些草率了。而且,若是追得太急,反而有失皇上的威严。另外,万一王安石接受了江宁知府的任命,就显得他之前的辞官是因为朝廷给的职位太低了。这样一来,反而会给那些反对王安石进京的人留下话柄,更不利于日后实施变法。”

于是,谋臣们向宋神宗提出了一个建议,先给王安石安排一个朝廷中不重要的位置上。一方面,既可以不让外人觉得王安石是在跟朝廷讨价还价;另一方面,还可以有机会更加深入地了解一下王安石的为人。

除此之外,谋臣们认为,若是王安石真的一心想要施展自己的抱负,那就不会去计较官职的大小,无论什么官职都一定会欣然接受的。

宋神宗听了这番话,觉得还挺有道理,于是就采纳了他们的意见,给了王安石一个翰林学士兼皇帝侍讲的官职。

这个职位的工作主要就是陪侍皇帝读书论学,可以每天陪伴在皇帝的身边。在这一点上,宋神宗表现出了十足的诚意,王安石若是不领情,那就未免也太不识相了。

就这样,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4月,在宋神宗的命令下达七个月后,王安石终于来到汴京赴任。

欣喜若狂的宋神宗允许王安石可以“越次入对”,也就是说,王安石可以直接跟自己见面汇报工作。

在当时的那个年代,可不是随便什么身份和地位的人都能见到皇帝的,一切都要讲究等级和程序的,一层一层地向上汇报,直到汇报到皇帝那一层,并且得到皇帝的许可之后才能见。

而作为一个刚刚被任命为翰林学士兼皇帝侍讲的王安石,刚一进入京城就能立即单独面见皇上,足以说明宋神宗对于王安石的器重程度。

宋神宗与王安石的第一次见面,被后世认为是“开启变法的序曲”。根据王称撰写的纪传体北宋史《东都事略·王安石传》一书记载:

“在那次交谈中,宋神宗开门见山地问:“目前国家财政枯竭,国库空虚,赤字严重,边境也不安宁,国家真是到了内忧外患的地步,要改变这种局面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王安石回答说:“方今治国之道,当以择术为先也”。”

王安石的意思就是,皇帝在治理国家时,应事事都以上古的尧帝、舜帝为榜样。

王安石的这一回答实际上是一语双关,首先,他否定了北宋王朝现在实行的政策,提出要有新的治理方案。其次,他也是在变相地说明自己跟其他大臣是与众不同的,而且有一套自己独特的观点。

宋神宗自然也不是傻瓜,效仿尧帝和舜帝,这未免也太过遥远了,不切合实际情况。于是,他问王安石:“你如何看待从宋太祖到宋仁宗、宋英宗,大宋靠什么方法维持的百年太平?”

针对宋神宗提出的这个问题,王安石专门花了好几天的时间,写出了一篇政论文章《本朝百年无事札子》。

在文章中,王安石深刻地分析了宋仁宗赵祯统治的41年时间里的种种弊病。通过北宋王朝百年无事的表面现象,揭示出了当前面临的种种危机,并指出“因循守旧”的危害。同时,他还在北宋的吏治、教育、科举、农业、财政、军事等诸多方面的改革,详细地提出了自己的主张。

王安石塑像

在文章的最后,王安石还写道:“则大有为之时,正在今日。臣不敢辊废将明之义,而苟逃讳忌之诛。”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王安石所主张的国家改革,现在正是好时候,自己也愿意身先士卒,充当改革的先锋。

通过与王安石的多次交谈,他身上的那种坚持要变法的决心和意志,正是宋神宗所希望看到的,而且两人的思路也是不谋而合。

知道这个时候,宋神宗终于意识到,自己长期以来苦苦寻找的那个人已经找到了,他将是辅佐自己实行改革的最佳人选,于是就把富国强兵的重担交给了王安石。

让王安石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改革之路是如此的艰难,并不像自己之前所想象的那么简单。而且,自己的政敌司马光很快现身了,这个人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在牵制着自己,阻挠变法之路。

王安石、司马光

除此之外,让王安石更加没想到的是,司马光就是宋神宗刻意安排的。就在宋神宗皇帝下诏擢升王安石为翰林学士兼侍读学士的五天后,时任御史中丞的司马光也被提升为了翰林学士兼待读学士,和王安石的职位一模一样。

宋神宗认为,司马光和王安石都是才华横溢,朝廷中只有他们两个人能相互叫板,而且也不容易被其他大臣忽视。而且,他们两个人还能相互制衡,更加有利于自己驾驭全局,在朝堂上树立权威。

随着司马光的介入,王安石的变法之路注定不会顺利,也就形成了一个“双雄争霸”的格局,甚至两人成为了对立的政治敌人。

#中华文化传诵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宋仁宗,宋神宗,国家,朝廷,王安石,皇帝,参加考试,京城,司马光,改革,观点评论,宋仁宗,宋神宗,朝廷,王安石,司马光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宋仁宗,宋神宗,国家,朝廷,王安石,皇帝,参加考试,京城,司马光,改革,观点评论,宋仁宗,宋神宗,朝廷,王安石,司马光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宋仁宗,宋神宗,国家,朝廷,王安石,皇帝,参加考试,京城,司马光,改革,观点评论,宋仁宗,宋神宗,朝廷,王安石,司马光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