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抛开后人的评价,看看唐朝人是如何看待武则天的

抛开后人的评价,看看唐朝人是如何看待武则天的

武则天是唐王朝历史当中无法回避的一个重要人物,后人有很多总结,褒扬武则天的人认为她是

“上承贞观、下启开元”

,相反的态度是

“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

就如无字碑一样,这位中国古代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确实难以令人评价,所以,我们要看看唐朝人是怎么评价武则天的。

【官方对武则天的称号变化】

唐代“武则天”这三个字是不存在的,这个名字是后人起的。

按史书记载,武则天被封、自封或者被追赠的称号非常多。从最早的昭仪、皇后、皇太后,到名字越来越长的皇帝尊号,再到下台后仍然保留

“则天大圣皇帝”

,死后以

“则天大圣皇后”

名义下葬,之后唐王朝所有帝王都是武则天的后人,所以一直保留着武则天

“则天皇后”

的称号,这算是官方的认定。

唐中宗复唐之后,如果对武则天进行清算,就将为自己皇位正统性带来不利影响。于是,在武则天死后,唐中宗去除了武则天的帝号,但仍然以皇后名义下葬。

当时有复唐大功的张柬之、敬晖等人并不想对已经是落水狗的武则天做什么,只是想把武三思等人一网打尽,更没有清算武则天历史地位的意思,这在敬晖等人给唐中宗上书当中表现得很清楚:

“则天皇后临御帝图,明目达聪,躬亲庶绩。则有谗邪凶孽,诬惑睿德,构害宗枝,诛夷殆尽。”

没有说武则天如何如何,只是说有坏人蛊惑,并把矛头直指武三思等人。

当时的唐中宗认为,能对自己地位造成威胁的正是张柬之等人,这才有了对这些复唐派功臣先架空、再贬官,最后被武三思等人迫害致死的悲剧结果。在此之后,唐中宗已经完全掌握了权力,更是要保持武则天的历史评价,连“中兴”二字都不再提了。

唐玄宗先天政变之后,才开始淡化武则天的存在感,逐渐开始把她当作一位普通的皇后。

(李治武则天乾陵无字碑)

【大唐国史如是说】

《旧唐书》能够一定程度反映当时知识分子的想法。

正史当中,《新唐书》、《资治通鉴》是宋代欧阳修、司马光编撰,与武则天的年代已经时隔近四百年,他们代表了宋人的态度,与唐人想法有一定偏差。

《旧唐书》虽然成书于五代后晋时期,但其主要史料甚至很多文字来源于唐实录《唐书》。这是唐代史臣吴兢编撰的,吴兢在武则天后期出仕,编了三十多年的当代史。当然,他的当代史是唐朝的当代史,跨度从唐王朝开国一直到开元十四年。

所以《旧唐书》可以认为是与武则天时代最为接近的评价,最有代表性,是官方历史记录者的态度。

吴兢对武则天的记载总的来说还是很客观的,并没有把所有的屎盆子都扣到武则天头上,还开创性的把武则天列入帝王本纪,是比较务实的史学态度。

但《旧唐书》在最后的总评中表现了自己的态度,集中了一段文字批判了武则天,挑明了武则天杀害自己亲生女儿、迫害王皇后萧淑妃、秽亵皇居、篡夺大唐政权的事实,但也承认武则天当政后期诛杀酷吏、恢复李显地位的转变,算是功过各半。

首先是说武则天捡了一个好时候,才能掌握大权,能够与桀纣一样

“肆行不义之威”

;其次总结了武则天掌权的几十年,大唐英才无法改变这种局面,甚至被无辜杀害,

“天地为笼,去将安所?”

之后又说了武则天亲手杀害自己女儿、陷害王皇后和萧淑妃之事,

“亦奸人妒妇之恒态也”

其中有些内容在史书正文中没有记载,却在这里明确提出。

后来唐德宗时期有个史臣叫沈既济的,写过《枕中记》小说,其中有著名的“黄粱一梦”故事。他曾经向唐德宗上书,说武则天是篡位,不应该在本纪当中记录,而应当把武则天时期的历史与唐中宗合并,把武则天放在后妃列传当中。虽然唐德宗没有接受这个意见,但这个提议得到其他一些史臣的支持,说明了经过数十年后,唐王朝的知识分子对武则天的看法已经有了改变。

(《旧唐书》对武则天的评价)

【错乱的墓碑和墓志铭,代表着民间的无所适从】

官方如此,民间流传下来的各种笔记、文集当中也没有什么特别。唐王朝的知识分子们一般都采取简称,比较普遍的称呼是“武后”、“天后”、“则天”,相对中性。

极少有称呼武则天为“则天皇帝”或者“圣神皇帝”的,极少有提及“周”或者“大周”的,也许之前的文稿有这些词汇,但复唐之后就都删除或修改了。

文稿可以修改,但刻在石头上的文字可无法修改,尤其是埋在地下的墓志铭。所以,武则天时期和武则天刚刚退位的时候,就出现了一个怪异的现象,墓碑上的文字和墓志铭内容不一致。

(埋在地下的墓志铭)

武则天称帝期间,往往墓碑上是“唐”、“周”并用,这也说明当时武则天并没有在国号方面进行严格限制,尤其是酷吏们几乎没有在这方面做过文章。要是换成清朝,文字狱能害死无数人。

埋在地下的墓志铭各种情况都有,比较多的用“唐”,少数用“周”,有的二者混用,如“

唐故大周故沧州弓高县令杜君墓志铭并序

”、“

大周唐故文林郎焦府君墓志铭并序

”、“

大周唐故太子宫府大夫河东裴府君妻荥阳县君郑夫人之铭

”,颇有一种错乱的感觉。

这种情况就是唐朝民间知识分子和低级官员的一种无所适从,既对武则天篡唐立周有所不满,但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又无从反抗,只能通过埋在地下的墓志铭来表达自己的政治态度。

在武则天退位后一段时间,这些人的墓碑和墓志铭再次发生了混乱,有些人已经适应了武周的统治,唐王朝官方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于是出现了墓碑用“大唐”国号、而墓志铭用“大周”,或者是“唐”、“周”并用。

(唐墓出土彩绘俑)

【盛唐之后,虽然仍然有人怀念武则天,但民间评价已经渐趋一致】

唐朝知识分子中武则天的粉丝还真是不少,不但与武则天同时代的陈子昂是其中之一,之后盛唐时期杜甫也是。

当年陈子昂是武则天称帝的鼓吹者之一,曾撰写《大周受命颂》,其中有

“天命神凤,降祚我周”

之类的文字。不过陈子昂很早就被迫害死了,没查到墓志铭,不知死前认为自己是唐人还是周人?

杜甫本身是官宦人家出身,祖父曾在武则天朝中为官。杜甫胸怀大志,但好高骛远,并无实干之才,尤其是仕途坎坷,又经历了安史之乱,一生当中没过过什么好日子。所以,杜甫就像现在的果粉一样,认为武则天时期与民国一样是个好时代,在自己的诗作当中曾多次体现。

当然,武则天时代虽然酷吏横行、逃户众多、外战外行,但至少内战内行,中原大地几乎没有遭到兵灾,比民国强多了。从这个角度来看,杜甫比果粉强,至少还有逻辑。

(杜甫)

除了这些特例之外,民间在盛唐之后对武则天的评价渐趋一致,大多认为武周时期是唐王朝的一个伤痕,用“敌国”、“伪朝”之类的词汇来描写那段黑暗时刻。

从盛唐之后的墓志就可以看到,已经比较普遍的开始了对武则天时代的批判,尤其是对酷吏政治更是恨之入骨。但由于皇帝已经给武则天盖棺定论了,唐人这方面还是比较克制,批判并不激烈,尤其是很少针对武则天个人。

等到了晚唐,大唐已经开始摇摇欲坠,部分知识分子开始了偏激且不理性的思考。如李商隐,就在自己文章当中把武则天篡位归因于破坏男尊女卑传统。这种观点就与后世宋代司马光等人的评价趋于一致了,是以人论事,而非就事论事。

(李商隐)

总之,由于唐朝历代皇帝不想给自己祖先留下不好的评价,造成了唐人并未对武则天时代进行深刻的反思,只停留在窃取政权、酷吏统治这个层次上。而武则天时期最严重的问题并未触及,包括皇权缺乏制约、权贵官僚阶层特权带来的均田制和府兵制的被破坏。这些问题贯穿了唐王朝之后二百年的岁月,即使盛唐也只是短期掩盖、并未彻底解决。于是,安史之乱的爆发就成为一个偶然中的必然。

什么女权、什么男尊女卑,都是扯淡。

用数学和工程的思维方式去解读历史,妄图以古喻今。理工男读历史,欢迎关注和讨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唐朝人,墓志铭,评价,唐中宗,旧唐书,历史,后人,武则天,态度,新唐书,观点评论,墓志铭,唐中宗,杜甫,武则天,唐王朝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唐朝人,墓志铭,评价,唐中宗,旧唐书,历史,后人,武则天,态度,新唐书,观点评论,墓志铭,唐中宗,杜甫,武则天,唐王朝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唐朝人,墓志铭,评价,唐中宗,旧唐书,历史,后人,武则天,态度,新唐书,观点评论,墓志铭,唐中宗,杜甫,武则天,唐王朝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