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长恨歌》将李隆基和杨玉环之间的感情描写得极为唯美。似乎,杨玉环这个儿媳妇真的把一切都给了老公公。李隆基这个争万千红杏垂青者真的有那么多魅力一样。似乎,李隆基对杨玉环的爱那是纯白无瑕的,晚年真的在悔恨中、怀念中度过一样。
其实,李隆基晚年生活确实听凄惨的,但这和“赐死杨贵妃”没有必然联系,不是杨贵妃让李隆基幸福还是凄惨,而是“皇帝”的权力与地位让李隆基生活如何。李隆基首先爱的是皇位,其次才是她。
(1)李隆基在“权力”与“爱情”间的选择,已经给出他的凄惨与杨贵妃在不在没有直接联系
他的晚年生活凄惨主要是“父子权力斗争的结果”,与杨贵妃活不活着没有任何关系,杨贵妃活着的话,李隆基闹不好为了自己的地位,还把杨贵妃“卖”了呢。
李隆基最“爱”的是自己的权力,而不是“女人”。虽然,白居易等人有各种描摹他们之间感情的诗词、影视作品,但是本质上无法改变本质:在自己性命、权力面前,杨贵妃根本不算什么。
一个图腾再美,只有在事情没到“必须选择”的时候不会显现真相。
后人对“爱”地憧憬,总喜欢漠视本质。
(2)李隆基的凄惨主要在于权力被剥夺,杨贵妃的死只是一种铺陈而已,甚至对玄宗的“怜悯”也主要是因为肃宗干得不行且普通人的父子情怀所致
《旧唐书·杨贵妃传》:“初瘗时以紫褥裹之,肌肤已坏,而香囊仍在。内官以献,上皇视之凄惋,乃令图其形于别殿,朝夕视之”。
也就是:埋葬杨贵妃的时候用紫色褥子裹着埋葬,后来肌肤已经腐败但香囊还在。所以,内官便献上香囊,李隆基凄惨地看着,然后让人(王文郁)画了杨贵妃的画像放在别殿,白天傍晚都要去看看。
李隆基逃到四川后,肃宗称帝成为“新君”。在此情况下,李隆基已经成为弱势一方,回到长安后,其禁卫军先是被解除武装废除,后被软禁宫中。
作为已经在位44年的李隆基,爱妃被逼死、爱卿被杀,自己只能点头承认逼迫的人是“忠臣”。这对于久居皇位者是什么打击?同时,久掌权位、常做明星的他,更有多少悲苦?
从唐肃宗称帝后的作为看,李亨的治国才能还不如晚年的李隆基,由此,无论当时还是后世对其评价都不高,必然影响对其评价。人们将同情的目光寄托在李隆基的身上,再加上儒家思想在民间、统治阶层地传播已经成为定局,儿子对父亲如此人们也多是同情父亲。
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后,为何对李渊仍然尊敬无比
705年到713年,李隆基在四场政变中的崛起与强大
同样对敌妥协,渭水之盟让唐朝强大,澶渊之盟让宋朝更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