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鼎盛王朝唐朝覆灭直接的原因要问,大伙都知道是安史之乱,但是安史之乱的具体情况想必许多朋友就说不上来了吧!本期内容就带大伙详细了解一下安史之乱究竟有多乱。
安史之乱时长八年之久,唐朝人口直降三千万,偌大的皇朝因此由盛转衰走向灭亡。
开元后期,唐朝安定繁荣的日子久了,唐玄宗此前还是一位忧国忧民的好皇帝,立下了不少的功绩,开创了唐朝盛世,唐王朝达到了子建国以来又一个巅峰。
史料记载唐朝人口当时更是膨胀至八千万之多,这个数字放到现在可能没什么,但是要知道,当时的世界人口也不过两亿之多,如此之多的人口,粮食的问题呢?
当时唐朝粮食的人均产量高达七百斤,这个数字放在如今科技发达的现在依旧是一个不小的数字,我国直至一九八二年的时候,粮食的人均产量才勉强追赶上了唐朝当时的产量。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为鼎盛的几个朝代之一,人口密度大,疆土也是无边辽阔,世界交流也是极为平常。
最繁华的就属京城长安,唐玄宗开始满足自己的丰功伟绩,自改元天宝之后便沉溺于纸醉金迷、纵情享乐之中,信任当朝宦官高力士,还将朝权全权都交于宰相李林甫之手。
李林甫表面事事逢迎,背地里却是滥用职权为己谋利,独断朝纲,李林甫死后杨贵妃的堂兄杨忠国接替了宰相一职,比李林甫更是张狂,行污受贿,败坏唐王朝朝纲。
外加当时土地兼并剧烈,贫富差距日见昔比,政治经济社会日渐衰败,社会矛盾急剧恶化。
唐玄宗对外开拓,加重边疆兵力,还设立了十大兵镇,立节度使为最高军事指挥,李林甫为加固自身权位,堵塞边疆将领入京争相位的途径,便谎称胡人忠勇无异心。
建议准许胡人为节度使镇守边疆,并放任其拥兵自重,而籍口文官不懂军兵之道,频繁任胡人为节度使,这就给了胡人安禄山以节度使的权利起兵谋反创造了机会。
安禄山:混血胡人,表面忠诚,为人却是生性狡诈,由于深得唐玄宗与杨贵妃的信任。
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镇的节度使,手握十八万三千九百之余兵力,安禄山见唐王皇室日渐低迷腐败,便心生造反之意。
要知道当时的中央兵力才堪堪接近八万。
公园七五四年,安禄山奉命入京面圣,唐玄宗不听高力士的说法,外加唐玄宗义子汉人名将王忠嗣忤逆自己。
因此,唐玄宗更崇信与安禄山,罢免了王忠嗣的职位,这也使得朝廷失去了制衡安禄山的重要力量。
公元七五五年,安禄山起兵范阳,打着讨伐当朝宰相杨忠国为号,一路南下攻打各个城池,很多地方县令为了苟活,大开城门不战而降。
有些甚至,直接弃城而逃,置满城百姓于不顾,待到安禄山打破城门后,其部下叛军大肆屠杀城中黎民百姓。
而在安禄山将要叛变之前,便已经有人将此事上报朝廷,但是唐玄宗极为信任安禄山,觉得是有人恶意污蔑安禄山,直接无视了奏折。
而唐玄宗直至得知安禄山已经起兵攻打洛阳城的消息之后,方才醒悟,唐玄宗也是火快烧到自己身上了才知道救火,急忙招来丞相杨忠国,商讨对抗安禄山的办法。
但是当时唐朝的军队都在边疆驻守,安禄山的叛乱来的触不及防,现在下令调令援军回京增援已经是为时已晚。
于是在朝大将封常清与高仙芝到城内外,召集普通百姓强行充军,让这些过惯了安稳日子的百姓直面安禄山的叛乱大军。
结果可想而知,这支临时拼凑的军队在叛军眼中与手无缚鸡之力的弱女子无疑,分分钟碾压,之后很快便攻占了洛阳。
自立大燕皇帝,镇守洛阳的高仙芝兵败退守至长安城之前的最后一道防线潼关。
潼关易守难攻,也是长安城的家门,潼关一破叛军便可直指长安城,高仙芝只要死守潼关,支撑到便将援军赶来,便可一转局势。
但是唐玄宗却轻信小人谗言,甚至没有求证事实,便将镇守潼关的高仙芝及所有将领全部处死,随后匆匆找名将哥舒翰镇守潼关。
哥舒翰接到军令后坚持高仙芝先前的战略决策,在潼关的城防基础之上再次加固,打算将安禄山的叛军拖死在潼关之外。
安禄山多次进攻潼关,但是都被死守在潼关的哥舒翰给挡了回去,叛军十万精兵对潼关久攻不下,士气开始陷入低迷。
在安禄山为之苦恼之际,哥舒翰同样遭到了朝廷的背刺,唐玄宗听信宰相杨国忠的谗言,说哥舒翰手握重大兵权,这是在为他自己之后谋利。
安禄山自朝中间谍得知这个消息之后,故意放出伤残士兵在潼关城外出没,企图令朝廷相信叛军已经无力攻伐,强令哥舒翰出关与之一战。
这明眼人一看都知道的计谋却是让唐玄宗和杨国忠深信不疑,执意要求哥舒翰主动出关与安禄山的“残军”直面抗击。
哥舒翰无奈,君令压身,不接就是欺君谋逆,只能是接下君令率军出战,二十万唐军不敌安禄山叛军。
安禄山于潼关大败唐军,将领哥舒翰被俘,潼关城告破,安禄山大震军威,挥剑直指唐都长安城。
唐玄宗见大势已去,眼看安禄山的叛军逼近长安,已无力抵抗,便带着太子李亨、贵妃杨玉环、宰相杨国忠等人于三千禁军护送连夜出逃长安,一路南下。
逃走的时候匆忙粮食分毫没有携带,次日晚,三千禁军在马嵬坡下驻扎,日夜兼程赶路的士兵又累又饿又困,军中怨声弥漫。
禁军将领陈玄礼突然兵起,将这一切的事件源头指向宰相杨国忠,禁军群起直接将杨国忠乱刀砍死,剁成了肉泥。
但是军士们还是难平心中怨气,还要求唐玄宗杀死贵妃杨玉环,最后无可奈何,即使心中万般不舍,还是只能看着杨贵妃被高力士在梨树下绞。
至此禁军将士们才罢休,现在长安城一片混乱,皇帝逃走了,百姓们也都纷纷逃离了长安城,繁华的唐都长安顷刻间变为一座恐慌之城。
安禄山叛军在破城之后屠杀了整整四个日夜,唐朝的国库转眼间一扫而空,留在京城的宗室全都无一幸免,就此唐都长安沦陷。
马嵬坡兵变之后,唐玄宗向着西南四川蜀地逃亡,太子李亨则北上灵武(今宁夏境内)与边疆援军会合,至此唐玄宗失去了唐朝的控制权。
而安史之乱的叛军则认为两支军队,一支为安禄山率领军队,另一队则是唐朝突厥大将史思明,安禄山这边攻下长安便迫不及待的座上了皇位,自称雄武皇帝,国号大燕。
而史思明那边却是不断溃败,因为史思明对上了唐朝大将郭子仪,但是长安城已破,这些意义已经不大了。
而安禄山坐上皇位之后身体因患有痢疾,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最后被自己的儿子安庆绪设计所杀,随后安庆绪继位成为了大燕皇帝,年号载出,并名史思明回守范阳。
北上的太子李亨在于朔方军会合之后与叛军多次大战皆以大胜告终,士气大振,拥李亨为帝,称唐肃宗,之后唐肃宗联合将领朔方军与李光义,带军继续南下讨伐叛军。
同年,唐军同回援唐军联合反攻,同年夺回长安城,安庆绪兵败自洛阳逃至邺城,其部下李归仁率精锐以及胡兵数万逃至范阳,归入史思明的部下。
至德二年(757年),唐军出兵收复洛阳,收复河南、河东郡县,安庆绪退至邺城修养,招兵买马欲卷土重来。
但又忌讳范阳史思明,所以便派遣逝者前往范阳,不料史思明囚禁了安庆绪的逝者,令十三郡即八万兵马归降于唐,被授范阳节度使,忙不过史思明半年后再次叛变。
乾元元年(758年)唐肃宗令将出征收复邺城,但是遭到史思明的背刺,九路兵马
溃败,郭子仪退守何阳桥,
李光弼整备败军退至太原,史思明重新占据了洛阳城。
元年九月唐肃宗再次令各个节度使出征收复邺城,与邺城西南愁思冈大败安军。
邺城被唐军包围,安庆绪向史思明请援,并许诺事成将帝位让与史思明。
史思明收到请援后出兵十三万南下援助邺城,之后唐军此战溃败
乾元二年(759年)史思明于以洛阳为都自称燕王,设立年号,之后将安庆绪诱至史思明军营,将安庆绪以及他的四个弟弟绞刑处死。
上元二年(761年),史思明被其子史朝义所杀,史军内部军心不聚,与唐军屡屡战败。
宝应元年(762年)唐代宗继位,任仆固怀恩为帅出征洛阳,数次大败叛军,最后唐军众将士合力攻下洛阳,而史朝义则率残部逃离洛阳,仆固怀恩率朔方军主动追击,此战唐军大胜!使得史朝义逼至范阳。
宝应二年(763年)史朝义部下叛离降唐。
田承嗣将史朝义的家眷送于唐军,后部下李怀仙献出范阳归降,史朝以大势已去无力回天,于林中自缢而亡,部下纷纷归降,自此大燕政权覆灭。
安史之乱持续了七年两月,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