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因“东宫迎驾事件”进诏狱的杨溥为何被朱棣特别关照?

因“东宫迎驾事件”进诏狱的杨溥为何被朱棣特别关照?

永乐十二年,由汉王朱高煦策划并实施的“东宫迎驾事件”被搬上历史舞台。

所谓东宫迎驾事件,就是朱棣北征瓦剌回来,原本以为太子朱高炽会率领百官前来迎接,结果只看到在场的礼仪,太子和百官不知所踪。而后朱棣大怒,一向与太子不和的汉王朱高煦趁机向朱棣进谏,认为太子朱高炽藐视皇权,更蔑视军权,朱棣一怒之下将东宫官属全部下狱。

不幸的是,杨溥就是东宫官属中的一员,而且还不是无辜受牵连的那种。

史料记载:帝征瓦剌还,太子遣使迎稍缓,帝重入高煦谮,悉征东宫官属下诏狱,淮及杨溥、金问皆坐系十年。

能在史书中留下名字,可见杨溥不是东宫官属中默默无闻的小官,而是太子一党的核心人物之一。

杨溥,建文帝时期的进士。仅仅登科两年后,大明改朝换代,旧臣杨溥便被新帝朱棣派去服侍朱高炽。由此,杨溥成为太子党的元老级人物。

而杨溥作为太子洗马(官职名,不是帮太子洗马的)与朱高炽朝夕相处,很得太子朱高炽信任。如果不出意外,杨溥将会和其他太子党成员一样,在背后为太子出谋划策直至太子登基成为新皇,而后作为太子党的元老被大加封赏。

但永乐十二年的那一场意外让杨溥的职业生涯被迫中止,作为太子党核心成员,杨溥等一干人被抓进了诏狱。

诏狱,也就是有皇帝直接掌管的监狱,专门抓“犯了罪”的达官显贵或是大凶大恶之徒,一旦进入,便生死难料。

作为明代排名第一的特务机构,锦衣卫不仅负责搜集证据抓人进诏狱,还负责审讯。由于锦衣卫一向只向皇帝负责,因此也有些无所畏惧,常人能想到的刑罚锦衣卫会用,常人无法想象的刑罚锦衣卫更会用。

而且诏狱级别之高,无论刑部、大理寺、督察院甚至是三法司均无权过问,狱中更是以“水火不入,疫疠之气充斥囹圄”闻名。

可想而知,杨溥被关入诏狱时过的是什么日子。

杨溥原本便只是一介文人,受此大难,换做旁人早就萎靡不振。参见乌台诗案的苏轼,也曾因为送来的一盆鱼而在狱中写下绝笔诗。何况杨溥的情况可比当时的苏轼严重多了,太子一党朝不保夕,更不要说保杨溥出去。

在这样的绝境中,杨溥没有自乱阵脚、更没有破罐子破摔,而是静下心来,开始读书。

明史是这样记载杨溥先生的这段不同寻常的牢狱生活的:家人供食数绝,而帝意不可测,旦夕且死。溥(杨溥)益奋,读书不辍。系十年,读经史诸子数周。

在家人送来的食物已经被吃完(也有可能是被抢完),并且朱棣的决断无法预测、可能过不了多久自己就被处决的时候,杨溥却更加勤奋地读书、不停的读书。就这样在诏狱中读了十年书,随身携带的书都读了几遍。

而后一次偶然的机会,皇帝随口问起,现在诏狱之中的杨溥怎么样了?当得知杨溥在诏狱中忘我地读书的时候,朱棣沉默良久,嘱咐锦衣卫好生照料杨溥。

毕竟,一个有罪的人,于狱中必然心虚。可杨溥的行为就好像告诉朱棣,我们太子一党,从来没有过叛逆的心思,之前的一切,都是有心之人的栽赃。

可见书真是个好东西,能让杨士奇从一个小小的编史官成为皇帝最信任的内阁成员,也能保住犯了“藐视君权”之大罪的杨溥,此是题外话。

但明成祖真的是因为杨溥在诏狱中笔耕不辍便将此事翻篇、放过杨溥吗?换句话说,朱棣真的相信太子一党有谋逆之心吗?又或者说,朱棣真的起了废太子、立汉王之心吗?

“东宫迎驾事件”后不久,朱棣下了诏令,命此前不愿就藩的汉王及赵王迅速前往藩地,汉王与赵王还想拖延,但被朱棣无情驳回。至此,可以说永乐一朝的夺储之争落下帷幕,汉王与赵王被迫远离权力中心,一定程度上也失去了成为储君的机会。而看似被朱棣不喜的朱高炽则稳坐钓鱼台,坐稳太子之位。

杨溥作为明面上的太子党成员,朱棣怎么会想不到,凭太子的仁厚与杨溥立下的大功,待他日太子登基,杨溥便会离开诏狱、甚至位极人臣。可杨溥在诏狱的十年,朱棣始终没有动过他,仿佛有意为未来的皇帝留下这位不可多得的人才。

而在诏狱读了十年书的杨溥,更是厚积薄发、辅佐仁宗,为后来的仁宣盛世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您可以点击文字上方的关注,这样您就可以收到之后的推送啦。

如果您有不同的想法,可移步至评论区,我们一起探讨!

文字来源:浅浅叙历史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朱高炽,杨溥,事件,东宫,皇帝,文字,太子,朱棣,锦衣卫,汉王,观点评论,朱高炽,杨溥,诏狱,太子,朱棣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朱高炽,杨溥,事件,东宫,皇帝,文字,太子,朱棣,锦衣卫,汉王,观点评论,朱高炽,杨溥,诏狱,太子,朱棣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朱高炽,杨溥,事件,东宫,皇帝,文字,太子,朱棣,锦衣卫,汉王,观点评论,朱高炽,杨溥,诏狱,太子,朱棣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