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唐朝还有一位“让皇帝”

唐朝还有一位“让皇帝”

自古以来,皇帝的儿子总是不容易的,因为权势滔天的皇位,致使不少父子、兄弟自相残杀(比如汉武帝时的“巫蛊之祸”、唐太宗时的“玄武之变”、朱棣的“靖难之役”等等),“冷血无情”就是他们身上显著的标签。

然而,历史上,除了光武帝刘秀的长子刘疆,主动让出太子之位外,唐朝睿宗李旦的长子李宪,也是主动让出太子之位的。

李宪,唐睿宗李旦的长子,唐玄宗李隆基的大哥。本名李成器(开元四年(公元716年),为避李隆基生母昭成皇后的尊号,改名为“宪”),少年时才气过人,成年后精通音乐。

他爷(唐高宗李治)即位初年,李宪受封为永平郡王;光宅元年(公元684年),他七伯李显(唐中宗)当了55天皇帝,被武则天废为庐陵王,并改立他爸李旦为皇帝后,册立六岁的他为皇太子;大周天授元年(690年)他奶武则天称帝,他爸李旦被降为皇嗣后,他和他的五个弟弟,同一天离开朝廷到封地做藩王;李显二次即位后,他被改封为蔡王,升任员外宗正卿(掌皇族外戚属籍),加赐实封四百户。他坚决辞谢,表示承担不起大国的封邑,依旧封寿春郡王;

景龙四年(710年)六月,李重茂(唐中宗李显的第四子)在李显死后即位不足一个月,李隆基(李旦第三子、李宪的三弟)和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政变”,诛杀了当政的韦太后(李显的皇后)、安乐公主(李显第七女)以及上官婉儿等。他爸李旦接受其侄李重茂让位,第二次即位为帝后,他被授左卫大将军之职。

李旦二次为帝后,立太子之事随之被提上了皇家最紧要的议事日程。李宪是李旦的嫡长子,而且在他爸第一次继位时,曾是名正言顺册立的皇太子。再次立储,当是李宪莫属。

不过,“唐隆政变”是李隆基带头发动的。也就是说,李旦二次为帝李隆基功劳最大。因此,朝堂上对立李隆基为太子的呼声也很高。于是,同样野心勃勃的镇国太平公主(李显、李旦之妹、李宪、李隆基之姑),为了掌控朝政就专门赶到李宪的府上,对李宪说:“如今满朝都在议论立太子之事,你既身为陛下的长子,按照礼法需立嫡立长,所以我会全力支持你问鼎宝座的!”

然而,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等,多重有利条件的李宪却一反常理——让贤!他主动上奏父亲说:“储君是国家的职位,太平时节就以嫡长子为先,国难之时就应归于有功的。臣斗胆以死请求:不要立我为储君!”因而,在李宪的多次涕泣坚辞下,他老爸也就同意了他的辞让,最终立其三弟李隆基为储。

李旦在立李隆基为储时,同时颁诏:“左卫大将军、朕之长子,本当立为储君,但我以其诚心让位,言在必行。天下大公,诚不可夺。从天人之愿,立隆基为储君,成器为雍州牧、扬州大都督、太子太师,另外加实封三千户,赐五色绸五千段,细马二十匹,奴婢十户,大住宅一区,良田三十顷。”

李隆基被立为储君后,又任李宪为司徒(主管国家财赋的最高官职)。后他上表辞让司徒之职,拜为太子宾客、兼扬州大都督如故;李隆基被立为太子后,政治势力日益增长,成为太平公主干预朝政的主要障碍。

太平公主为了长保权势,便在朝野散布流言“李隆基并非皇帝嫡长子,没有做太子的资格。”后因李旦公开宣谕平息流言,其废移太子的阴谋才未能得逞。但她还是在李隆基左右安插耳目,监视其日常行为,并与窦怀贞等大臣结为朋党,密谋对其实施加害。

景云二年(711年),李旦听从宰相姚崇、宋璟、张说的建议,命李隆基监国,让太平公主迁居山西永济(713年阴谋谋反,被李隆基发兵擒获并赐死家中);

先天元年(712年)八月,李旦禅位于太子李隆基后,李宪晋封为司空(户部尚书,掌水土事);到李隆基讨平萧至忠、岑羲等之后,李宪又晋位为太尉(约相当于国防部长兼总参谋长),依旧兼扬州大都督之职,又加实封一千户;一月余,加授开府仪同三司(以自己的名义自置幕府与幕僚部属,待遇与三公一样)。

开元初年(713年),李宪任岐州(今陕西省凤翔县南)刺史、开府如故;开元四年封为宁王,实封加起来有五千五百户。后又历任泽(河东上党)、泾(甘肃泾川)二州刺史;开元九年,李宪兼任太常卿(掌祭祀礼乐之事务的官员);开元十四年停太常卿职,依旧是开府仪同三司。开元二十一年,又拜太尉;

开元二十八年冬,李宪卧病在床,玄宗令中使送医药和珍膳接连不断。而且每到李宪生日,李隆基一定亲自去庆贺。而且,过不了几天都要赐酒酪及奇珍佳肴。四方所进献的、只要玄宗吃了觉得味美的,就马上赐给李宪。

开元二十九年(742年)冬李宪病逝,享年六十三岁。玄宗闻知其死讯号啕痛哭,并下诏追怀其高尚品德:“大哥孝友,近古莫俦……大哥嫡长,合当储贰,以功见让,爰在薄躬……十数年间,棣华凋落,谓之手足,唯有大哥……所贵光昭德行,以示崇高,立德立名,斯为不朽。大哥事迹,身殁让存,故册曰让皇帝,神之昭格,当兹宠荣。”

李宪的长子汝阳郡王李琎上表恳辞,陈述父亲之意,谦退不敢当帝号,玄宗不许。到册封之日,内府出御衣一套,令右监门大将军高力士,送玄宗亲笔手书放在灵座之前。又追赠宪妃元氏为恭皇后,二人合葬于桥陵(今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城西北的丰山),墓名为惠陵。

刘秀的长子刘疆主动让出太子之位,是因为刘疆对其母郭氏中宫之位由阴丽华取代、自己由嫡子变为庶子等,有足够的自知之明。相比之下,自始至终未曾改变嫡长子名分的李宪,其主动让位就尤为显得明智了。

面对至高无上的皇权,李宪不可能不动心、不可能不贪恋。但眼见着几十年来,为了这皇位,一家人父不父、母不母、子不子、夫妻不夫妻,骨肉相残,阴谋连环。

事实上,当李宪的父亲还是祖母武则天的傀儡时,年仅六岁的李宪就已经被立为太子了。但毫无实权的老爸,时刻担心自己会像其他叔伯们一样被祖母杀掉时,年幼的李宪就已经感受到了撕心的恐惧。

其后,一向野心勃勃的姑姑,之所以选择他而不是三弟时,他心中也是非常清醒的——只不过是自己相对软弱、便于控制罢了。倘若自己日后能登上太子、皇帝之位,恐怕遭遇也只能和当年的伯、父一样,成为姑母问鼎最高权力的垫脚石(先前奶奶武则天废伯、父,其后姑姑太平公主阴谋废除三弟就是最好的说明)。

而能与姑母抗衡的只有其三弟李隆基,他不但拨乱反正有功,而且手里握有兵权。而自己,除了嫡长子这个名头之外,几乎别无他有。让许多人万劫不复的“玄武门之变”、“神龙政变”、“唐隆政变”并未走远,与其做姑母的棋子、弟弟的死敌,不如干脆给父亲解个难题、给三弟做个顺水人情、给李唐王朝些许贡献,也给自己一个万全!

李宪这一让,虽然使得自己、乃至自己的子孙失去了无限的皇权和尊崇,但它不仅使得自己及其亲族得以万全、使得自己成为了一个快活王、身前身后备受荣宠,更使得李唐王朝多了不少平安、使得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得以实现。因而啊,这一举多得的让贤,并非是人们想象和传说的美德,实在是李宪自知之明、自我保全的明智之选啊。

“宫中喋血千秋恨,何如人间作让皇。”李成器,成器耶?不成器耶?或许各人有各人的评判!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即位,李宪,长子,李旦,李隆基,大哥,唐朝,皇帝,李显,太子,观点评论,李宪,李旦,李隆基,李显,太子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即位,李宪,长子,李旦,李隆基,大哥,唐朝,皇帝,李显,太子,观点评论,李宪,李旦,李隆基,李显,太子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即位,李宪,长子,李旦,李隆基,大哥,唐朝,皇帝,李显,太子,观点评论,李宪,李旦,李隆基,李显,太子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