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0年,朱元璋叫来三儿子朱棡和四儿子朱棣,要求他们分别率领本部兵马,出关征讨北元残余势力。
在朱元璋派出去的13位塞王中,他对朱棡和朱棣寄予厚望,朱棡长相英武,性格豁达,尤其是浓密的胡须,让他得到了“美髯公”的称号。朱棣虽然小时候不太受宠,但是军事天赋出众,朱元璋将他派往北平,这里曾是元朝的都城,足见对他的重视。
不过在此之前,朱棡和朱棣还没有太多值得称道的战功,这次出征便是对他们的实战测试。
为了确保战事进展顺利,朱元璋做了妥善的安排,除了充足的后勤供应之外,还派出了几位名将辅佐朱棡和朱棣。其中最有名的当然是傅友德,此人早年横扫中原大地,徐达率李文忠等人北征王保保,却吃到军事生涯唯一败仗的时候,只有傅友德算是保住了明军的脸面。
当年3月,明军发现北元大将乃儿不花的踪迹,朱棣立即率军前进,憧憬着和徐达、常遇春等开国名将一样,横扫茫茫大漠,彻底消除明王朝的心腹大患。
然而,明军出发后没多久,天降大雪,朱棣首次出征,就被坏天气挡住了去路。
大漠天气异常寒冷,将士们都不想继续往前走,建议先原地驻扎,等天气放晴再说。从客观角度来看,大雪天行军,而且还是在不熟悉的地方行动,肯定充满危险,万一遇到伏击,可能就会遭遇溃败。
但大雪天会让能见度降低,严重干扰敌人的视线,蒙古人肯定认为,明军不敢在这种天气行动,如果加速进军,说不定能出其不意。
朱棣经过思考后,认为就算天晴了,乃儿不花也不会等着明军来打,还不如趁着天降大雪的机会,来一次急行军突袭作战。
随后,朱棣召集众将士,向他们解释了下雪天行军的原因,得到了大家的认同。就这样,朱棣率领明军顶风冒雪,长途奔袭,悄悄来到乃儿不花的大本营。
乃儿不花果然认为明军不会冒雪前进,营帐外围根本没有多少守卫,但正当将士们摩拳擦掌,打算一战定胜负的时候,朱棣却下令全军停止前进,原地驻扎等候调遣。
大家都很不理解,他们冒着风雪走了几天几夜,到头来却不让打仗,那么这样辛苦是为了什么?
此时,朱棣派了一个叫观童的人,潜入乃儿不花的大营。
乃儿不花正在营帐里坐着,突然看到走进来一个人,想到外面天气如此恶劣,感到非常惊讶,他不知道这个人是从哪冒出来的。观童和乃儿不花是老朋友,后来归降朱棣,这次来是为了劝降乃儿不花。
其实,乃儿不花也很苦恼,明军遇到暴风雪天气,大不了退回城里,依然可以吃香喝辣。但蒙古人就不同了,要是长时间下大雪,他们连牲畜草料都会消耗殆尽,到那时根本不可能打仗。
当乃儿不花听说明军就在营地外围,顿时惊慌失措,第一反应就是逃跑。
这时,观童转述了朱棣的意思,乃儿不花被说动了,便跟着他来到明军营帐。更让乃儿不花意外的是,朱棣非但没有故意为难,而且热情款待他。
回去之后,乃儿不花意识到北元大势已去,投降明朝才是正确决定,便带领本部人马不战而投。
兵法有云: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上上策,30岁的朱棣不费吹灰之力收降乃儿不花部,朱元璋得知后非常高兴,大力褒奖朱棣,燕王的大名也传遍明朝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