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泊梁山上的那一百零八将固然都在忠义堂里喝下了结义酒,都以“兄弟”相称,但不可否认,梁山之上存在着大大小小十余个派系,毕竟这帮人的出身背景各不相同,能凑在一起就不错了,指望他们同心同德,那便是奢望了。
但毋庸置疑,他们都是服宋江的,也认宋江这个哥哥,不过在宋江看来,谁与他的关系最为亲密呢?
读过原著的人可能知道,戴宗、李逵、吴用这些人都算得上是他的心腹,不过那武松也一定算得上是他最忠实的小弟,当初武松初遇宋江时,就行了跪拜之礼,后来他虽反对招安,但也还是遵从了宋江的安排,可以说武松对宋江没的说。
可当武松断臂时,宋江却没显得有多心痛,反倒是一位地煞好汉战死却让宋江痛彻心扉,这是为何?
读过《水浒传》原著的人都知道,武松的实力固然不俗,但他却并不是书中最强之人,在那个强者如云的世界里,武松也曾有过败绩。
比如故事中期,梁山平东昌府一战,那“没羽箭”张清连打梁山十五人,其中包括鲁智深这样的强者也被打得头破血流,武松虽然没被打,但他能做的也仅仅只是救下被打伤的鲁智深,根本不敢与张清交手。
(宋江、武松剧照)
又比如更早的诱骗卢俊义上山的一战,武松也只敢与卢俊义斗上三个回合,那时的他固然是在执行宋江安排的任务,属于“诈败”,但他若能正面击败卢俊义,又何须“诈败”?
不过到了征方腊时,武松却是实实在在地败了,甚至在那一战之后,直接没了心气,因为他被那包道乙斩断了一条手臂。
原著道:“那包天师在马上,见武松使两口戒刀,步行直取郑彪,包道乙便向鞘中掣出那口玄元混天剑来,从空飞下,正砍中武松左臂,血晕倒了。”
包道乙是会用法术的妖人,武松面对如此强者也无可奈何,武松只是断了一臂,小命没丢,已算得上是幸运,但面对兄弟断臂,宋江的态度却值得玩味。
书中是这么说的:“宋江诉说:‘折了将佐,武松已成了废人,鲁智深又不知去向,不由我不伤感。’”
宋江嘴里虽说着自己有多感伤,可哪有兄弟刚断臂,就以“废人”称呼兄弟的道理?他到底是将武松视为兄弟,还是棋子?
着实值得玩味。
但另一位好汉战死时,宋江又表现得过于悲痛,以至于读者对宋江这人的心思捉摸不透。
笔者所指的那位战死的好汉便是“白面郎君”郑天寿。
郑天寿是个怎样的人?不清楚?那也正常,哪怕你自诩“资深水浒谜”,也不一定会对郑天寿这个角色有深刻的印象,因为他在书中的确只是个龙套般的存在。
(白面郎君剧照)
登场之时,作者赋予他的评价就很难让人记住他,说是:“右边这个,生的白净面皮,二牙掩口须须;瘦长膀阔,清秀模样,也裹着顶绛红头巾。怎地结束,但见:衲袄销金油绿,狼腰紧系征裙。山寨红巾好汉,江湖白面郎君。这个好汉,祖贯浙西苏州人氏,姓郑,双名天寿,为他生得白净俊俏,人都号他做‘白面郎君’。原是打银为生,因他自小好习鎗棒,流落在江湖上,因来清风山过,撞着王矮虎,和他斗了五六十合,不分胜败。”
你可能要说在这个满是黑脸大汉的世界里,郑天寿这种白面小生是个另类,足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问题在于那是个以强者为尊的世界,谁会记得一个武艺低微的小白脸?
不过读者记不记得不重要,宋江似乎是挺看重他的,因为在听闻了他战死的消息之后,宋江如丧考妣,直接痛哭流涕。
原著第一百一十二回中,郑天寿随卢俊义攻打宣州之时,被城门上飞下的磨扇给砸死了,而他的死讯传到宋江那儿时,你且看宋江是何反应?
(宋江哭剧照)
原著道:“宋江听得又折了三个兄弟,大哭一声,蓦然倒地,未知五脏如何,先见四肢不举。正是:花开又被风吹落,月皎那堪云雾遮。毕竟宋江昏晕倒了。”
当然,这里提到了,宋江不是为郑天寿一个人而哭,一同战死的还有曹正与王定六,但为首的却是郑天寿,而结合书中的细节设定来看,宋江此时痛哭,或许另有深意。
正如前文所言,《水浒传》是一部带有神话、魔幻色彩的故事,并非纯粹的历史小说,也正因为如此,书中才会出现诸多擅长法术的高手。
(郑天寿剧照)
同时宋江这武艺平平的小押司能够成为梁山的大头领,也绝不仅仅只是因为他乐善好施,仁义之名传遍天下而已,更是因为他这人得到了神仙的眷顾。
你没看错,书中明确登场并且与宋江接触过的神仙就有三位,其一是当初传他《天书》的九天玄女,其二是征田虎时,宋江被乔道清逼得要拔剑自刎时出现的后土之神,其三则是征方腊时,助宋江破了包道乙的法术的邵龙君。
再加上梁山众好汉在大聚义时以石碣定排名的设定来看,宋江怎能不相信命数?在他看来,或许一切都是“天意”,这也是他为何要打着“替天行道”之大旗的原因。
(宋江剧照)
而他对武松和郑天寿的态度截然不同,是因为在他眼中,他身边这帮“兄弟”都是他的棋子,他不是为郑天寿而心痛,而是心痛梁山气数已尽,“天寿已尽”,岂不是在暗示梁山气数已尽?他自己也终将落得悲剧结局,后来他们虽是得胜而归,却也只能说是惨胜,梁山好汉十损七八,确实是气数已尽。
只能说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除了其剧情足够精彩,文笔足够精炼之外,甚至连书中的细节也值得玩味,这样的一部名著,读者怎能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