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商汤“网开一面”:关于品德、智慧和历史记忆传承

商汤“网开一面”:关于品德、智慧和历史记忆传承

公元前1600年(1600+2022=3622年前),商汤打败夏桀,建立商朝。夏朝灭亡。

以上就是我对商汤所有的学习记忆了,可能大家很多人都是这样。

这里再给大家增加一个关于商汤的故事,并通过这个故事讨论一些相关的历史规律性和逻辑性的内容。

西汉·司马迁《史记·殷本纪》: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网。”

大意为:一天成汤外出打猎,看见郊野四面张着罗网,张网的人祝祷说:“愿从天上来的,从地下来的,从四方来的,都进入我们的罗网。”成汤听了说:“唉,这样就把禽兽全部打光了。”于是把罗网撤去三面,让张网的人祝祷说:“想往左边走的就往左边走,想向右边逃的就向右边逃。不听从命令的,就进我的罗网吧。”

后人据此概括出成语“网开一面”(或者“网开三面”)。

根据故事大意以及相关内容,这个故事主要表现了商汤的仁德,打猎时对动物也非常仁慈、不忍全部猎尽,使得其他诸侯非常信服商汤的仁德,纷纷归顺。

从这个故事出发,下面引申出三个问题的讨论。

第一,品德。

商汤可能确实有如此品德,这个故事有可能确实是真人真事。

但是,并不是因为这种仁慈的品德本身是好的,所以后世才会故意拿出来或者“附加”在商汤身上;而是只有具备如此品德的部族领袖,才能维系、团结、治理好自己部族内部的大众,并收服其他部族的信任和跟随,最终推翻夏朝、建立商朝。

品德本身就可以理解为一种能力。

第二,智慧。

网开一面,或者说网开三面,表现出的不仅是仁慈的好生之德,而且还有做事留有余地、不搞赶尽杀绝的意思。

在占尽优势的时候不赶尽杀绝,其实对双方都是有好处的:优势一方可以节省力气,因为一开始就明确不留活口的话,很容易引起对方全力反击,“困兽犹斗”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而且,风水轮流转,他日对方起势,也好有个商量“之前我对你怎么怎么……”。

同时劣势一方知道自己尚有活路,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投降,不管是出于保存实力的目的、还是出于保存性命的目的,确实可以活命。

不过呢,在军事上还有一个意思相近的策略,“围三缺一”,也就是攻城或者包围敌人的时候,只攻击三面,留下一面给敌人逃跑。

其实这个策略到这里还没结束。

当敌人在留下的一面逃跑的时候,就在前面布好伏击圈打埋伏、或者从后面追击。因为逃跑出来的敌人已经丧失了战斗的勇气,所以伏击或者追击很容易大获全胜。

好吧,不管是“网开一面”还是“围三缺一”,都是智慧策略。

鼓励自己拼尽全力、争取胜利,鼓励对手保存实力、放弃战斗。

第三,历史记忆的传承。

关于商汤,之前只记得“商汤打败夏桀、建立周朝”,加上这里“网开一面”这个大仁大智的事迹,其实也不过两件事而已。

如果不去详细研读相关史书,我们很多人对商汤的记忆可能也就止步于此了。

简化至此。

而简化,正是历史记忆和传承的法则。

泱泱华夏史,上下五千年,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千千万如过江之鲫,二十四史不可能全部详细完全记录;即使能有二百四十史,或者两千四百史,真的全部记录的,我们,每一个人,也不可能全部去学、去看、去记忆。

事实反而是,我们绝大部分人,连二十四史都没去看。确实也不需要去看。

所以,不管是历史的记忆,还是我们每个人的记忆,都是简化、概括、再简化、再概括的结果。

最后只会留下一两件、或者至多三四件,比较重大的、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还活在记忆里。

(其实更多的普通人,像我,最后连一件事的记忆都不会留下,默默消逝在历史烟云中。)

简化,是人类传递信息、保存记忆、传承文明最有效的方式。

这就是基本法则。

即使我们最后能记得的只是冰山一角、九牛一毛、沧海一粟,只是孤立的、片面的、甚至错误的信息,但起码也算记得了,也就有了价值。

虽然不知道是因为记得才有价值,还是因为有价值才被记得。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策略,智慧,意思,敌人,商汤,罗网,历史,记忆,故事,品德,观点评论,商汤,记忆,夏桀,品德,张网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策略,智慧,意思,敌人,商汤,罗网,历史,记忆,故事,品德,观点评论,商汤,记忆,夏桀,品德,张网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策略,智慧,意思,敌人,商汤,罗网,历史,记忆,故事,品德,观点评论,商汤,记忆,夏桀,品德,张网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