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中,诸葛亮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著名的话:“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而到了明朝的统治时期,这句话其实依然适用。
我们都知道朱元璋从一介布衣出身,最后却能够坐在皇帝的座位。这一切都耗费了朱元璋许多的心力。所以朱元璋也希望能够让自己朱家的统治能够长治久安。
临死之前,朱元璋专门留下了四名大将用来防止新帝的叔叔朱棣谋权篡位,但是未曾想到的是,朱允炆竟然一个都没有重用。这中间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呢?是这几名大臣不堪重用还是朱棣从中作梗呢?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曾经明王朝的故事。
新帝朱允炆
我们前面曾经提到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所以在他去世之前,他肯定希望自己的子子孙孙能够好好地保全明王朝。
就像秦始皇开创秦朝一样,儿子秦二世荒淫无度,横征暴敛,到最后落了个秦朝覆灭的下场。所以朱元璋在挑选自己继承人的时候,也是十分的谨小慎微。以免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
而朱元璋一开始看重的其实是自己的长子朱标。朱标生性温和,同时有十分的有才干。但是他的性格在帝王家也成为了他的一个弱点,所以朱元璋又给朱标请了武学的老师来锻炼他的军事才能。
但是没过多久,朱标因为本来身体不好,在一次出行中因为水土不服不幸去世了。
而这个时候朱元璋也十分的为难,储君的离世,让朝堂上面开始动荡了起来。朝廷言官们也是众说纷纭。而朱元璋则打算立朱标年幼的儿子为储君,也就是下一任皇帝。
也正是这一举动引发了朱棣的不满。我国古代一直到明朝还是有继承的规范的,嫡长子继承制就显得尤为突出。
所以即使长子朱标已故,皇位这碗羹也并没有其他几个兄弟的事情。而为了让朱允炆将来能够坐稳皇帝宝座,朱元璋也是想了许许多多的办法,为朱允炆挑选了许多能够辅佐他的大将。
削藩事件
而朱允炆在登上皇位之后,第一件想到的事情就是去整顿朝堂。朱元璋在世的时候,给自己其他的几个儿子都封了藩王,而且给他们分了自己的属地。目的也是为了分块巩固统治。但是人的野心总是无限的。稳固局面的下面其实也暗藏着波涛汹涌。
对于自己爷爷封的藩王,朱允炆上位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想着削藩,收回封地的管辖权。大臣们都表示赞同。而这让大大小小的藩王们十分的不满,觉得侵犯了他们的利益。
而其中最为愤怒的应该就当属朱棣。朱棣本身有着很高的军事才能,这么多年以来又十分刻苦地进行历练。
朱棣属地今天也就是北京,当时十分的繁荣。朱棣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努力付之东流。于是心里面对新帝产生了抵抗情绪。
但是朱棣心里面也明白,父亲为朱允炆挑选了四名大将进行辅佐,他不得不忌惮正统皇权手下面的权力。但是朱棣是何许人也,军事能力强,人也十分的精明。
令他高兴的是,这四名大将和新帝的关系似乎并不怎么融洽,而放着这么好的人才,朱允炆也从来没有重用过他们。多疑是每一个皇帝的本性,但是也正是因为他们多疑,所以不能够任人唯贤,让许多的小人钻了空子。
四名重臣
耿炳文是其中一位十分出名的大臣,他和著名大臣蓝玉齐名。两个人一个善攻,一个善守。所以常常将敌人打得溃不成军。他的能力即使是朱元璋也是十分佩服的,所以当年朱元璋残害了那么多的大臣,但是耿炳文却留了下来,朱元璋希望他能够继续辅佐新帝朱允炆。
而后来在抵御朱棣进攻的时候,耿炳文也确实立下了汗马功劳。
但是人们常说枪打出头鸟。耿炳文的付出并没有让他加官晋爵,反而让朱允炆对他十分的忌惮。渐渐地也疏远了他。
唇亡则齿寒,没有了耿炳文的保护则正中朱棣的下怀。后来更是一举攻破了京城。
瞿能也是一名打仗的大将。当时朱棣进攻的时候,他带领军队冲破了燕王的攻击,让朱棣忌惮三分。当年还差点将北京城给一举拿下。
但是这样一名悍将却也遭到了朱棣的不信任,限制了他的军事行动,后来瞿能深陷燕王军队的包围圈,最终被杀害。
而宋晟诡计多端,计谋很多,经常被派去敌方阵营里面进行谈判和刺探。但是因为早年的时候,宋晟和朱棣的私交很深,所以在朱棣起兵夺权的时候,宋晟被调到了边境去镇守。看来朱允炆还是十分的不自信和慌乱的。
而郭英也是朱元璋曾经十分信任的将领,为人直率,有些许的莽撞。但是瑕不掩瑜,朱元璋曾经让郭英来担任自己的贴身保镖。但是在朱允炆心里,他觉得郭英就是一介莽夫,没有大将之才。
所以就派郭英去到了大后方,并没有重用他。
朱允炆的这一系列安排正中朱棣的下怀。因此朱棣发动兵变也更加的自信了,最后一举夺权,将朱允炆赶下了皇帝的位置,而朱元璋所盘算的一切到最后还是落空了。
小结:
由此可见一个统治者拥有决策的才能是多么重要。当年的刘备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也是因为他能够任人唯贤,为了请诸葛亮出山不惜三顾茅庐,成就一段佳话。
而朱允炆则因为盲目自信,放弃了重要的棋子,最后造成了满盘皆输的局面。所以说,知人善任也是统治者的必修课,亲贤臣,远小人,才能够让王朝兴隆,不被其他居心叵测之人钻空子。朱允炆的猜忌之心害了别人,最终也害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