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见字如面》:张涵予变身欧阳修,为范仲淹撑腰斥责官员不作为

《见字如面》:张涵予变身欧阳修,为范仲淹撑腰斥责官员不作为

在《见字如面》这档节目中有一期信件十分特别,这次节目组带来一封古代的私人信件,它特别并不是因为它来自古代,而是因为这是一封骂人的信。一个敢写,一个敢收,十分之有趣。

这封信是北宋欧阳修写给当朝言官高若讷的,写信的原因也十分奇怪:因为欧阳修的同事范仲淹在朝中受了冤屈被贬官,而这位言官没有替范仲淹出头,于是欧阳修看不过去,就写信痛骂高若讷。

有意思的是欧阳修这封信的内容本是文言文的,是读信人张涵予将这封信又翻译成了白话文,才登上《见信如面》的讲台。由于张涵予自身的硬汉气质,再加上他诙谐的翻译,这封信听起来非常之搞笑,让人忍俊不禁,连连直呼骂

的好!

如何理解一封文言文的信?

在朗读开始之前,节目组请来了历史专家作为嘉宾,为这封信的时代背景做了详细的解释。

欧阳修写这封信是为了辱骂当朝言官,指责他工作失职,高若讷原本和欧阳修并没有结仇,欧阳修也是为了范仲淹出头。为什么言官没有替范仲淹说情这件事,到欧阳修这就成了失职呢?

范仲淹在朝廷里遭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这种事情本来应当由言官向皇帝上书:还原事实真相,宋朝时对于言官应当做什么不应做什么都有明文规定的言官制度。但是高若讷不仅没有履行他的职责,还对范仲淹落井下石,到处说范仲淹的坏话。欧阳修气急,就写了一封信去骂高若讷。

但是朗读的时候问题来了,欧阳修的这封信是一封文言文,如果张涵予用非常古板的音调和古代装扮的形象去读,首先观众们对于理解上就会出现偏差,难以及时汇通这封信的意思。其次就是这种语调和装扮会塑造出一种非常陈腐,久远,老旧的感觉。

但是张涵予并没有这样做,他选择以西装革履的现代人风格走上讲台,将这封文言古风的信翻译成通俗易懂的现代文读出来。讲到激情处甚至还要加几句时下流行的俚语,将欧阳修痛批高若讷的场面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流行词汇的增加使这封信和观众的距离更近了。原本需要二次转译才能理解的这封穿越千年的信件,在张涵予的表演下,观众的理解度瞬间上升80%,观众们仿佛看到一个脾气火爆文采飞扬的小老头儿,举着书简破口大骂,吹胡子瞪眼睛的有趣场景。

不过话说回来,范仲淹在职场遭遇不公正待遇,欧阳修为什么要急于帮他鸣不平呢?范仲淹和欧阳修是什么关系呢?欧阳修又为什么使用辱骂言官这样的方式去为范仲淹鸣不平呢?这事儿还得从宋朝的制度,以及范吕之争说起。

职场生存第一课:“做好本职工作”

宋朝是一个谏言制度十分开明的朝代。古往今来乃至后世,文臣死谏的事例不在少数。皇帝天下第一大,自然听不得逆耳忠言,每每大臣上书觐见,都要冒着掉脑袋的风险。像唐太宗那样开明的皇帝只是个例。

但是在宋朝不一样,宋朝为谏官专门设立了一套制度,把前朝的个例变成一种规范的,有明文规定的制度。作为谏官,他的职责是直言上谏,他可以公正地评判他人的功过是非,而不会被皇帝一怒之下拖出去杀头。这相当于是给谏臣手里发了一张免死金牌,这是朝廷内任何其他官员所没有的待遇。

但是范仲淹被冤枉的时候,高若讷非但没说一句公道话,还处处落井下石,逢人便说范仲淹人品不好。于是欧阳修就骂他:在其位而不谋其职,简直就是占着TOTO不如厕。而且还给范仲淹泼脏水,简直人品有问题!

欧阳修指责高若讷身为一个言官,不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反而和坏人狼狈为奸,遮蔽

圣目,简直是助纣为虐。

不过话说回来,制度常新立,却难守初心。宋朝的制度是好的,为了广言纳谏,广开言路,历史上从没有一个朝代能够做到宋朝这个程度。但是时间久了,总有一些腐败的人要从中作梗,搅乱廉政之风。

职场第二课:“别搞小团体”

宋仁宗时期,宰相吕夷简把持朝政,培植党羽,致使朝廷言论之风一边倾斜。身为谏官的高若讷,虽然有皇帝的免死金牌,但是阎王好过,小鬼难缠。为了保住自己的乌纱帽,不得罪朝中权势吕夷简,高若讷也只好做一个缩头乌龟,对范仲淹的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诋毁范仲淹就是他的不对了。

范仲淹和吕夷简的恩怨早就有之,因为他俩的敌对所引起的党派之争牵连甚广,在历史上这段掐架史被称为范吕之争。

公元1033年的时候,仁宗的皇后不小心伤到了他,仁宗本来就不喜欢这个太后给选的老婆,于是就起了休妻废后的念头。恰巧宰相吕夷简也和皇后有过节,于是就率领他的党羽教唆皇帝废后。但是其他大臣都觉得废后是大事,会搞坏国家风气,都不同意皇帝废后。吕夷简就派他的人堵住了所有向皇帝上书奏折的通路,没有其他反对意见,废后一事就可以顺利进行。

但是范仲淹这个人非常刚,我不能写信给皇帝,那我去见你不就得了。范仲淹就带着其他臣子跪在皇帝的殿外,请求接见。这时吕夷简出来假装解释,范仲淹就据理力争,当着众人的面,把吕夷简说的理屈词穷,堂堂宰相不要面子的啊?吕夷简从此就恨上了范仲淹。

从很早以前开始范仲淹和吕夷简就逐渐形成党朋之争了。所谓党朋之争就是:范仲淹和宰相在朝中,各自拉拢和自己政治诉求相同的人,一起diss对方,宰相的党羽众多,范仲淹在朝廷的势力也不小。他们两的个人恩怨逐步升级,乃至扩大到整个朝廷内部,终于因为范仲淹刚直不阿的性格,两人的矛盾激化了。

1036年,范仲淹因为不满吕夷简在朝中大肆培植党羽,向仁宗皇帝进献《百官图》,对宰相用人制度提出尖锐批评,劝说皇帝制定制度、亲自掌握官吏升迁之事。

吕夷简不甘示弱,过来诬陷范仲淹迂腐,诬蔑范仲淹“越职言事、勾结朋党、离间君臣”。反正两个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吵得很激烈。范仲淹又是一个十分粗鲁的莽人,骂到最后范仲淹直接飙脏话,吕夷简就揪住这点不放,跑到皇帝那里告状,于是范仲淹最终被贬官,逐出京城。

范仲淹被贬之后,激起了朝中大臣的各种反应,范仲淹这边的人,就向皇帝请求收回诚命,有的人还请求皇帝将他们一罪同诛。这时本该站在风口浪尖的谏官高若讷就成了众矢之的,因为他的不作为和落井下石,被许多人指着脊梁骨臭骂。

但是胳膊拧不过大腿,彼时吕夷简在朝中势力稳固,这些与范仲淹同气连枝的人都遭到了贬官,于是朝中便再没有人敢直言正义。范仲淹被贬出京城时,竟无人敢前来送别,只有独龙图阁直学士李紘、集贤校理王质走到城外为他践行。

欧阳修并不是唯一一个攻击高若讷的人,但是他这篇讽刺和辱骂高若讷的信件却堪称叫绝。因为它并不是通篇脏话,只单纯地辱骂高若讷,而是有理有据地层层递进,借用高若讷来批判当时的朝廷制度,甚至批判皇帝。

首先他先找到证据,证明高若讷在到处泼范仲淹的脏水,然后他痛骂了高若讷几句。紧接着他就夸赞当时的宋朝言官制度,说皇帝怎么怎么开明,时代怎么怎么好,制度怎么怎么有利。但是实际上呢?

宋仁宗赵祯确实是一个广言纳谏的好皇帝,但是他13岁登基时,政权被他的母后掌握,就这样过了11年左右,1033年,时逢宋仁宗亲政不久,虽然他的母后已死,但当时的朝政还是由宰相吕夷简把控着。宋仁宗无法将宰相的势力一次除尽,因此即使当时制度优越,皇帝开明,言路还是十分阻塞,被吕夷简把控着。

欧阳修对于宰相吕夷简的权势深恶痛绝,他想向皇帝上书,力陈当朝宰相的诸多不是,但是苦于言路不通,于是欧阳修就想出了这个方法。

他给这个活靶子高若讷写一封私人的信件,然后狠狠地辱骂他,在信的最后还写着:有本事你就把我的信拿到皇帝面前!去告我去吧!高若讷果真就乖乖地跑去打小报告了。

这样一来,欧阳修就有了向皇帝进言的机会,虽然得使用指桑骂槐的方式。但是他在信中反复陈述宋朝的言官制度是多么多么的好,就是为了提点皇帝现在的状态不好。

最后欧阳修和范仲淹一起被贬。直到宰相被罢免之后,朝中的士大夫们才又接连为范仲淹

辨白。宰相虽然被剔除了,但是朝中的党朋之争还未结束,宰相的残余势力仍然在和为范仲淹直言的大臣们争论不休。这样吵吵闹闹终于引起了仁宗的重视,他征询建议过后,下诏禁止互结党朋。

后来范仲淹和欧阳修等人又被皇帝召回京城,委以重任。在他们的一系列改革下,宋朝呈现出一派清明的政治。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张涵予,宰相,不作为,欧阳修,吕夷简,皇帝,宋朝,制度,范仲淹,高若讷,观点评论,张涵予,欧阳修,吕夷简,皇帝,范仲淹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张涵予,宰相,不作为,欧阳修,吕夷简,皇帝,宋朝,制度,范仲淹,高若讷,观点评论,张涵予,欧阳修,吕夷简,皇帝,范仲淹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张涵予,宰相,不作为,欧阳修,吕夷简,皇帝,宋朝,制度,范仲淹,高若讷,观点评论,张涵予,欧阳修,吕夷简,皇帝,范仲淹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