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出生于宋真宗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吉州永丰(今江西永丰)人。
父亲欧阳观做过几任地方官,在欧阳修四岁时,父亲便去世了。母亲郑氏带着他投靠了当时在随州(今湖北随县)任推官的叔叔欧阳华。
郑氏出身江南的名门望族,饱读诗书。很重视对欧阳修的教育。虽然丈夫死后,家境贫寒,买不起纸笔,她就用芦苇杆在土地上画,教欧阳修写字。
欧阳修学习很刻苦,家里买不起书,他就跟别人借着读。他喜欢韩愈的文章,有一次他在一个姓李的朋友家里玩,看到六卷《韩昌黎先生文集》,立刻借回家,一口气读到了深夜。
为官经历:三起三落,砥砺前行
天圣八年(公元1030年),24岁的欧阳修考中进士,被任命为西京留守推官。
西京就是现在的洛阳,推官主要是一个负责案件审理的官员。
当时镇守西京的长官叫钱惟演,此人是五代时期吴越国王钱俶的儿子,非常地富有才情,对下属也比较随和,他尤其赏识欧阳修的才华。此时同在钱惟演幕下的还有尹洙、梅尧臣。欧阳修和他们一道,写作古文,唱和诗歌。
欧阳修任期满了以后,调回了朝廷,任馆阁校勘。
1.为范仲淹求情,惹怒仁宗,被贬夷陵
此时距离北宋建立,已经有70多年,开始出现一些问题,主要包括国家财政支出太大、官员太多、养的兵太多,导致国家积贫积弱。
宋仁宗启用范仲淹进行政治改革。
当时的宰相吕夷简发了慌,因为范仲淹整顿吏治,都要触及到吕夷简利益。
吕夷简让范仲淹做开封府的知府,目的是让范仲淹每天处理大量行政事务,这样他就没时间改革朝政了。
可是范仲淹能力强,每天处理完大量事物后还有余力。
还画了一张《百官图》,拿着去找皇上,当着吕夷简的面,分析这里边的人。
告诫皇上:任命官员皇帝要知情,不能把所有任命的权力都交给宰相。
激怒了吕夷简,开始攻击范仲淹。范仲淹也回击吕夷简,说吕夷简在提拔官员的时候存在任人唯亲等情况。
景祐三年(公元1036年)五月,宋仁宗为了政局稳定,以“私结朋党,离间君臣,越职言事”的莫须有罪名,将范仲淹贬出京城。并且严令百官,不得再议论此事。
不过朝中的尹洙、余靖等人仍然为范仲淹求情,结果遭到了贬官。
欧阳修和余靖是好友,去余靖家里做客。这时候有另外一个官员也在余靖家,他叫高若讷,专门给皇上提意见,纠察百官。
高若讷不停地说范仲淹的坏话。欧阳修在旁边听着,当时并没有反驳他。
回到家后,欧阳修给高若讷写了一封信《与高司谏书》。
欧阳修在信中措辞严厉,说高若讷是“君子之贼”,是典型的小人,对他质疑、抨击。
可是当时宋仁宗已经规定,不让百官议论范仲淹,欧阳修显然违背了宋仁宗的旨意。
于是欧阳修被贬往夷陵(今湖北宜昌)做县令。这一年,欧阳修30岁。
2.欧阳修是“庆历新政”背后的重要推手之一
大约过了四年,欧阳修官复原职。
公元1040年,24岁的欧阳修,复职馆阁校勘,继续回到汴京,担任谏官的职位。
公元1042年,宋仁宗下诏书,让大家都为朝政提意见。
欧阳修提了两条,第一条是做君王的要有主见。决定的事情,下手要狠。
第二条是君主用人要用得准。
“专任而信之,以失众心而敛国怨。”(欧阳修《为君难论上》)
要皇帝集权,自己说了算,而不是宰相说了算,这是针对吕夷简的。
欧阳修起了这个头,朝臣们纷纷上疏,全部针对吕夷简,认为他应该让贤。最后66岁的吕夷简辞去了宰相职务。
从庆历二年到三年,支持改革的一批官员得到迅速提拔,范仲淹出任参知政事,欧阳修被任命为右正言知制诰。
欧阳修是“庆历新政”背后重要推手。他的一些谏言和建议,都被纳入范仲淹的改革方案。
当时朝廷希望能改变官场上的风气。
欧阳修上疏,提出有四种人不能用:老迈昏庸,年老体衰,贪赃枉法,碌碌无为。
“能政者十无二三,谬政者十有七八。”(范仲淹《奏乞择臣僚令举差知州通判》)
欧阳修给皇上出了个注意,从现有官员里边,重新地选拔二三十位,任命他们做按察使,就是中央派驻到各个地方的纪检组的组长。
让他们到了一个地方,把当地的所有官员花名册报上来,挨个考核他们的业绩,凡是没有政绩的,就给标出来。然后朝廷根据官员的业绩来进行奖惩。
他曾经三次上疏,请求设立按察使,来巡视各地考察官员的政绩。
“今兵戎未息,赋役方烦,百姓嗷嗷,疮痍未复,救其疾苦,择吏为先。”(欧阳修《论按查官吏劄子》)
问题是,按察使怎么派?
宰相府命令,各地的转运使(宋代转运使,相当于现在的省长)可以兼任按察使。省长兼纪检小组的组长。可是,这样就流于形式了。
欧阳修对转运使兼任按察使的做法提出批评:
“若但能逐去冗官,不令贪暴,选用良吏,各使抚绥,惟此一事,及民最切,苟可为人之利,何惮选使之劳。”(欧阳修《论按查官吏第二状》)
“从来臣僚非不言事,朝廷非不施行,患在但著空文,不责实效。”(欧阳修《论按查官吏第二状》)
庆历三年(1043年)九月,仁宗皇帝单独召见范仲淹和富弼等人,请他们拿出政改方案。
欧阳修第三次上疏,要求设立按察使。
“臣谓如欲用功少,为利博,及民速,于事切,则莫若精选明干,朝臣十许人,分行天下,尽籍官吏能否而升黜之。”(欧阳修《再论按查官吏状》)
庆历三年十月,颁布的第一项“庆历新政”的措施,就是公布按察使的人选。
庆历四年八月,欧阳修被任命为河北都转运按察使。
3.欧阳修遭遇莫须有的“通奸案”
有一句话叫“树大招风”,欧阳修实在太锋芒毕露了,于是在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引来了政敌的诬陷。事情是这样的:
欧阳修有一个妹妹,嫁给了张龟正,十年后张龟正去世了。张龟正之前还有个前妻,生了一个女儿张氏。张龟正去世以后,就丢下了欧阳修的妹妹、以及他跟前妻的女儿,那时候小女孩才7岁。
欧阳修抚养这个小女孩长大,然后做主把她嫁给自己远房的侄子叫欧阳晟。欧阳晟有一个年轻俊俏的仆人,和张氏发生关系。欧阳晟发现后,把案子送到开封府审理。
开封府知府叫杨日严,原来在益州做知州的时候,因为贪污,欧阳修弹劾过他。他一接到案子,得知跟欧阳修挂点关系,下令严加拷问。不知怎么着,得出一份“张氏承认与欧阳修通奸”的罪状。
杨日严以“欧阳修与张氏通奸并且企图霸占张氏的财产”为名,向朝廷提出诉讼。
有官员认为欧阳修与本案无关,而且张氏在严刑拷问下说出来的话不能数。
最后还是以这个欧阳晟仆人与张氏通奸为名起诉。
这个案子惊动了当时两位宰相,贾昌朝和陈执中。这俩人为政风格比较保守,欧阳修在范仲淹主持“庆历新政”的时候大力抨击过他们。
他俩先是委托了几个官员当主审官,然后找到欧阳修原来写过的一首词,作为一个罪证。
《望江南》
江南柳,叶小未成阴。人为丝轻那忍折,莺嫌枝嫩不胜吟。留著待春深。十四五,闲抱琵琶寻。阶上簸钱阶下走,恁时相见早留心。何况到如今。
有人说诗里边写的这个十四五岁的小女孩,正是暗指的张氏。
宋仁宗听了以后勃然大怒,下令一定要把这件事查清楚。
宰相选了两个来人审理,一个人叫苏安世,太常博士开审。另一位是宦官王昭明,监督审理。王昭明也跟欧阳修有过节。可是王昭明是个耿直公正的人,并没有让陷害欧阳修的阴谋得逞。
最后审理的结果是,欧阳修用张氏的钱购买了田产,却把它归到了欧阳氏的名下,以侵吞财产罪名起诉。
1045年八月,宋仁宗废除欧阳修原有官职,贬为滁州知州。
欧阳修被发配到安徽滁州,开始长达十年的外放生涯。
这一次子虚乌有的通奸案,是政敌希望打压欧阳修,把欧阳修赶出朝廷而设计的。
十年外放生涯,欧阳修先后在滁州、扬州、、颍州和应天府担任地方长官。
4.回到朝廷,欧阳修官升副宰相
至和元年(1054年),48岁的欧阳修重返朝堂。
仁宗皇帝对欧阳修说:
“此中见人多矣,为小官时,则有肯尽言,各位已高,则多顾藉,如卿且未要去。”(欧阳发《先公事迹》)
宋仁宗意思是说,我见过的人多了,很多人在做小官的时候还敢说话,做了大官以后顾虑就多了,就不敢说真话了,像你这样一直敢说真话的很难得。
于是欧阳修先是被提拔为翰林学士,几年后提拔为主管国防事务的枢密副使,不到一年又升任为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
从至和元年(1054年)到嘉祐五年(1060年),欧阳修在翰林学士的位置上一共待了六年的时间。
他提出很多谏言建议,被称为“真翰林”。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他曾与御史台的官员一起联手,扳倒了声名狼藉的宰相陈执中。
欧阳修说陈执中这个人,曲意逢迎,专门给皇上说好话。欧阳修给皇帝上疏:
“夫为人主者,拒忠臣而信邪佞,天下无不乱,人主也不昏也。”(欧阳修《论台谏官言事未蒙听允书》)
一开始宋仁宗是不打算罢免陈执中的。
眼看说服不了宋仁宗,欧阳修主动请求调任地方,朝廷答应了请求,但是很多官员挽留。侍御史赵汴说:
“侍从之贤,如修辈无几。”(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篇》)
欧阳修继续留在翰林学士的位置上。
在欧阳修上疏九天之后,皇帝还是同意罢免了陈执中宰相的职位。
5.欧阳修劝谏仁宗皇帝早立皇储
嘉祐六年(公元1061年),55岁的欧阳修被任命为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仅次于宰相韩琦等人,欧阳修开始了他政治生涯中最辉煌的六年时光。
皇宫内一件大事摆在了欧阳修和宰相韩琦的面前。宋仁宗继位40年了,没有立太子。宋仁宗曾经有三个儿子,但是都早亡。
大臣们着急,宰相韩琦说:
“陛下何不择宗室之贤,以为宗庙社稷计。”(《宋史·韩琦传》)
您在皇室宗亲里选一个做皇子,不也挺好。
欧阳修也劝诫:
“自古人君必有储副,所以承宗社之重,而不可阙者也,陛下临御三十余年,而储嗣未立,此久阙之典也。”(欧阳修《论水灾疏》)
次年八月,仁宗皇帝最喜爱的兖国公主出嫁,趁着这个机会,欧阳修又上疏《论选皇子疏》:
“陛下向虽未有皇嗣,而尚有公主之爱,上慰圣颜,今既出降,渐疏左右,则陛下万机之暇,谁可与语言,谁可承颜色。”(欧阳修《论选皇子疏》)
欧阳修希望皇帝能选一个宗室成员作为养子。
嘉祐六年(1061年)十月,仁宗皇帝五十三岁的时候,在他的子侄辈里选了一个人,是他的堂兄的儿子,叫赵宗实。濮王之子赵宗实作为合适人选。
不过没有直接册封为皇子,而是任命为知宗正寺,宗正寺是宋代管理宗室的皇家机构,给这个头衔,暗示赵宗实按照皇子来对待。
赵宗实拒绝接受。
拖延九个月,身为宰相的韩琦,和副宰相欧阳修,就一起商量说,不如一部到底,直接册封赵宗实为皇子。于是在两人面见仁宗皇帝的时候,欧阳修大胆说了一句话:
“今立为皇子,只烦陛下命学士,作一诏书告天下,事即定矣。”(欧阳发《先公事迹》)
仁宗立赵宗实为皇子。后来把赵宗实名字改成赵曙。欧阳修想了十几个名字,宋仁宗拍板改叫赵曙。
半年后,仁宗驾崩,赵宗实顺利登基为皇帝。宋代第五位皇帝宋英宗。
6.欧阳修打消曹太后废黜英宗的念头
宋英宗继位,出现一件很棘手的事情。
宋英宗即位后的第四天晚上,宋英宗突然得病,症状是神智错乱、语无伦次、举止异常,而且病情时好时坏。
为了朝廷稳固,群臣请曹太后垂帘听政。在这期间,宋英宗时常发病,数次冲撞曹太后,惹得曹太后有点小烦躁,起了废帝之心。
欧阳修说:
您侍奉先帝数十年,您的操守天下人都知道。以前有个张贵妃侍宠骄纵您都忍了,现在您跟您儿子有点矛盾,您反而这么沉不住气吗?
而且,先帝有遗诏立赵曙做皇子,我们都不反对。希望您也不要反对。
曹太后打消了废黜英宗的念头。
不久,宋英宗慢慢神智变正常了,大臣也能给他汇报一些问题。韩琦和欧阳修让曹太后还政宋英宗。于是英宗开始自己掌握朝政了。
可是这位总得怪病的宋英宗只当了五年的皇帝,治平四年(公元1067年),36岁的宋英宗病逝了,长子20岁的颖王赵顼即位,也就是历史上的宋神宗。
7.花甲之年遭到弹劾,欧阳修提前退休
61岁的欧阳修,担任参知政事已经六年,此时他遭到了一次弹劾。
因为在宋英宗葬礼上,欧阳修里边穿了一件紫底白花的衣服。太花哨,显得不庄重。
接着还有人火上浇油,传绯闻,说欧阳修与大儿媳妇有不干不净的关系。
造谣言的这个人是欧阳修的小舅子薛良孺,英宗时,薛良孺因为举官不实遭到停止处分,后逢神宗即位,大赦天下,按道理薛良孺也可以官复原职,但是欧阳修在得知消息后,反对给薛官复原职,理由是不能因为薛是他的妻弟就有特殊待遇,因为薛的希望落空,也因此怀恨在心,因而杜撰出欧阳修与儿媳吴氏通奸乱伦的传言。
宋英宗治平四年初,薛宗孺向御史中丞彭思永揭发说,欧阳修和儿媳妇吴氏有染。彭思永和另一位御史蒋之奇共同上书,弹劾欧阳修。
欧阳修非常生气,一个月内给皇上写了九封奏章进行辩解。
他上书皇帝说:此事禽兽不如。如果是真,臣犯天下之大恶;是假,臣负天下之至冤。因此,恳请陛下主持公道,宣谕公正之臣查问:闺中隐秘之事,御史何以得知,秽行又何以败露?
欧阳修到底是欧阳修,一下子就抓住了要害。作为举报人的彭思永和蒋之奇当然答不上来,一会儿说记不住了,一会儿又说作为监察官员有权捕风捉影。查来查去,造谣者居然是欧阳修的小舅子。皇帝盛怒之下,将彭思永、蒋之奇同时贬职。
欧阳修迫于舆论压力,也自求外放,担任亳州(今安徽亳州)知州。
从此,他远离朝廷,再也没有回到汴京。
可能欧阳修已经心灰意冷,对政治不感兴趣了,在地方任上,他相继给朝廷上疏十几份奏章,坚决要求退休。
宋神宗一再挽留,最后允许了他退休。本来宋代官员退休年龄是70岁,欧阳修提前5年,在他65岁就退休了。
晚年的欧阳修自号“六一居士”。他的一位朋友曾问他为何要叫“六一”,他解释说:“我有藏书一万卷,收集三代(指夏、商、周)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再加上我这样一个老头就生活在它们中间,这不就是六个‘一’吗?”
文学成就
1.文章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因为欧阳修替前宰相范仲淹说话,被贬到安徽滁州做知州,在这里写下了他的传奇名篇《醉翁亭记》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全文都贯穿一个“乐”字,一是暗示出地方长官“与民同乐”的情怀,一是在寄情山水背后隐藏着难言的苦衷。四十岁就自称“醉翁”的欧阳修,是借山水之乐来排谴谪居生活的苦闷。
《秋声赋》
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慄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
这是欧阳修的一篇散赋,主要写由秋声、秋景引发的人生感慨,文笔优美,音调铿锵。
在这里,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从色、容、气、意、声等方面生动地刻画出一幅秋天萧瑟的景象。
2.诗
欧阳修的诗歌风格很像韩愈,特点是简单易懂,平易晓畅,拒绝浮夸的诗风。
《戏答元珍》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这首诗写于欧阳修被贬到夷陵做县令时,整首诗情与景融为一体,虽然春寒料峭,却暗含勃勃生机。
体现欧阳修在被贬的失意之中仍然不乏乐观与自信。
3.词
欧阳修写的词,题材比较单一,大多都是恋情、伤春之类的。但是也不乏传世的名作、佳作。
《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这首词写深闺思妇的愁苦心情,写得含蓄细腻,是一首广为流传的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