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2018年,河南邙山挖出明代县令墓,出土镇墓符瓦片

2018年,河南邙山挖出明代县令墓,出土镇墓符瓦片

奇怪的符咒瓦片

专家在洛阳邙山下,挖出一座特别的古墓。

出土的这块瓦片上奇怪的红色符号,令专家们惊奇不已。一般来说,刻画有符号,这个瓦就相当于“符”的作用了。

既然如此,这块瓦片为何会出现在古墓中?

难道它的作用跟驱赶僵尸时用的符咒是一样的吗?

此外,墓中还出土大量无头陶俑,这不禁让考古人员感到后背发凉。

而当他们将墓道挖到底后,竟在东侧的墙壁上,发现了一个用空心砖藏起来的壁龛。

透过壁龛缝隙,考古人员看到了终生难忘的一幕。

墓主人究竟是谁?他的墓中又隐藏了什么秘密?

邙山脚下的福地

2018年11月,河南洛阳邙山脚下的一处建筑工地,洛阳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考古人员正在对一座罕见的明代墓葬展开发掘。

邙山是传说中的“七十二福地”之一,古代王侯将相都想死后安葬于此,这里也有着中国最大的陵墓群遗址,但往往“十墓九空”,考古人员总是落后盗墓贼一步。

然而经过初步勘探,令考古队惊喜的是,这座明代墓葬保存完好,从未遭受盗墓贼的打扰,墓中的一切都如几百年前刚刚下葬时一样。这样的情况在邙山,堪称罕见。

经过一段时间的发掘,考古队发现这是一座长方形的土洞墓,墓葬结构比较简单,主要由墓室和墓道两部分组成。

墓道的墙壁上,还能清晰地看到当年开凿时,人们所用工具的痕迹。

考古队很快便挖到古墓的墓室,只见其中有三具棺材整齐摆放,每两具棺材之间,都分别摆放有两组随葬器物。

这座墓葬的主人是谁?这是考古人员最想搞清楚的问题。

同年11月7日,负责发掘墓道的考古队员,挖出了一块墓志铭石碑,上面的依旧清晰可见的文字令专家们十分惊喜,这可是揭开墓主人身份和生平的关键之物。

经过简单的清理和拓印,考古专家初步解读出了墓志上的记载,上面写着“真定县知县刘公”,这么看来,墓主人还是一位明代县令。虽说他的官职不算大,但也算是有头脸的人,按理说也该有些值钱的陪葬品才对。

然而考古队几乎要将墓葬挖穿了,除了还在解读中的墓志铭,他们依然没有其他任何有价值的收获。

难道是专家的判断出现了失误?其实这座墓葬早就被盗墓贼挖空了吗?

正当考古队员感到疑惑时,清理墓道的考古队员突然有了发现。

只见在墓道的底部东侧的墙壁上,出现了一道狭窄的缝隙,这似乎是一块空心砖做成的隐秘壁龛。

而透过那道狭小的缝隙,在场的考古人员看到了令他们终生难忘的一幕。

“镇墓瓦”和无头陶俑

随着考古发掘的深入,各种大大小小的疑问出现在专家们面前。

首先是一块奇怪的瓦片,上面用红色和黑色的颜料,或写或画,有“吉祥”和“令”,构成一些诡异的画面。

仔细看时,这些图案像极了英叔驱赶僵尸时使用的符咒,让人看得后背毛毛的。

难道说,这就是传说中的镇墓瓦吗?

这块奇怪的瓦片是在墓室中,西侧棺木的南端发现的,上面覆盖着棺木腐朽后落下的漆皮,以及大量的淤泥,给清理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不过一些专家还是表现得非常激动。

原来,他们以前也曾在考古中,发现类似的瓦片,只可惜一直搞不清这种瓦的放置的位置。通过这个瓦的发现,明确了这种瓦就是,放置在墓的南端的。

与此同时,另一边研究墓志铭的考古队员也有所发现。

考古专家已经解读出了墓主人的名字和生平。墓主人名叫刘润,字是汝霖,别号云岩,墓室中的三具棺材,分别属于刘润和两位夫人。

让专家感到惊奇的是,根据墓志上的记载,墓主人就是明代诗人刘衍祚的父亲,此外,墓志还详细地讲述了刘家几代人的姻亲生平,而这些内容往往是史书上不会记载的。

当专家们开始清理墓室中的三具棺材时,又有了惊人的发现。

一般来说,陪葬陶俑大小在20厘米左右,而他们却从泥土间清理出了一个特殊的陶俑,它的头部自然地歪向左侧,身高竟然超过30厘米,而且有一半都被淤泥掩埋了。

在棺材的两侧,专家们还清理出了不少的随葬陶俑,它们保存得比较完好,上面鲜红的涂料还清晰可见,唯独头部不见踪影。

其中还有两个陶俑显得格外特别,它们头部不见了,身上还套着一件白陶衣,手上各自拿着一些东西,有的是方盒,有的是圆垫,有的是毛巾,似乎正在恭敬地等着主人呼唤,前去服侍。

大量使用陶俑也是这座明县令墓的一大特点,那些陶俑种类齐全,造型各异,塑造得简洁又生动,极其富有生活气息。

通过研究陶俑的排列组合,考古人员可以复原墓主人当时生活的场景,从而清楚地了解到当时人们的衣食住行。

不过,只有这些缺少了头部的陶俑,考古人员还是感到意犹未尽,觉得收获算不上多。

他们将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了墓道底部东侧墙壁上,那个用空心砖组成的神秘壁龛上。

壁龛后的秘密

神秘的壁龛之后究竟有什么?

考古人员的好奇心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通过梯子爬到墓道底部,小心翼翼地将空心砖掰开一道缝隙,用手电筒照进去。

眼前的一幕顿时让他们惊呆了。

空心砖壁龛后是一整支陶俑组成的仪仗队,其中有一匹鬃毛立起、神气十足的陶俑马,表现得活灵活现。由于保存极其完好,套用上的涂料还十分鲜艳。

在此之前,他们也曾挖到过明代官员的墓葬,可惜晚了一步,墓葬已经被盗墓贼盗挖一空,那些珍贵的随葬陶俑虽然保存下一部分,却都失去了颜色。

为了防止刘润墓中的这些陶俑,也因为氧化而失去色彩,考古队员以最快的速度,对它们展开了清理。

他们先将空心砖整块拆下,同时调配了特制的药水,一遍一遍地喷洒在陶俑之上,使得陶俑依然完好如初。

同时,专家们也发现,这支仪仗队陶俑的做工格外精良,是对墓主人生前出行场景的再现,全部摆放在一起,整个队伍显得浩荡又气派,真实展现出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面貌,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到2018年12月2日,邙山脚下整个明代县令墓的考古发掘,基本结束。

直到此时,专家们还没有碰触墓室中的三具棺材。

他们动用大型吊车,用特制的铁箱将棺材包裹起来,准备将其整体打包,运输到实验室中,在适合的温度与湿度之下,再将棺材打开,继续进行研究。

如今,考古研究还在继续之中,不知还有什么神奇的现象和陪葬品,正在等待被发现。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墓志铭,壁龛,墓葬,主人,人员,河南,陶俑,墓道,考古,瓦片,观点评论,墓葬,邙山,陶俑,墓道,棺材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墓志铭,壁龛,墓葬,主人,人员,河南,陶俑,墓道,考古,瓦片,观点评论,墓葬,邙山,陶俑,墓道,棺材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墓志铭,壁龛,墓葬,主人,人员,河南,陶俑,墓道,考古,瓦片,观点评论,墓葬,邙山,陶俑,墓道,棺材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