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朱元璋曾经三请刘伯温,为什么请到之后却不肯重用他?

朱元璋曾经三请刘伯温,为什么请到之后却不肯重用他?

实际上,关于“刘伯温出山”的故事,除了朱元璋的三请之外,还有一个特别有趣的故事——

据说,在刘伯温还未打算出山的时候,某日去郊外散步,当时郊外有很多人在打理庄稼,本来是晴空万里,可突然间就乌云闭合,一看就是大雨将至的预兆。

此时,农夫们一个个慌忙失措,到处奔跑着找地方避雨,只有一个小孩子神态平静地站在原地。

刘伯温觉得特别奇怪,于是就上前询问小孩儿:“傻孩子,大雨快要来了,你为什么不先找一个地方躲会儿雨呢?”

小孩儿回答道:“下雨是肯定的,但雨不会落在我站的这个地方!”

刘伯温很不解,准备掐指占卜一下,也就在这个时候,倾盆大雨下了下来,而正如小孩儿说的一样,他们两个人的周围却没有落下一滴雨。

刘伯温大为惊讶,认为自己遇上了一位小神仙,于是急忙向其请教。

小孩儿告诉刘伯温:“我师傅今天早上就起了一卦,他说只要我站在现在的这个地方,就不会被雨淋到!”

刘伯温问道:“那你可以带我去见一见这位神奇的师傅吗?”

于是,小孩儿就带着刘伯温见到了当时元王朝最传奇的民间人物——吕六怀。

事实上,吕六怀的传奇色彩并不亚于刘伯温……

据说,吕六怀的母亲怀胎六月就生下了他,而他生下来之后就把天上的星星都数完了,三岁的时候开始博览群书,后来成为了一位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文韬武略、博古通今的天才。

相谈之下,刘伯温发现自己和吕六怀两个人都是能掐会算,但在交谈的过程当中他也发现:吕六怀要比自己高那么一点点。

于是,刘伯温就把自己最近的一件烦心事说给吕六怀听:“最近,有个名叫朱元璋的人总是派人去我家请我,你说我到底要不要出山呢?这朱元璋现在是在南中国所有革命家那里最弱的一个,我真不知道该不该去啊!”

听了刘伯温的烦恼,吕六怀摸着胡子摇头晃脑了半天,忽然神秘兮兮地指着自家大门说道:“你去的地方在那里!”

刘伯温立刻转头望向大门,他只是发现太阳光正顺着门的缝隙照射进来,但却没有悟出什么道理和玄机。

此时,吕六怀就给他解释道:“你看,那是缝隙中的阳光,凤阳!”

凤阳?安徽凤阳!那不是朱元璋的老家吗?

听吕六怀如此一说,刘伯温才恍然大悟,回家收拾好行李以后,出山辅佐朱元璋去了。

其实,明眼人肯定一眼就能看出来:这件事情纯属“事后诸葛亮”一样的扯淡!

因为,当时的安徽凤阳其实还不叫“凤阳”,它叫“钟离县”,而“凤阳”这个名字是朱元璋当皇帝的七年之后(公元1374年)才改的。

但无论如何,事实就是刘伯温出山了。

实际上,我们也可以换个角度来理解,吕六怀说“缝隙中有阳光”的故事其实只是为了告诉世人:刘伯温之所以出山辅佐朱元璋,并非其个人意志决定的,而是上天注定的,与人事完全无关!

公元1360年,刘伯温和朱元璋终于见面了,当时的刘伯温已经49岁了,而朱元璋却只有32岁。

刚刚见到刘伯温之时,朱元璋觉得刘伯温有些太老了,而刘伯温见到朱元璋之时,以自己近五十年的人生阅历来看,发现朱元璋的内心世界肯定十分地幽暗深邃。

换言之,刘伯温看得出来,朱元璋是个城府极深的人。

众所周知,刘伯温不是一个凡人,他是一个从乱世中走过来的人,当然他也从先天数术中学到了敏锐的洞察力,可以透过他人的躯体、外形,看到其内部包括灵魂。

因此,在朱元璋为刘伯温等人准备的酒宴上,刘伯温用他那犀利的眼神将朱元璋的皮囊一层层剥开,逐渐发现了他心灵最深处隐藏的秘密……

刘伯温发现:朱元璋的心脏一直在毫无规律的跳动,非常地焦躁抑郁,还带着些许的惊恐,但他却特别善于隐藏,并没有将自己的负面情绪表现在脸上。

刘伯温顿时觉得,这个即将步入不惑之年的人想要扫平天下群雄,甚至把当时的元帝国都放进了自己的计划中,但他却不知道该从哪里开始,也不知道该如何开始。

孔子曾经说:五十而知天命。

也就是说,一个人到了五十岁的时候,就应该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能做些什么,并知道如何去顺应天命。

在发现朱元璋内心深处的秘密之后,刘伯温自然也就知道自己该去做些什么,并且知道自己可以帮助朱元璋去做些什么。

但也就是在朱元璋准备的这场酒宴上,刘伯温一句有价值的话也没有说,而朱元璋似乎也没有将刘伯温看得很重,只是给了刘伯温一个军师祭酒(军师、参谋长)的职务。

仅从这一点来看,刘伯温与朱元璋初次相逢的时候,前者并未得到后者的高度重视。

关于此定论,我们可以用两件事情来证明——

第一件事:刘伯温初见朱元璋之时是被单独召见的,朱元璋并没有为其准备丰盛的酒菜,而是独自一人坐在那里大吃大喝。

当时,刘伯温在朱元璋的饭桌前站了很久,朱元璋才慢慢抬起头问刘伯温:“听说你是进士,那你是否可以即兴作诗?”

刘伯温答道:“此乃读书人的基本功,有何不可啊!”

说罢,朱元璋举着手里的筷子在空中晃了两下,说道:“那你就以此为题吧!”

不带半点犹豫,刘伯温脱口而出:“一对湘江玉并看,二妃曾洒泪痕斑。”(传说中舜与娥皇、女英两个妃子的故事,以此说明朱元璋当时使用的筷子是由湘妃竹制作而成,如同晶莹绿玉。)

朱元璋听了之后,摇了摇头:“不妥不妥,秀才气太重……”

言外之意:我们可是革命家、政治家,不需要读书人的风花雪月。

刘伯温笑了笑:“不急不急,我还没说完呢……汉家四百年天下,尽在留后一借间。”(诗中巧妙地隐含了汉高祖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之时,张良劝刘邦不要分六国的典故,以及自己的远大抱负。)

听完整首即兴诗,朱元璋大吃一惊,立刻走到刘伯温的面前,握住他的手说:“哎呀,我和先生真是相见恨晚啊!”

可见,朱元璋对刘伯温一开始并不重视。

第二件事:据说,朱元璋将刘伯温等人安顿妥善之后,就问身边的陶安:“依你的看法,刘伯温和宋濂他们四个人到底怎么样啊?”

陶安具有敏锐的洞察力,且十分懂得人情世故,在刘伯温等人来之前就做足了功课,另外再加上一些道听途说,于是就下了这样的判断:“论谋略,臣不如刘伯温;论学问,臣不如宋濂;论治民之才,臣也不如章谥、叶琛二位名士……”

见陶安如此廉让,朱元璋深感赞赏,同时也下定决心要重用刘伯温。

无论这两件事情是真是假,其中都透露出了一个信息:结果虽然圆满,但开头并不美好!

也就是说,刘伯温的谋略最终得到了朱元璋的认可,但一开始的时候,朱元璋对于他的能力还处于怀疑的态度。

当然了,开头之所以并不美好,也只是因为刘伯温还没有拿出他真正的本事,但只要刘伯温一出手,肯定会惊掉朱元璋的下巴!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什么,地方,缝隙,朱元璋,凤阳,大雨,故事,刘伯温,时候,观点评论,陶安,朱元璋,凤阳,刘伯温,吕六怀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什么,地方,缝隙,朱元璋,凤阳,大雨,故事,刘伯温,时候,观点评论,陶安,朱元璋,凤阳,刘伯温,吕六怀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什么,地方,缝隙,朱元璋,凤阳,大雨,故事,刘伯温,时候,观点评论,陶安,朱元璋,凤阳,刘伯温,吕六怀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