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皇位继承制度,除了极少数朝代是兄终弟及之外(例如金朝),向来都是嫡长子继承制。所谓嫡长子,就是正妻(通常是皇后)所生的大儿子。皇帝通常三宫六院,儿子那就更多了,立了那个就亏了这个,立了这个就亏了那个。手心手背都是肉,怎么办?那就由天决定,谁出生最早,就立谁为继承人。嫡长子继承制的确立最早可以追溯到夏朝,发展于商朝,完善于西周。
例如晋武帝司马炎的嫡长子司马衷就是个不折不扣的傻瓜,正是他导致了西晋的内乱,拉开了南北朝数百年的纷争乱世。在这点上,清朝的皇位继承制度就要好的多,立贤不立长,以至于清朝的皇帝几乎都是明君。公元1374年,朱元璋颁布《皇明祖训》,为子孙后代制定了严格的嫡长子继承制度,这也是明朝昏君辈出的原因之一。
而到了万历皇帝朱翊钧这儿,关于立太子引起了所谓的“国本之争”。旷日持久的“国本之争”不仅空耗明朝内部力量,也为明末数十年的党争拉开了序幕。万历皇帝十岁就即位,是整个大明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长达四十八年。万历皇帝继位之初年幼,内阁首辅张居正主持朝政,他整顿吏治、推行一条鞭法、巩固边防。
皇长子的生母是妃子王氏,王氏本是太后里的一个小宫女。一次,万历皇帝来到慈宁宫,叫人端水让他洗手。王氏端水进去侍候,朱翊钧一时兴起,便临幸了她,过后也把这件事给忘了。后来王氏怀孕了,李太后追问此事,朱翊钧矢口否认。李太后命人拿出内起居注。
万历皇帝甚至还向郑贵妃立下誓言,以后会立朱常洵为太子。朝廷见皇帝迟迟不立皇长子,而对郑贵妃又过分宠爱,纷纷担心皇帝会坏了祖宗的家法,废长立幼。文武大臣纷纷上书,要求早日确定皇长子朱常洛的地位,李太后也对万历皇帝施加压力。对于群臣和太后早立皇太子的呼声,万历皇帝只能采取拖延战术。
而长子朱常洛的太子身份迟迟未确定,给朱常洛教育、加冠礼、选王妃等事造成很大的麻烦。因为作为皇子和太子在这些事上规格和礼仪上都不一样,因此朱常洛到了十三岁还没有接手教育。首辅申时行还为这事召集群臣集体上疏万历皇帝,但依旧没有立朱常洛为太子的想法。谁知这件拖了十几年国本之争的难题,竟因为万历皇帝与郑贵妃的一次小小争执而解决了。
而这时万历皇帝叫郑贵妃拿出朱常洛的玉碗时,郑贵妃推说已经下落不明了。而叫郑贵妃拿亲儿子朱常洵的玉碗来,郑贵妃一下子就找了出来。万历皇帝为此大为震怒,连夜就下了册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的诏书。朱常洛终于被册立为太子,闹了十多年的国本之争,终于以一个玉碗落下了帷幕。
他终日沉迷后宫,夜夜笙歌,纵情享乐,不知今夕是何年。仅仅二十九天之后,朱常洛便因为纵欲过度而驾崩,可以说是乐极生悲。只当了不到一个月的皇帝,恐怕这也是历朝历代大一统王朝中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了吧。朱常洛的年号“泰昌”也没用上,因为去世的突然,连陵墓都没有,群臣们仓促之间不得不将他葬在明代宗朱祁钰的陵墓之中。
参考资料:《皇明祖训》、《明史·神宗本纪》、《万历十五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