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安史之乱中,为何东北藩镇叛乱,西北藩镇忠心平叛?

安史之乱中,为何东北藩镇叛乱,西北藩镇忠心平叛?

唐朝前期,奉行扩张政策,在东北、西北边境,分别攻占了高句丽、西域等大片领土。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时,京都长安地处关中,与边境的距离十分遥远。

无论是边疆上报军情,还是中央下达命令,都在路途往返上耗费大量时间。不灵活的军政体系,无法应对瞬息万变的边境战争。

于是,唐玄宗沿着国家边境,设置防戍军镇。而军镇最高长官节度使逐渐掌握当地的军事、行政和财政税收等权力,自主统管大小事务。但同样是边疆藩镇,为何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自东北边境起兵,掀起安史之乱,誓要推翻中央,而安西、北庭等军镇宁可地盘不保,也要抽调精兵,不远万里从西北返回对抗叛军,保卫中央?

首先,两处藩镇对中央的依赖程度截然不同。从地理环境看,安西、北庭等西北藩镇孤悬在外。

回鹘、突厥、吐蕃和大食等异族势力环绕四周,仅能通过狭长的河西走廊联系内地。且大食、吐蕃是集权国家,文明程度高,侵略目的是攻占领土。因此,西北藩镇的军事斗争异常激烈,需要依赖中原的不断支援。而东北藩镇虽在边境,但东面靠海,南面、西面是中原腹地,只需要防备北方的契丹、奚人。

且契丹、奚人部落当时文明程度不高,入侵边境只是劫掠财物。因此,东北藩镇在军事上游刃有余,更加独立自主,反而经常支援其他区域的军事行动,是被中央政府依赖的重要机动兵力。

其次,地区经济和内部构成的差异,是影响藩镇对中央向心力的关键因素。东北藩镇位于唐帝国的河北道,即现今河北辽宁一带。

高句丽灭亡后,当地整体局势稳定,开发时间长,人口众多,经济繁荣。粮食、盐铁等军事物资,可以自给自足。

反观西北藩镇,虽然实行军垦屯田,但荒漠连绵,土地贫瘠,产出有限。加之,西域的大规模开发,始于开元年间,时间不长。截止安史之乱前,西北藩镇所需盐、铁和粮食等战略物资,很大一部分仍然依靠中央输送补给。所以,相较于东北藩镇,西北藩镇依附性强,更加忠心朝廷。

并且,从藩镇内部看,东北边境唐强敌弱,大量外族部落只能服从唐军调遣,协助军事行动。经过长期发展,番汉混居,契丹、粟特族、奚人部落融入藩镇。

在藩镇和军队内部,出现庞大的“城傍”集体,利益相互联结,一致对外。安禄山兼任三镇节度使后,更是大肆提拔胡人将领,排斥汉人官吏,藩镇边军上层胡化严重。

而西域重归帝国版图,时间并不长,西北军镇兵员大多为“长征健儿”,是在中原内地招募的汉人。且军镇居民,主要是开拓屯垦的内地迁徙民众,以汉人为主。所以,西北藩镇自然比东北藩镇更加服从朝廷。

再次,国家扩张重心的转移,对藩镇发展和将领升迁影响巨大。自灭亡高句丽、击败东突厥后,东北边境的外族势力,已经不足以形成威胁。国家对东北边境关注度下降,对外扩张力度弱,战争趋于缓和。

这样一来,东北藩镇将领建功立业的机会减少,上升渠道变窄。而收复西域诸国后,丝绸之路为国家带来源源不断的贸易财富。但周边吐蕃、西突厥不断挑起大规模战争,西北成为首要的军事重心。借由军功,大量西北军镇将领得到升迁提拔。

两相对比,受冷落的东北藩镇将领萌生反意,试图通过叛乱,武力夺取政权,实现其巨大野心。而西北藩镇将领前途有望,自然希望中原稳定,确保持续在西域扩张。

最后,朝廷内部的权力派系斗争,更是直接关系到藩镇上层的利益。安禄山等东北藩镇节度使,亲近当朝皇帝李隆基,攀附宰相李林甫。

而西北藩镇,包括陇右、朔方,亲近太子李亨。李林甫去世后,杨国忠继任宰相,对安禄山等河北三镇胡人将领进行打压。安禄山失去了联系皇权的渠道。皇帝李隆基年事已高。太子继位后,必定清算老皇帝的拥护者。

一旦政治斗争失败,必然身死族灭。东北藩镇的胡人势力不会允许局势持续恶化,选择果断发动叛乱。

综上所述,东北藩镇兵强马壮、经济独立、威慑周边,外族势力渗透融入,内部自成一派。但是,在朝廷政治斗争中,处于下风,前途渺茫。因而,其离心力强,倾向于摆脱朝廷控制,实现利益最大化。西北藩镇军事、经济都依靠中央政府支持,外部异族势力威胁大。因此,向心力强,服从朝廷号令,竭力维护中央的稳定。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西域,东北,时间,势力,朝廷,中央,西北,军事,将领,叛乱,观点评论,安禄山,东北藩镇,李隆基,藩镇,西北藩镇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西域,东北,时间,势力,朝廷,中央,西北,军事,将领,叛乱,观点评论,安禄山,东北藩镇,李隆基,藩镇,西北藩镇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西域,东北,时间,势力,朝廷,中央,西北,军事,将领,叛乱,观点评论,安禄山,东北藩镇,李隆基,藩镇,西北藩镇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