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沈恭王朱诠钲:明代亲王庶子晋封世子的典型案例,身后事也很传奇

沈恭王朱诠钲:明代亲王庶子晋封世子的典型案例,身后事也很传奇

嘉靖十年(1531年)十一月二十五,以隆平侯张玮为正使,太仆寺卿何栋为副使,持节前往山西潞安府(今山西长治,嘉靖八年由潞州升格)册封沈藩灵川王朱胤栘(音yi,《明史》为避雍正之讳,改胤为允)为沈王,王妃苗氏为沈王妃。朱胤栘由此从郡王一跃成为藩王,实现了人生的华丽转身。

明代藩王剧照——汉王朱高煦

因嫡庶之别,明朝由郡王晋封亲王的藩王虽然为数不少,但多为先王庶子,少部分为先王兄弟。可此次受封的朱胤栘身份有些特殊,他既不是沈藩第四代王沈恭王朱诠钲的庶子,也不是他的兄弟,而是侄孙。沈藩究竟发生了什么变故,以至于需要血缘较远的侄孙来承袭王位?且听阿越细细道来。

论一个藩王庶子如何进阶世子

朱诠钲(音quanzheng),大约生于成化六年(1470年),为沈庄王朱幼㙾庶长子,成化十年(1474年)六月获得赐名。成化十五年(1479年)八月,以沈王庶子故,受封西阳王。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八月,册封西城兵马副指挥栗俊次女为西阳王妃。

沈庄王朱幼㙾享寿85岁,是有明一代藩王之中最长寿者,可子嗣却来得并不容易,虽然拥有七个儿子,然而朱诠钲这个长子出生时,他已年近不惑,且王妃赵氏一无所出。也就是说,七个儿子都是庶子,是以朱诠钲就是沈王之位的第一顺位继承人。

看到这里,难免会让人产生朱诠钲既然是第一顺位继承人,那可以直接册立为沈王世子啊,为什么还要封他为郡王的疑问。对此,要从明太祖亲自拟定的《皇明祖训》中查找答案。

“亲王嫡长子年及十岁,朝廷授以金册、金宝,立为王世子。如或以庶夺嫡,轻则降为庶人,重则流窜远方。如王年三十,正妃未有嫡子,其庶子止为郡王;待王与正妃年五十无嫡,始立庶长子为王世子。亲王次嫡子及庶子,年及十岁,皆封郡王。授以镀金银册、银印。”(《皇明祖训·职制》)

从中可以看出,一个庶子想要进阶为世子,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一父王没有在世的嫡子,二为在世兄弟中的最长者,三父王、嫡母年过五旬。三者缺一不可,哪怕你满足了前两个条件,可父王年龄没到站,那么不好意思,只能先委屈你当个郡王看看形势再说。若是最后时刻,嫡母让你喜提小弟弟一枚,那么恭喜你,只要这名小兄弟不夭折,郡王就是你这一生所能触及到的天花板了。这就是明朝宗室的待嫡制度。

明太祖画像

明太祖虽然在《皇明祖训》序章中,特地强调它是宗室最高法典,“一字不可改易”,但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只要有心想规避,有的是办法。

宣德三年(1428年)二月,为了爱情,明宣宗不顾母后及朝臣的反对,立出生不足百日的庶长子朱祁镇为太子,随即以皇后胡善祥无子、体弱为由,将其废黜,改立朱祁镇之母贵妃孙氏为皇后,以此给长子按上一个嫡子的名头,进行遮羞。此举无疑破坏了明朝的嫡子继承制度,颠覆了明朝的立储原则。从此皇储的册立原则向着背离待嫡制度的方向一路狂奔,最终演变为“东宫不待嫡,元子不并封”的奇特制度,宣宗之后的诸帝中,仅有明武宗为皇室嫡子出生。

很多事情州官可以放火,百姓却不能点灯。这种大肆破坏明太祖亲自设计的待嫡制度之事,只有皇室能做,包含藩王、郡王在内的宗王却做不得。没办法,谁叫人家是天子,说话口含天宪,可以一言而决人生死,而宗王经过明成祖祖孙三代的打压,已成为被圈养的米虫,即便有《祖训》可凭依,可相关身份什么时候给,如何给,还不是人家一句话的事。

因此很多藩王(郡王)庶子,即便达成了晋封世子(长子)的三个条件,可依然没能获得世子头衔。比如朱诠钲祖父,二代沈王朱佶焞(音tun),为沈藩始封君沈简王朱模的庶长子,朱模享年52岁,可朱佶焞是以武乡王袭的爵。与乃祖相比,朱诠钲无疑是幸运的。

北京社稷坛

北京作为帝都,建有天地坛、社稷坛、山川坛等一系列大型祭祀建筑。明代藩王属于诸侯王,名义上是藩地的君主,拥有诸多独立的权限,比如王宫周边按照“左祖右社”建有社稷坛、山川坛等附属于王国的大型祭祀建筑(注:无天地坛)。每到祭祀时节,藩王需要如同在北京的皇帝一般,亲临各坛举行祭祀。

弘治十四年(1501年)十二月,年已70的沈王朱幼㙾,以自己“年老有疾”为由,上疏朝廷请求让本府长史代行祭祀事宜。此时朱幼㙾的七个庶子全健在,且都正当年,即便需要人代行,也应当从其诸子中挑选,万无让王府长史代行之理。是故阿越认为,这封奏疏,与其说是请命,倒不如说是一种试探。朱诠钲早已符合晋封世子的条件,可眼看着20年过去,却一直没能如同周藩的睢阳王朱同䥝那般晋封世子,所以他这个当爹的不得不催一催了。

果然,当礼部受命讨论此事的可行性时,直接予以了否定,并给出了援引宁藩故事,让西阳王朱诠钲代行礼的替代方案。所谓宁藩故事,是指宁靖王朱奠培年老,王国无世子,于是由庶长子上高王朱觐钧代行王事,与现如今的沈藩几乎是一模一样。插句题外话,宁靖王朱奠培享年74岁,可朱觐钧一直没能晋封世子,而是以上高王直接袭爵,其后他的独子朱宸濠又被封为上高王,接下来的故事想必就不用多说了。

《唐伯虎点秋香》中的宁王朱宸濠

此议获得明孝宗支持。朱诠钲由此获得了代行王事的权力,离世子只差最后一个名分,当然“名不正言不顺”,所以这个名分还是很重要的。正德初年,等待了20多年的朱诠钲,终于迎来了梦寐以求的世子名分。之所以说正德初年,而不讲确切时间,是因为《明武宗实录》中奇葩地出现了两次册封朱诠钲为沈世子的记录。

“正德元年三月辛巳朔……戊子,改封沈王庶长子西阳王诠钲为沈世子。”(《明武宗实录卷十一》)

“正德三年三月戊戌朔……庚子,上御奉天殿,传制遣宁阳侯陈继祖、崇信伯费柱……持节册封……沈王庶长子西阳王诠钲为沈世子,妃宋氏为沈世子妃。”(《明武宗实录卷三十六》)

沈庄王朱幼㙾薨逝时,介绍他生平的短短数十字就有两个错误,册封朱诠钲为世子又出现了两个时间,《明武宗实录》的谬误之多也是服了。以阿越判断,朱诠钲被册封为世子的时间当为正德三年三月,不仅这次册封内容更详实,仪式更正规,还在于正德元年获得皇帝赐书时用得身份认定为“沈王庶长子铨钲”,而到了正德四年赐书时身份认证为“沈府世子诠钲”。

不管怎样,朱诠钲身为庶长子,在正德初年实现了从郡王到世子的华丽转身,为他袭封沈王爵位铺平了道路,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明朝宗室继承制度的宝贵实例。

一位酷爱文学的藩王

正德十一年(1516年)七月十六,沈王朱幼㙾薨逝,享年85岁,在位58年,朝廷赐谥曰庄,是有明一代最长寿的藩王。

正德十三年(1518年)六月初六,以清平伯吴杰为正使,鸿胪寺左寺丞张文澍为副使,持节前往潞州册封沈庄王世子朱诠钲为沈王,世子妃宋氏为沈王妃(这位应当是朱诠钲的继妃)。

朱诠钲这位第四代沈王,延续了沈王家族惇厚乐静,谨礼奉法的优良传统,在位期间没犯下什么大的恶行,低调得不像话,以至于在位10年,《明实录》中却少见他的踪影,涉及到他的也就二三事。

明世宗画像

嘉靖元年(1522年)三月,沈王朱诠钲上疏朝廷,为曹金等十二名王府书办总小旗求取冠带。冠带指帽子和配饰,在古代可指代官职,比如司马光的《晚食菊羹》诗中有“归来褫冠带,杖履行东园”句。所以朱诠钲这是在位王府属员求取官职。自成化朝开始,宗室开支已成为朝廷颇为头痛的一个项目,控制都还来不及,又哪会轻易开这个口子。直接被明世宗以“不允”二字打发了。

嘉靖五年(1526年)三月,沈王妃宋氏薨逝。在此之前,他的独子朱勋(氵壯)也已去世,他这一系只剩下孙子朱胤桤一根独苗,要是他再去了,那沈藩大宗一脉就要绝嗣了。是以,朱诠钲不顾尚在王妃丧期,和自己年老体衰的现状,立马上疏朝廷,请求朝廷再为他选婚。

出于维护在宗王世子孙的利益,及减少宗室开支的需要,在实践中演变出了宗室成员无后,才可续娶继室的成规。朱诠钲还有孙子在世,不符合续娶的规定,是以礼部否定了为他选婚的请求,让他自行纳妾便可。

“辛卯,沈王诠钲妃宋氏薨,请照例官为选婚。礼部言,故事宗室无后者方许继室,今沈王已有后,第令自行选娶,不必上闻。报可。”(《明世宗实录》)

在政治上几乎无欲无求,保持贤王姿态的朱诠钲,将大部分心事花在了文学上,一心埋首故纸堆,为此屡屡上疏求取各种典籍。

上党门——潞州古城的标志

弘治六年(1493年)闰五月,还是西阳王的朱诠钲,上疏求取《为善阴骘》和《孝顺事实》各一部。

弘治十年(1497年)十二月,上疏求取明宣宗朱瞻基编撰,明英宗御制序刊行的《五伦书》。

弘治十七年(1504年)八月,上疏求取《孝顺事实》、《四书集注》等书。

弘治十八年(1505年)八月,在其父沈王朱幼㙾的奏请下,新即位的明武宗为朱诠钲的书斋,御笔亲赐“好古”二字。

正德元年(1506年)五月,上疏求取《皇明祖训》和《皇明典礼》二书。

正德四年(1509年)三月,沈王朱幼㙾又一次上疏,为此时已经是沈世子的朱诠钲求取《皇明内令》、《御制对类》、《四书集注》各一部。

一般宗王,向朝廷求取一两次书籍也就差不多了。可朱诠钲却屡屡求取,可见他是真的爱书,甚至痴迷于其中无法自拔,而历代皇帝也知道他这一爱好,所以很愿意成全,几乎是有求必应。

沈恭王身后事

嘉靖六年(1527年)六月,沈王朱诠钲薨逝,在位10年,朝廷赐谥曰恭。他的身后事相当传奇,甚至可以说是离奇。

朱诠钲仅有一子,名朱勋(氵壯),大约生于弘治六年(1493年),直到嘉靖元年(1522年)十月,才被册封为福山王。朱勋(氵壯)虽然是庶子,可却是朱诠钲的独子,加上嘉靖元年朱诠钲已经年过50,完全可以一步到位册封为沈世子,毕竟有这方面的先例。比如正统四年(1439年),年近50的祥符王朱有爝袭封周王,其庶长子朱子垕随即被册立为周世子。所以这个册封很不合常规。

太行太岳烈士陵园——沈王府故址

且朱勋(氵壯)已经年过弱冠。按照《皇明祖训》规定,亲王庶子10岁当封郡王,朱勋(氵壯)至此才被册封为郡王,更是让人费解。

更悲剧的是,嘉靖四年(1525年)五月,才当了四年郡王的朱勋(氵壯)竟然先父王一步去世了。好在他给父王留下了一个嫡孙——朱胤桤(音qi)。

朱胤桤生于嘉靖元年,祖父去世时年仅六岁。续弦无望的朱诠钲,对自己一系的这根独苗相当看重,临去之前,为防止“诸郡王为患”,特意做了一系列安排:上疏朝廷请求让朱胤桤主持府事,命朱胤桤的母妃郄氏寸步不离的对他进行保护,命长史、承奉等王府官员精心辅导,以待其成长起来袭封沈王爵位。

朱诠钲的担忧是有道理的。其父沈庄王朱幼㙾共有七子,分别为:老大沈恭王朱诠钲,老二灵川王朱诠鉌,老三宜山王朱诠鏋,老四宿迁王朱诠鎀,老五吴江王朱诠铿,老六定陶王朱诠鑨,老七云和王朱铨(金亶)。一旦朱诠钲一脉绝嗣,沈王之位按照伦序,将由灵川王一脉承袭。

此时灵川荣懿王朱诠鉌,及其子灵川恭裕王朱勋潪都以去世,在位的为第三代灵川王朱胤栘,他与朱胤桤的关系为再从兄弟。嘉靖六年九月,朱胤栘袭封灵川王,夫人苗氏被册封为灵川王妃,可见他已经成年。

潞州的位置

朱诠钲去世后,老四宿迁王朱诠鎀突然跳出来,声称应当由灵川王朱胤栘暂摄国政。不管他是出于爱护大宗侄孙也好,出于企图支持朱胤栘夺权也罢,在朱胤桤的生母郄氏,这是一个非常不好的信号,不仅会威胁到自家儿子的王位,还可能危及他的生命。遂上疏朝廷,请求按照先王的本意执行。

礼部是支系伦序的坚定支持者,何况他们也怕沈藩出现意外变故,是以坚决支持郄氏意见,表示应当由朱胤桤这个嫡孙来署理府事。由于朱胤桤年幼,为防止出现女主干政的非礼状况,同时也对郄氏做出了一定的限制。

“礼部议言:‘王国宗祀,嫡孙承重固为正礼。然母妃与事,亦当预防。请令胤桤主丧、统府事,母妃止令在宫保护,府事皆听长史等捡束。郡王、将军及宗人不得奏扰。长史等亦宜尽心辅导,有不奉职者,巡按及守巡以下察举。’从之。”(《明世宗实录》)

在古代幼儿夭折率居高不下,是一个难解的困局。“每个中国人身上都流淌着贵族的血脉”,虽然只是这句网络戏言,却也折射了这一现象,毕竟贵族家的保育条件远高于平民,血脉更能得到传承。但这只是针对整体,而非个体,就说朱胤桤吧,从朝廷到王府,给予了他重重防护,可还是没能逃脱夭折的宿命,于嘉靖九年夭亡。

沈藩大宗绝嗣,伦序靠前的灵川王朱胤栘,自动晋升为沈王之位的第一顺位继承人。于是,宿迁王朱诠鎀、定陶王朱诠鑨、云和王朱铨(金亶)纷纷上疏,请求由他袭封。伦序本就当封,又有重要宗室支持,朝廷很快形成决议,并将朱胤栘袭封沈王之事照会诸王。

就在这时,朱诠鎀突然冒头闹起了幺蛾子,上疏称之前为朱胤栘请封的奏疏是朱诠鑨等人所为,他本人并没有参与其中,因此请求朝廷派员追究这个冒用名义之罪,在查清此事之前,先暂停册封。之所以会有这种变故,是因为不知怎么的他同朱胤栘闹翻了。

冒名请封可是大罪,这下定陶王与云和王不干了,纷纷奏称这是宿迁王为挟私报复,故意编造谎言。连经历了丧子之痛的西阳王妃郄氏,也上疏为朱胤栘辩护。三人辩称,如今成命已下,再下令停封待勘,只会中了宿迁王的奸计,且也对朝廷威信有碍,故应当按原计划先行册封,再派有关方面进行调查为宜。明世宗“诏可”。

明世宗剧照

嘉靖十年(1531年)十月,不甘心失败的朱诠鎀,竟不顾擅离藩地乃是重罪,私自赴京控告朱胤栘不孝,言语间还对圣眷正荣信任礼部尚书夏言有所不满。可以说,为了扳倒朱胤栘这个侄孙,朱诠鎀简直是疯魔了。明世宗自然也不会惯着他,一顿臭骂后,派人将他押送回潞安府,听候处治。

没了朱诠鎀这个搅屎棍,册封仪式如期举行。当年十一月,朱胤栘成功袭封沈王,王妃苗氏也晋封为沈王妃。

次年十月,在朱胤栘的奏请下,祖父灵川荣懿王朱诠鉌被追封为沈安王,父亲灵川恭裕王朱勋潪被追封为沈惠王。追封直系的同时,也没忘了堂叔一家,朱胤栘袭爵后,朱诠钲的独子福山王朱勋(氵壯)被追封为沈靖王,小堂弟朱胤桤被追封为沈怀王。

朱胤桤父子的追封时间不详,但追封需要本藩宗主提请,所以必然出自朱胤栘之手。在其他各藩爆出为了“父王”或“王叔”这个称呼打出狗脑子,入继的新王虐待老王遗孀等事的衬托下,沈藩的家学渊源可谓是充满了人性的闪光,不愧是贤王世家。

阿越说

《明太祖实录》对所有皇子及皇孙的生辰都有详细记载。《明太宗实录》对大部分藩王及部分郡王的生辰也进行了记载。《明武宗实录》及其以前的几朝实录,虽然不再记载非皇子出身的藩王生辰,可也会在其去世时,给一个简单的生平介绍,里面包含了生年及受封经历。《明世宗实录》之后的实录,已经赖得对远支宗王投入过多关注,直接将宗王的生平简介取消,只写上“某日,某某王某某薨,遣官致祭命所司治葬如例”这短短几字就算了事,连谥号都没出现,甚至很多宗王的死讯干脆就没记载。

潞安府城隍庙

比如《明世宗实录》中,记述沈康王朱诠钲死讯的内容为:“沈王铨钲薨。上辍朝三日,遣官致祭,命所司治葬。”不要说是生平简介,连谥号是啥都没写。

可见越到后期,实录对宗室越敷衍,这也体现了宗室地位的变迁,同时也给明宗室研究带来了诸多麻烦。最简单的,沈康王朱诠钲的确切生卒年份就无从考证,只能通过《皇明祖训》“亲王次嫡子及庶子,年及十岁,皆封郡王”条,来推断他大约生于成化六年,这个时间只会往前,不会往后。

相关文章

明宣宗:明朝嫡子继承制度的破坏者,颠覆了明朝的立储原则

沈庄王朱幼㙾:大明最长寿的藩王,一生谨守本分,明朝标准的贤王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庶子,世子,长子,沈恭王,朱诠钲,典型,制度,沈藩,祭祀,案例,观点评论,朱胤桤,灵川,朱幼,朱诠钲,沈王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庶子,世子,长子,沈恭王,朱诠钲,典型,制度,沈藩,祭祀,案例,观点评论,朱胤桤,灵川,朱幼,朱诠钲,沈王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庶子,世子,长子,沈恭王,朱诠钲,典型,制度,沈藩,祭祀,案例,观点评论,朱胤桤,灵川,朱幼,朱诠钲,沈王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