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岳飞被害真相:赵构有苦说不出,秦桧一手托两家

岳飞被害真相:赵构有苦说不出,秦桧一手托两家

引言。

关于岳飞被害,长期以来有一个看似合理的推测:对于岳飞这种高级别的军事将领,没有皇帝的旨意肯定杀不了。由此得出结论:秦桧是背锅侠、岳飞情商不高,他的“迎回二圣,议立储、动不动撂担子”等行为,触怒了赵构,因此招来杀身之祸。

这个推测确实误导了很多人,

可惜这个推测是完全错误的。

这是因为,岳飞被杀是发生在宋金和谈的特殊时期。与向金国称臣纳贡一样,杀岳飞,是南宋朝廷为了和谈,而向金国作出的一种让步。

金国把杀害岳飞,作为宋高宗接回母亲和宋徽宗的遗体的交换条件。赵构在金国的逼迫下,综合考虑利弊,最终选择了

放任了秦桧加害岳飞

这才是岳飞被害的最主要原因。

其逻辑关系是这样的:

由于岳飞等人在前线英勇杀敌,使赵构有了和金国谈判的资本。

由于岳飞太能打,留着他,金国人感到很不安全,所以金人必欲除之而后快。

由于赵构急于和谈,又有人质在对方手上,在对方的胁迫下,被迫自毁长城,从而作出放弃岳飞的痛苦抉择,最终人为制造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桩冤案。

只有把这个关系理清楚,我们才能对岳飞被害案中的种种不合理之处,作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那么秦桧在这之中起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呢?

赵构和秦桧之间,是一种非常微妙和特殊的君臣关系。下面我们来以史实说话。

—、赵构没有杀人动机。

可以从五个方面去理解:

一是岳飞远未到功高震主的程度,不必杀;

二是岳飞有战功,而且能打,将来可能仍有利用价值,不忍杀;

三是杀了影响不好,不能杀;

四是岳飞并不令赵构讨厌,不愿杀;

五是慎杀少杀是宋朝的传统,自太祖以下,包括赵构,普遍都不喜欢杀人。

宋高宗赵构非常清楚的知道,凭南宋的实力,灭不了金国,战争长期打下去,鹿死谁手很难说,所以他非常想和金国和谈,并把他的母亲从金国赎回来。这是他的既定国策。

如果和谈成功,岳飞的兵权是需要暂时解除的,因为他始终对武将不放心。

赵构认为:既然和谈能够成功,像岳飞这样的武将,就没有那么重要了。所以趁和谈之机,治一治岳飞这样有个性的将领,也有其必要性。

这是他的帝王御下之术,是他耍的一个手腕,但他的目的绝非为了杀人。

如果没有秦桧,赵构把岳飞敲打一番之后,最终还会重新启用岳飞领兵打仗。而且岳飞被杀害之后,赵构其实也非常后悔。

岳飞被关押到大理寺后,根据《宋史》记载,赵构对秦桧说:

“刑之所以止乱,

勿妄追证,动摇人心”。

又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载,赵构面谕秦桧:

“凡事必谨于微,若事已成,则难改……非特谨微,亦所以保全之也。”

由此可见,赵构的目的很明确,最高限度就是通过整治一下岳飞这样的武将,一方面有利于和金国的和谈,一方面以此来巩固他的统治和绝对领导地位,而不是想杀人。

而且他关照,必须要谨慎从事。不能把事情做绝,事情做绝,将来就难以挽回了。

同时,赵构还非常害怕:岳飞作为抗金名将,处理岳飞会动摇大宋的军心民心。

所以他才反复的叮嘱秦桧。

岳飞还远未到功高震主的程度,岳家军虽然威名远震,但却非一家独大,南宋的其他军队足以对其形成制衡。他和历史上的权臣有着本质的区别,他完全在赵构的驾驭范围之内。

战争期间,岳飞虽然立下了赫赫战功,但他却从不专权,能够服从皇帝的领导。他也没干过让皇帝特别讨厌反感的事情。

至于有人说他“议立太子”犯了大忌,其实,虽有可能他的表达方式不够恰当,但他也是为了表示自己的忠心,“议立”的,也正是赵构本身就想立的人,所以这绝不可能成为要杀他的理由。

赵构既不怕他会造反,也根本不讨厌他,只是因为“木秀于林”,岳飞的威望比较高,又有个性,敲打敲打也还是必须的。

宋朝不杀士大夫,历届皇帝都没有杀大臣的传统。不仅不杀文臣,也不杀武将。宋高宗赵构更不是一个杀人狂。他在位期间,也没杀过什么人。他根本就没有杀岳飞的动机。

据《三朝北盟会编》记载:

绍兴三十一年北虏犯边,连年大举。上思曰:岳飞若在,虏军岂容至此。即时下令修庙宇云。

赵构一看到金兵又侵犯边境,他就立即开始怀念岳飞了。他寻思:如果岳飞还在,金军怎么敢来犯边呢?为了表达自己的追忆之情,他下令给岳飞修建庙宇。

可以想象,如果岳飞还活着,早就被赵构重新启用了。

二、秦桧先斩后奏。

赵构对秦桧处于一种十分矛盾的心理状态,秦桧作为主和派,他提出来的主张很符合赵构的胃口,赵构需要利用他从金国回来这个特殊的身份,与金人和谈,从这个角度看,两人是一种相互利用的关系。

但由于秦桧有金国这个背景,反过来又对赵构形成一种挟制。因为只要赵构一旦动到秦桧,不要说杀他了,哪怕只是免去他的相位,就有可能使金国产生误判,进而影响到宋金两国的关系。

根据当时南宋的一些史官的记载,秦桧把岳飞这个案件扩大化,赵构一开始并不知情。

据南宋章颖《岳侯传》记载:

桧密遣王贵前去谋陷侯,王俊王贵等观望桧,奏张宪岳云:欲谋反等事,俄将张宪岳云:杻械送大理增根勘。上闻惊骇。

赵构对秦桧奏报岳飞要谋反,同时把案件扩大化,十分惊骇。

秦桧为什么如此大胆?这是因为他有恃无恐。他抓住了赵构急于和谈的心理,以杀岳飞作为和谈的前提条件。

秦桧在金国时,受到金人的重用。当时宋金两国连年战争,打得难解难分,生灵涂炭。虽然金强宋弱的整体态势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但是两国之间已经谁也不能一下子把对方打垮,谁也灭不了谁,这时候就都有了和谈的需求。

但是宋金两国已经结下了无法解开的仇恨,已经丧失了对话的渠道。这时候就亟需一个中间人,两边都能说到话。

而秦桧恰巧就是这个唯一能够两边都说到话的人。

所以,秦桧如何能从金国逃回?这中间虽有重重疑点,赵构却根本不予追究,也不想追究。秦桧能和金国说到话,这就是他最大的作用,这是其他人无法替代的。

秦桧的这个相位,说穿了,没有金国在他背后撑腰,他也得不到。

赵构怕的不是秦桧,他怕的是秦桧背后的金国。

有几个时间节点是需要特别加以注意的:

据《宋史》记载:绍兴十一年(1142年)十一月初七日,《绍兴和议》已达成书面协议。此时岳飞还没有被害,但是金国也没有释放赵构的母亲。

按道理既然和议达成,金国就应当无条件释放人质。

问题是金国还有一个条件,南宋没有达到,那就是杀岳飞,只有杀害岳飞才能释放人质。但是赵构真的不想杀。

这时候秦桧这个中间人的身份作用就凸显出来。秦桧向赵构晓以利害,不杀岳飞,你母亲就回不来。

在这种情况下,赵构只得放任秦桧杀害了岳飞。并且在得知岳飞被杀后,很不情愿的补发了一份诏书。

绍兴十一年十二月末除夕夜,岳飞被害。南宋使节随即于绍兴十二年(1142年)正月,带着正式函文去金国五国城接高宗的母亲韦氏。

金国确认岳飞已被杀害后,答应放人。韦氏于四月丁卯启程回宋,八月壬午到达临安。

为什么说赵构是放任,而不是主谋呢?

赵构下了一份“岳飞特赐死”的诏书,从时间上看,这明显是秦桧先斩后奏,形成既成事实。

这道诏书附见于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刑部、大理寺申进尚书省札子。而岳飞也正是在十二月二十九日这一天被杀。

非常奇怪的是,这份诏书没有落款时间。这很有悖常理,使得这份诏书看上去似乎不那么正规。

从道理上讲,这份诏书的形成时间,应当是在刑部和大理寺报送上去之后,岳飞被杀害之前。

那么,在同一天,刑部、大理寺将案卷报尚书省,再报皇帝,再由皇帝下达诏书,再交付执行杀岳飞,如此重大之事,按照正常的程序,至少要十多天,不可能在一天之内全部完成。

和谈将成,岳飞被杀害,可以成为弃子,所以赵构知道岳飞被杀后,只能追认既成事实,而不可能去追究秦桧的责任。

赵构的出发点是一切为了和谈的需要,秦桧抓住他这个心理,私下怂恿他下定杀岳飞的决心,从而获得了赵构在某种程度上的默许。但赵构知道岳飞是被冤枉的,所以迟迟不肯下达诏书。秦桧看到这种情况后,干脆来个先斩后奏。而由于杀害岳飞并无皇帝的明旨,程序上明显违法,所以杀了岳飞之后,秦桧又迫使赵构补发了一份诏书追认。

那么赵构为何反而会受到秦桧的胁迫呢?这是因为:如果以岳飞被杀来追究秦桧的责任,则会影响和谈的大局,他母亲更接不回来。所以赵构根本不敢动秦桧,只好追认。从诏书没有落款时间这一点来看,也能说明:赵构对杀岳飞这件事内心是抵制的,所以连诏书的时间都不愿意写。据《宋史·秦桧传》:

桧两据相位者,凡十九年,劫制君父,包藏祸心,倡和误国,忘仇斁伦。一时忠臣良将,诛锄略尽。其顽钝无耻者,率为桧用,争以诬陷善类为功。其矫诬也,无罪可状,不过曰谤讪,曰指斥,曰怨望,曰立党沽名,甚则曰有无君心。……桧阴结内侍及医师王继先,伺上动静。郡国事惟申省,无一至上前者,桧死,帝方与人言。

从这份记载我们可以看出:秦桧在世的时候,赵构对他的所作所为,几乎没有好的办法。只得听之任之,任由他胡作非为。直到秦桧死了之后,赵构说话做事才没有顾忌。

有秦桧在,赵构甚至感到人身安全受到了威胁,平时甚至要带一把匕首防身。据《朱子语类》:

秦太师死,高宗告杨郡王云:“朕今日始免得这膝裤中带匕首!”乃知高宗平日常防秦之为逆。

根据《绍兴和议》,金人提出:

南宋“不得以无罪去辅弼”,

导致秦桧长期霸占相位长达17年,成了一名终身宰相 ,这也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现象。

由于秦桧倚虏自重,赵构担心一旦动到他,会成为金国发动战争的借口。

结论。

秦桧从金国逃回南宋,很有可能接受了金国交给他的任务。这个任务就是通过和谈,让金国从南宋那里得到最大的利益。而和谈恰恰又是赵构极力追求的,双方可谓一拍即合。

由于金国把岳飞作为和谈的最大障碍,提出“必杀飞,始可和”,秦桧忠实的贯彻了这个意图。

秦桧杀岳飞除了秉承金人的旨意,也是有私心的。因为如果此时不杀岳飞,将来万一重新启用他,真的打败了金国,秦桧就失去了利用价值,到那时可能被下狱治罪的,就是秦桧了。

赵构眼看已经签订和议,一方面他认为留着岳飞也没有大用了,另一方面为了尽早接回自己的母亲,默认了秦桧杀害岳飞这个结果。

在这里,岳飞成了赵构为了他的和谈大计,而被迫放弃的一颗棋子,对赵构而言,这就叫丢卒保车。

从一开始,赵构就知道岳飞被杀是冤枉的,迫于压力而忍痛放弃。所以在他的有生之年,岳飞才得以彻底平反,并修建庙宇加以祭祀。

感谢您的阅读,如果您认可我的分析,谢谢点赞、评论或打赏,在此先行谢过!

我是头条“今古讲堂”,欢迎关注,和你一起长知识,了解更多历史!

#历史冷知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向金国,岳飞,一手,关系,和谈,真相,皇帝,武将,秦桧,赵构,观点评论,岳飞,诏书,金国,秦桧,赵构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向金国,岳飞,一手,关系,和谈,真相,皇帝,武将,秦桧,赵构,观点评论,岳飞,诏书,金国,秦桧,赵构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向金国,岳飞,一手,关系,和谈,真相,皇帝,武将,秦桧,赵构,观点评论,岳飞,诏书,金国,秦桧,赵构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