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话在历史界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但在我看来,可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那就是“魏晋南北朝,荒唐且美好”。
为什么怎这么说呢?这一时期放眼整个中华上下五千年也相当奇特,今天要说的就是其中的西晋王朝,西晋的奠基者是魏骠骑大将军司马懿。
司马家族自司马懿开始,本来以为青出于蓝胜于蓝,一代胜于一代,没想到是巅峰已过,开始走下坡路。
晋朝统治者的无能,间接导致了晋朝初期的中原大饥荒,晋惠帝天真地发问;何不食肉糜?
晋朝后期,由于中原毫无战斗力可言,导致北方少数民族和内部王室的叛乱,中原的百姓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不少中原士族开始举家南迁,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衣冠南渡”,南方的经济开始繁荣起来,民族大融合开始有了一定的规模。
晋朝的第二位皇帝,开国皇帝司马炎的次子,是为晋惠帝司马衷,皇后贾南风,为什么要提到这位皇后呢?
由于惠帝性格懦弱,皇后贾南风便独断专权,致使中原地区民不聊生,接下来又相继爆发瘟疫,饥荒,病死,饿死者数人。
看到此情此景,晋惠帝问手下人:他们为什么不吃肉粥呢?大臣听后面面相觑,不知如何作答!
在今人看来,历史上所有的大饥荒不可避免会发生人吃人的现象,在守成皇帝看来,实属无奈之举。
同样发生在晋惠帝时期,晋武帝司马炎晚年在立太子和太子妃方面上出现了重大失误。
惠帝性愚钝,不成大器,皇后贾南风得以专权,并且直接导致了王室的反叛,史称“八王之乱”,直到晋怀帝永嘉元年才逐渐结束。
“五胡乱华”同样发生在这一时期,北方多个少数民族趁着国内动荡,国力衰弱之际,在北方建立政权,与南方政权对峙。
这一时期,少数民族开始和汉族大规模通婚,汉和少数民族开始出现大融合,此后的隋唐开国皇帝,也是融合的后代。
在那时期的中国,不是谁融合谁的的问题,而是文化的互化,造成了今天多民族的中国。
此后数百年间,少数民族的政权在北方生根发芽,如雨后春笋生长,与南方汉人政权形成对峙。
故事回到晋怀帝永嘉元年,话说八王之乱刚刚平息,此时的西晋王朝如坐过山车似的跌宕起伏。
因为五胡乱华的缘故,少数民族在北方建立了数个政权,随时有威胁京师安全的存在。永嘉五年,匈奴南下攻破洛阳,所到之处寸草不生。
匈奴军队俘虏晋怀帝及其王室,后来将其杀害。司马邺在长安即位,后投降匈奴政权,历经羞辱,西晋灭亡。
永嘉之乱使中国北方经济完全瘫痪,中国再次走向分裂,北方士族跟随着皇室贵族司马睿到南方建康建立东晋政权。
中国上下五千年,历经二十多个朝代,从没有哪个朝代如西晋一样,统治者多半是平庸,昏聩之辈。
开国皇帝司马炎前期励精图治,后期便贪图享乐,不理朝政,二世乃至后世,便无一治世之能君。为什么西晋如此不受历史人所待见呢?因为是篡夺曹魏的政权,政治举措基本是沿袭曹魏,无任何施政措施,这就加速了灭亡的脚步。
因为我们都知道中国历史有个规律,分裂之后的大王朝走向统一基本都是昙花一现,时间都不长久。
统一六国之后的秦王朝,延续二世灭亡,国祚15年;本文中的西晋,短暂统一三国后灭亡;还有就是大一统之后的隋朝,前后经历37年。唯一不同的就是北宋积累了前朝的经验之后,北宋前期二任皇帝在辽,西夏的威胁下,从容不迫的改革发展,才使得北宋没有重蹈覆辙。
究其原因,就是统一乱世,统治者必须对旧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开国和守成之君必须是圣明之君。
西晋的失败是多方面的,是选才方面的不得人心,是改革不彻底导致民怨四起,是少数民族的侵扰所致。
由于少数民族进驻中原,与汉人通婚,此后延续上千年,造就了今天多民族的盛世中华,我们惋惜的同时也在渴望今天的社会。
这就是历史,你永远无法去预知后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