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有着波澜壮阔的一生。
可是,朱元璋的后世子孙却鲜有一个能像朱元璋这样有魄力的人物,他一手建立的朝代最终也是在1644年轰然倒塌。
有些人或许不知,在朱元璋逝世的那一年,浙江省出生了一个小男孩。
此人在历史上发挥的作用,甚至可以说改变了一个王朝的走向,说他为大明续命200年也不为过,这个人便是名臣于谦。
01 治理晋豫
1398年,于谦出生于浙江杭州钱塘县,他们一家世代为官。
于谦在幼年时同样立下了做官的信念,在平时读书的桌子旁,于谦贴上了一张文天祥的画像,时刻提醒自己要成为像文天祥那样的名臣。
在他23岁那年,于谦成功考上辛丑科进士,并从此正式踏上仕途。
在为官的前几年,于谦还只是一个不入流的御史,直到他32岁那年,于谦才得到了第一个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
那便是被皇帝越级提拔为兵部右侍郎,并亲自巡抚河患严重的山西、河南两地。
在河南、山西两地,于谦整整待了10年时间。
在这10年的时间里,于谦不仅将水旱灾害治理得井井有条,更是积蓄了数百万斤的粮食,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
于谦的恩威,自此在民间盛行。
02 得罪王振
王振,明朝历史上第一代专权宦官。他在永乐末年自阉入宫,并因为擅长察言观色,得到了明宣宗的喜爱。
后来,王振被任命为东宫局郎,专门负责侍奉当时的皇太子朱祁镇,也就是明朝的第六代皇帝明英宗。
正是因为有过侍奉皇帝的经历,为他日后把持朝政奠定了基础。
明宣宗去世得很早,明英宗即位的时候还只是一个年仅9岁的孩子。
因此,国家大事被全权交给了明英宗的祖母,以及太皇太后处理,但他们二人并不亲自处理国家政务,而是交给宫中的太监。
正因如此,作为宦官中权力最大的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振在宫中作威作福,每逢朝会期间,任何官员想要见王振一面,都必须献上黄金白银。
可是,于谦的出现却打破了这个宫中约定俗成的规矩。
一向清贫的他虽然在河南、山西两地担任巡抚十余年,但从未给自己谋私利。因此,每当进宫奏事时,于谦总是两手空空,只谈事不送礼,他的这一行为自然惹恼了太监王振。
03 陷害入狱
王振指使他人弹劾于谦,并直接将其投入了牢狱,打算在秋后直接将其问斩。
然而,王振低估了于谦在民间的影响力。
听闻于谦入狱以后,河南、山西一带的百姓联名上书,人数之多、影响之大甚至惊动了皇帝。
得知事情闹大以后,王振不得不随便找了个理由,对皇帝称自己搞错了人,这才将于谦重新从牢狱中释放了出来。
出狱以后,于谦再一次担任河南、山西两地的巡抚,并在50岁那年被召入京师,担任兵部左侍郎。
正是在第二年,于谦改变了明王朝的命运,凭借一己之力硬生生让这个王朝延续了200年。
04 明英宗北伐
首先,要知道明朝虽然已经建立,但这并不意味着蒙古人的势力已经彻底衰退。实际上,在明朝初期,北方的蒙古势力还曾多次南下,给明王朝的边境带来了很大的侵扰。
正因如此,明王朝的第二任皇帝朱棣采取了中国古代君王在面对外敌时大多会采用的策略,也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以夷制夷。
朱棣在位时期,他曾暗中扶持蒙古西部的卫拉特势力,并希望该势力能与忽必烈家族内斗,明朝便可以坐收渔翁之利。
然而,朱棣死后,明朝后任的几位皇帝未能有效地控制这两大蒙古势力此消彼长,最终导致瓦剌势力的一家独大。
等到明英宗即位时期,瓦剌已经开始南下侵蚀明朝边界。
为了以绝后患,明英宗先后发动四次大规模北伐,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然而,在第四次北伐战争期间,由于情报系统的错误判断,这位明王朝的天子最终被敌军俘虏。
05 北京保卫战
1449年,在朱元璋逝世的第51年,瓦剌首领也先编造借口率军南下,王振怂恿明英宗率领20万大军亲征。
作为一个国家的皇帝,率军亲征是一件非常有风险的事情,通常都是己方已经必胜的局面下,皇帝亲征为前线的士兵增添士气。
在胜负尚未可知的前提下,贸然随军出征,虽然会增添士气,但如果兵败被俘,将会造成难以挽回的影响。
太监王振根本就没考虑这种情况的可能,在土木堡,明军溃败,王振死于乱军之中,皇帝明英宗也被敌军俘虏。
皇帝被敌军抓走,明军主力部队几乎已经失去了战斗力,再加上京师的军队数量不足,对于也先来说,这是一个绝佳的进攻时机。
因此,他率领大军一路南下,企图直接占领明王朝国都北京。
此时,朝中共被分为两大阵营,一方决定放弃首都,打算像南宋那样退守南京;另一方则坚持要求留守北京,抵抗敌人的进攻。
于谦,就是坚定不移的守城派。
面对瓦剌进队的进攻,于谦抱着与城池共存亡的信念,组织军队先后多次击退了敌军的进攻。
也先进攻北京失败,明王朝各路援军已经纷纷赶往北京,他最终只好挟持明英宗返还关外。
虽然明英宗在瓦剌的手里,但明王朝早已定好了新的皇帝,瓦剌为了能够继续与明王朝通商,无奈之下只好将英宗重新放了回去。
这场差点改写明王朝命运的战争,最终在于谦的带领下获得了胜,并为大明续命200年。
结语
可惜的是,为明王朝做出如此功劳的他,最终却未能得到善终。
因听信小人的谗言,复位后的明英宗下令处死了于谦,并将其家产全部抄走,直到明宪宗即位以后,一代名臣才终于沉冤得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