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张居正,陈泽敏先生曾这样评价他:
张居正有着天使与恶魔这两面。他是一个真正的英雄,是一个孤独的英雄。即使是现在又有多少人能够懂他。
是的,作为治世能臣,张居正从容不迫,在狂风暴雨中逆行十年,用壮士断腕的决心生生勒住了大明王朝即将失控的缰绳。
张居正影视剧照(唐国强饰)
历史像张多变的脸谱,大明王朝的君王更替也和他们的臣子一样。
嘉靖皇帝从明武宗朱厚照手中接下大位,飘飘欲仙45载,他的儿子明穆宗朱载坖沉默寡言了6年,接下来,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万历皇帝朱翊钧即将登上大位。
时光匆匆,内阁也像一部公交车,首辅们在各自的站点上位:严嵩赶走夏言,徐阶扳倒严嵩,然后高拱取代了他。
高拱才高八斗,可专横独断,让朝里朝外一片痛骂。在明穆宗之后,他的政治生涯也近尾声。这就意味着一个新的首辅将呼之欲出,不用问,这个人就是张居正。
然而,张居正成为内阁首辅也并非那么容易。
朱载坖弥留之际,高拱匆匆忙忙从宫外一路狂奔到乾清宫,定睛一看,屋内已跪着5个人。
他们是:皇后、未来的万历皇帝和他的生母李氏、内阁次辅张居正和御马监掌印太监兼东厂提督冯保。
高拱很是疑惑,张居正为什么先他而来,这个死太监又为何出现在这里?
其实,高拱并不知道,因为他的霸道,这两个人一内一外,早已联手实现了同盟。而他们的这次联手,即将让大明王朝步入快车道,再次鼎盛10年。
高拱影视剧照
朱载坖断气后,冯保立即从床头取出遗旨,上面赫然写着:
着冯保与内阁共同辅佐新皇。
高拱差点惊掉了下巴,朝这个缺物少件的人睨去,冯保骄横地向他一瞥,高拱转而投向张居正,张居正淡定自若,好似在说:我们之间依旧是铜墙铁壁、牢不可破。
冯保和高拱却不同,他们的仇恨可谓不共戴天。当年,高拱自视帝师,把持着内阁,在司礼监掌印太监的候选人上一再推举陈洪,根本不把冯保放在眼里。
就这样,冯保和张居正各取所需,一拍即合,为了共同的目标走到了一起。
而高拱自认为与张居正同一个战壕,于是拟好奏疏,率先出手了。《明史.张居正传》载:
神宗即位,拱以主上幼冲,惩中官专政,条奏请诎司礼权,还之内阁。
大意是:神宗即位,高拱因为皇帝年幼,苦于宦官专政,分列条目奏请皇帝抑制司礼监,把权力还给内阁。
这一次,高拱打算把冯保踢到皇陵去种菜,没想到张居正却给冯保泄了密。
熟悉明史的人大抵都知道,朱载坖死后,万历皇帝和母亲李太后孤儿寡母,活在恐惧之中,最害怕的就是“主少国疑”,狂臣挟幼帝自重。
冯保抓住了这一点一一司礼监的权力同样属于国家公器,为什么要给内阁?且高拱居然用了一个“还”字。
冯保哭,哭得天昏地暗;李太后也哭,哭得很心酸一一与其一家独大,不如继续三权分离,更何况冯保值得信任,之所以争权,也无非是为了保护他们母子,并无它图。
李太后、冯保同框影视剧照
一部好戏即将登场。
第二天早朝,高拱趾高气昂地来到大殿,想聆听两宫太后和皇帝贬谪司礼监的诏书。
宣读完毕,高拱彻底懵圈,诏书细数他的专横、专权,归结起来就是:内阁擅权,置江山社稷于不顾,着高拱告老还乡,即日离京。
高拱的背部像被插入一把匕首,汩汩地流着血,他不敢相信眼前这一幕,随后瘫软在地上。
同时,张居正俯下身来,用大手将高拱掺起,然后在宣武门外为他雇了一辆骡车。
返回大殿,和高仪(内阁成员)一起,奏请两宫太后留下高拱遭拒,但用驿站的马匹送他还乡却获得批准。
不久,高拱离开京城,几年后,在老家郁郁而终。临死前,还念念不忘张居正的搭救之恩。
事毕,冯保升任司礼监掌印太监提督东厂,成为内廷第一人;张居正变身首辅。从这一天起,张居正正式登上明朝的最高舞台,将给帝国留下10年惊艳。
冯保影视剧照
开始张居正吧!
张居正(1525年一1582年),湖北荆州府江陵县(今荆州市)人,字叔大,号太岳,人们根据他的出身地习惯称之为“张江陵”。
他还有个乳名:白圭。这个乳名和他曾祖父的一个梦有关。
一夜,曾祖父梦见皎洁的月亮落在自家的水瓮里,然后一只白龟浮出水面,而“圭”属于古时候的法器之一,因此得名。
张白圭自幼机智过人、聪明无双,很小就成了荆州府远近闻名的神童。
1536年(嘉靖十五年),参加童试,倍受荆州知府李士翱爱怜,李士翱嘱咐他要从小立志,尽忠报国,并替他改名为居正一一堂堂正正、端端正正。
一年后,参加乡试,一篇雄文打动巡抚顾璘,暗称:未来国器也!但因文字过于狂傲,顾璘故意让他落第,理由是:玉若要成大器,还需打磨和精雕细凿。
1540年(嘉靖十九年),张居正顺利通过乡试,成为一名举人。这一次,顾璘不再阻拦,也无法阻拦。《明史.张居正传》载:
璘解犀带以赠,且曰:君异日当当腰王,犀不足溷子。
大意是:你日后必定会佩玉腰带,犀牛皮带是捆束不住你的。
笔者在此感叹,不得不佩服李士翱、顾璘洞察千里的神眼,又或许,彼时张居正的文章和思想早就超越了他们的认知。
张居正影视剧照
第二年,张居正考取进士,被封庶吉士,和内阁次辅徐阶一起专门研讨国家朝章典故,深受器重。
请注意,庶吉士这个称谓,不是什么具体官职,但却是开启内阁大门的钥匙(入内阁,必先成为庶吉士)。
另外,张居正能脱颖而出,或与他的长相有关。《明史.张居正传》载:
居正为人,颀面秀眉目,须长至腹。勇敢任事,豪杰自许。然沉深有城府,莫能测也。
这说明文凭固然重要,但有一幅俊秀的脸孔才能相得益彰,而这一点,张居正算是齐活了。
此时,朝中内阁一派忙碌,权力之争如盖地的网。张居正旁观者清,他深知,要跨进这道门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张居正不想沉默,一篇《论时政疏》,首陈治体“血气壅阏”,痛指“臃肿瘘痹”五病,同时系统阐述了自己的改革主张。
这道奏疏如泥沉大海,被嘉靖皇帝漠视。但却让一个人过目不忘,这个人就是严嵩。
张居正影视剧照
无论日后的惊涛骇浪有多么可怕,不管严嵩和徐阶斗得再不可开交,作为徐阶提携的门生,严嵩依然对他刮目相看。《明史.张居正传》记载:
严嵩为首辅,忌阶,善阶者皆避匿。居正自如,嵩亦器居正。
大意是:严嵩任首辅,忌恨徐阶,和徐阶亲近的人都作回避。然而张居正却很从容,严嵩同样器重他。
在这件事情上,严嵩和徐阶第一次找到了契合点,彼此抛开门阀和偏见,极力推崇和保护这个奇才。可见“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将万世不腐。
严嵩影视剧照
文人或许有自己的孤傲。由于奏疏未能获批,张居正故意请病假回老家江陵旅游去了。且一去就是三年。
这三年,张居正本来打算彻底放下,但农庄的田租,百姓的辛劳却无法让他释怀。他发现了民间的很多问题,所以在《荆州府题名记》中说:
田赋不均,贫民失业,民苦于兼并。
他痛百姓所痛,惜家国之不公,这个想法点燃了胸中那粒火种,再次让他雄心万丈。
而要实现心中理想,唯有一个办法,去北京,找到自己的位置。
1557年,张居正再次就职翰林院。但面对波诡云谲、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张居正逐渐成熟,而且找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像老师徐阶一样:
内抱不群,外欲浑迹,相机而动。
换句话说,在狂涛巨浪面前,从容淡定,隐忍不发,一旦光明重现就逆流而上,无论是黑夜还是黎明,不管是艰难还是险阻,绝不动摇一一这或许就是张居正成为伟大政治家的潜质。
7年后,经严嵩点头,张居正进右春坊右渝德兼国子监司业,与此同时,徐阶推荐他为裕王朱载坖(日后的隆庆皇帝)的侍讲侍学。
在裕王府,张居正感染着朱载坖,其声望仅次于高拱,从而打开人脉,为日后一飞冲天做足了功课。不久,擢为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进入内阁,参与朝政。
隆庆皇帝朱载坖画像
好了,让我们回到前文,张居正联合冯保赶走高拱后,终于迎来了他的时代。
在这里补充一下:张居正日后能大刀阔斧、锐意改革还有几个重要原因。
1:冯保主内廷,所有政令都能畅通无阻,以最快时间抵达各州、各府及边关;
2:张居正深得万历皇帝生母李太后的信任,李太后同意他放手一搏,这点无比重要,等于获得了一把通天的钥匙;
野史记载:李太后仰慕张居正的容颜和风采,曾以身相许。不过,正史没有,笔者不敢枉言,但个人坚信,张居正日后遭清算一定和这个原因有关。
3:万历年少,无法亲政——历史就是这么巧合,张居正成功利用了这个空档期。
《明史》云:
帝虚己委居正,居正亦慨然以天下为己任,中外理想风采。
1573年(万历元年),张居正拉开改革的大幕。
这一年,强力推行“考成法”。以六科控制六部,再用内阁控制六科,彻底改变了“以上督之者虽谆谆,而下之听之者恒藐藐”,从源头开始,“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吏治一新。
万历四年,要求地方官员大力征税,不足九成者一律处罚。当年就多收435万两,比隆庆末年增幅74%。
实现了:近年以来,正赋不亏,府库充实。
李太后影视剧照
第九年,张居正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一条鞭法。这是继唐代两税法之后中国历史上又一重大改革。使得赋役合一,开了“摊丁入亩”的先河。
这一举措沉痛打击了官僚地主阶级,保护了老百姓的利益,但却为各级官吏横征暴敛提供了可乘之机。
军事上,由于之前的“隆庆议和”与蒙古人互巿,双方划干戈为玉帛,压力减小。
与此同时,命戚继光镇守蓟门,李成梁守辽东,又在山海关和居庸关一线加修“敌台”三千多座,时刻防备北方骑兵的入侵。
局部开放边疆,获取太仆寺需要的战马,还在大同、宣府、甘肃等地立茶马互市,让蒙古人仰赖中原,保持边关宁静。
这样一来,全国土地比弘治时期增加300万顷,太仓存粮可支用十年,朝政压力得到了极大缓解。
张居正成功了!
长城图片
接下来,位高权重的张居正,完全一副铁血宰相的派头,虽慧眼能识英杰,但行事霸道,眼里很难容下沙子一一这或许是政治强人的通病,又或是那个时代的局限。
野史记载,当年徐阶致仕后,为保护自己在京畿一带的田产,曾安排儿子送给张居正三万两白银。而《明史、张居正传》似乎也印证了这个说法:
而拱客构居正纳阶子三万金,拱以绡居正。居正色变,指天誓,辞甚苦。
大意是:高拱为压制张居正,曾含沙射影地提到这件事,张居正拒不承认,据说这也是他和高拱决裂的重要原因。另传,张居正的奢靡不亚于任何一位官僚。
好了,回到正文。
张居正还干了件让后世诟病的事,这件事就是夺情。
张居正夺情影视剧照
万历五年(1577年)九月二十五日,江陵老家传来噩耗,父亲张文明去世,在这改革的十字路口,张居正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是回家丁忧(服丧三年、葬父)还是夺情(留在朝中,穿孝服服丧)?张居正被推上风口浪尖。
多方资料显示,以李幼孜为首的言官倡导张居正夺情,而内阁成员张四维、吕调阳等却认为应回家丁忧,行为人子弟的孝悌。
万历皇帝的态度呢?下诏抚慰,一再挽留,最后行使生杀大权才平息了这件事。
表面看,张居正似乎站在道义的一边,但笔者却有自己的看法。
1:回老家丁忧,意味着改革不能延续,之前的努力或会前功尽弃;
2:一部分人支持证明了张居正在朝中的影响力,其他人反对则是因势利导,符合封建礼俗,而这一点,正是张居正必须防备的,不然他就会遭至疯狂报复,处于万劫不复的境地;
3:皇帝的泪水和挽留其实就是作秀,基本代表了李太后的惊惶之心;
4:夺情成就了张居正,使“万历中兴”变成了“张居正改革”,注定让他成为一个伟大的政治家,且名留者史。
在这里再次补充:明史上的宦官并非所有的都一无是处,冯保就是一个佼佼者,他集智慧和文艺于一身,为这次改革立下了汗马功劳。当然,自私贪婪又和其他宦官非常相似。
张居正画像
万历十年(1582年)7月9日,张居正积劳成疾,病死在文案上。
万历皇帝沉痛悼念,为他辍朝三日,赠上柱国,谥“文忠”。
然而,这一切都是假象。不久,朱翊钧狂呼,终于撵走了那个让他内心胆寒的影子,接着中止改革,否定张居正的丰功伟绩,亲手毁掉了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
不仅如此,他还对张居正进行疯狂报复:没收全部家产,决定对其鞭尸,所幸有人阻止。
但张居正的家人却厄运难逃——几十口人被封锁在府内,房间用铁钉钉牢,命将士把守,不给粮食。包括家仆一起,大多在房间里饿死,其情其景,天地为之动容。
万历皇帝影视剧照
后记:站在各自的立场,不管后世如何评价,笔者始终认为,张居正锐意改革,在逆风中前行,至少在那十年,是他生生地勒住了大明王朝即将失控的缰绳。
参考资料:《明史》.《明史.高拱传》.《明史.张拱传》等
图片:来自头条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