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
枞阳、桐城分开置县的呼声,在民国时期达到高潮,但终未实现。
1927年(民国十六年) ,陈澹然等社会贤达44人,向当时省府上呈《桐城东南乡另设县治呈启》,要求将原桐城县东、南两乡另设新县(拟名新桐县),省府未予采纳。
1949年2月,中共皖西第二地委决定,划桐城东乡全部、南乡大部、北乡一部成立桐庐县。1951年2月,更名湖东县。1955年7月,更 名为枞阳县。
青山阳升
桐城东南乡另设县治呈启
敬启者,查桐城县境,切近省城,形势极关重要。明初设县,原合东之阴安、南之枞阳、西之成安、北之桐乡,四县成为一县。考洪武初部册,桐城县下尚称东南百里,皆无人烟。故东南大族,大都洪武时徙自江南。万历九年建城,县治远于东南,而偏于西北,皆以东南为荒僻之区也。所幸迁入既多,渐成钜族,人才辈出,蔚为名区。明以来,将军王胜、尚书钱如京、佥都御史左光斗、御史左光先、福建巡抚阮鹗、广西巡抚方震孺、湖北巡抚方孔炤、大学士何如宠、湖北布政使李宗传、江西南赣镇总兵程学启,与姚休那、方密之、周农父、钱田间、王天山、刘海峰、周聘侯、张瓶山、钱白渠、张华农、许泽深、胡东潭、吴挚父诸贤,或为国效忠,名高百代;或著书传世,独步千秋;史乘流传,光昭天壤。然大抵崛生乡僻,无族姻师友之资。何也?地形悬绝,远隔县城故也。此东南人物之大略也。
独惜全县东西二百八十馀里,南北二百馀里,形如折扇。东西皆居扇角,城居扇脑,偏在北边,至舒境仅十馀里,于西北乡最近,而东南悬隔,实有鞭长莫及之忧。光绪二十六年大通之乱,葛宽海起自老洲头,聚众三千。知县毫无闻见,非大通厘捐觉察,其祸将不忍言。向非远隔县城,曷由至此?此尤近事可征者也。
况东南滨江,上下百数十里皆系圩田,距城远者,至二百数十里。地大如此,受治于知事一人,既居偏北,又无佐贰分劳,即廉干之员,其势亦无能及。往往江涨堤险,或斗死殴伤,皆不得不求知事。往还至速,官非五六日不能到场,到则圩堤已溃,田庐尽付洪涛;相验未能,尸骨已归腐化。虽在承平,且犹如此,况当乱世,复何忍言?尤可痛者,自十三年东乡匪起,淫掳烧杀,蔓延南北两乡,迄今四年,燎原日剧。其始人民被祸,无不远诉于官,官至匪逃,百无一获。然被祸既众,或请兵搜缉,或练勇巡防,尚可苟安旦夕。自去秋战起,请兵不得,练勇难支,劫杀纵横,官不能问。县城东出三四十里,已成化外苗蛮,稍有身家,无不避居省会。而官不知,何也?匪在东南,官固不能一见,即见亦无如何也。然省城百物奇贵,乌可久安?必且仍还匪窟,循此不变,匪势日多。不出十年,东南必成元末明初百里无烟之惨状。剥肤见骨,省城何以能安,而其祸皆自地形悬隔县城始,此东南急宜挽救之大略也。澹然等百计筹思,非就东南适中之地,另造县城,分设一县不可。
自来设县,无不本形势为转移,南北东西,不过百里,县治适中,方称易治。桐城西北,本桐乡、成安二县,以南乡西偏为门户,无恃东南。东南则阴安、枞阳二县,门户独开,亦无待于西北。彼此皆有大山为障,中有大湖,南北东西,地皆百里,形势皆属天然,田亩皆十馀万,皆可成一县,何事多求。况东乡山脉自庐江大凹口而来,大山雄嶂,横至无为县土桥。南乡山脉自北乡阳和冈保潼梓山南下,大山雄障,横至枞阳。其地万山环抱,湖泽深藏,别成一局,非划为一县,其势决不能存。今民治方兴,无取犬牙相制,而隔江零地,命盗尤难。现拟划北乡阳和冈、官山、青竹涧、宋宣嘴四保,并三枫泊东半保,归入东南,名曰“新桐县”。其东就原境,截土桥至江,再南截贵池之王家套至老洲头,使为门户,而以南乡之鸟落洲一保入贵池,使各图便利。其西北则就阳和冈、三枫泊东保自孔城河心至枞阳铁板洲为止。孔城河心以西仍归桐城本县,孔城河心以东则归入新桐,庶几两县治安,皆可自保。此县境最便划分之大略也。
至新桐县治,要以能制盗匪、能保圩堤、能办垦荒为最要;必求三者易办,四境适中,方能建置。自枞阳至土桥,大小圩堤数百,而未开之垦尚多。东乡民气强悍,土少人稠,夙称难制。况今匪起东乡,非垦湖滨,匪无消路。改置后,合新桐全力,其事方可易成。兹三者,水陆易通,莫若石溪为第一。其地东倚柳峰、北临浮渡,名山胜境,控御咸宜,猝有难端,官练无难立达。经营之始,拟先筑土城,包以寨门敦土,以求省费易成。城基一定,先成衙狱,再成巡警团防,并设扳机小轮,以防湖险。然后开河筑路,修埂垦荒,与县志学校矿商方可循序而进。行之十载,必能渐致富强,屹然为省城保障,此县城不难建置之大略也。
往者,清室之初,寿州地大,淮河以北,盗匪横行,城在淮南,不能控制。划淮北为凤台县,其患乃平。咸丰间,捻起雉河,蔓延山陕。乱定,划蒙、亳、阜、宿县境,设县涡阳,其患方息。况当革新伊始,百度维新,正宜感发新机,规模百世。安能因仍陋简,自陷阽危。故西北军总司令冯,深见洛东多匪,制治莫由,特分平等、自由二县。英豪举措,四海倾心,此尤近案灼然者也。今桐城东南,匪祸日深,舍分县曷由而治?惟兹事体大,非询谋允协,窒碍必多。业经东南旅省士绅公同议决,用敢引授近案,绘具地图,先成公启,敬达诸公台察。果赞厥成,即请于两乡大会,力成其事,书明某保某人佥押,以便汇呈省政府,并达中央政府委查具覆,准予施行,再行补呈办法、章程,以便措手。无任企祷。
发启人:陈澹然、方培卿、程尧卿、方慎之、方俊夫、吴纯嘏、杨迪光、吴石甫、周伯眉、史仲文、吴健吾、李岳潜、吴蓉舫、姚啸亭、吴振卿、陈少珊、吴静洋、胡聘三、吴蓬仙、方侑白、方寿松、方寿山、方立吾、程在仁、吴杏村、张伯俊、房秩五、史恕卿、黄恫忱、史磊冰、吴轴夫、周复梦、陈惕初、王子寿、王子逵、唐树藩、刘旭光、章皖卿、钱惕尘、钱湘帆、刘雨亭、刘聘甫、王筱庵、陈邦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