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宋代的中国为什么还有刀耕火种,浅谈宋朝中国西部经济落后的原因

宋代的中国为什么还有刀耕火种,浅谈宋朝中国西部经济落后的原因

农田

中国文明从西周建立的时候就已经被涂上了农耕文明的底色,而在之后的几千年里,中国的百姓都与土地紧紧联系到了一起。在中国发展的早期,造成各地生产力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土地的肥沃程度和人口的密集程度。

而随着农耕技术的逐步发展和传播的差异,中国各地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出现了较大的差别。而这种差别成为了后来产量差异的主要影响。

古代中国农民

在宋代的时候,中国东南部的浙江地区发明了曲辕犁和銐刀,而且在这些地方牛耕的方式也已经完全普及开来,让这里的生产效率遥遥领先于全国的其他地方。而在当时的中国西部地区,连耕牛都没有普及,更遑论新的农耕工具了,这也造成了西部中国农业产量处于落后地位。

而这种生产力的差异造成了更加深远的影响,由于基础粮食产量的不足,中国西部地区很难有剩余的生产力来从事副食品的生产和手工业的制作,这让这里无法发展出兴盛的商业,而中国的江南地区则逐渐成为了中国的经济和手工业中心,为宋朝政府创造了大量的财富。

北宋繁华的都市

宋代时期中国西部的农业生产方式

宋代的疆域和当今中国十分不同,那时中国东西方的分界以陕州,也就是现在的湖北宜昌为界。当时中国西方虽然也有着丰饶的四川盆地和有着悠久农耕历史的汉中平原,但是在其他地区的粮食产量却十分低下,这和当时这些地方相对原始落后的生产方式有关。

中国古代的农业生产方式主要分为三种,第一种是最为原始的刀耕火种,第二种是广种薄收的粗放式经营,而第三种则是精细经营。这三种生产方式的产量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而在宋朝时中国西部的大部分地区所采用的还是最原始的耕种方法,连采取粗放式经营的地区都十分有限。

北宋疆域图

像在当时的西夔州等路,那里的农民都还在采用刀耕火种的种植方式,而在中国西南的少数民族聚集区,采用的也是畬田的耕作方式。这种被称为畬田的耕作方式其实就是烧山而耕,这并不像我们现在想象中的那么容易,其实也是要付出辛勤的劳作的。在寇准的《春初夜书》中有对这种生产方式的形象描述:南浦有潮舂栅锁,西窗无睡怯岩钟。

谁家几点畲田火,疑是残星挂远峰。这种生产方式也需要一种特殊的工具叫做畬刀,这种刀的主要用途就是砍伐山上的植物,开辟出一片适合耕作的田地。然后他们还需要将周边的植物进行清理,以防之后的火灾影响扩大。在完成这些准备工作之后,他们就会放火引燃这片土地上的植物,然后在其形成的草木灰之下进行播种,期待能够有良好的收成。不过这样的种植方式是有一定风险的,一旦在烧山之后的几天内就下雨的话,这些努力就会功亏一篑,其播种的作物也很有可能颗粒无收,当地的居民们就只能采集野菜来充饥。

刀耕火种是极为原始的生产方式

而西南山区的汉族农民的生产方式和这些少数民族百姓也没有太大的差距,唯一的差别可能就是在清理植被的时候,他们有着更加先进的镰刀,而在之后的种植过程中他们会进行简单的打理,但是这种生产方式的生产力依然十分低下。

之所以在这些地方会出现如此原始的生产方式,主要是因为这些地方的地理条件并不适合大规模的耕种。中国的西南山区耕地资源十分贫瘠,人们只能在群山之间寻找能够耕作的地方。这些新开辟的耕地大多面积狭小,土壤条件也十分糟糕,并不值得长期经营。因此采用这种烧一次种一到两年的方式是最好的选择。

而且这里极差的交通条件也让他们与外界很难取得联系,这让他们无法获取先进的农业技术。在北宋的时候,生活在这里的汉人依旧在用西周时期发明的耒来进行播种,他们连犁和耕牛都没有,更遑论当时在江南地区使用的曲辕犁了。在这样落后的生产条件下,采用刀耕火种似乎是他们最好的选择了。

传统农具耒

而在中国西部地势相对平坦的河谷地带,人们也没有采用最先进的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而是代之以广种薄收式的粗放经营。这种生产方式其实就是在播种的时候尽可能播种更大的土地,但是对于土地的清理,杂草的去除等工作却不是十分重视,而且他们在播种之后,对于作物的照顾也不是十分精心,最后的收成也更多的是听天由命。简单看起来其生产方式和刀耕火种并没有太大的差别,唯一的区别就是他们有着固定的耕种区域。

这时候有人可能会产生疑问,他们采取这样的生产方式是不是因为他们懒惰,希望能够减少自己的劳动量呢。其实事实并不是这样的,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有两个,其一是生产工具和生产知识的落后,其二则是人口的稀少让他们只能选择这种生产方式。

中国西南山区

先说生产工具和生产知识的落后,这些地区相比于之前的山区是有一定的进步的,生活在这里的农人是会使用犁来进行耕种的,但是这里却缺乏一种重要的生产资料,那就是耕牛。在宋代的时候,牛拉犁的生产效率是人的五倍还要多,而且借助牛力耕出的田地翻土质量更好,更加有利于作物的生长。而仅仅依靠人力进行耕作的话是无法满足精耕细作的要求的,而且由于当时东西方交通的不便,导致东部中国先进的农业生产知识没能传递到中国的西部,这也是他们的生产结构无法提升的重要原因。

而另一个限制他们升级生产方式的原因是人口的不足,因为中国西部人口数量远远少于中国东部地区,而精耕细作对于劳动力的要求是十分高的,这里稀缺的劳动力资源是不能满足这些要求的,因此这种粗放式的经营可能是最适合他们的。

宋代中国东部地区的农业技术发展

前面提到了在宋代的时候中国西部地区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还处于一个相对落后的状态, 因此其生产力相对较低。而与此同时中国东部尤其是江南地区的农业技术则迎来了一次技术革命,这让当地的粮食产量得到了显著的提升,确定了中国东南地区在中国经济体系中的统治地位。而中国江南地区之所以能够在宋代迎来生产力的大发展与当时农业工具和农业技术的提高有着直接的关系。

宋代煤炭被广泛运用于冶铁

首先是农业工具的进步,在宋代的时候农业工具的进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农具材料的提升。自从战国时期中国出现了冶铁工业之后,铁制农具便成为了主流,也为中国带来了一次产业革命。而在宋代的时候冶铁业的进一步发展让农具的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首先是冶铁过程中使用燃料的区别,在宋代之前冶铁主要使用木炭而到了宋代的时候煤炭则成为了主流的燃料。相对于木炭,煤炭的热值更高,也能让火焰达到更高的温度,这对于冶铁业来说有十分大的促进作用。

而且在这个时候的铁匠在生产过程中总结出了一定的经验,他们通过在铁矿石中加入少量其他金属的方式来提升产品的性能,比如在北宋时期,人们已经掌握了在冶铁过程中加入少量铜矿石的方法来提升铁制品的防腐蚀性能。这些技巧都让宋代时期中国东部出产的农具质量明显好于前代和中国西部地区。

曲辕犁示意图

与此同时农具的改进也在进行,首先是对于犁的改进,当时的人们将直辕犁改为曲辕犁,这可以让人们在耕作的时候更加省力,能够翻起更深处的土壤,并且也能减小转向时的转弯半径,对于长时间的耕作来说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而且当时的人们还发明了銐刀,这其实就是一个短柄的小刀,但是可以被放置在犁上,这样就可以在翻土耕作的同时完成去除杂草的工作。这极大地提升了农民的工作效率,让他们拥有了进行精耕细作的基础。

耕牛也是十分重要的生产资源

而最重要的一点则是江南地区稠密的人口为这里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无论是两次耕种还是勤施肥都需要充足的人力,这恰恰是西部地区所欠缺的。也正是这些充足的人口才让中国东部地区能够采取精耕细作的耕种方式,在当时的浙江地区甚至可以一年播种两次,这都是在丰富的人力资源基础上才能实现的。

宋代江南地区人口稠密

通过我们之前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造成中国东西部农业产量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人口数量的不同以及农业相关技术的发展差异。当时中国东部地区稠密的人口和顺畅的交流让他们在这两点上都取得了优势,这也是他们能够成为中国经济中心的根本原因。而农业产量的差距也造成了中国东西方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差异,下面我为大家进行分析。

中国西部发展副食品和手工业所面临的困境

我们知道在宋代的时候中国的手工业取得了极大的发展,而江南地区成为了手工业的核心。但与此同时,中国西部地区的副食品和手工业发展则处于相对停滞的状态,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丝绸是宋代重要的手工业产品

首先是西部地区粮食产量的不足让他们很难有剩余生产力来进行手工制品的制作。我们知道在古代中国男耕女织就是对于小农经济的最好写照。但是在宋代的西部地区,由于粮食生产效率低下,他们不得不耕种尽可能多的土地,这就要求家中的大部分劳动力都要投入到田间劳作之中,这样的情况让他们根本没有进行手工业生产的条件。

大面积种植的甘蔗

而第二条原因则是在那里他们很难进行经济作物的种植,在宋代时期的手工业能够与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的无非包括糖,酒在内的副食品生产和小作坊模式下的家庭纺织业。而想要拥有生产原料需要他们种植甘蔗,棉花这一类的经济作物。

崎岖的山路

而最后一点就是西部地区糟糕的交通状况让这里很难发展起具有规模的城镇,也就不可能出现繁荣的商业。当时中国东部已经出现了许多为商业贸易服务的商镇,频繁的贸易往来也为当地的百姓带来了可观的收入,而在中国西部地区还以不定期的墟市为最重要的交易场所,在这里交易的多是生活必需品,而且交易方式也以相对原始的以物易物的方式进行,这让这里的手工业很难为百姓带来实际的收入,因此也很难引起人们的重视。

由于中国东西部在宋代时期的基础生产力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也让中国西部地区的部分农民只能维持最基本的生活条件,这样的状态是无法发展起其他产业的,而这些产业优势经济发展的强大助力,因此循环往复之下,中国东部和西部之间的经济差异只会越拉越大。

古代墟市遗址

结语

在我们谈论宋代经济的时候,人们往往将眼光放在中国经济中心的南移之上,这确实是那个时代最重要的经济特点,也为之后中国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调。但实际上在宋代中国经济还存在着东西方发展严重不均衡的问题,而造成这一点的原因则是多方面的。

最重要的原因其实是人口的差别,当时中国西部的人口明显少于东部,在小农经济社会中,人口是最重要的生产力来源,缺少人口的中国西部地区无力支持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只能采用相对原始的生产模式,这让他们的资源利用率十分低下。同时这样的生产方式让他们很难在生产过程中积累有效的经验,他们无论是在农业技术还是农业工具方面都被东部地区甩在了身后,这让两地的经济差距越来越明显。

而且东部地区在满足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发展手工业等副业,创造了大量的财富,而此时的西部人民还挣扎在生存线上,根本无力从事手工业生产。再加上迫于地形限制,中国西部的商业文化也迟迟得不到发展,这只能让西部人民在贫穷的沼泽中越陷越深。

参考文献

1《春初夜书》

2《财用策》

3《糖霜谱》

文章内容来自今日头条号:明浩说史 独家原创(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存在疑义,请联系删除。)我们将持续为大家输出精彩的原创文章,欢迎小伙伴们订阅转发及评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地区,进行,生产力,地方,农业,耕作,中国,宋朝,时候,经济落后,观点评论,宋代,江南地区,中国,手工业,生产方式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地区,进行,生产力,地方,农业,耕作,中国,宋朝,时候,经济落后,观点评论,宋代,江南地区,中国,手工业,生产方式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地区,进行,生产力,地方,农业,耕作,中国,宋朝,时候,经济落后,观点评论,宋代,江南地区,中国,手工业,生产方式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