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科技 一个被明确标为天才的人,著名生物学家管坤良全职加盟西湖大学

一个被明确标为天才的人,著名生物学家管坤良全职加盟西湖大学

·管坤良首先发现了双专一性蛋白质磷酸酯酶,这一类酶在细胞生长、细胞分裂和细胞癌变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他领导的实验室对细胞生长的调控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一系列研究工作在美国和世界同一学科领域中有很大影响,他荣获了1998年度“麦克阿瑟天才奖”。

国际知名生物学家管坤良。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号@西湖大学WestlakeUniversity

8月6日,西湖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发文称,国际知名生物化学和细胞生物学家管坤良,本月初正式加入西湖大学(Westlake University)、西湖实验室,受聘为分子细胞生物学讲席教授。澎湃科技查询发现,9月15日,管坤良将以西湖大学教授的身份,在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做“Hippo signaling and cancer”主题报告。

据悉,加入西湖大学后,管坤良将组建“分子细胞生物学实验室”,聚焦于Hippo通路调控的分子机制、上游信号、生理功能以及其在癌症中的作用。目前实验室已正式启动招聘。

管坤良,1963年生,浙江桐乡人。1982年获得浙江大学(原杭州大学)学士学位;1989年获得美国普渡大学(Purdue University)博士学位;1989-1991年在普渡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1992-2007年在美国密歇根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任教,2007年进入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任教,并于2013-2023年受聘为该校杰出教授。

截至目前,管坤良已发表300多篇研究论文,是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领域被引用最多的研究人员之一。在管坤良曾经荣获的多个重要奖项中,被视为美国跨领域最高奖项之一的“麦克阿瑟天才奖”尤为引人注目。

管坤良主要从事细胞生长调控和肿瘤发生的信号转导方面的研究。他首先发现了双专一性蛋白质磷酸酯酶,这一类酶在细胞生长、细胞分裂和细胞癌变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他领导的实验室对细胞生长的调控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一系列研究工作在美国和世界同一学科领域中有很大影响,他荣获了1998年度“麦克阿瑟天才奖”。

著名生物学家、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曾称他为“被明确标为天才的人”。8月7日,饶毅在其微信公众号“饶议科学”撰文称:“西湖大学是我国屈指可数的真诚欢迎高年资科学家的几个高校/科研机构之一。”

十年前的2013年6月2日,饶毅在其个人博客颇为详细地讲述了自己与管坤良的交往,他写道——

1980年代出国的一代中很多人出国前不仅“上进心”很强、而且妒忌心很强。但很快,大多数人感受到美国文化积极的方面,尽可能与碰见的人成为朋友,也经常为朋友高兴,为其他人的成就欢欣鼓舞,大家互相帮助,不仅与华人、而且与其他同事、同领域、邻居都建立良好的关系和气氛,共同营造健康的环境。我们看到,当年有些竞争性和妒忌心都非常强的人,在6、7年后,特别是做了助理教授以后,变得非常懂得欣赏他人、愿意帮助他人,建成互信、互乐、互助的群体。当然,有少数例外。

今天来北大生科院做学术报告的管坤良教授,就是当时群体中的一位,是其中精神健康的代表之一。

“天才”求学路

据桐乡市传媒中心(桐乡市广播电视台)报道,管坤良出生在桐乡的一户农民家庭,排行老小。虽然家境贫寒,但父母从未阻挠过管坤良求学。“那时候家里很穷,买不起雨伞,雨鞋也不够。每逢下雨,都是爸爸穿着雨鞋背上我去上学。”管坤良曾这样说道。

高考时,管坤良以化学高分、总分优异的成绩考入杭州大学生物系。1982年,管坤良从杭州大学生物系毕业,考取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现“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生,并在两个月后通过考核,被美国普渡大学录取。

据报道,在准备考试前,管坤良没有接触过分子生物学,家乡的图书馆里,相关书籍少得可怜。据管坤良回忆,“有钱的同学都跑到上海复习了,我却连杭州到上海5块钱的火车票也买不起。后来考试一共有120人,我一点都没把握,心里想着不要垫底就可以了。”几个月后,管坤良收到了美国三所大学——普渡大学、印第安纳大学(Indiana University)以及爱荷华大学(University of Iowa)的录取通知书,他说:“我一点都不了解这些学校,看到普渡大学给的奖学金比较多,就决定去那里。”

饶毅在2013年的博客文章里写道——

坤良虽然出身农村,但学业早成。15岁上大学,26岁获得美国Purdue大学生物化学博士,29岁为Michigan大学助理教授,37岁为正教授。

坤良在研究生期间有很好的生物化学训练,博士后期间他在蛋白质磷酸酶方面有先驱性研究,助理教授初期以研究MAP 激酶通路闻名。在他已经因年轻有为而闻名后的1996或1997年,我们在加拿大开会第一次见面,很快感受到坤良不仅学术优秀,而且为人健康。坤良和多位华人科学家合作,包括北大的校友韩珉、科大少年班的管俊林。坤良也与我有过合作,有好几篇文章,包括Nature Neuroscience、JBC等发现参与神经纤维导向的蛋白激酶。我们两人还曾在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评述神经导向的信号转导机制。与坤良的合作,是令人愉快的经历,我恨不得还有机会。

事实上,饶毅与管坤良确实有过不少合作,还曾引发了一场不大不小的学术纠纷,这其中自然少不了方舟子的身影。

再看“神仙打架”

2018年年末,中国科普作家方舟子称饶毅实验室和管坤良实验室参与发表的9篇论文存在数据造假问题。在这次“论战”中,方舟子三度发文,饶毅两次回应,最终,事件以其中一篇论文撤稿结束。

2018年12月24日,饶毅发文《饶毅、管坤良就论文图片的分析》,对数据造假表示否定:“有人匿名散发指饶毅参与署名的9篇论文中图片有造假问题,其中有饶毅作为通讯作者的文章和管坤良作为通讯作者的文章。我们分析后很清楚:饶毅实验室十几年前研究人员提供(或有提供可能)的图无一有造假问题而需向学术刊物提出撤稿,也无问题需向做实验、提供图片的原实验室研究人员现在的工作单位致信,也不用通知学术同行这些论文有任何误导。”

同年12月25日和26日,方舟子接连发文《关于饶毅、管坤良实验室联合发表的论文数据造假的分析》、《再说饶毅、管坤良实验室联合发表的论文数据造假》,他称,9篇论文中涉及两类指控:一是图片涂抹和拼接痕迹的存在,涉及4篇论文;二是图片复制粘贴的情况,涉及5篇论文。方舟子表示,无法确定4篇论文中是否存在涂抹和拼接痕迹,但他对5篇论文中图片复制粘贴的情况做出了明确指控。

12月27日,饶毅再度发文《方舟子批评的造假问题:全非饶毅实验室》称,被指造假的论文均不来自饶毅实验室,其中被认为有假的图片Fig 2D“来自当时在密歇根大学的Weiquan Li(李维泉)。”而李维泉当时正在管坤良实验室做博士后研究。

12月26日,管坤良在接受财新网采访时表示,团队通过电脑分析和肉眼判断的方式对图片的相似性进行比对。目前还没有最先进的算法来检查图像作假。他已与《细胞科学杂志》编辑取得联系,并发送了疑似有图片雷同的分析结论,对方尚未对图片是否作假做出最后认定。“我们正在等待编辑的决定,决定权在编辑手中,但我对匿名控告者或公众没有责任。我不会掩盖任何由我们造成的错误,也不会接受任何不正当的指控。”管坤良表示。

12月28日,方舟子三度发文《三说饶毅、管坤良实验室联合发表的论文数据造假》对此做出回应:“管坤良说‘目前还没有最先进的算法来检查图像作假’,其实人眼就是检查图像作假的‘最先进的算法’。”并表示,管坤良说的电脑分析似乎很有道理,实际是“骗人的”。

2019年2月19日,《细胞科学杂志》撤下了这篇论文,撤稿说明是:“《细胞科学杂志》注意到本文中的Fig. 1A,Fig. 2D,Fig. 3A,B,Fig. 4A,B,Fig. 6B,E几个条带存在重复嫌疑。期刊要求获得更多信息来调查这些说法,但原始数据已无法获得。”

撤稿说明中,论文作者声明:“由于无法找到本研究的原始数据,我们没有一个确定的方法来验证论文中某些数据的真实性。虽然这篇论文的结论可能是正确的,但我们认为撤下这篇论文是正确的做法。我们已经联系了除Jennifer Aurandt之外的所有作者,但我们无法联系到她(指Jennifer Aurandt)。所有作者均同意撤稿这一举措。”管坤良向财新网表示,李维泉向他表明过这些数据重复并非自己故意,而“可能是无心的错误”。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武陵观察网,情感,两性,娱乐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武陵观察网,情感,两性,娱乐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武陵观察网,情感,两性,娱乐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