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宝元年(968年)12月2日,大宋第三位皇帝赵恒出生在开封(汴梁),这一天,赵恒算是拿到了合法的京都户籍。
父亲宋太宗赵光义给他定了个初名一一赵德昌,而赵恒这个名字则是日后反复修改的结果一一种种异象表明,赵恒或是那个天选之子。
赵恒剧照
《宋史.本纪六》记载:
明年正月,后梦以裾承日,有娠。十二月二日生于开封府第,赤光照室,左足指有文成“天”字。
乾德五年(967年),五星聚集在李氏屋顶,镇宅之星也来凑热闹。
第二年正月,李氏梦见自己的衣襟把太阳高高托起,阳光洒在地面变成了另一种颜色。
12月2日赵恒如期而来,一时间屋内闪耀着红光,母亲虚弱地躺在床上,接生婆又有新发现,这个刚出生的孩子不仅外表奇异,左脚胎纹上还有一个“天”字。
赵恒勾起了伯父赵匡胤(宋太祖)的好奇心一一见到侄儿后便决定把他留在宫中,不肯撒手一一赵恒哪里知道,此时自己已是一枚棋子。
幼年赵恒剧照
一次,赵匡胤带赵恒上朝,登极万岁殿,赵恒坐在龙椅上,面对文武大臣没有一丝慌乱。
赵匡胤大吃一惊,摸着赵恒的头问:天子好做吗?
赵恒张口回答:听从天命吧。
请注意,这句话非常经典,几乎代表了赵恒一生的风格。
赵匡胤剧照
以上或是史官的过份吹捧,因为此时赵恒根本不具备当皇帝的资格。
大宋是个奇特的王朝,从赵匡胤“黄袍加身”意外做皇帝起,似乎就预示着这个王朝未来会遭到疯狂的反噬。
建隆二年(961年),杜太后一病不起,赵匡胤一直在母亲身边侍奉汤药,可母亲却不爱搭理他。
最后时刻,杜太后急召宰相赵普入宫,亮明自己的观点:
儿子得国不正,欺凌后周幼主柴宗训并取而代之,这种行为令人不耻。
若是后周有长君,若不是主少国疑,赵匡胤当得了皇帝?这分明就是趁人之危,不择手段地豪夺。
一席话说得赵匡胤连跳楼的心都有了。不过,杜太后醉翁之意不在酒,她还有别的意思。
赵普当场记录,大意是:赵匡胤身后需传位给三弟赵光义,赵光义后由四弟赵光美继位。
以上内容就是无解的“金匮之盟”。在笔者看来,无论真假,“金匮之盟”体现了杜太后的深远和大义,也许她相信这样可以洗去赵家的一些冤孽。
杜太后剧照
开宝九年(976年)11月14日夜,大宋又发生了件诡异的事。
赵匡胤召赵光义入宫饮酒,屏退左右密谈一一当晚赵匡胤暴毙。
由于没有人在现场,事后据近侍回忆,透过烛光可以看到兄弟二人闪烁的影子,似乎还听到了若有若无的斧头声。
第二天赵光义即位,从此,大宋开启另一波走势。笔者为什么要用这两个故事作引子呢?只因它和赵恒有关。
赵光义子女众多,排行前三的儿子分别是:长子赵元佐、次子赵元僖、三子赵恒。
赵元佐少聪警,箭术高超,气场让辽国使者惊叹,按理是皇位最有力的竟争者,不过,他却犯了个致命错误一一和四叔赵光美搅在一起。
982年,有人指控赵光美和兵部尚书卢多逊勾结,密谋造反,赵光义一怒之下把赵光美废为涪陵县公(根据金匮之盟的条款,赵光美做皇帝的希望破灭)。
偏偏赵元佐是个认死理的主,一再为四叔辨白一一赵元佐触碰了父亲的底线,结果被诊断为患了“心疯”,从此“由是失爱”,退出竞争。
赵光义转身栽培赵元僖,赵元僖被封许王,官至中书令,但没有个好身板。27岁那年就上不了班了。
赵元僖死后,赵光义伤心难抑,为寄托哀思,写下一首《思亡子诗》,向众人表明心迹。
赵光义剧照
就这样,赵恒被推上前台,赵光义前后封他为韩王、襄王和寿王,官至中书令兼开封府尹,但绝口不提敏感字眼,只因彼时赵光美还活在世上。
雍熙元年(984年),赵光美举家迁往房州,岁末在忧愤中吐血而亡。
赵光义终于摆脱了令人窒息的乱局,11年后,大宋迎来第一位太子一一赵恒一一事实上,赵恒早就出场了,那年他14岁,还做着襄王。
这年,开封城刮起一股旋风,一位来自华阳名叫刘娥的女子霸占着戏台,富家子弟为一暏她的芳容毫不吝啬手中的银票,其中也包括赵恒。
赵恒剧照
刘娥体态轻盈,眉目传情,声音婉转令人迷醉,关键还有一张绝世容颜一一赵恒一见倾心,于是利用特殊身份把刘娥带到了宫外的别院。
刘娥告诉他,自己已是有夫之妇,丈夫名叫龚美,是名银将,之所以来京城,只为讨口饭吃。
赵恒哪里听得进去,突然间荷尔蒙飙升……这一切被乳母秦国夫人看在眼里,立马给赵光义打小报告。
赵恒情窦初开,哪里舍得放下这个撞开自己心房的女子,但君命不可违,赵恒只好把刘娥安顿在王宫指挥使张耆家。
从此,赵恒和刘娥的命运紧密相连一一刘娥发奋读书,努力提升自己,44岁那年被封皇后一一她是后期辅佐赵恒的功臣,做过10年太后,也是日后“狸猫换太子”的主角。
毫不夸张地说,刘娥可以和吕后、武后媲美,人格魅力远在二人之上。反过来,赵恒一出场就演了束“霸王硬上弓”的大戏。
刘娥剧照
至道三年(997年),赵光义因高梁河之战的剑伤大行而去,同年,赵恒成为大宋第三位皇帝。
赵恒非常幸运一一父亲给他留了套奢华的文臣班底,比如张齐贤、李沆、吕蒙正、寇准等等,无一不是难得的相才。
与此同时,赵恒发明创造,颁布《文武七条》:
一是清心,要平心待物;二是奉公,要公平正直,要自身廉洁;三是修德,要以德服人,而不是以势压人;
四是务实,不要贪图虚名;五是明察,要勤于体察民情,不要苛税和刑罚不公正;六是勤课,要勤于政事和农桑之务;七是革弊,要努力革除各种弊端。
这七条就当世而言,无异于一道春雷,道出了百姓的心声。可如何把赵七条执行下去呢?
这得益于宋朝有一整套严谨的官员选拨制度一一官员有试用期,转正前由多人保举,如果其中一个出了问题,所有的必须“连坐”一一赵恒决不手软。
所以,宋代贪墨的官员极少,远低于前朝的唐和后期的明一一有谁愿意拿自己的政治前途和身家性命去豪赌呢?
当然,公务员的工资也不赖一一是唐时的七倍,甩明清好几条街。另外还有旬假和公休,端午、中秋、元宵等节日发放福利,不会遗漏一个官员。
刺激经济赵恒的确是把好手,5年时间就用“咸平之治”给大宋交了份满意的答卷。
赵恒剧照
1004年是个转折。
这年秋天,辽国(契丹)萧太后和儿子辽圣宗耶律隆绪亲率大军从本部出发,直扑大宋而来。
不到三个月,定州、深州、铭州陷落,三路骑兵合围在澶州城下,而澶州距开封不过百十里,如果拿下澶州契丹快马三两日便可让大宋心脏骤停。
辽国是不是疯了一一18年来两军还没动过干戈。
契丹人的意图很明显:宣誓燕云十六州;随时可以洞穿你的防线;另外,你吃香喝辣,我在那边喝西北风,无论如何你也得掏点银子来使使。
宋辽形势图
赵恒慌了,他不想打仗,更不想契丹骑兵来开封。这些年,虽然经济搞上去了,但武备和军人的血性却成了短板。
一则是叔父的“杯酒释兵权”让将军们看不到希望;二则父亲当年的雍熙北伐不但没能夺回燕云十六州,相反还搭上了性命。
为什么要开战,难道彼此发展经济不好吗?这是赵恒的思维一一也是日后大宋的思维一一重文轻武,酿成一幕幕惨剧。
所以,当王钦若等人提出迁都金陵或是成都的时候,赵恒一下就涌出了感动的泪水。
但他终究没能过宰相寇准这一关,寇准暴喝:谁言迁都者斩!另外,将士们在前方舍生忘死,奋力拼杀,陛下是不是该去犒劳一下呢?
寇准剧照
赵恒终于御驾亲征了!《宋史》载:
诸军皆呼万岁,声闻数十里,气势百倍……甲午,车驾发澶州,大寒,赐道傍贫民襦裤。
大意是:赵恒所过之处大军山呼万岁,几十里不息,气势如虹。来到澶州,还为冻得哆嗦的百姓披上冬衣一一彰显着领袖风度。
宋军稳住了阵脚,用八牛弩射死前来侦察的辽军主帅萧挞凛一一杨延昭开城出击,杀入契丹人的中军帐一一宋军开始战略反攻。
喜剧一幕出现,赵恒和萧太后同意叫停战争,双方使者在冰冻的黄河上来回奔波,最后达成《澶渊之盟》。
合约条款不再细述,总之,燕云的事想都不要想,每年给辽国30万岁币,和契丹以兄弟相称一一做个名义上的大哥。当然,展开边境贸易、互通有无也是可以的。
合约签订后,双方百年无战事。有人认为这是赵恒的高明之处一一以毛毛雨贿赂契丹贵族,用糖衣炮弹瓦解他们的斗志和野心。
在笔者看来,以上理由很牵强。事实是赵恒胆小懦弱,缺乏勇气和开拓精神,主动放弃大宋的宗主国地位,开了用金钱换取和平的屈辱先例。
萧太后剧照
那么,赵恒纯粹就是个糊涂蛋?本文,笔者也想替他说说公道话。
玩战略赵恒太憋足,但他却是个战术高手。
他深知,没有燕云十六州,大宋的门始终朝契丹敝开着,所以在防守上赵恒做足了功夫。
开沟渠、种水田,以定州为中心,开挖运河连接唐河、沙河和界河,称之为“隔限敌骑”。
亲自选拨精兵强将,购买大量火器,用距离抵消契丹骑兵的冲击力;加固城池,筑牢防线,在一马平川的沃土上设置障碍一一赵恒找到了对付契丹人的办法。
澶州古城一角
还有一件事,笔者也认为与此有关。《宋史.本纪六》载:
大中祥符元年春正月乙丑,有黄帛曳左承天门南鸱尾上,有司以闻。上召群臣拜迎于朝元殿启封,号称开书。丁卯,紫云见,如龙凤覆宫殿。
大意是:大中祥符元年春正月初三,有黄帛牵挂在左承天门南鹤尾上,有关部门马上上报朝廷,赵恒召大臣在朝元殿拜迎启封,号称天书。
有了天书,伴随着各地出现大量祥瑞,便促成赵恒的泰山封禅一一实际上天书也好、祥瑞也罢,大多是人为。
那赵恒为什么要制造假相,利用这些假相去泰山封禅呢?这是后世大肆抨击赵恒的地方,说他劳民伤财、德不配位,根本没有资格去泰山。
赵恒画像
在这里,笔者却有自己的看法一一泰山封禅或与澶渊之盟有关。
根据条款里的规定,大宋在战略上明显输了一着,但赵恒通过调整战术挽回一些颓势,之所以制造祥瑞去泰山封禅,就是为了向契丹人证明,他才是正统,他才是那个天选之子。
不知道辽宋日后百年无战事是不是与此有关?
1022年3月23日,赵恒驾崩,在位26年,他给大宋留下三样东西:银子、赵七条和澶渊之盟。
参考资料:《宋史》
图片:来自头条图片